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有多少块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培养学生擅长观察、勤于思考、持续总结规律的水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从多角度观察,产生不同的思考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能看图准确列出加数相同的连加法算式,为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课件、糖果、圆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手拿糖果,问:“小朋友们,我是谁呀?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我的好伙伴!快来看看。”(出示书上插图) 二、教学过程: 1、有多少块糖?
(1)学生先观察图画,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糖。
(2)小组讨论交流: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块糖,能够怎么数呢?在数的基础上列式计算。
(3)说一说,以小组为单位实行汇报。
(4)引导学生观察全部算式,说一说哪一种数法比较好。 2、有多少个圆片?
看图,按规律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圆片?并列式。 指名汇报,并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还能够怎么数?教师板书算式。
比照两个算式,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有多少个方格?
看图,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数出方格个数,并列式。
指名说出思考过程。学生只要能说出大致意思就能够了,不必一字不差地表达。
观察两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有多少个苹果?
一盘有3个苹果,5盘有几个?你能列出算式吗?
你能算出6盘、10盘、15盘分别有多少个苹果吗?列式并计算。 进一步提问:像这样的求几个相同的数的和,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三、游戏:让学生根据拍手列式。教师拍手,让学生口答。 口述算式,让学生根据算式拍手。 四、总结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看一幅图,能够横着看,也能够竖着看。而且,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点呢?嗯,对了,就是加数都相同。都是()个()相加的。
板书设计: 有多少块糖 5+5+5=15(个) 3+3+3+3+3=15(个)
教学反思:
学生看见有真的仔仔糖,都很快乐,都想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大多数同学通过度糖果的活动,都能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能够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能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有个别同学还有待于个别辅导。不理解什么叫横着看,叫行,什么叫竖着看,叫列,混乱了。
儿童乐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各局部的名称,读法。
2.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学会用乘法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儿童乐园挂图”、P5试一试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激趣:“星期天,儿童乐园中的小朋友真多”引入情境。(板书:儿童乐园挂图)
2、发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有多少人乘坐飞机?
2+2+2+2=8(人) 4×2=8(人)或2×4=8(人) 要求:A、求加数相同的和能够用乘法算式表示;
B、明确乘法算式中4和2的含义:2表示每架飞机上有2个人,
4表示有四架飞机;
C、知道乘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乘数、乘数和积。会读、写
乘法算式;
D、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调换位置,积不变。 2、活动(二):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3、活动(三):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4、活动(四):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 1+2+3=6(人) 质疑:
A、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加数不同,不能用
乘法表示)
B、怎么调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
① 3+3=6(人) 3×2=6(人)或2×3=6(人)[空一张椅子,每
张椅子坐3人]
② 2+2+2=6(人) 2×3=6(人)或3×2=6(人)[每张椅子坐2人]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试一试”中的第1、2题。 要求:1、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能够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法。理解了乘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 【板书设计】
儿 童 乐 园
加 法 乘 法
1、
有多少人乘坐飞机? 2+2+2+2=8(人) 4 × 2 = 8(人)或2×4=8(人)
: : : : 乘 乘 乘 积 数 号 数
2、
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3、
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4、
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1+2+3=6(人)
3+3=6(人) 3×2=6(人)或2×3=6(人)
2+2+2=6(人) 2×3=6(人)或3×2=6(人)
五: 作业
1、完成《自主学习天地》中本课的练习。 2、生活中哪些情况能用乘法表示?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数数以及加法运算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是乘法教学的起始课。目的是协助学生亲生经历乘法这种运算出现的全过程,理解乘法的意义。
有多少点子
教学目标:
1、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横着数或竖着数)数排列整齐的点子的个数,并列出乘法算式。 2、通过计算点子的数量,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习乘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让学生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知识链接 1、 读出以下算式
4×5读作: 5×6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 2、4×6表示 或 __________________
3×6表示 或 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大胆质疑,透析重难点 导学释疑:
1、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点子游戏好不好? 看老师手里的点子图。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2、 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3×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巩固提升
想一想,算一算,
1、完成第1题:分别用两种方法在图上表示算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2、小组完成第2题:你说我摆。
当堂检测——技能拓展应用,搭建晋升平台 1、学生完成P21第3题,指名说算式。 2、组织学生完成P21第4题
教学反思:
学生动手操作很积极,课堂气氛很活跃。初步学习了乘法和加法的算式,学生都喜欢用乘法,但是,也有个别中下生,不理解几个几。同时,在画点子图时,有学生画成了长方形,是把点子连起来了,要和前面的在点子图上画长方形区别开来,这里的是表示的方法。
动物聚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进一步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2>. 理解乘法算式在不同情景中所表示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具体的情景提出问题,在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乘法字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 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版式实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体验、比较和区分似“3个6”和“6个3”的不同含义。 教学准备: “动物聚会”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边表达美丽的童话故事边出示主题图:秋天到了,勤劳的小动物们都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庆祝共同的丰收,它们喜气洋洋地欢聚在一起。(板书:动物聚会) 二、问题探究
1、教师启发:你能提出什么乘法问题? 要求:A、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
B、小组内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解释算式的意义。 2、小组汇报:
A、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3=9(只)
表示:每根树枝上有3只小鸟,3根树枝上有3个3只。
要求:A、求加数相同的和能够用乘法算式表示;
B、明确乘法算式中4和2的含义:2表示每架飞机上有2个人,
4表示有四架飞机;
C、知道乘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乘数、乘数和积。会读、写
乘法算式;
D、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调换位置,积不变。 2、活动(二):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3、活动(三):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4、活动(四):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 1+2+3=6(人) 质疑:
A、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加数不同,不能用
乘法表示)
B、怎么调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
① 3+3=6(人) 3×2=6(人)或2×3=6(人)[空一张椅子,每
张椅子坐3人]
② 2+2+2=6(人) 2×3=6(人)或3×2=6(人)[每张椅子坐2人]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试一试”中的第1、2题。 要求:1、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能够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法。理解了乘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 板书设计: 动物聚会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3=9(只) 作业:
1完成《自主学习天地》中本课的练习。 2生活中哪些情况能用乘法表示?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的观察不够仔细,在数学的语言表述上也有些欠缺,其次,学生在摆学具的过程中,显得有些乱,有很多学生摆的方法相同,没有认真听取老师的要求,看来对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还有待增强。
这本教学用书,与之前的旧版相比较更加人性化,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感受几个几的真实含义,也强调用图画让学生横着看和竖着看,然后再列出相对应的加法算式。第一节课时完全就是让学生用相同加数的加法实行计算,深刻感受几个几。所以学生掌握得非常好,在心理面对于几个几的概念很清晰,并知道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就是因为在这样的基础上,所以学生由相同加法引入到乘法,过渡自然,而且自不过然知道乘法的真实含义。这个非常重要。学生对于这单元学习得比较轻松,也比较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