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与辱话题作文
例文一
荣,探索;辱,探索
我是一条探索的鱼,希望找到光荣所在;
我是一朵柔弱的花,渴望得到荣誉滋润;
我是一个幼小的鸟,祈求抛开屈辱压迫。
——题记
有人以爱国为荣,为辱;有人以勤奋为荣,懒惰为辱;也有人以孝顺为荣,背叛为辱。我思索:应该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去找到光荣所在,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荣!那么关于“辱”呢?
哦!原来是这样:脚踏实地干实事,为国家为人民是荣;不为家不为国,只为自己的利益,金钱至上是辱。面对这样的选择,我选择前者……
不断追求,不断探索,永远把“荣”放在心里的最深处,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被我们称为“孺子牛”的牛玉儒同志,他心怀百姓,心怀国家,切切实实为人民办实事。在他的那些时间里,在每一村每一家都留下了他为民的足迹,不是吗?他从没有为自己想过什么,心系百姓。在我们心中,他是光荣的,最最可爱的人,诸如郑培民、任长霞等这些同
志,他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做人民的公仆。
无论什么时候,百姓记心中,为荣!
只为名利,只为金钱,永远把“利”作为行动的向导。辱啊!人能够这么做吗?不能。不要这样的辱,永远不要。我是这么认为的。可有些人并不这么认为。像那些所谓的贪官,见钱眼开,为了得到金钱,不惜行贿,受贿,以自己的职权之便捞取大把大把的利益,视人民,视国家的利益于不顾,一心只想着自己的,难道这是光荣吗?稍能明辨是非的人,都知道:这是哪条道上的光荣,惟群众不顾,惟国家不顾!这是大大的辱啊!把自己的前途埋葬在“钱”途里,警惕啊!
无论何时何地,金钱唯上,为辱!
即使我柔弱、幼小,那又怎样,因为我在探索,探索那光荣所在。我不要“辱”,历史教训面前,我们应走好自己的路,不要被“辱”蒙蔽了双眼,相信吧!有一颗真诚的心会找到“荣”的,或许它就在前方不远处。
一荣在心,神游天地!那“辱”就让它躲一边去吧!清新的感觉油然而生。
我是柔弱的花,却无时不刻得到滋润;
我是幼小的鸟,终于抛开“辱”的压迫。
刘月玲
亮点一:小角度立意,谈对荣、辱的思考与认识,进而表明自己的价值取向,显得很
实在。
亮点二:行文自然,娓娓道来,但于朴实的语言却传达了鲜明的爱憎。
例文二
荣与辱
与家人闲聊时,偶尔听起父母道起当年的事。还在我很小的时候,那时,人们大多数还是十分清贫,然而,尽管如此,人心却是非常的纯朴。夜不闭户的事在如今说来近乎天方夜谭,但在那时,却是再平常不过了。虽是闲聊,却是充分摆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是啊,苦日虽清贫,却磨不了人心的善良,如今虽丰裕却是人心难测。过去人们以善良为荣,如今却是以善良为辱。
五光十色的物质生活滋养了一群群以投机取巧,靠损害别人利益满足自己欲望的人,甚至以自己的不齿之行为聪明,视之为荣,却把老祖宗的善良朴实的美好品德抛诸脑后,嗤之以鼻,并谓之曰“蠢”。
我们的社会真的就不需要善良,美好的心灵了吗?不,绝对不。如果社会变的以投机取巧,钻空子,耍小聪明以负天下利为自己的荣,那么社会还有什么希望,还有什么阳光,社会就是吃人的社会了。
秦始皇统一天下,为了尽显奢华,权势,修筑阿房宫,秦陵墓并以此为荣。却要多少无辜百姓为此献出一生血汗。一代天骄也只是在史册遗臭万年,为万世子孙所唾弃。
成克杰享受优厚的俸禄却还不知满足。人民公仆,应该思考为人民服务,却是醉心金钱,敌不过财富的诱惑,放纵贪念。最终只有被绳之以法,一无所有。还要被全社会的白眼以待。这些人不以善良为荣,却以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或是以物质美好为荣,最终只落个被人唾弃的下场。
一位普通的歌手,丛飞,一个有着贫苦的前半生的人,在歌唱赛中一蹴而就,本应好好享受生活,却把一生财富健康赋予了山区失学儿童。
王顺友,一位默默无闻的邮政工人, 却用自己的不畏艰险,乐业敬职谱写了一段伟大的邮路历史。
这些人或许会被“聪明人”视为“蠢”,但他们却以此为荣。是的,美好的品质永远会发亮,他们以此为荣,社会也以此为荣。
