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ǐbùxué
子不学
fēisuǒyí
非所宜
yòubùxué
幼不学
lǎohéwéi
老何为
【注释】
子:是为人之子。
不学:是不肯读书。
宜:应该,适当。
幼:指黑发年少时。
老:指长大成年以后。
何为:指不能有作为。
【解释】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启示】
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珍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故事】
清朝时,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了许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张曜知道因为自己的不识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凭着他的学识,把官给争了回来。
【赏析】
学习在小时候就该开始,少年的光阴最宝贵,但少年之时往往又是任性霸道、难以自控的时候。常管不住自己,肆意浪费青春时光,等白头之时才空自悲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是古人发出的感叹,就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人生的大好时光,正在青春年少之时,“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珍惜少年光阴的
劝词年年重复,但太多的年轻人却依然重蹈复辙。即使在今天,多少年轻人空自后悔华年流逝。人生一旦错过了黄金阶段,再学习就会事倍功半,并非彼时不能学习,而是下得工夫大,收获反而小了。学习本身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厚积才能薄发”,千万不要轻视年少时的点滴努力和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择细流,方能成江海。时间的脚步太匆匆,稍不留神它就会逝去,少年时明日复明日,再回首已是百年身,后悔莫及。如果真如苏洵一样,青年悔悟,勤奋读书,亦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有几人能做到,古往今来也就只有一个苏老泉而闻名天下,大多数老有所成、功成名就之人都是在少年时就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湖南图书馆每日专门读书,一读就是半年时间。只要肯下苦功夫,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少年时,见一老妪以铁棒磨针,甚为惊讶才有所感悟,立誓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一代诗仙。马克思十七岁就树立了为全人类的事业而奋斗的伟大理想。立志当在少年时,孔子说十五而有志于学,这样到七十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只有在少年时期立大志,勤于学习的人,才会有大成。至于?老大悔悟,大器晚成的人也不是没有,但的确很少。之所以会这样,还因为学习$中还有更主要的东西就是下苦功,下多大功夫就有多少回报,学习是一分耕耘,经一分收获。但幼不学习,大也不学习,那可真是成了一个对人、对社会都没有用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