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黄耀麟 毕业论文修改2稿

黄耀麟 毕业论文修改2稿

来源:九壹网


Foshan University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研究

学 院: 理 学 院 专 业: 物理学(师范) 学 号: 2010284130 学生姓名: 黄 耀 麟 指导教师: 董 少 光

二〇一四 年 五 月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改逐步实施。实施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进一步完善现在的教育制度,以及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质和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尽可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新课程理念的概念、功能和意义;系统阐述了传统观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与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的不同之处;对于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针对中学物理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主要研究了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应用于物理概念课、物理规律课、物理实验和技能训练课、物理复习课、物理练习课等五个课堂教学方式,并对现行的教学策略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中学物理教学策略;物理概念教学;物理规律教学;

I

Abstract

The Physics Teaching Strategy of Middle school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Idea

HUANG Yao-lin

Under the guidance of new curriculum concept, the curriculum reform gradually implemented. The ultimate goal of education reform is in order to conform to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perfect the present education system,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scientific quality of the educated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s, make them as much as possible to meet the need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new curriculum concept, function and meaning; System are expounded under the traditional ideas of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strategy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idea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strategy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idea has carried on the exploration, mainly studies the concept of new curriculum of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strategies used in the physics concept, physics class, physics experiment, and skills training, physical recitation, physical exercise class fiv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nd the teaching of the existing strategy put forward their own solutions.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concept; the physics teaching strategies of middle school; the teaching of physics concept; the teaching of physics laws

II

目 录

1 引言 ........................................................................... 1 2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的分类 ............................................ 1

2.1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 .......................................... 1 2.2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在不同类型的课上有着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 3 3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的具体应用 ........................................ 4

3.1中学物理教学策略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 4

3.1.1中学物理教学策略-自主学习 ........................................... 4 3.1.2中学物理教学策略-合作学习 ........................................... 5 3.1.3中学物理教学策略-探究学习 ........................................... 5 3.2 中学物理教学策略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应用 .................................... 6 3.3中学物理教学策略在物理实验和技能训练教学中的应用 .......................... 7 3.4中学物理教学策略在练习教学和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 ............................ 8

3.4.1中学物理教学策略在练习教学中的应用 .................................. 8 3.4.2 中学物理教学策略在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 9

4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教学策略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优势 ................................ 9

4.1物理概念课 ................................................................ 9 4.2物理实验课 ............................................................... 10 4.3物理练习课 ............................................................... 10 4.4物理复习课 ............................................................... 11 5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教学策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 11

5.1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教学的发展趋势变化 ................................... 12 5.2国外物理教学的发展趋势变化 ............................................... 13

5.2.1电子网络学习的发展 ................................................. 13 5.2.2 部分大学物理课程设计改革 ........................................... 13

6 结论及尚存在的问题............................................................. 14 参考文献 ........................................................................ 15 致 谢 ......................................................................... 16

III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研究

姓名:黄耀麟 学号:2010284130 班级:10物理学(师范)

1 引言

新课程理念是指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课程改革逐步实施,要求教师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掌握新的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学业专业性和教师专业性,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的一种理念[1]。中学物理教学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也应该进行改革以便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因此新课程理念下进行探究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概念课、物理规律课、物理实验和技能训练课、物理练习课、物理复习课的研究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在新课程的改革下,中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和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新课程理念的目的和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明确和改善制定教学目标的原则。制定教学目标必须符合科学性、实际性、发展性、可操作性。科学性的表现是教学目标的正确、完整、具体和恰当;实际性的体现是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物理教学实际,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学生状况和教师本身素质等几个方面的实际问题;发展性是强调教学目标是为了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可操作性是指教学目标不能够机械的运作,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2)改进课堂教学目标的构建内容。教学目标的内容能够促进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能够理解和掌握物理现象、规律、基本概念等;能够使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一些物理现象,最终达到能够创造性的思考问题、解释问题,并且通过物理学习,逐渐培养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进一步完善物理课堂目标的构建方法。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上加强知识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要求,能够使用当今社会上的新方法、新思路进行教学;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上加入时代性的元素,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为有效的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解决物理问题基本能力。

