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晚期斯多亚学派的伦理思想概述

晚期斯多亚学派的伦理思想概述

来源:九壹网


晚期斯多亚学派哲学的伦理学思想概述

摘要:晚期斯多亚学派的主要研究方向由对形而上的理论研究转向了以伦理学为核心的“善”,即一种道德本体论的哲学。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塞涅卡、爱比克泰德和奥勒留三位大师。

关键词:晚期斯多亚学派;塞涅卡;爱比克泰德;奥勒留;伦理思想

一、背景介绍

晚期希腊哲学发端在由城邦向帝国转变的地中海文明时期。在这个战火激荡的年代,生存问题、身份意识和思想方式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从而催生出一种新的哲学形态。地中海文明视野下的晚期希腊哲学研究把晚期希腊哲学看作是新的希腊哲学,不是看作古典希腊哲学的衰落,也不是看作希腊理性的夕阳余晖。从时间段上看,晚期希腊哲学又可以分为希腊化哲学和古代晚期哲学。希腊化哲学三大派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怀疑论学派基本上都是保持着因理性思辨的深度探究所呈现出的心灵的宁静。

在众多希腊化哲学流派中,无论就学派本身的持续时间长度还是影响深度而论,斯多亚学派(Stoic School)哲学是整个希腊化罗马时代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斯多亚学派大致建立于公元前四世纪中期,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以下,主要讨论晚期斯多亚学派的主要哲学思想。斯多亚派的学说分为逻辑学、物理学和伦理学三个部分,其中伦理学是核心,逻辑学和物理学是服务于伦理学的。“他们把哲学比作一个动物,把逻辑学比作骨骼,自然哲学比作有肉的部分,伦理学哲学比作灵魂。他们还把哲学比作鸡蛋,称逻辑学为蛋壳,伦理学为蛋白,自然哲学为蛋黄。也拿肥沃的田地作比,逻辑学是围绕着田地的篱笆,伦理学是果实,自然哲学则是土壤或果树。”[1]由此可见,斯多亚学派把

自然哲学当做基础,把逻辑学当作工具,而伦理学是其研究的核心和目的。此时,逻辑学和自然科学不受重视,到了晚期斯多亚学派,伦理学的中心地位更为突出,伦理学和神学结合在一起,与罗马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想融合。

晚期斯多亚学派又被称为罗马斯多亚学派,主要活动于罗马帝国时期。由于晚期斯多亚学派生活的环境不同于早期的斯多亚学派,因此该学派在某些方面产生了与早期不同的发展特点。如他们的著作都的用罗马人的语言即拉丁语写成的,逐渐摆脱了古希腊哲学语言上的影响,这也就为神学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又由于罗马人不擅思辨、暴戾恣睢的民族特征,是他们在逻辑学和物理学的研究逐渐淡化,与早期的斯多亚学派相比,伦理学此时被真正提到了核心的位置。这一时期,希腊城邦制瓦解,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希望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此时期罗马人和东方人的实用态度以及宗教观念的侵入。晚期斯多亚学派已经不再重视形而上的研究,他们关注更多的是世间的人事幸福,关住如何拯救堕落的社会以及痛苦的个人。“它吸引了西方西班牙南部的塞涅卡,吸引了前奴隶爱比克泰德,也吸引了当朝皇帝奥勒留;吸引了雅典的近东移民也吸引了罗马皇宫的。”[2]晚期斯多亚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马大臣塞涅卡,奴隶爱比克泰德以及罗马皇帝马克·奥勒留。这三位都留下了隽永的伦理学格言和论说集,不仅在当时罗马社会中影响极为广泛,而且影响了后来的教以及近现代的西方文化,甚至对此后西方国名性格影响至深至广。[3]虽然三者地位差别甚大,但他们的基本思想却是非常相近的,即顺应自然和服从命运仍然是他们的主要基调,相比早期斯多亚学派要更加悲观。

