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康有为教育思想研究

康有为教育思想研究

来源:九壹网
康有为教育思想研究 高岩 摘要:康有为,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之一。为实现其政治理想,救国图存,针对教育领 域提出了一系列的变革措施,并且身体力行创办万木草堂聚徒讲学。其促进中国近代化的 教育思想中,不乏对现阶段中国教育改革有借鉴价值的成分。变科举、兴学校、学西学是其 维新时期的主要教育思想;万木草堂办学是其教育实践的组成部分;《大同书》中的教育思 想则是其教育理想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康有为:教育变革: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0)02—0057—03 康有为(1858~l927),广东南海人,原名祖 于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封建社会日趋没落、维新思 诒.字广 夏,号长素,又号更生,中国近代著名的 潮正在兴起之际,因此,他的教育目的是救国和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近代向西方寻求救国 育才并重,把教育改革作为实现其政治理想、挽 救民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官僚家庭,熟 救民族危亡的重要手段。其提出教育改革的主要 读古代典籍,广泛涉猎诸子百家、三教九流之书。 措施是: 1879年出游.“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 第一,废八股考试,改试策论,等学校普遍开 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 设后.再废科举。他认为清统治下的中国衰 古旧之夷狄视之” 。于是,开始留心西学,逐渐突 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教育的落后和民智的低下, 破封建传统观念的藩篱,形成资产阶级改良主 他早年著《教学通义》时就尖锐指出:“今天下治 义思想。 之不举,由教学之不修也”.-z]故认为治国先治智, 1891年.在广州长兴里设万木草堂聚徒讲 强国先强人,并认N/t.股取士,导致读书人不研 学,培养了一批维新运动的骨干,并写成《新学伪 究现实,不研究世界各国情形,也放弃了真正的 经考》、《孔子改制考》,建构维新变法的理论体 中国传统学问。因此他建议光绪帝立即下诏废八 系。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康有为联合在 股。改试策论,并认为策论这种体裁,“能通古论 京应试的举人联名上书,此即“公车上书”。 今.会文切理,本经原史,明中通外,犹可救空疏 “百日维新”中康有为受光绪帝召见,“著在总理 之宿弊,专有用之学问”;“然后宏开校舍,教以科 衙门章京行走”。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亡海 学,俟学校尽开,徐废科举。”[ ]教育是康有为救国 外,坚持改良路线,予1927年3月病逝青岛。 的手段,变科举、废八股则是其救国的措施。 第二,大力创办学校,改变传统的教育内容, 一、救国——变科举、兴学校、学西学 传授科学技术,培养新型人才。康有为清醒地认 康有为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 识到,普及教育对一个国家不论在物质技术的发 想家,虽然接受的是封建主义的文化教育,但由 展上还是精神flc-IZ的提高上.以及在此基础之上 收稿日期:2009—12—30 作者简介:高岩,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西安,710062),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名 家 与 名 著 江氧教57 0 0 > 江象教名 强大军事力量的形成上,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他主张为了振兴中国.必须引进德国和日本行之 力的培养。 家 与 第二,中 合璧,“道器兼包”。f5 康有为的目 光超出偏狭的物质技术层面,逐渐体会到要与外 国对抗,就应多读西书,培养更多的学贯中西的 有效的近代学制.以取代中国封建的旧学制。他 在《请开学校折》中设计_『一个学校系统:在乡间 设立小学,学习文史、算术、地理、物理、歌乐,时 间为8年:7岁以上儿童必须入学。县立中学,儿 名 人才 冈此,“万木草堂”在教学内容上除保留传 统中 ̄J'l-,还积极大胆引进西方文化.“以孔学佛 学宋明学为体,以史学西学为用”(6].先后设置了 泰两哲学、万同史学、数学、地理学、格致学、万国 童l4岁人学。加深小学阶段的内容,另外还学习 外围语,重视实用学科。中学分初等和高等两个 阶段,各2年。