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因素浅析
殷志明
【摘 要】为了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文章以人为因素为主,结合船舶因素,环境因素,对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因素作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及建议,以期引起船舶所有人、船舶公司和广大船员对船舶航行安全的重视. 【期刊名称】《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09)003 【总页数】3页(P47-49)
【关键词】船舶;航行安全;因素;对策;建议 【作 者】殷志明
【作者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8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U676.1
长期以来,船舶航行安全一直是各有关主管部门和船公司所关注的话题。随着近年来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船舶碰撞、搁浅、火灾、污染等事故屡屡发生,并造成了严重后果。
近年来,海上事故频发,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给蓬勃发展的海运业带来不良的影响。如载有近1 400人的埃及“萨拉姆98”号客轮在红海海域沉没,酿成了震惊世界的重大海难。400多人生还,近800人失踪。在这当中,恶劣的海况
固然是造成海难事故的主要因素,但船员玩忽职守、船龄严重老化、缺乏必要的应急训练等也是导致海难事故的重要原因。所以,加强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确保船舶航行更安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综合分析这些事故,可以发现,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人为因素、船舶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三方面。
1 影响船舶航行安全三因素及其成因 1.1 人为因素
海上事故的发生约有80%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人的心理状态、生理表现、行为能力等方面存在缺陷或问题,致使事故的发生成为可能。人为因素致使船员的误操作、责任心不强或人员素质不高等造成的事故。因此,研究人为因素,客观分析船员操作行为的风险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显得至关重要。 1.1.1 船员的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
当船员在船舶航行中处于不良的心理状态,如心理紧张、情绪激动、在航行中远离家乡和亲人,有较强的孤独感、无援感和空虚感,心理时刻都在受到不可避免的震荡。加之远洋运输的要求,船员在天水一色的大海上一飘曳就是一年半载乃至更久。自然环境变化多端,航线复杂,海盗行为、武装抢劫、、武器及毒品走私等等事件频发,近年的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航海职业充满艰辛与风险,危机四伏,使海员常处于惊悸不安的心理状态。就很容易造成感知错误,继而错误判断,再就是操作失误。
1.1.2 影响船员生理改变的主要因素
生理表现主要包括船员身体健康程度和大脑疲劳两方面。船舶长时间航行,船员不仅要能够长时间持续工作,还要承受不同航区气候的变化。空气污染、温度和湿度的骤然变化、光照不足等都会加重海员心理负荷,使工作效率下降,视力疲劳、精神倦怠及其它不良反应船上生活区与昼夜不停的主机和副机紧靠,它们产生的噪声
持续作用于海员,使其无片刻安宁,容易引起听力下降甚至影响到血压。低频噪声还能减低海员的适应和协调能力。船体的振动和摇晃,使海员经常处于颠簸、震荡和恐惧之中。淡水缺乏、饮食单调、没有新鲜蔬菜等等生活条件不佳也会影响海员情绪和健康。而且值班交替循环不已、作息时间不一、时差不断变化、季节不断迁移,导致睡眠不安和不足,因而引起焦虑、厌倦和种种疾病。现代化港口装卸速度加快,停泊时间短,各类迎检又日趋严厉,机械设备自修项目大幅度扩大,清舱、抢修等突击性的工作,高强度的劳动负荷,压力大、任务重,使船员心力交瘁,简直没有短暂休憩的机会,严重威胁他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船员的身体健康与否会对船舶航行安全构成直接影响。同时,船员的大脑疲劳在生理上表现为感觉迟钝,动作不准确且灵敏性降低,在心理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反应慢,心情烦躁等,因此,疲劳会使不安全行为增加,船舶操纵质量下降,避碰反应速度变慢,导致船舶安全事故或潜在安全事故增加。 1.1.3 影响船员行为能力的主要因素
人的行为能力则较集中地体现在船员的专业技能上,它不仅与船员的知识有关,而且与经验、工作岗位和语言能力有关。如对航路不熟悉,错误操作船舶仪器等,容易给航行带来潜在危险。随着船舶本身导航仪器以及通讯方式、通讯工具的不断复杂化,航运业对航海人员知识要求越来越高。而且,船员需要理解避碰规则等法规。很多海难事故的发生仅仅是因为船员对避碰规则的不理解造成的。船员还必需具备一定的航行经验。STCW78/95公约对船员发证时要求必需具备一定的海上服务资历。 1.2 船舶因素
船舶因素包括船舶本身和船舶管理两方面。船舶质量、船舶适航是船舶安全航行的前提。当然,船舶自身因素还包括机舱各种消防和救生、机械电气设备、安全措施、驾驶台的导航设备及各种自动化系统等是否正常运行等。
1.3 环境因素 1.3.1 外部环境因素
影响海运安全的气象海况条件包括能见度、风浪、洋流和潮汐等。海上是自由选择航路的水域,但海域航道的宽度、深度及交叉状况等对海运安全有一定的影响。海域交通环境因素也非常重要。海域船舶交通流量、海域通航秩序是衡量海域交通环境的重要指标。大量数据表明,离岸10海里左右的海域最易发生海事,原因除了由于航道条件不好及绝大部分的浅滩、暗礁、沉船等碍航物都分布在沿海区域,造成船舶操纵困难发生事故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沿岸海域船舶通航密度大,船舶发生碰撞事故的机率增大。 1.3.2 内部环境因素
船舶自身环境包括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长航线的航行中有的在短期内经历不同的季节变化,以及各种油类、化学品挥发产生的污染。加之船上生活空间狭小,船员的生活单调、枯燥。因此,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对提高工效、减少疲劳和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杜绝或减少事故发生非常重要。 2 保障船舶安全航行的对策 2.1 强化船员素质培养和管理机制