2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方法的分类

2-1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

(1)以语言信息为主的教学策略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策略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观察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策略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4)以引导探索为主的教学策略方法,包括发现法、探索法、活动法;

1

(5)以综合教学为主的教学策略方法:包括分层次教学策略方法、情景教学策略方法。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应不同的教学任务,下面用表格作一个简析[2]:

表2-1 有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条件

项目 口述法 直观法 实操法 内容 发展观形成理察力,教学 论性和提高对任务 事实性所学内的知识 容的注意 再现法 探索法 发展思维的性,形成研究问题的技能和对问题的创造性态度 归纳法 发展概况的技能、进行归纳推理的技能(从特殊到一般) 演绎法 法 发展学习的性,形成学习劳动的技能 发展实际操作和技能的技巧 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 发展演绎推理的技能(从一般到特殊) 主要是理论性教学 和信息内容 性的内容 可以表达直观形成表达的内容 含有实际练习、实验、劳动作业等的内容 太复杂或太简单的内容 复杂程度中等的内容 教科书是归纳性叙述的,或用归纳法讲述的合理的内容 教科书是演绎性陈述的,或用演绎法讲述特别合理的内容 适合于学生学习的内容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课程类型主要分为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练习课、复习课等。根据教学方法的分析和课程的讨论,可以把课程和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讨论。

表2-2 物理课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

课程名称 教学方 法的讨论 概念课 规律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复习课 教学方法的选择 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 实操法 口述法 实操法 口述法 口述法 法 归纳法 再现法 归纳法 再现法 适用的方法: 适用的方法: 法 直观法 适合的方法: 直观法 演绎法 适用的方法: 再现法 探索法 探索法 探索法 直观法 适用的方法: 演绎法 口述法 再现法 探索法 法 演绎法 (1)概念课:概念课主要是以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建立物理知识结构,认识基本物理概念为中心的课。因此可以使用口述法有针对性地给学生灌输物理概念,同时还可以使用再现法形成和巩固传授给学生的新知识和概念,让他们对物理概念有一个牢固的印象。同时还可以使用探索法和演绎法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或收集图片、视频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掌握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概念。

(2)规律课:规律课主要是讲授物理定律、定理和准则的物理知识,因此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就是使用口述法和归纳法对规律进行重复讲解,让学生对于规律和准则形成基本的概念,初步能够掌

2

握物理规律和知识。另外还可以使用演绎法进行对物理规律进行演示,可以辅助使用PPT等多媒体。还可以课堂现场使用探索法给学生演示课程中物理规律的实验,让学生协助进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还可以使用再现法对物理规律进一步的深入讲解,使教学效果更佳。

(3)实验课:实验课一般使用实操法和法进行,一般在课前会进行讲授关于本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有关的基本物理规律和概念的简析。因此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操作,让学生在做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学习过的知识巩固、深化、活化最终可以解决身边实际的问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和理论联系实际这种良好的习惯。

(4)练习课:练习课作为巩固所学知识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通过实操法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再现法使之前学过的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进一步加深印象,最终形成一种直观的物理概念。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可以让他们先行进行探索,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初步印象。

(5)复习课:复习课最重要的是巩固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因此在复习课上可以使用口述法、归纳法、直观法,可以有效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建立物理知识结构。然后在复习课上辅以练习和回顾之前的课件,用再现法给学生更进一步的记忆物理知识结构,同时在复习课上也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2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在不同类型的课上有着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1)对物理概念的教学,可以使用口述法、直观法进行讲解物理基本概念建立的物理模型。 (2)对物理规律的教学,可以使用口述法、直观法、探索法,归纳法和演绎法,让学生所学习的物理概念、模型和规律相结合,形成一个框架结构的物理知识体系。