雷馥铨
以一“善”连结“荣辱”,以正反实例表明我对“荣辱”的思考,进而表明“行善”为荣的价值取向,构思别致。
例文三
我的荣辱观
荣与辱是一个价值观的核心部分,选择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辱,就等于你选择了怎么样的人生。(开头直奔主题,端出自己的观点)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辱。
人之所以成为人,成为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动物是因为人类会劳动,通过劳动使自己的生存环境更优越。因此劳动是人类的基本特征,我们要热爱劳动,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辱。只有这样我们都能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否则就会走向堕落。
以热爱人民为荣,以轻视人民群众为辱。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所以我们要依靠人民群众,热爱人民,只有热爱人民群众为荣,以轻视人民群众为辱,我们都能正确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为自己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中国党成立时只有十来个人,在一艘小船上秘密地举行了成立仪式,但是中国党热爱着全国人民群众,其党员都以热爱人民群众为荣,深入到人民群众中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在党最艰难的时候,人民群众纷纷支援党,让她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有一位领导人曾说过:“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是人民群众有小推车推出来的。”可见人民群众是多么伟大的力量啊!中国党以热爱人民群众为荣为自己的前进铺开了光明大道。相反那时拥有绝对实力的反动派,他们从心眼里瞧不起老百姓,不管人民的疾苦一味地搜刮,去迎合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需要,结果,人民群众纷纷起来反蒋,最终失去政权。“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请热爱我们的人民群众吧!你会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损害国家利益为辱。
一个人只有心怀祖国,才能在事业方面取得成功,才能作出贡献,为人民造福。
请确立正确的荣辱观吧!它将决定你的人生!
本文从价值取向谈“荣辱”对人生的意义,有着高屋建瓴的气势。可用思想动员大会的演讲。但作为应试作文,内容则显得空洞。
例文四
辱昌荣亡
有人问:为何团团转?佛说:“皆因绳未断。”绳是指人类向往的所谓荣。为那荣,迷失了自我,没有了目标。为着那荣,重重复复地踏着所走过的路。为着那荣,铤而走险,胡作非为。
佛有四谛,位居首者为苦谛。苦谛包括生老病死及各种困难磨炼。即通常所说的种种屈辱,只有通过了各种屈辱,都能到达真理的彼岸:真谛。最后得道成佛。屈辱,能够磨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种种技能,能激发人的无穷斗志。
所以说:辱昌荣亡。
为着那荣。为着所谓的名利带给他的荣,曾有多少人迷失了方向,铤而走险?为饱一己私欲之荣,有多少人被送上了断头台?为遂前途似锦之荣,有多少人断送了青春?林彪为那一国之荣,迷失了那为民为国的方向,铤而走险,身死内蒙,尸首不存。成克杰为着一饱私欲的荣,为能够炫耀门楣,衣锦还乡,最终置国家法律于不顾,最后落得处以极刑的下场。又有多少的意气风发的莘莘学子为着前途似锦的荣,出卖自己的青春年华。校妓,傍大款等不绝于耳。悲夫,为着那荣,最终弄得“赔了夫人又折兵”,最后发现自己不惜一切,为它上刀山下火海所寻求的竟是心中丑恶的好胜心。为了得到那外表华丽,内部却难以入口的“苦果”,我们是不是失去了太多太多?甚至自取灭亡?