二、主要代表人物的伦理思想

(一)塞涅卡

塞涅卡(Licius Annaeus Seneca,公元前4年—公元65年)出生于西班牙,是古罗

马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悲剧作家、雄辩家。塞涅卡早年信奉毕达哥拉斯的神秘主义和东方的宗教崇拜,在罗马深深受到那个时代的伟大哲流的影响,使他最终成为斯多亚学说的拥护者。塞涅卡凭着其丰富的阅历、渊博的知识逐渐进入到公众的生活中,先是检察官,然后是元老院的发言人,甚至一度成为罗马的执政官和后来的皇帝尼禄的家庭教师,不过其官宦生活几度沉浮,颇为曲折。公元65年,一个反对尼禄皇帝的密谋被揭穿后,塞涅卡被诬陷为同谋,被尼禄宣布以自杀方式处死。塞涅卡最终以自杀结束了他奇特坎坷的一生。有人这样评论过塞涅卡的生活所体现的突出特征:“一方面,不少上层罗马人在斯多亚 主义找到了政治参与的伦理指导纲领;另一方面,斯多亚学派的理想也能为对某些帝王或是他的行动的道德抵抗提供了理论基础,包括坚持原则的退出政治,直至自杀。”[4]

塞涅卡兴趣广泛,才能突出,著作颇丰,共有11部戏剧、14部问答体作品、一部书信集以及一些讨论自然科学的著作。他的思想对于后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尤其是他的伦理学对于教思想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其著作中的言论被《圣经》作者大量吸收,因此有“教之父”之称。“塞涅卡之说”之类的话犹若中国的“子曰诗云”一般为西方人耳熟能详。尤其是他的《道德书简》。历来都是为大家所公认的首选必读书。[5]

塞涅卡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伦理学方面,他继承了斯多亚传统的伦理观,认为人应当顺从自然而生活,因为就是顺从宇宙本性或神意而生活,真正的德性不在于物质财富和名誉地位以及其他各种外在的善。并且认为自然就是理性,符合自然的生活就是依据理性的生活,进行自我修养,把幸福的生活建立在可靠理性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心灵深处得到宁静,从而接受和服从无法改变的命运。塞涅卡反复强调快乐本身不是追求德性的目的。德性本身就是幸福。 塞涅卡在《论幸福生活》中指出:“真正的快乐就是蔑视快乐”,“幸福生活就是拥有一颗自由、高尚、无所畏惧和前后一贯的心灵——这样的心灵是恐惧和欲望所无法触及的,它把美德看作唯一的善。”[6]

塞涅卡认为激情保持理性和追求幸福的头号敌人,因为激情意味着灵魂的脆弱和卑鄙,被外在的事物左右。他在《论愤怒》中拿亚里士多德的话作为批评的靶子:“愤怒是必需的,没有愤怒就不能赢得战争——除非它注满心灵、激励灵魂。然而,它必须不是作为一个领导者,而是作为普通的战士发挥作用。”塞涅卡对此的批评是:“如果愤怒听从理性并且遵循理性的引导,它就不再是愤怒;愤怒的主要特征就的任性。然而如果它抵制和不服从命令,被它自己的任性和狂暴牵着鼻子走,它就会像无视撤退信号的士兵一样,变成对心灵毫无用处的工具。”[7]塞涅卡说,石头和野兽也可以没有恐惧和悲伤,但是人的幸福的特征是通过理性而摆脱恐惧和悲伤。所以幸福生活建立在正确可靠的判断上,牢固不可更移,也就是说要完全消除激情,才是真正拥有德性,才能追求健康和幸福。

同时塞涅卡主张,只有服从命运,人才能获得幸福。他特别强调肉体快乐是微不足道的、转瞬即逝的,而且是有害的,一旦脱离了这些东西,就会得到德性的提高和心灵的安宁。他声称:顺从的人,将被命运领着走,不顺从的人将会被命运拖着走。由此可见,顺从自然就是自由,而违背自然则是一切痛苦的原因。不过塞涅卡在教导别人追求道德,鄙视物质欲求的快乐生活时,他自己却拥有巨大的财富和显赫的地位,为此有人说他道德虚伪,表里不一。塞涅卡却这样回答道“有人向我说,我的生活不符合我的学说。在这点上,当时人们也责备过柏拉图、伊壁鸠鲁、芝诺。这些哲学家所谈的并不是他自己怎样生活,而是应当怎样生活。我是讲美德,而不是讲我自己;我与恶德作斗争,其中也包括我自己的恶德:只要我能够,我就要像应当的那样生活。要知道,如果我的生活完全符合我的学说,谁还会比我更幸福呢?”[8]哲学家如此之谈理当如此,不讲自己如何,说明哲学家和凡人一样,但理想与人性的冲突和矛盾却也无法避免。