(3)对物理实验课与物理技能训练的教学,可以使用实操法、直观法、探索法、归纳法、演绎法和法进行上课。实验课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分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导两种情况。在验证性实验中常用口述法讲解实验的内容和相关的知识,然后进行演绎归纳;而对于探索性的实验则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行探索,探究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4)对物理练习教学,在新课程的理念下物理的练习课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物理练习教学的形式及内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是拓展了物理练习的功能,从以往学生完成大量的练习、试卷转变为了精选题目,按照学生不同层次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精选出更加典型、具有针对性的题目。

(5)对物理复习课的教学,教学策略主要分为平时的复习课、阶段的复习课和总结书本知识结构的复习课。因此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口述法、归纳法、直观法、再现法。

在复习课中,以高中“功率”这一课题为例,通过一些生活现象来设计与功率相关的问题,在

3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以功率为主的知识点,建立设计力、电、光、热等物理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整体知识结构[3]。因此在不同的课程中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有着不同的应用。

3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的具体应用

3.1中学物理教学策略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概念是指反映了相对应的某种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是基于该事物的区别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例如:质量是描述一个物体的基本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改变快慢的程度。在讲授物理概念的时候常使用口述法和直观法进行讲授,由于物理概念有的是在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得出的,而有的是与日常经验完全相反,例如力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个观点。因此在讲授物理概念的时候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与生活中的经验相联系,并且加以抽象和概括形成物理模型。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下得物理教学是从注重教师的教到注意学生的学的转变,并且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多的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的个人情况,因此新课程这种理念把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作为重点之一。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的方式主要分为3类: 3.1.1中学物理教学策略-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主张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只是起到了辅导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要注意提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措施,认真组织教材,提出生活中的问题,从生活的现象中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自主学习的实施方案与要点:

1、创设积极活跃的课堂环境氛围,课堂前可以提出生活中相关物理概念的一些现象以及小实验引起学生的思考,活跃课堂气氛。

2、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采用先学后讲的方式进行授课方式,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3、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设置疑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注意为学生排除各种的干扰因素。 例如教师在讲授《自感》 一节中,可以安排如下[4]: 一、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经过课前的复习以及个人的自主学习和课前的讲学稿的布置,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的情况: 1、 大部分的学生已经的初步了解到在实验仪器中线圈的电流变化会直接引起线圈磁通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

2、学生在上课之前就了解到老师在这一节课上的“千人震”的实验,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一节干电池能使许多人体验“放电”,但是具体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的原因不很清楚。

4

二、课堂处理方法:

直接地告诉学生在今天课堂上要给大家体验“触电”的感觉,学生出于惊奇的心理,一听后好奇心大起, 自然就有几位自愿的同学按老师的要求站好位置开始实验,这时教师应该闭合电键后而不去断开电键,就问学生有没有“触电”感觉, 这上台实验的学生基本都回答“没有”。

这个时候再问:还有同学自愿试试吗?因为之前已经有同学体验了没有“触电”的感觉,自然会许多同学胆子马上大起来了,这时学生的心理想:刚刚人那么少都没有“触电”,如果人多了的话就更“安全 ”了,这下你一个我一个,同学们一起拉起手来开始实验,然后教师再断开电键,结果大家都知道,每个同学都被电了,这时再去讲授课程自然事半功倍。

通过以上的课堂处理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够给学生灌输渗透学习到自感的概念,因为前后的差距对比大,能够有效的激发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起到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的欲望。

3.1.2中学物理教学策略-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就是指在物理教学上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组内自主形成团队进行合作解决学习问题或者是解释生活现象,更深一步的话,可以形成组内的教与学的这样的一个过程,由学生带动学生进行学习以及辅导。 合作性学习的实施方案与要点:

