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第32期考试周刊 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舞蹈素质 代婷婷 (铜仁学院音乐系,贵州铜仁554300) 摘要:舞蹈素质的培养是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 生舞蹈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必由 之路。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育人 教师 由于工作在教育战线的最前沿,与学生接触最多.最了解学 生的思想状况,最容易给学生以有力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在 教书的同时育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 基础。 关键词:舞蹈教学 舞蹈素质 热爱学生 舞蹈表演 舞蹈素质的培养是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舞蹈 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有人认为,在学校教育中,“不抓智育要出次品,不抓体育要出 废品,不抓德育要出危险品”。可见,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 技能的同时,更要“育人”。教师由于工作在教育战线的最前 沿,与学生接触最多,最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最容易给学生 以有力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在“教书”的同时“育人”,为学 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热爱学生是舞蹈教学成功培养学生舞蹈素质的基础。 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应当具体体现在热爱学生上。爱生是 教师的美德,是教师心灵美的表现,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成 功的经验千差万别,但有一条是共同的,就是热爱学生。热爱 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教师对学生才有 真挚的感情,才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同时学生也才有更强烈 的求知欲望。没有爱,教育就失去了力量。在艺术教育尤其是 舞蹈教学中.热爱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舞蹈教学的对象一般具有年龄小、意志品质较为薄弱的 特点,而学习舞蹈是一件既需要付出脑力更需要付出体力的 “苦差事”。试想,当家长满怀希望地把一个个孩子送到学校交 给老师的时候,如果我们毫无爱心,又怎么能够完成肩负的责 任.怎么能引导他们理解舞蹈的内涵.直至热爱艺术。成长为 合格的舞蹈人才呢?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教师热爱学生,久而久之,学 生就能够感觉到教师对他的关怀和爱护,从而信任教师,愉快 地接受教师的要求和帮助。因此.热爱学生能为学生接受教育 创造有利条件.能在师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能打开学生心 灵的窗户。 教师热爱学生.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 而且要关心学生的生活、思想、身体等各个方面。有时候,生活 中的点滴小事.就可能造成学生的思想波动,进而影响到学生 的健康成长。学习舞蹈的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生活自理能力 差.需要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护。 二、舞蹈教学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舞蹈教学都采用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怎么教学 生就怎么学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我们培养了众多符 合学校规范、符合教师要求的舞者。然而,如何在教学中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如何真正地为培养人才服务,却是 我们缺少研究的。如果说,中专阶段是以模仿学习为主、以掌 握技术技能为主,那么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就应该在中专的 基础上.以理性学习为主.以方法的学习为主,以培养学生独 立学习的能力为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师一味地讲述训练的 要求.周而复始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而学生对训练的要求是否 174 理解、内心存在什么疑问、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等,却 很少去了解,很少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在这种缺少互动的 学习中,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和质疑的空间.使得他们的大脑 习惯于接受外来的信息,缺乏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更谈不上 以这些信息为知识储备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我曾经观摩 并亲自参加了一位在舞蹈界颇负盛名的教师的舞蹈课。这位 教师对动作的方法、要领和细节都讲得很到位,也很精彩。但 学生并不都能很快地理解和掌握,在练习的过程中还存在疑 惑和难点,但不敢问老师,因为这位教师非常“严厉”.很少与 学生交流。这样的课堂缺少互动交流,教师所教的知识与学生 的学习愿望之间没能架起有效的桥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 到体现。、《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的决定》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 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和创 新的意识……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 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 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如何在教的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 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是 舞蹈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在舞蹈教学中要善于将舞蹈表演与学生的情感融合 起来 舞蹈艺术是美的艺术,是善于抒情的艺术,是人们内心情 感世界最动荡不安的时刻出现的一种形体活动.是以抒发内 心情感为主的艺术样式.是情感世界到达“极致”的表现。舞蹈 艺术是通过寻求和抓住人的思想感情最集中、最凝练、最动 人、最优美之处,进行加工、创造,从而提炼出来舞蹈形象。也 就是说,在精美的舞蹈艺术构思中,把深厚的感情、生动的形 象、丰富的想象统一和融合起来.促使塑造的形象舞蹈化.以 唤起观众的心灵美感。舞蹈表演的最终目的都落在人类感情 表现的“极致”二字上。有了情感世界的“极致”才有可能创造 “精美的舞蹈”。怎样才能把情感世界的“极致”在舞蹈中淋漓 尽致地表现出来呢?舞蹈是以人体动作、造型表达人们思想情 感的艺术.它的意境创造和形象塑造,都是以一定的思想情感 内容为基础,而不是堆砌一些无机的、单一的动作。舞蹈动作、 姿态是由一定的情感线、视像线穿织而成的有机整体。情感离 开动作无以体现,动作离开情感毫无意义。动作是构成舞蹈的 外部因素,是看得见的、外在的运动;而表演是内部的,是渗 透、融化并贯穿在一切动作之中的一种内心情感流露。前者是 舞蹈表演的载体,后者是舞蹈表演的灵魂,动作承载情感,情 感使动作更具光彩。舞蹈中的情感属于内在非视觉的心理内 容.只有通过相应形体技能,进行物态化体现,创造出完整的 艺术形象.才能成为可视的舞蹈艺术。这时候心理与形体二者 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表现、不可分离的统一整体。只有 通过表演这种形式把肢体与情感、外部与内容相结合,产生生 动、真实、鲜明的艺术形象,才能将情感的“极致”推向高潮,达 到宣泄情感、传达思想的目的,这样的舞蹈才具有深刻的艺术 感染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洁.浅谈舞蹈的美育功能[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