中学初等科毕业后可以升入专门 政治沿革得失、外闰语言文字学、群学、政治原理 学校 专门学校或中学高等科毕业的学生可以升 人省府设立的专门高等学校或大学。这是中国人 提出的第一个完整的学习西方的近代资本主义 学制.也是康有为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这些 关于教育的建议几经周折,最后被采纳,从 而确立了近代中国新型的教育。 第i。“派游学,译两书”。康有为认识到只有 转而积极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政治 制度,才能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于是,他呼 唤人们改变封闭的旧观念,走出“天朝上国”的 藩篱.到外面的世界去学习新知识,观察新事 物,思考新问题。与此同时,他认为翻译西书是 借鉴外国经验和学习先进知识最具广泛意义的 方法, 此,他提出设立书局,广i- ̄J't,国有用之 书,以了解世界,智慧国民,救亡图存。而这些译 书也确实有力地改变了当时国人的自然观和价 值观 二、育才——万木草堂,德、智、体兼顾 在“万木草堂”创办伊始,康有为就“深思古 义,综约教旨”,亲手拟定《长兴学记》作为纲领, 一改过去旧式书院的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颇多 创新。从其亲拟的“万木草堂”的教学大纲巾可 以看出其“逆乎常纬”的教育特点,具有鲜明的变 革特征: 第一,德、智、体兼顾,注重在知识的传授中 培养学生的实践生活能力。“万木草堂”的教学虽 然偏重于德育,但并不荒废其他知识的传授。“从 ‘学纲’看,在‘志于道、居于德、依于艺’中还包括 有礼、乐、书、数、图、等6小项,这些实际的知 识和技能,有的既属于德育也属于体育(如 “礼”),有的既属于德育也属于智育(如“乐”), 德、智、体相互渗透,互相促进。”c47,1 ̄'育方面,“万 木草堂”注意对学生进行音乐、舞蹈、体操和军事 体操的训练,开了“尚武”教育之先河。从学科看, 除传统的义理之学、考据之学外、还有经世之学, 注重现实生活.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从“课外学科”看。强调的都是社会实践能 学、政治实应用学等一批介绍西方自然科学和政 治学说的课程。巾两合璧的举措与大胆的创新, 使“万木草堂”具有近代化的时代气息。这不仅扩 大了学生们的视野,也促进了新生代知识分子新 的世界观的形成 三、设想——《大同书》之未来教育 《大同书》是康有为探索人类未来世界的代 表作.书中不仅描绘了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而 且诚挚希翼通过大同至平、至公、至人、至智之 道.以达到全人类享受自由、平等、和平、民主之 幸福生活的崇高目标。因此,康有为设计了一个 前后衔接的完整教育体系。 1.人本院 已怀孕的妇女进入人本院。“康有为继承了中 国古代的胎教思想.认为胎儿期是人生的关键时 期:‘生人之本,皆在胚胎,人道之始,万物之原 也’,对人的教育必须在其‘未形质之前’就应开 始。”【71人本院必须有良好的外部环境,院址最好 处于地球的温带和近寒带之问,孕妇的居室要宽 敞清洁、通风去湿.其外景“楼观高峻,林园广大, 水池环绕,花木扶疏,皆务使与孕妇身体相宜,俾 其强健”。 院内有品种丰富、内容健康的书画、音 乐,随时供孕妇阅读欣赏。其工作人员也必须经过 精心挑选。包括女医、女师、女傅、女保等。 2.育婴院和慈幼院 在婴儿断奶后将之送往育婴院抚养,3岁后 送入慈幼院。育婴院和慈幼院是幼儿教育的主要 承担机构,其建筑结构和环境布置应做到“楼居 少而草地多.务令爽垲而通风,日临池水以得清 气,多植花木,多蓄鸟鱼.画雏形之事物,皆用仁 爱慈祥之事以养婴儿之仁心。凡争杀、偷盗、奸诈 种种恶物,皆当屏除”。l9_管理者应熟悉养生学。工 作人员有医生和女保等 幼儿的保育目标是:“养儿体,乐儿魂,开儿 知识”。lU 在保证幼儿身体健康之外,保育内容还 有:语言、歌曲和手工。语言,当幼儿能开口说话 时便应有目的地教于学习;并与对世界事物 的认识结合进行.将世界百物“制雏形或为图 选择“专学精深奥妙。实验有得者”任之。 ”,不断增进幼儿的知识。歌曲,当幼JL- ̄ ̄I步 4.在康有为的《大同书》里,以《去形界保独 吟唱能力时,便挑选能反映“ 慈爱物之旨” 立》专章论述了男女平等和女子教育问题。在 的歌乐。手工,等儿童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大同社会里应当“男女平等,各有,以情好 后.“将世界有形各物,自同家至农工商务,皆 结合”。在教育上,女子在入学资格和毕业出路 为雏形”Ⅲ’,教儿童模仿制作。达熟练自然程度。 上都应该与男子平等,如果女子“学问有成”, 3.小学院、中学院和大学院 应该许以“选举、应考、为官、为师”。 6一l1岁入小学院。小学教育应该遵循“以德 康有为,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者之一,不 育为先、养体为主而开智次之”的原则。校址应选 论在社会政治领域,还是在文化教育方面.