1、将学生分为几组,几个人一组,并且围成一个圈,便于小组实验和交流讨论,如讨论《自感》一课程上的为何会出现“千人震”的现象,引起学生的探究。

2、由学生发现问题,教师提出问题,然后设计方案,各小组交流意见,小组间得出一个一致的方案,并得出解决方法。

3、引导学生去完善结果,并且由教师得出结论,总结巩固。 3.1.3中学物理教学策略-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作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点不仅仅是体现于教学效果上,更加重要的是直接体现在教育的理念上,如国际上的教育思潮都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样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我国的新课程理念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弃“学科本位论”的观点,扬“以学生为本”的思潮,探究性学习也是由然而生,探究性学习由学生自主选题、自主探究、自主解决、自主思考、自主总结,处处体现的学生的性以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 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案与要点:

1、 问题提出阶段:主要包括了两个点:

5

第一点就是由学生或者教师提出问题,大部分的都是由教师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然后由学生自主的提出问题。

第二就是确定选题,由于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不同,因此提出的问题可能也不同,因此要有确定的一个研究方向,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2、计划方案阶段:教师提出问题,然后设计方案,各小组交流意见,小组间得出一个一致的方案,要明确的提出小组计划的探究方向以及探究进程和目的。

3、研究实验阶段:由学生进行实施研究与探讨,学生开始负责整理和收集相关信息,教师在这阶段上要给予指导以及帮助。

4、解释总结阶段:学生根据了在上段中实验得出的结果,根据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逻辑的推理和解释,对问题的症结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问题的解释,从而得出对现象或者问题新的解释和理解。

3.2 中学物理教学策略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规律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精髓所在,其反应的是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满足一定条件,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其中物理规律包括了:物理定律、物理定理、物理原理、法则、公式等,反应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间的联系,揭露了事物本质属性的内在联系。在中学教学中,特别是物理规律的教学中,探究学生如何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然后在这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规律,并且使学生的认识能力、科学探索的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是在传统的或者是新课改中的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如何实现中学物理规律教学从传统的模式到新理念的模式,我们就要明确物理学科的特点是从生活中着手,从生活的现象到本质的一个升华就是物理规律的出现的原因。因此要懂的从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进行深入的研究。

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程度直接决定了物理规律的教学效果,物理概念以及物理规律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物理的概念是物理规律掌握的前提,如果概念都不清晰的话就不用去讨论物理规律的掌握了,有时候物理的概念还直接是存在与物理规律上的,[5]如:电阻即建立在对同一导体电压和电流之比是一个常数的这样一个实验规律。因此学生形成的物理概念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其物理规律的掌握。因此,中学物理教学的每一个部分都密不可分,每一部分都应该落实好了,如在学生学习了物理概念的教学基础上后,才能进一步的落实好物理规律的教学。

具体物理规律教学的实施要点和注意事项:

1、不仅仅重视物理规律表面的意思,更加要重视向学生揭示其物理规律中所含的意义以及其中的科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揭露物理规律是通过观察、实验、思维相结合客观存在的产物,主要

6

是以归纳推理法、演绎推理法进行得出结论,如:牛顿三大定律作为力学的基础,如牛顿第一定律是不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实际上就是思维与实验结合的推理,而牛顿第二定律则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数学的分析和归纳得出的客观规律。通过教师细致的分析物理的规律的得出,以及得出的这样一个经历,这样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升以及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

2、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强调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物理规律是通过大量的具体的事实总结归纳而成的,如:牛顿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欧姆定律等,因此我们在讲授物理规律的时候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生活事实中切入主题,注意合理的应用实验的手段,大胆的探索物理规律,在物理规律的讲授中,只有通过大量的演示实验才能让学生明白物理规律的建立、物理意义以及其适用范围等。

3、注意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物理概念以及物理规律的相结合,任何的物理规律都是由一些物理概念组合通过数学或者文字的表述得出的,如:欧姆定律的组成:包括了电阻、电流、电压等概念。