塞涅卡的伦理学说中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他继承了早期斯多亚学派关于人人皆兄弟的思想,并进一步发挥了仁慈和宽恕的理论。他说:“你称之为奴隶的人,追本溯源,他和你是来自同一祖先的,也和你居于同一晴空之下,和你同样呼吸,同样生活,同样死亡。”[8]

因此他反对对奴隶、对女性和其他弱者的侮辱和伤害,如其说:“让一个孩子因他的年龄、一位妇女因她的性别、一位陌生人因他的毫不相干、一位佣人因交往的纽带得到宽恕吧。”[9]他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仁慈和宽恕,但并不否定对作恶者进行惩罚,他认为惩罚并不是为泄恨或实行报复,因此惩罚也必须是最宽大的。他的许多主张被后来的教所吸取,成为教教义重要的思想素材来源。

(二)爱比克泰德

爱比克泰德(Epictetus,约公元55-135年)生于小亚细亚弗吕吉亚的赫拉城,是古罗马著名的斯多亚学派哲学家。童年时被卖到罗马为奴,后师从斯多葛哲学家鲁佛斯,并获自由。此后,他一直在罗马教学,建立了自己的斯多葛学园,后因罗马皇帝图密善害怕哲学家日益强大的影响力对王位构成威胁,便将爱比克泰德驱出罗马,于是他移居希腊尼科波里斯,以教书终其一生。

爱比克泰德对斯多葛派学说有极其重要的发展和突破,是继苏格拉底后对西方伦理道德学说的发展作出最大贡献的哲学家,他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具体的生活伦理学的思考上,重心性实践,主张遵从自然过一种自制的生活,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哲学与宗教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爱比克泰德认为上帝是世界的主宰者,上帝提供了世界上的一切东西,也创造了人,人既是上帝的作品,也是从上帝那里撕下的碎片,而人有责任不能辜负上帝、不辱没上帝。上帝的本质是善的,因此人也要行善。人对于上帝所赋予的也就是生活所给予的任何东西,都要无条件地接受。爱比克泰德要求人们坚持这样的决心:“服从神灵,向他们投降,在一切事变里心甘情愿地追随它们,因为一切事变是最的智慧(即神的智慧—引者)所统治的。”[10]

但是,爱比克泰德又并不认为人在一切方面是为力的,人能够用正确的意志战胜罪恶,克服邪念。他大力鼓吹斯多亚的传统道德信条,强调节制、忍耐、宽恕和对上帝的虔诚忠实。他认为人都是上帝的后代,因此彼此应该相爱,即使受到别人的侵害,也要以善报恶。“忍耐”和“克制”就是他所说的道德信条,教导人们:“当我们受到阻碍,或者被扰乱,或者陷入忧愁时,我们决不能把它归咎于别人,而要归咎于我们自己,就是说,归咎于我们自己的观点。由于自己的不幸而谴责别人,是一个没有教养的人的行为;如果谴责自己,那就是一个正在进入教养的人的行为;而既不谴责别人也不谴责自己,则是一个受过完满教养的人的行为。”[11]只有人做到这样,才能获得幸福是生活和心灵的安宁。

不像塞涅卡,爱比克泰德的行为和他的学说是非常一致的。据说,奴隶爱比克泰德的主人对他一致非常残暴。又一次,主人为了消遣,扭他的腿取乐。爱比克泰德就平静地告诉主人:“如果您不住手,是会扭断我的腿的。”但主人并没有住手,结果腿真的被扭断了。于是爱比克泰德温和的说:“我不是跟您说过,您会扭断我的腿吗?”