古老的哲人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辱,是一个人才必先经历的过程。有了辱,会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要向哪个方向前进。有了辱,会激发隐藏内心深处的潜力。有了辱,会使一个人才智充分发挥,不枉世间一行。一代越王,却要给吴王夫差牵马喂牛,受尽了各种屈辱、耻辱。正因为这些辱,使他改正了自己的缺点;正因为这些辱,他懂得了尊重人才,因为这些辱,他能够睡柴堆,尝苦胆。最终,也是因为辱,使他“三千越可吞吴”。若不是吴王给了他各种屈辱、耻辱,假如吴王像三国时代的司马炎一样善待刘禅,让他每天沉醉在歌舞中,乐不思蜀一样来善待越王,那越王能够再一次登回王位,就可能要加上个问号了。
温室中难以培养参天大树,溺爱下难以有成才的孩子。(“温室”也不见得就是荣吧)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是不是要点辱来激励武装自己少些追求所谓的荣,少为着名利而不注意到真正有意义的事。
肯定辱而否定荣,看问题过于单纯,不够辩证。
例文五
从辱走向荣
世界万物都是两面的。如荣与辱,它们是对立统一的。没有脱离荣的辱,也没有空谈辱的荣。
荣与辱都是我们必须接受的。更甚可说辱是荣的催化剂。
一个人没有承受辱的能力,又何来获得荣的能力呢?大凡成功之士谁没有被别辱
特辱过呢?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荣只有在各人心中,而辱却在人们口边传播。可以说辱者无处不在。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站在荣的光圈下呢?因为他们不怕辱,还可以在别人辱骂中完善自己。到最后人们无辱可说了,荣不就不期而遇了?古今中外有许多这种从辱中走向荣的人。就如司马迁,宫刑之辱如万剑穿心般摧残他。如果他不胜辱的摧残而选择死亡,就不会有那封催人泪下的勉信,就没有《史记》的诞生,就不会被世人传颂。也许我们在辱的面前是那么渺小,因为这是一个纸老虎,要多大有多大。恐吓我们,其实我们只要脚一站,腰一挺。什么辱感都无所惧或不攻自破了。
古语有曰: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辱就好比绳,砺,拉直我们的腰、磨砺我们的心志。不知是那位成功人士说过那么一句话:我的成功更要感谢那些攻击、辱骂我的人。其实是正确的辱骂可使我们对自己的行为更坚定,而正确的辱骂更能使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科学界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一开始人们辱骂电话制造者异想天开。马克吐温甚至说:投资这样的东西,就像把钱往马桶里丢。极尽挖苦,辱骂之能。但这些更坚定了贝利研制电话的信心。而现在电话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伟大的“东西”了。有些科学家是不善言辞的。他们告诫别人的话是十分难听的。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个人。然而以他的见识,人们应对他的挖苦而感到荣幸,因为他是针对别人的缺点而说的。在爱因斯坦的挖苦下走向成熟,走向光荣。
我们生活中充满辱者。要是你太太在意那么人生将十分累。如果你弃之不理则会错过逆耳之忠言错过完善自己的机会。我们心中都有一个光荣的理想,要实现它就不应逃避辱骂。应走向辱骂,经受磨砺,光荣将不期而至。
看问题绝对化:从辱走向荣,没有必然性。未能把握好行文思路:先是谈荣辱的关系,从第四段开始便转换为谈辱骂及其作用了。辱骂是辱的一种表现,但不是辱的全部内涵。
例文六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不思进取为辱
哲学上讲,只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一只小毛毛虫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看似自然规律,但其中暗含的艰辛,又有谁知?没有艰辛的积累,哪有质的飞跃?