4、针对学生进行加强应用物理规律解决现实问题的引导,大家都知道物理规律源自于生活,但是同样的必须要适用于生活,并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能凸显其意义所在,因此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使用学习到的物理规律进行解决实际的问题是最重要的一环,教师要有计划、有目标、有层次的逐步对物理规律的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从简到难,逐步的提高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3中学物理教学策略在物理实验和技能训练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的实验是产生物理学并且物理学得到发展的科学基础,是检验物理学科中物理概念以及物理规律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物理实验与物理规律是相互验证的关系,就如鸡和蛋的关系,在掌握了物理规律后也要得到物理实验的支持,在物理实验得出后,我们也需要对其进行总结,得出物理规律;物理实验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样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尤其重要。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必须注重实验与物理概念和规律等理论相结合的原则,实验与生活实际的相联系的原则,以激发学生的各种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策略主要有演绎归纳法、实操法、口述法、探索法、直观法。物理实验主要有演示实验、随堂实验(边教边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演示实验、随堂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例如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教学策略如下。

本节实验内容属于验证性的实验,通过演绎合力与分力的过程,归纳得出力的平行四边行定则。

7

首先通过口述法去引导学生思考,力是否能够被分成几个分力,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思考总结;然后进行课堂的演示实验。该实验中主要使用的教学策略有演绎归纳法、口述法、探索法和直观法。

在物理技能训练教学中,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主要有实操法、探索法和法。 例如在学会使用常用测量工具的实验中,包括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万用表、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和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在使用测量工具技能训练中,首先用口述法进行讲解,然后再进行演示实验。物理技能训练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己总结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获得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3.4中学物理教学策略在练习教学和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 3.4.1中学物理教学策略在练习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教学策略在物理练习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实操法、再现法、法。教学效果最好的方法是直观法、探索法。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物理的练习课教学在继承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物理练习教学的形式及内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是拓展了物理练习的功能,从以往的学生完成大量的练习、试卷转变为了精选题目;按照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层次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精选出更加典型、更有针对性的题目。下面以一道力学计算题为例进行物理练习教学策略的研究。

题目:质量m=150千克的重锤自高20m处由静止落下,达到地面时的速度为18m/s。设空气阻力为恒力,试求重锤下落过程受到的空气阻力等于多少?[6]

首先根据本题目要求掌握的物理知识来说,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力学中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因此在解这道题目时,可以优先考虑使用实操法和法让学生自己进行解答,然后使用探索法进行分组讨论得出正确的结果。下面根据解题的环节对练习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1)在“读”题的阶段,首先要做到反复读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常用的阅读理解策略。然后要做到对题目作正确的力的示意图并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

(2)在“计划”解题阶段,首先要采用分解与联系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对题目中的物理量进行分解,与被求物理量之间的相互联系要分解出来;其次就是要用分析法进行探索,从被求物理量出发,寻找中间物理量,直至推导出被求物理量。如本题当中,可以从如何求出阻力联系到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的大小,再分析空气阻力的大小,同时也可以进行逆向的推导。如本题中,可以从已知的质量m,高度h,末速度v,寻求他们之间的功能关系,由物体动能的变化求出空气阻力的大小。

在“求解”环节的教学策略主要有:

(1)经过分析物理量之间关系后,可以建立物理关系式,尝试进行解题。

8

(2)在解题中,必须让学生养成规范的解题步骤,形成统一的物理解题基本模式。

(3)积累解题方法,不同题目解题的思路也不一样,即使给出的物理量大致相同,其解题思路也有很多。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让学生发散思维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题是十分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给出答案的环节,为了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对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策略:

(1)对单一问题的解题进行思考。针对本题的解题思路进行研究,主要是有三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应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得出这类题目的不同解题方法。

(2)对一类问题的解题进行思考。当遇到给出初始速度、末速度、重力等物理量同样的题目时,应该考虑到哪些物理关系表达优先,由教师先进行引导,再举出不同的例子由学生进行思考。

(3)对问题解决总体策略的思考。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总体解题思路进行研究,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解题过程,增加自己的解题能力。 3.4.2 中学物理教学策略在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学物理教学复习课中,主要有平时复习课、阶段复习课和总结书本知识结构复习课等三大类。因此常用的教学策略有口述法、归纳法、直观法、再现法。最有效的方法是法。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复习课的教学策略以“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例,按照不同的教学环节进行研究。该节复习课所用到的教学策略主要有:

