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来源:九壹网
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智力的发展与非智力心理因素的培养是密切相关的,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这二者都非常重要,但往往是重视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可以说,从某一意义上讲,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甚至更为重要。因为在任何智力运动过程中,都渗透了非智力心理因素,这些非智力心理因素,常常决定着某一时期智力运动的方向、力度和持久性。因此,在开发智力活动的过程中,还应该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心理因素的培养。

智力因素主要是指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感觉能力等,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作为音乐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是一种审美教育,也是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它作用于人的生理、心理、动作和情绪反映,最终导入于人的人格和情操范畴,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至关重要。那么,在音乐教育中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呢?

1.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门艺术,艺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都寓于有美的因素,并对德、智有一定促进作用。

美是真和善的翅膀,越是美的音乐,越能使真和善得以高飞远走,美盖天下,使人类大受裨益。而庸俗、低劣、不健康的“美”,浅薄、轻佻、颓废、堕落、腐蚀青年身心的“美”,会潜移默化地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把他们敏锐而未经培养起来的触觉烧

焦,使他们停留在美的音乐门外。

席勒说过:“只有真正的美才能使整个世界幸福,”但丁更指出:“人不应象走兽一样地活着,应当追求知识和美德”。因此,要通过音乐对学生进行教育,包括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就一定要选择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才能产生良好的作用。 2.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切成功的秘决在于兴趣”,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把最美的乐曲给学生听,有时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演唱,学生不但能听到,而且能看到,对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起着极大的诱导作用,对学生较快理解音乐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如上音乐欣赏课,听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和祝英台》,这部曲子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随着乐曲的演奏,适时地向学生提示音乐的表现,当小提琴与大提琴极富表情地奏出了充满诗意的爱情主题;当小提琴与大提琴对答,它们时分时合,那缠绵绯恻,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互表衷肠及其悲伤、怨恨、愤懑的情绪表现出来时,直到哭灵、投坟、化蝶的一系列情节诉诸学生的感管时;我发现教室里特别安静,只有乐曲在流淌,同学们被这一人间悲剧深深地吸引了、感染了、直到音乐结束,同学们还在沉思、遐想。这时,我深情地唱起了《化蝶》这首歌曲,当唱完时,课堂上爆发出一阵掌声,学生们说太美了,甚至许多学生说:“老师,以后让我们多听些这样的乐曲吧。”

这样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旋律、节奏的感染

众所周知,旋律是音乐灵魂,优美的旋律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感受,节奏是音乐的核心,舒缓的节奏使人沉静,激越的节奏使人振奋,战场上的催人奋勇的战鼓与节日欢庆的锣鼓都向我们表明了不同节奏所具有的审美与社会功能。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旋律及节奏的自然感染,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 《铁蹄下的歌女》是电影《风云儿女》中的插曲,创作于1935年。歌曲通过一个被日本侵略者践踏、欺压、凌辱的歌女的血泪控诉,表明了旧中国被压在社会底层的“弱者”——歌女的内心世界。歌曲的第一乐段用气息悠长的抒情性旋律表现歌女“到处卖唱”、“到处献舞”痛苦生活及她们不甘于此的悲痛心情,继而用紧凑的朗诵性旋律表现歌女们对“国家将亡”、“被人当作商女”的质询,等等。整首曲子的旋律充满了辛酸与凄楚的情绪,将歌女永远漂流、尝尽人生苦滋味的境遇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整个作品不是那样地剑拔弩张,然而它所蕴含的情绪却感奋人心,催人泪下,具有深入人心的悲剧力量。

《怒吼吧,黄河》是《黄河在合唱》的终曲,它把这部大合唱的主题思想作了高度的概括,也作了更深刻的引伸,它发出了强大无比的战斗性号召,觉醒了的中国人民已经团结成一个坚如磬石的整体,她要联合全世界人民向法西斯侵略者发起总攻,战斗的警号震天动地。整首歌曲速度快,节奏紧凑,一连串的切分节奏及上

行旋律,表现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中华民族团结一心,誓死保卫祖国的动人景象,最后速度的加快和力度的加强,从而形成一种战鼓轰鸣、号声震天、激流澎湃、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宏大气势。 4.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学生不论是视唱、发声、学唱歌曲还是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光点,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绩。这样,学生觉得教师很信任他,因而格外尊敬教师,听从教师的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就大大提高了。

总之,音乐的作用是巨大的,因为它使人动情,更会在情意萦绕之中,随时随地左右人的思想和行动,激发人的理想和抱负,也会在回味之中反复得到美感,给人以反刍式的美的感受。

音乐教育可以促进人们的联想、幻想能力的发展,对青少年的智力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这句至理名言我们必须牢记,并把这句话作为音乐教育的目标。把它溶化于音乐教育中,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激发学生的健康情感,诱发学生正确的思想动机,培养学生的良好兴趣,坚定学生的正确意志,也就是说,通过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来促进学生德育和智力的发展,这应该是一个音乐教育者终生奋斗的乐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