总之,爱比克泰德的信条是服从神意、安于现状、忍受命运、克制欲望,这种学说对人们心灵产生了镇静麻醉的作用,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也迎合了罗马上层统治阶级的需要。

(三) 奥勒留

马克·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公元121-180年),这位奇特的哲学家,是西方哲学史上唯一的一位集哲学家与皇帝于一身的人物。罗马人是首先行动再思考的民族,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他们中间竟产生了一位“御座上的哲学家”。 马克·奥勒留在位的20年是一个战乱不断、灾难频繁的时期,即使奥勒留以其坚定的精神和智慧夙兴夜寐地工作,也不能阻挡古罗马帝国的颓势和衰亡。后来在军营中,他写下了《沉思录》这部自己与自

己的12卷对话,公元180年3月17日,奥勒留病逝于维也纳。

奥勒留知道塞涅卡,但是几乎未加评价,他对爱比克泰德则公开表达了倾慕之情,可是与塞涅卡和爱比克泰德相比,奥勒留的思想显得更加阴沉和忧郁。他认为世界是由原始的火这个神演变而来的,决定了世界的一切都是必然发生的,神的必然性就是自然规律或者是命运。人是宇宙体系的一部分,是神圣的火溅出的一个小火花,与广袤的宇宙相比,人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可怜生物。人的本性与宇宙的本性是同一的,对宇宙本性的任何反抗都的徒劳的,人世间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好的,人的疾病与死亡就像春天开花夏天结果一样都是必然的。命运的安排是合理的,命运也不是人所能改变的。因此我们要顺应命运,注定要同我们在一起的那些事物和人,要去欣然接纳他们并爱他们。我们能改变的只是我们的态度,要做到在一切欲望面前不动心,按照本性生活,即服从神意和命运。就像他在《沉思录》悲观地写道:“总之,要始终注意属人的事物是多么短暂易逝和没有价值,昨天是一点点黏液的东西,明天就将成为木乃伊或灰尘。那么就请自然地通过这一小段时间,满意地结束你的旅行,就像一颗橄榄成熟时掉落一样,感谢产生它的自然,谢谢它生于其上的树木。”[12]

此外,奥勒留反对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认为快乐不是最高的善,只有让自己的灵魂清醒,让理性而不是欲望控制自己,才能得到幸福。他的学说虽然对于身处乱世的人们起到了精神安宁的作用,但是带有浓厚的宿命论和禁欲主义色彩,在一定意义上是消极的的。

三 启示

晚期希腊哲学时期,各个学派的哲人们都以各自的方式追问世界的本原,寻找着获得人生幸福和心灵安宁的道路,而晚期斯多亚学派更加鲜明地将哲学研究的中心转向了人本身,思考人生的目的和价值,。在那个战乱不断的年代,哲学家们更加向往着追求幸福的社

会以及渴望灵魂的安宁。因为他们相信幸福是存在并且可以获得的,从这种意义上说,人是哲学存在的全部意义。希腊哲学就在晚期斯多亚学派哲学的伦理化倾向中终结了,然而,哲学并没结束,神秘化的斯多亚学派已经为教在希腊化世界的传播乃至崛起创设了语境。铺平了道路。

参考文献:

[1]《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78-179页。

[2]塞拉斯《斯多亚主义》,第2页。

[3]《希腊哲学史》,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98页。

[4]吉尔,《罗马帝国时期的斯多亚学派》,载于英伍德主编:《剑桥斯多亚学派导读》,第34页。

[5]《追寻古希腊哲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页。

[6]《希腊哲学史》,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702页(塞涅卡,《论幸福生活》,第4节)。

[7]《希腊哲学史》,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6页(塞涅卡,《论愤怒》第一卷,第17节)。

[8]《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90页。

[9]塞涅卡,强者的温柔:塞涅卡伦理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0] 《古希腊罗马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440页。

[11]《古希腊罗马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439-440页。

[12]马克·奥勒留:《沉思录》,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4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