(1)建立功率的知识结构框图。使用口述法、归纳法和直观法将“功率”这个知识点的结构框图整理清楚,让学生学习时更加清晰明白,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会更加牢固。

(2)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使用的教学策略有法、直观法和再现法,将“功率”知识点的典型例子以及涉及到其他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再现为题目让学生进行理解,让学生完成,最后由老师直观地讲解答案,同时运用物理练习课中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巩固知识。

(3)总结本节课所讲的内容。使用的教学策略主要有口述法和再现法,将本节课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再次进行梳理,同事要及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归纳总结,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

4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教学策略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优势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教学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具有的优势。基础教育学家认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知识因素、智能因素、非智力因素。相比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新课程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因此在实施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其表现出来的优势也有明显的不同。 4.1物理概念课

9

在物理概念课的教学中,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会更多地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中体会物理概念,然后在教师的总结和归纳之下形成物理模型。相比于传统物理概念课教学,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策略优势在于更加有利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观察总结能力,而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的灌输。比如在“力的等效与替代”该节课中的概念教学,就是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利用教具进行演示,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提出如何寻找等效力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由学生展示自己观察后的结论,最后老师归纳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这种教学方法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的物理概念以及后续与物理概念相结合的物理规律等有关问题。 4.2物理实验课

由于高中物理学习存在比较多的实验,经过了系统的学习,高中生初步形成了较严密的物理思维,因此实验课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动手能力重要的环节。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实验具体的操作要求变化不大,主要还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或演示约10分钟,包括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的讲解等等,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最终教师进行点评以及结论的得出。从上述这些教学策略的变化,不难发现新课程物理实验课的优势所在。

(1)对于学生的知识因素而言,学生的知识面会更加的宽广,对物理知识掌握得更加的牢固,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形成完成的物理模型;

(2)对于学生智能因素而言,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以及想象力的培养都是传统的物理教学实验所办不到的;

(3)对于学生的非智力的因素而言,在物理实验当中提高学生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团队合作意识都比传统物理教学更为出色。 4.3物理练习课

由于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在物理练习教学活动方面仍然处于题海战术的这样的一种情况,这种做法加深了对学生的负担,磨灭了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学科本来就是属于从生活中体会,总结前人经验从而得出的规律,单靠习题来学习来弄通物理是不可能的。[7]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国的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慢慢的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中学物理练习是知识的一个运用巩固的阶段以及个人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阶段,贯穿于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重构物理知识体系以及深化记忆的活动,最主要的也是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练习课教学的优势在于:

(1)对于学生的知识因素而言,有目的地做各类习题和练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牢固,

10

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得更加清楚,对物理公式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2)对于学生的智能因素而言,学生在这种解物理习题的培养中,逐步养成了严谨的科学思维,分析和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明显提高,更加灵活多变地思考各类物理问题;

(3)对于非智力因素而言,学生在进行习题讨论环节中,学生的科学态度以及他们的团队意识也有所增长,另外在解题中对于学生的意志力也起到了很好的锻炼作用。 4.4物理复习课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在中学物理这方面也越来越受到了重视,逐渐意识到了中学物理复习课程对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0]。中学物理的复习课程的教学效果是直接影响到了物理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其中物理复习课程归根到底就是重复学习过的内容,与物理练习课程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再重构,形成知识网络,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同时中学物理复习课程为何会成为重要的一环,最主要的就是复习课程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巩固现有知识的同时,还对教师的专业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区分传统的物理复习教学以及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主要在于是否注意到生活情境的创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关注物理思维的渗透,注意改变僵硬的传统物理复习的模式,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学生与老师的沟通问题是否能达到一致,这就是最大的区分点,当然这个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更加的高了,需要从现实中慢慢的转变从而达到实现这个目标。

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复习课教学,新课程理念下物理复习课教学策略的优势在于:

