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抗战时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抗战时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来源:九壹网
46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第16卷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008—3723.2014.03.046 抗战时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金顺 (北方工业学校,辽宁盘锦124021) 摘要:文章通过简述抗日战争时期历史背景、党史上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在党内地位的变化、延安整风带来的思想 统一以及国际的影响等诸方面,简析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抗战;历史必然性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上升为主要矛 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和阶级 矛盾交叉,非常复杂。本文探讨的是在抗日战争的 恢弘历史背景下,以等为代表的中国党 人为什么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抗日战 争具体实践相结合,使思想进一步成熟、发 展。 1全民抗战动员的迫切需要是实现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契机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日开始上升 为主要矛盾。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 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广大军 民奋起要求抗日,追于全国人民抗日怒潮的压力,国 民党同意合作。然而蒋介石集团只是表面同 意联共抗日,其五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根绝赤祸 案》公然宣称“根绝赤祸”、“宣传与三民主义极 端相背。”为此国共两党在思想政治领域展开了三 民主义与主义能否相容的论战。直到1937年 “八一三”事变,日本向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直接 威胁到统治的时候,蒋介石才被迫同意将红 军改编为国民军第八路军,开赴前线以减轻日 军对他的压力。因此,联共抗日是在日本帝 国主义步步紧逼、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的压力下,被迫做出的无奈之举,它既有联共抗日的 一面又有的一面。对于党来讲,在统一战 线内部存在复杂斗争的情况下,如何在没有共同纲 领、没有共同组织形式的统一战线中处理好与“志 不同道不合”的盟友关系;如何保持自身的性、 性和先进性,以保证自己在抗战中的地位和领 导权;采取何种路线和开展武装斗争以打赢这 收稿日期:2014—03—12 作者简介:金顺(1973一),女,辽宁盘锦人,北方工业学校高 级讲师,硕士. 场民族战争……这是抗战一开始就面临并需要 迫切解决的问题,这既是战略问题、策略问题,也是 新形势、新情况下面临的新问题,是马克思主义里面 没有讲到的问题。因而,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克服“本本主 义”、“教条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 中国胜利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使 党人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 党成立后,经历过多次胜利与失败。在胜 利与失败的实践中,使中国党人认识到,照抄、 照搬国外的教条、模式,不可能解决中国现实问题。 1924年国共合作后,全国农动蓬勃发展。为了 总结经验教训同时应对党内、外所谓“过分”、“痞子 运动”等责难,在湖南乡村实地考察后发表 了《湖南农动考察报告》,充分肯定了农动 在中国民主中的重要性。《报告》指出:“农村 是农民阶级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权力的革 命”,必须“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 国民失败后,为了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陈独 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党在危急关头召开了 “八七会议”。会上强调:秋收非军事不 可……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 杆子中取得的。“杆子里出政权”即“武装夺 取政权”的思想发端。 土地战争时期,为探寻中国新道路,为 了回答“红旗到底能打得多久”的疑问,先后 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 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一系列文章, 不仅总结了红色政权存在、发展、壮大的经验,而且 总结了“城市中心论”、照搬外国经验导致失败 的惨痛教训。此后相继撰写了《中国战 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党人) 发刊词》、《中国和中国党》等文章,使中国 新道路理论更加完善。 第l6卷第3期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Vo1.16 No.3 2014年9月 JOURNAL OF LIAONI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p. 2014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长征 中提出的正确主张在行军战略上发挥了重要 作用,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他在的领 导地位。党人善于以史为鉴。经验与教训使共 书12种、列宁选集2O卷以及斯大林一些著作;整风 开始后,全党上下进行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 习,先后下发了包括《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 股》、《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文章在内22个学习文 件。通过正风运动,在全党进一步确立理论联系实 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大 大向前迈进一步。 产党政治上不断成熟,既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也认识 到了“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危害。 3党形成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是实现马 5 国际改变工作方式是实现马克思主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组织保证 抗战时期中国党形成了以为核心的 第一代领导集体,这样就可以带领全党,从全局 的角度,将已经证明是正确的路线、方针、贯彻 执行下去,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有力的 义中国化的助推剂 1919年成立的国际是高度集中的组织,它 与各国党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各国党须 无条件地遵守国际纪律和执行指示,而且还必须接 受国际全权代表的监督和指导。中国党是 组织保证。 从1921年中国党成立到国民期间,党 处于幼年阶段,对中国的基本问题认识不清,照 搬外国经验,或者盲从于国际及其驻华代表意 在国际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二大”明 确确定加入国际,成为国际的一个支部。 这种上下级关系定位导致必须服从和接受指 导,加之“幼年时期”理论素养欠缺、“以为上了书的 见,中国屡遭挫折。 遵义会议及其以后,在全党实际上确立了毛泽 东领导地位,六届六中全会对领导地位进一 步肯定。1945年七大第一次将思想作 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人党章,会上选举了以 都是对的”,必然产生国际神圣化倾向。正因 如此,早期所犯的一系列“左”、右倾错误都与 忠实执行国际指示有极大关系,比如陈独秀的 “右”倾投降主义、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等,应该 说,国际在早期发展历史中更多地充当了 为首的新一届委员会。至此,党的第一代 领导集体终于正式确立。 反面教材的角色。 直到1934年季米特洛夫参与国际领导工 4延安整风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思想 作,这种领导方式与作风才有所改变。在1935年召 基础和理论基础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利用时局相对稳定的机 会,在全党进行了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 开的国际“七大”上通过了《关于国际执行 委员会活动的决议》。《决议》强调各国党要根据本 国实际情况,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具体实际结 合起来,形成具有本国特点的思想和理论。 综上,抗战时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 性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既有主 即延安整风。延安整风使全党在以为首的党 领导下达到空前团结,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 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延安整风运动有效提高了全党掌握和运用马列 主义理论的水平。整风开始前,“马克思列宁主义 学院”翻译和出版了大量的经典著作,包括马恩丛 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研究该问题将为我们的党今 后发展提供更多历史智慧与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湖南农动考察报告(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反对本本主义(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庄福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石仲泉.中国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秦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J].科学社会主义,200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