船舶航行安全中人为因素是目前海上交通事故预防的重点。因此,要加强各环节的预防,强化船员素质培养和管理机制。首先在选拔船员时,应注意候选人的心理因素。船员公司应把船员按气质等因素分类,对船员的心理因素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船员由于心理因素所造成的失误。其次要减少疲劳对船员的影响,建立合理的工作及生活节律,充分休息和睡眠,丰富船员的业余生活,利用闲暇时间,参加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下棋、打牌、玩电脑、听音乐、集邮、垂钓、读书等,让业余生活变得充实、丰富而有意义,这样有助于消除工作后的疲劳。加强劳动时间管理,提高船舶作业效率,以减少海上事故。
再次,减少船员因技能因素造成的失误。建立并有郊运行船员培训质量控制体系,健全船员培训督检查制度,督促培训机构落实船员培训管理制度和安全防护制度。加强船员培训管理,保证船员培训质量,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已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则》(交通运输部2009年第10号令)进行管理、培训高质量船员。建设“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船员队伍,防止船舶污染,保障航行安全。 2.2 实施船舶安全管理体系
ISM规则实施的目标是保证海上安全,防止人身伤害或生命损失,避免对海洋环境和财产造成损害。我国大部分船公司已初步建立了安全管理体系。由于船舶安全管理体系中,船员是最终的执行者,船员对实施ISM规则的责任感、热情和实际业务能力对实施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加强对船员的监督管理,使其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熟识各种情况下的应急操作,从而达到安全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2.3 继续实施NSM规则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则》
交通部海事局于2001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即《国内安全管理规则》(以下简称“NSM规则”),于2003年1月1日起对第一批船舶(包括载客定额50人及以上跨省航行的客滚船、旅游船、高速客船和150总吨及以上的气体运输船和散装化学品船)生效,2004年7月1日起对第二批船舶,即载客定额50人及以上所有跨省航行的客船(内河客渡船除外)和50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港内作业的除外)生效。NSM规则实施以来,多数航运公司建立、完善了安全管理体系,促进了安全和防污染管理责任的落实。同时,通过海事主管机关的审核、监控,促进了适用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管理水平,航运公司的安全管理日趋规范,成效明显,海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交通运输部2009年第10号令,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则》,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各海事管理机构要强化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树立大局意识、
责任意识,履行好船员培训机构管理与日常监督检查职责,保证船员培训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保证船员培训质量。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2.4 开展综合安全评估方法(FSA)应用
该方法是近年来在国内外海运界已在应用的一种结构化和系统化的安全评估方法。该方法运用安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通过规范化的评估步骤,得出合理的并能有效控制风险的建议与措施,从而达到改进安全工作和提高安全水平的目的。交通部海事局、中国船级社等的研究人员已在FSA的应用方面展开了一些研究工作。中国船级社制定了“中国船级社综合安全评估应用指南”。此后,又应用FSA对长江高速船作了风险评估,并对渤海湾客滚船进行全面的FSA研究。最近,国内有些航运单位已开始将FSA应用于特定航区船舶航行安全保障系统的研究工作。 3 结语
(1)海上事故约有80%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而人为因素中约有80%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加以控制的。只有有效的管理,才能使公司的各个部门、船上各个环节和不同的个体,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减少事故的发生。
(2)要帮助船员克服不良的心理素质,一旦察觉到有不良的心理素质的苗头就要下决心纠正,要求船员在船工作时要善交朋友,以求得到朋友的帮助;要善于学习,以求不断充实知识,正确树立人生观;要善于安排业余时间,以求自我调解心理反应,从而,培养成一种正常、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好地为船舶安全、为自身安全、为家庭幸福而努力工作。
(3)通过加强船舶管理,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和有关国际公约,认真执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这样,船员就能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操作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使广大船员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忧患意识,就能有充沛的精力、旺盛的斗志、坚强的意志,就会自觉去做好本职工作,自觉去维护安全生产环境,保证船
舶的安全生产。
【相关文献】
[1]古文贤.船舶运输安全学[M].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92. [2]王有权.航海心理学[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7. [3]张锦汉,杲庆林.浅论大风浪船舶航行安全[J].珠江水运,2007(3).
[4]潘 键.浅谈影响客滚船航行安全的几个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远洋航务,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