(1)知识因素方面:由于复习课更具有针对性,可以形成知识结构网络,而且还可以梳理不同的物理模型中的迁移与组合,对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会更加的牢固,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物理模型和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

(2)智力因素方面:在建立物理知识结构的系统化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非智力因素方面:新课程下的复习课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会更进一步,最主要的就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做过量的练习而又没有弄明白物理原理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磨灭。而在整理了系统化的物理模型之后,学生的物理知识融会贯通,再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不仅仅是效果更佳,同时学生也会对物理学习更感兴趣。

5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教学策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的教学策略与传统的教学策略在物理概念课、物理实验课、物理练习课以

11

及物理复习课上面都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在新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出台之后,对于新物理教学这方面,身为物理教师自然都希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科学思维能力,可以从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重要的是学生能够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到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与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等等[9]。 5.1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教学的发展趋势变化

(1)在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讲授课中,教师会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当中体会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然后在教师的总结和归纳下形成物理模型。这样会比教师直接灌输记忆更加的深刻,更加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观察总结能力。比如在“力的等效与替代”讲授课中就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教具演示下,学生学会观察如何寻求等效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最终由学生展示自己的结论,老师归纳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这种教学方法更加有利于学习新的物理概念及物理规律。

(2)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实验课中主要还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台上讲解包括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等,然后由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最终教师进行点评。但是,与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有所区别的是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更加宽广,不限于物理教材上的探究实验以及验证性实验,还包括了课外探究实验以及讲授课上的演示实验等等,主要的变化在于:①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动手实验;②由教师灌输转为教师引导;③由验证性实验转为探究性实验;④由课内规定实验内容转为课外的兴趣实验。

(3)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练习课与传统的习题教学模式有所区别,其主要区别在于:①习题与知识点结合更加紧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讲解习题课之前,首先教师会引导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回顾,主要包括物理公式名称、公式、应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的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其次根据应用的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让学生灵活地解题,解题时使用统一的解题格式和标准,进而形成物理习题解答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②习题选择方面考虑更加全面。习题课分为引入性习题课,单元小结性习题课及学期末综合习题课,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选择习题是最重要的一环。首先习题要有新意、启发性。物理教学是面对现实生活问题的,如果习题能紧密地联系实际的生活问题展开,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其次习题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习题的选择必须严格地针对课程的知识点展开,而且要选择典型的例子进行展开讨论,这样学生掌握知识点会更加容易。在学生遇到不同的例题时会自然联想到所做过的典型例题。最后习题要有阶段性。一个知识点的题目可以由易到难逐步递增,这样一来不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来

12

学生头脑会更加灵活,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③习题课中形成学生讨论、相互合作的学习模式。

(4)在物理复习课的教学中,传统的复习课是按照课本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堂复习,课后布置大量的练习、试卷,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地写作业,浪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复习课教学注重以下方面[10]: ①知识结构网格化。学生对物理概念以及物理规律等已经有了较好的了解,因此在复习课中,所强调的是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形成物理知识的网格,形成系统的物理模型。②解题技能程序化。与习题课教学中的要求一样,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统一的解题标准,培养学生统一的物理习题的解题基本模式。③物理模型的迁移组合。在构建的物理模型中,每个章节的内容是一个小的物理模块,而每个章节的内容又相互有内在的联系。如解一道力学的题目,既能够用动力学的知识模块进行解题,也能够用运动学的知识模块进行解题,因此在复习当中要注重不同的物理模型迁移组合。 5.2国外物理教学的发展趋势变化 5.2.1电子网络学习的发展

学生部分:电子学习基于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正逐步的发展壮大,形成了如[11]:探究学习、从事学习、体检学习、兴奋学习和赋权学习等的学习方法。首先,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改变,从被动到主动的学习环境的变化,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可以使用电子学习资源来完成自己的学习,查询学习,发现学习以及学习,并且通过信息工具解决实际的问题。他们也可以选择合适的学习环境,根据本人的需求,以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其次,学生的学习更加多了战略性的、创造性的合作,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学习者参与学习,为自己负责而去进行研究,甚至可以与更多的人组成团队一起进行合作研究,以实现学习的目标。