作为有思想意识的人类,我们更应懂得艰苦奋斗的意义,不思进取则会导致沦落,艰苦奋斗朝着自己的信念进发,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人类社会更加进步。
现代社会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然而,竞争则更加激烈,处处都存在竞争,处处都是弱肉强食。面对如此局面,我们将如何立足而发展自己呢?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求得发展,必须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立足之本,更是我们应有的思想品质。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有艰苦奋斗的意识,并付诸实践,这样,我们才能够赢得竞争而取得发展,实现我们的理想和人生众价值。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的成就都需要经过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成功的基石。我们伟大的总理周恩来,他从小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在当有所成之后就积极投身,抱着一颗炽热的爱国心,为事业奋斗一生,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因而受到人民的无比崇敬。我们伟大的领袖,同样为了救中国而奋斗终生,他为了挽救中国,为了摆脱人民的疾苦,带领中国转战南北,经过多年奋战,终于打退了侵略者,取得了民主,建立新中国。他们都是伟大的家,正是有了他们的雄心壮志,有了他们的艰苦奋斗,才有我们的新中国,才有我们的和平稳定。
前人的艰苦奋斗,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安稳,难道我们不需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吗?艰
苦奋斗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我们必须的品质。我们正处于学习阶段,更需要艰苦奋斗,摒弃不思进取,不思进取,不但使自己沦落,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耻辱!
保持艰苦奋斗,摒弃不思进取,我们才能够有所作为,社会才会更进步。
这篇文章属于典型的脱题。
例文七
屈辱的荣光
去黄山旅行,必定要看看那棵迎客松,它是这样的曲折,每个树节都有铿锵的力量。我们不难想象当初它是如何艰难地冲破巨石的压迫,在这悬崖绝壁上顽强地生存下来。我们不仅要惊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还要将这荣光赋予这株迎客松,这是生命的荣光,力量的礼赞。
植物的力量不如人,而自然的力量远大于人,因此战胜自然的植物就更值得赞美,我们仰望的目光都带着高山仰止的敬意。是的,每一件考验都近乎一种羞辱,一种屈辱,但总有这样一些生灵,有力量去踏平这种屈辱,使之变为一种荣光。这屈辱的荣光比任何的荣誉都来得耀眼,因为这是真正的荣光。
还记得那个“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还记得那个“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还记得那个“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的刘胡兰么?他们行刑之时哪像后人所拍的纪念电影那样,衣服整洁,连伤疤的位置也恰到好处?他们那时也许是衣不掩体,血迹斑斑,他们受尽了世间的种种屈辱和折磨,但纵然衣不掩体,却一样目光如炬;纵然
血迹斑斑,却一样矢志不渝。那才是他们的荣光,一种凛冽的荣光,一种悲壮的荣光,我们无法忘记他们的所承受的耻辱,因而更为崇敬他们的为人。他们的衣不掩体丝毫无损他们的气节,他们的血迹斑斑划出历史长空的惊叹号!
韩信点兵之日,指点江山,挥斥方遒,谁还嘲笑他从前的胯下之辱?司马迁成就《史记》,一支笔写尽江山兴替,谁还会因他受过宫刑而否认他的顶天立地?年轻的朋友,不要埋怨世态炎凉,不要因承受耻辱而低下你高贵的头颅。这种种的折磨正成就着你日后的荣光——只要你够坚定,够勇敢,就能使嘲笑变为赞美,使蔑视变为青睐。
不要把屈辱只看作是屈辱,不要为了荣光而追逐荣光。每一种收获都经过,都受过折磨,这些也许使我们苦不堪言,但正是这些屈辱使我们折射出光芒,折射出人类高贵的品性,生生不息的力量。
这屈辱的荣光,正是人类的荣光。
文章选取由辱成荣的角度表明了对辱需持的态度,但该如何对待荣呢?
