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案
机械工程学院
唐景林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把握测试系统的差不多概念。学生应了解测试系统的功能结构,静、动态测试的概念等。 二、要紧内容
测试技术的在机械工程中的意义;测试系统的组成;课程性质;差不多内容及学习方法
三、学时安排: 1学时〔详细安排见教学日历〕 讲课 1学时 四、教学重点:
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的概念。测试系统的组成。 五、教学难点:
动态测试概念的建立 六、教学过程:(见讲义)
八、摸索题:依照日常观看,是建立一套结构应力测试系统,要求画出框图即可。
九、作业: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系统的构成有何不同
十、教学参考书:黄长艺,严普强.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年11
第二章 信号分析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把握确定性信号分析的差不多理论和方法; 二、要紧内容
信号的分类;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描述;周期信号与离散频谱;瞬变非周期信号与连续频谱;脉冲信号及其频谱;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频谱 三、学时安排: 7学时〔详细安排见教学日历〕 讲课 7学时 四、教学重点:
周期信号的时域定义、傅立叶级数表达及其离散频谱 瞬变非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及其连续频谱 傅里叶变换的要紧性质 五、教学难点:
信号时域分析与频域表达的概念、方法及其相互关系 六、教学过程:(见讲义) 八、摸索题与作业:
1、什么是信号的频域描述
2、周期信号的时域定义及其判定方法 3、确定任意一个谐波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4、周期信号频谱特点是什么
5、周期信号双边频谱与单边频谱间的幅值、相位关系 6、傅立叶变换的六个要紧性质
7、单位脉冲函数的描述〔函数值、强度〕; 8、一样脉冲函数的表示方法,即A(tt0),及A,t0的意义 9、表达脉冲函数的采样性质、卷积性质、频谱 10、 写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傅立叶变换 习题2-1~2-4
十、教学参考书:
1、 2、 3、 月
黄长艺,严普强.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 黄学铃. 锻压测试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1883年6月 吴正毅. 测试技术与测试信号处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1年4
1994年11月
第三章 测量系统分析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们把握测试系统的静、动态特性分析差不多概念、表达方法。 二、要紧内容
测试系统的误差表达方式,静态特性曲线与静态特性参数 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线性系统的时域描述、频域描述
理想频向函数—测试系统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 三、学时安排: 6学时〔详细安排见教学日历〕 讲课 6学时 四、教学重点:
线性系统的时域描述、频域描述,二阶系统的频率特性 五、教学难点:
线性系统的频率保持特性及其应用;系统时域、频域响应的运算 六、教学过程:(见讲义) 八、摸索题与作业:
1、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的表达式
2、 灵敏度、非线性度、回程误差的定义 3、 表达线性系统的5个性质
4、 什么是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频率响应函数,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5、 测试系统在时域和频域分别用什么描述
6、 输入信号、输出信号、测试装置三者关系的时域描述和频域描述 7、 测试装置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时域条件和频域条件 8、 写出线性定常系统微分方程的一样形式〔式3.8〕
9、 依照二阶系统的微分方程,推导频率响应函数以及系统的固有频率及阻尼比
十、教学参考书:
1. 2.
黄长艺,严普强.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年11月
吴正毅. 测试技术与测试信号处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1年4月
第四章 信号的猎取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们把握常用传感器的转换原理、评判以及选用原那么。 二、要紧内容
传感元件的差不多要求
电阻、电容、电感等参量型传感器的差不多原理 压电,热电,电动等发电型传感元件的差不多原理, 其他类型传感元件简介
三、学时安排: 11学时〔详细安排见教学日历〕 讲课 8学时 实验 3学时
〔实验包括:1. 几种传感器的认识,1学时;2. 电阻应变片认识与铁片技术训练1学时;3. 电阻应变片灵敏度的测定,1学时〕 四、教学重点:
应变式电阻传感器 电容传感器 电感传感器 压电传感器 五、教学难点:
与传感器相关学科知识,测量电路 六、教学过程:(见讲义) 八、摸索题与作业:
1、 依照国标,传感器的定义是什么 2、 传感器的三种分类方法
3、 电阻应变丝〔即电阻应变片〕灵敏度的定义
4、 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误差有哪三方面组成,有哪三种补偿方法 5、 平板电容器电容量表达式
6、 电容传感器有哪三种类型,各自有哪些特点 7、 自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8、 什么是正压电效应和逆压电效应
9、 压电传感器的前置放大器有哪两种形式,各自有什么特点 10、 电荷放大器的等效电路,输出电压表达式
九、教学参考书:黄长艺,严普强.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年11月
第五章 信号的加工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们把握常用信号处理原理、分析方法,特点。 二、要紧内容
电桥:直流电桥,交流电桥的输出特性
常用载荷应变测量的布片、接桥方法与结果分析。〔补充内容,取代原第六章内容〕
调制与解调:幅值调制,频率调制
三、学时安排: 9学时〔详细安排见教学日历〕 讲课 4学时 实验 5学时
〔实验包括:1. 不同布片、组桥方法对电桥输出的阻碍,1学时;2.电阻应变片在测量中的布片组桥方法,2学时;3. 动态应变测量系统操作训练1学时;测试系统的标定与实测,1学时。〕 四、教学重点:
直流电桥;
常用载荷应变测量的布片、接桥方法与结果分析。 五、教学过程:(见讲义) 六、摸索题与作业:
1、 电桥的分类方法〔按桥臂阻抗类型、鼓舞电源类型、桥臂阻值、工作方式〕
2、 直流电桥的输出电压公式
3、 直流电桥、交流电桥的平稳条件及其运算 4、 表达电桥的加减特性
5、 电桥的工作桥臂系数的定义
6、 单臂、双臂、四臂工作电桥的温度补偿原理 7、 以谐波为载波时,信号调制的种类
8、 结合交流电桥指出载波、调制信号和已调制波 9、 什么是幅值调制
10、 依照交流电阻电桥的输出电压表达式〔5-21〕说明幅值调制的工作原理
11、 用两片应变片测量给定位置的轴向应变,如何接桥和布片。
测量位置 力P
12、 求图示电阻电感电桥的平稳条件
九、教学参考书:
1.黄长艺,严普强.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年11月
2.黄学铃. 锻压测试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1883年6月
3.吴正毅. 测试技术与测试信号处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1年4月
总复习及习题课2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