都对 择在爽垲广原之地,要远离戏院、酒馆和市场,以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到过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 使儿童的学习和精神免受干扰。校同要环境优 马洪林先生所说:“他奋斗一生起码为中国做了 美,多设置秋千、跳木,供学生游戏,满足儿毫好 两件有益的大事,一是反对给妇女缠足,促进了 动的天性。小学教师专用“女傅”,兼有慈母的职 二万万妇女足的,免受缠足的痛:苦:二是反 责,应选择“德性仁慈、威仪端正,学问通达,诲诱 对八股取士制度,促成了行之千年的科举制度寿 不倦者为之”LI2]。女傅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都应 终正寝,为发展中同的文化教育扫除了障碍。” ” 善良规范,让儿童模仿,以培养其影响终身的善 良德性 参考文献: l 1—15岁人中学院。中学院阶段足人生的关 [1 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C //中国史学会.戊戌变法 c] 键时期,“人生学问之通否,德性之成否,皆视此 (四).1 15. 年龄 ” 此应当德、智、体兼重,但尤应以德育为 2]康有为.教学通义[A].康有为全集 C].1.上海.一L海古 重 中学的设施应该齐全,应有食堂、体操场、藏 籍出版社.1987.8O. 书楼(包括实验室和展览室)、游乐同等。教师男 『3]璩鑫圭、童富勇清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 A1 女均可,但一 一定要选择“有才有德者”充任。中学 //中周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思想『c].136—139. [4]方志钦、王杰.康有为与近代文化[M].开封:河南大学 院课程应照顾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学生资禀的 ¨;版社,2006.32 “敏钝好尚”没班开课。 [5]康有为.长兴学i, ̄EM].中华书局,1988. l6—2O岁学院。大学院是专门之学,它 [6 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A]//饮冰室合集.文集六[c]冲华 的主要任务是“于育德强体之后,专以开智为 书局 1936.62. 主”。大学教育应注重实验和实践相结合。校址的 [7j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版社, 选择应结合专业的特殊性,如农学设于田野.矿 2000.333. 学设于矿山,工学设于I场,商学设于市肆,渔学 『8]康有为.大同书・去家界为天民『M] 设于水浜,政学设于官府,为便于实践。应让学生 【9] 10][11][12]同上。 “各从其志”,自由选择专业。教师不限男女,但应 13]马洪林.康有为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J998.89. Study on Educational Ideology of Kang Youwei GA D ym (School of Education Shaanxi Nomaal University,Xi an 710062, China) Abstract:To fulfill his political dreams rescuing his motherland,Kang Youwei,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leading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 898, suggested a series of innovative measures in education and established on his own Wanmucaotang to teach his disciples.Some ot’his educational ideology is still invaluable in renovating modern edueation of China.His main educational ideology in the period of sustainment ineludes changing KejlJ examination system,creating school,and learning western knowledge.Wanmucaotang Schooling style is part of his educational practice.The book Datongshu mainly embodies his edueationa1 ideology. Key words: Kang Youwei;educational reform;educational ideology 名 家 与 名 江矗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