钟明悦
例文八
是辱犹荣
荣与辱是相对立的,荣是荣誉,荣幸;辱是耻辱,羞辱。
荣辱区分,有时极其简单。如默默奉献,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荣,如屈从于强权,沐猴
而冠是辱。前者如上古大禹,三过其家门而不入,只为治理水患,近代的焦裕禄,扶贫助弱,死而后已;后者如前朝石敬唐,认蛮作父,被称为“儿皇帝”,自取其辱;现代汪精卫,背民族大义不顾,甘作日本走狗,唯遭万人唾弃。
然而,荣与辱之分,有时却没有明显界限。虽身处辱之境,心受辱的折磨,却不被后世人遗弃,反而作为民族灵魂尊奉,是辱犹荣。如周文王,一方诸候,虽不是真命天子,却也是一方雄霸,却屈辱于牢狱中,古人视气节如生命,这是何等耻辱!忍受羞辱的煎熬,文王却演绎出《周易》。类似后人如司马迁,不但身陷牢狱更受宫刑之辱。这可是上对天地有愧,对父母有悔,下对妻子儿女颜面无光的奇耻大辱!然司马迁著就《史记》,赢得后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誉,更赢得后人视之为铮铮铁骨的荣耀。这些人,虽处辱却犹荣。辱与荣参半的苦与乐造就不凡人生。
荣与辱,并无绝对,有时荣却成辱,有时辱却变荣。古代文人墨客,将军士兵,都是为人臣子,受辱极其常见。然有的人将辱碾碎,放出荣的芬芳,有的在辱中苟且偷生不算,还狼狈为奸,做出恬不知耻的勾当,臭不可耐。这辱的不同结果,缘于对辱的不同态度。(对“有时荣却成辱”没有作出具体分析)
辱如加于身,则如火中煎熬,是屈就还是凌驾于大义之上,“留取丹心照汗青”?“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古训受之后人的定律。然而,如苏武者岂不违反古训,却为何获得永恒赞誉?受辱而求生,并非违反古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生要生的伟大,死也要死得光荣。身处辱境,一死百了,只得让后人笑话懦弱,唯有在辱境中,抬起不屈的头,渺视辱之境,抱一“为后世留名”的渴求,于其中百锤千炼,留下人生的辉煌。有才情豪气当如司马迁留一《史记》留名春秋,当如俞伯牙,奏响高山流水千年绝唱。
于辱中奋发,是辱犹荣。(但是在“荣”中又该如何,如何才能在“荣”中但又不至于
成“辱”)
黄永雪
例文九
荣与辱的生命
荣与辱是相互排斥的两个人,谁也容让不了谁,一天,荣与辱相遇了。
荣对辱视而不见,宛然转身离开,因为荣觉得与辱一起是对自己的贬值。辱对荣也恶眼相对,辱想:我真要和他分个高低,不用日后相见令我总难堪。于是辱对荣说:“荣,我要和你分出个高低,看看我们的生命谁更值得世人称赞。”
于是,荣与辱出发之后,他们首先遇到了汪精卫,汪精卫才识过人,他一再得到了众人的肯定,大家都觉得这一事,他是的先行者。但汪精卫选择了辱,他叛变了,他叛变了国家,他觉得只有辱是他生命的选择。而选择了辱,选择了背叛人民。
辱洋洋得意了,他首先被人推崇了,他还看到了那些厚禄者因为选择了自己而得以生活“美满”,而得到那一段精彩的生活。
荣惘然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都因为有人在推崇辱,而自己却被鄙视,难道世界真该如此?
荣与辱继续他们的旅行。他们来到灯火辉煌的现代化时代。他们碰见了尾山宏。一位日本律师团团长。在经历过无数风雨中,他依然选择了荣。他正视历史,面向历史。对日
本曾经对中国人民的历史深深地愧疚。他以自己国家的行径而感到羞辱,于是他决心鄙弃辱,更从容、更坚决地坚持荣,他多次自掏腰包接中国受害者到日本出庭作证,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威胁,他只是坚定选择荣的信念。选择荣,尾山宏得到中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尊敬。
这时辱只有漠然,而荣会然地笑了。世界人民都因有了荣而感动。他们继续前进,他们陆续遇到了牛玉儒、任长霞……他们都选择了荣,他们以为人民奉献为荣。
至此,荣的生命得以发扬光大,得以坚守与传递,而辱越来越被从所蔑视。辱不再与荣争相斗艳,他知道生命就要在被人们的唾弃中消逝。就像汪精卫,当初选择了辱,他也将遗臭万年。
荣与辱的生命历程各不相同,但只有选择了荣,生命才得以永恒。
黄雪萍
亮点:寓议于叙,于形象中寄托对荣辱的思考和表明荣辱的价值取向,避免了枯燥的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