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 说课稿二
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
“比的意义”,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之一。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与写。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2)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理解并正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先请一组同学起立,其余同学数数这组同学有男生几人,女生几人? 男生5人,女生7人
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有关除法的) 板书:男生 女生 5÷7 女生 男生 7÷5
2、出示奥运五环旗,它的长3米,宽是2米,也请大家提出问题表示长和宽之间的关系。
板书:长 宽 3÷2 宽 长 2÷3
3、以上两题都是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两种数量关系的,今天,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比。(板书:比) 二、充分感知,理解意义。
1、如第一题中,女生是男生的几倍,除了用7÷5来比较,还可以说成女生和男生的比是7比5。(板书:7比5)
那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除了用5÷7来比较,还可以说成什么呢?(板书:5比7) 2、五环旗中的长是宽的几倍,还可以说成为什么?宽是长的几分之几还可以说成什么? 3、看来大家还真聪明,很快就学会了用“比”的方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看到奥运五环旗,你的脑海里浮现的是哪个你最佩服的奥运冠军?
是的,刘翔是冠军,奥运男子田径冠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这项荣誉的中国人,刘翔是英雄,他创造了中国乃至亚洲的历史,当发令对刘翔响起的时候,整个中国都安静了;当刘翔第一个冲过终点线的时候,整个中国都沸腾了;下面,让我们重温这个幸福时刻的降临过程吧。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表格。 姓名 项目 时间 刘翔 110米栏 12.91秒
你们会计算刘翔的速度吗?怎样列式,板书:110÷12.91 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路程÷时间=速度)用比怎样表示呢?
5、刘翔是奥运会110米栏的冠军,那现在实验中学的朱红同学就是咱们常熟市小学生运动会110米栏的冠军了,让我们来看一下她的成绩 朱红 110米栏 16.5秒
你能用比来说说朱红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
6、再出示刘翔和朱红的成绩汇总表,根据表格中的信息,你能寻找合适的量,说出一些比吗?
7、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既可以用除法,又可以用比的方法,那么你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吗?(同桌互说)
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揭示并板书课题:比的意义(齐读一遍)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看书自学,小组讨论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的意义,在 课本的46~47页还涉及到一些关于“比”的其他知识,你们想自己研究、探索吗?那么就请你们先自学,自学完了在四人小组里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开始吧! (2)汇报。(允许学生无序汇报,注意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即时练习) ①写法。
我学会了比的写法,7比5记作7∶5。(让学生板演) 问:这个“∶”叫做什么呢?谁愿意给它起个名字
(强调:写“∶”应该注意上下对齐,点要圆一点,它不同于冒号。)那么4比3、110比12.51又记作什么?(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3∶4 4∶3 110∶12.91又怎样读呢? 思考:刚才大家学会了用“∶”的形式来写出两个数的比,除了这种形式,还可以写成什么形式呢?(指名板演)读作什么?还可以读作二分之三吗?为什么?(把3∶4改写成分数形式的比,并齐读。) ②各部分名称。(结合板书) ③比值。 我学会了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问:那么怎样求比值呢?(前项除以后项的商) 练习:(课件出示)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3∶4 0.7∶0.35 8∶4 0.2∶1/5 想:比值通常可以是什么数? ④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两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那你认为比和除法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呢?以前我们还学习过除法和分数的联系,那么比和分数之间又是否有联系呢? 出示表格,四人小组合作填写表格并交流。 名称 比 除法 分数 前项 被除数 分子 相互关系 :(比号) ÷(除号) —(分数线) 后项 除数 分母 比值 商 分数值 区别 一种关系 一种运算 一种数 四、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1】第一层练习 1、填空: (1)小华家养了12只鸡,9只鸭。
鸡和鸭只数的比是 ( ),比值是( )。 鸭和鸡只数的比是 ( ),比值是( )
(2)买3千克苹果用了7.5元。买苹果的总价和数量的比是( ),比值是( )。 2、把下面的比改写成分数形式、 25∶100 21∶18
这里注意:改写成分数形式后读法还是和比的读法一样,读做谁比谁。 并且不能约分,因为约分后的结果是比值,不是比。这里要区分。 3、选择
买4支钢笔是12元,钢笔总价和数量的比是( ) A、4∶12 B、12∶4 C、12/4
为什么B和C的答案都对呢?(因为比还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是读还是读做几比几。) 4、判断:
(1)小明今年10岁,爸爸37岁,父亲和儿子的年龄比是10∶37。 (2)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7天完成,乙单独做要5天完成,甲乙两人的工 作效率比是7∶5。
(3)大卡车的载重量是6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3吨,大小卡车载重量的比是2。
【2】第二层练习
1、写出比值是2的比。
【3】随机练习(看时间情况定)
小明今年12岁,是六年一班学生,该班共有42个学生,小明爸爸今年38岁,在保险公司上班,每月工资1000元,年薪12000元,小明妈妈每月工资800元,年薪9600元,她所在单位有职工24人。
要求: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条件,寻找合适的量,说出两个数之间的比。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关于比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教学反思:
1、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首要的是学生要具备与所学新知有关的知识基础,其次是学生要有原有知识与新知进行沟通、联系的思想基础。由于教学前对学生的这两个基础不是很有把握,所以在课前谈话中有意识的设置了数学语言、名称与特定数学符号的对应关系。回顾整节课,发现我当初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这个班的学生很好的具备了这两个基础。课堂上学生因为有了这两个扎实的基础储备,所以自己创造了比的意义、比值的概念、比号等比中各部分的名称,概括了求比值的方法。
2、课堂因为开放,才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才促使了学习资源的生成、才有了学生创造的欲望与创造成果的展示。但是,这无形中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住了学生转瞬即逝的创造点,合理重组学习资源,那么教学会更精彩,课堂更富活力。孩子的创造欲望决定了整堂课的生命。尽管在课堂中好几个地方我都能做到不遗漏学生的一个个闪现灵性的创造点,但由于自己在某些环节的预设上发生方向偏差,主要原因还是对学生缺乏了解、课件的制作缺少互动。如:在让学生猜测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按自
己的预设学生肯定会先想到比号,而事实是有学生先想到的却是比值,而且理由说的也清清楚楚,有根有据,如果课件是互动的话,那就很容易解决了这个问题。
3、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验环节中,前几个题目从学生的反馈效果看,还是相当理想的,不仅进一步理解了比的意义,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说、做都相当精彩。后面由于时间的原因,练习中对图形的练习结果处理显得不够完整。
回头看看,精彩与遗憾并存,但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知识充满活力将是我教学中所永远追求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继续不断的实践、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