教师部分:教师采取在线学习的方式来满足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足,有精心设计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正确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有能力发展物理教学资源,设计在线学习的教材,然后在实现对学生的教学目标,吸引学生的兴趣以及激励、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完成物理定律的研究。

5.2.2 部分大学物理课程设计改革

教材方面:提高物理课程的要求与使用性:许多的专业只是把大学物理作为公共课程进修,缺乏重视性,物理课程设置过于简单,忽略了学生本身专业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而且也缺乏实际的应用,不能与信息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学生学习兴趣不高[12]。首先,必须改革教材的内容,开放力学、光学、热学等的不同课程,根据不同学科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深度、不同层次的教材

13

进行因材施教,甚至可以在暑假期间开展物理类创新的科技课程和活动。

教师方面: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将由教师教导,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进行改变,教师重视物理思想和能够展示的物理定律实验,减少具体的推导。另外,今天是一个信息社会,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在理论的学习上,应辅助以多媒体教学,弥补不足之处,更好的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和记忆。同时,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演示实验或者物理规律的实验应到实验室中进行,这是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无法媲美的,实验的教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最后一点就是,在每章节的末尾进行一个总结的研讨会,由学生和教师进行讨论,教师多带动学生进行表述以及记录其中的错误的地方加以纠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6 结论及尚存在的问题

本文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教学策略的应用研究基础上,就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五种主要的课型即物理概念课、物理规律课、物理练习课、物理复习课和物理实验与物理技能训练课进行了研究和讨论。通过比较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与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发现在中学物理教学的五种课型中,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教学策略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物理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方面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由学生听老师教的这种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转化为学生学、老师引导这样的一种新课程理念模式,优势在于学生的学生积极性提高,自主性大幅度增加。但是新课程理念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就是学习知识的效率比不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原因是让学生自学所花费的时间多了,老师教的时间少了,但是教材的内容是不变的,同时对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控制课堂的能力也大幅度的提高了,在更短的时间内教会学生更多的东西。在中国的教育下,由于高考的压力,大多数的中学物理教学时间紧张,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由于升学压力,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课程也往往被忽略。在较短的时间内,传统模式的物理教学效率明显地优于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的推广和高考制度下的教育导向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统一体。

14

参考文献:

[1]保宗悌.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Z].第一版:广东新华书店,2007:58.

[2]孟昭辉.论中学物理课程改革[M].第一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20-226. [3]陈宗造.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复习课教学[J].物理教学探讨.2008,1(9),48-51. [4]何军.基于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研究与实践[D].江西师范大学,2006. [5]索育.新课程实施中高中物理规律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6]阎金泽,郭玉英.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M].第一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45-150. [7]叶健芬.物理练习教学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2),31-32. [8]刘艳超.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物理复习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9]刘艳超,于海波.新课程背景下物理规律教学探析[J].物理教学探讨.2008, 1(9),36-38. [10]阎金泽,郭玉英.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M].第一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59-161. [11]E. J. HAO.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the reform of Physics teaching invovled in agriculture [J]. ICETIS, 2013(1):1141-1144.

[12]L. S. QING, Z.Y. WANG. The Application of E-Learning in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D]. Tongji University, 2009.

15

致 谢

本人的毕业论文是在董少光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的。衷心感谢董少光老师辛勤的指导和教育,董少光老师友好的亲和力和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是我完成这次毕业论文的主要动力,鼓励着我坚持完善毕业论文所有模块的构建和完善。

最后,再次感谢董少光老师的毕业论文的指导意见,还有指导我教育实习的黄纯青老师和万广仁老师,教育实习的经历是我完成毕业论文的素材和个人经验的主要来源,谢谢三位老师为我的毕业论文所付出的一切,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我都会谨记在心!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