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l 1 9 No.4 2007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 江涛(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温岭317500)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抗茵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抽取门诊2005 表2常见两种抗菌药物联用的配伍情况 年第四季度每月l2、l3两天处方共6072张,按抗茵药物的种类及使 用处方数以及联合用药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院门诊抗茵药物 的使用率为41.O4 ,抗茵药物的单用率为76.14 ,联合用药占抗茵 药物总使用率23.85 。结论 抗茵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 些个药的使用和联用上的不合理及需要改正的问题。 关键词:抗茵药物;处方分析;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l006—3765(2007) O4一OO97一O2 随着临床抗菌药物研究的迅速发展,抗菌药物的临床应 用也最为广泛,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用药及滥用现象。这 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病人费用增加,而且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 也带来El趋严重的细菌耐药性及药源性疾病问题,给疾病的 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 本院地处东南沿海,El门诊工作量大,选择近期上感大流 行季节,对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解、比较、分 析、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有效信息。 1资料与方法 对本院2005年第四季度门诊处方抽取每月12、13两天 处方,共计6072张,统计处方中抗菌药物的种类及使用处方 数,联用的配合方式和各使用处方数,计算含抗菌药物处方的 比例和单用或联用的处方数与抗菌药物处方数的比例,对抗 菌药物的使用率、单用与联用情况进行分析。 2结果 共抽取处方6072张,其中含抗菌药物的处方共2492张, 41.O4 。单用的药物32种,使用率7654 。二联用的配合方 式共54种,使用率为22.68 ;三联用的配伍方式共5种,使 用率为1.17 。具体(见表2)。 表1 门诊常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注:凯德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钠:来切利:阿莫西林舒巴坦钠;世 福素:头孢克肟;依克沙:硫酸异帕米星;康得力:复方哌拉西林 作者简介:江涛,男(1965.6~)。毕业于浙江海宁卫生学校。职称:药 师。从事药剂工作。联系电话:l3566660428 由表1可见,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41.O4 ,且联合用药 率高,其中二联高达22.68 ,且配伍组合随意,配伍方式多 达54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 类为主,大环内酯类为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喹诺酮类为左氧 氟沙星、氟罗沙星、环丙沙星。 由表2可见,以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配伍为主,其次是 青霉素和大环内酯类配伍。 3讨论 3.1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 要药物,适用于各类细菌性感染,非细菌性感染则不宜应用。 本院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达41.O4 ,且许多处方以抗菌药、 抗感冒药、解热药组成。而呼吸道感染系自限性疾病,且抗菌 药物对病毒性病原无明显抑制作用,常可不药自愈。但因病毒 感染前期症状与细菌感染类似,且发热病人较多,尤其是儿童 患者,一些医生考虑部分患儿体质较弱,易在病毒感染的基础 上继发细菌感染,加上有些病人家属往往自愿要求服药,这就 造成抗菌素使用率过高,既造成不必要浪费,又易产生耐药菌 株,给以后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3.2抗菌药物个药分析 来切利、凯德林、头孢克洛、世福 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 因耐药少,疗效好,使用率比较高,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1)用药起点较高,易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给以后治疗带来 一定困难;(2)新品种价格较贵,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因此,以 首选安全有效的一般抗菌药物为好。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对儿童软骨组织发育有抑制作用, 禁用婴幼儿及孕妇,因此对喹诺酮类药物不应随意使用,只有 必须时才用。 3.3抗菌药物联用分析 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为病因 不明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和(或) 混合感染;长时间用药细菌产生耐药可能者;联合用药使毒性 较大的药物得以减量等。 。门诊患者多数为轻、中度感染者, 联合应用的情况应较少,但本院联用比例较高,且二联方式高 达54种,其中不合理配伍有:(1)联用致药理性拮抗,处方中 出现凯德林、来切利等 内酰胺类与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大 环内酯类联用,前者为繁殖期杀菌剂,后者为生长期抑菌剂, 两者联用,可影响前者疗效的发挥。(2)联用增加毒性,第一代 头孢菌素类(头孢唑林钠)与依克沙合用.可增加肾毒性。总 之,滥用抗菌药物,既不利于治疗,又增加了潜在的毒副作用 及耐药菌株的增多。 ・9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海峡药学 2007年参考文献 第19卷第4期 中药的作用是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如 若剂量不准,一是未能达到应有的治病目的,二是增加了药物 的毒副作用,是影响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药房工作 [1 3董宗祈.抗菌药物在儿科的合理使用[J].医药导报.2000.1O(5) 4l 9. 中,调剂人员应正确使用合格的计量器具,不得以手代秤,估 量抓药,应当以等量递减的方法准确调配。准确是保证调剂质 浅谈中药调剂与临床疗效 孙彩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杭州 量的不二法门。中药调配剂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 310004) 摘要:目的讨论中药调剂中可能存在的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 方法 从中药调荆中的审核处方、调配荆量、处方应付、调荆复核、发 药交待、药物煎煮等6个环节分析了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结果 中 药调剂工作者应对中药调荆全过程中存在的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与 环节有足够的重视。结论 只有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才能提高临 床疗效,保证用药安全。 关键词:中药调荆;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92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3765(2007) 04一oo98一o2 中药调剂系指按照中医临床处方所开列的药物,准确地 为患者配制药剂的操作技术。包括汤剂饮片的调配和汤剂的 制备,中成药制剂的调配,以及根据医师处方为患者临时配制 其他药剂等工作。中医处方是通过辨证论治、组方遣药而发挥 药物群效的,只有调剂符合医师处方意图和调配准确无误,才 能使中医的理、法、方、药取得一致,因此,中药调剂工作质量 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用药的安全。笔者在多 年的工作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1 审核处方与临床疗效 审核处方是调剂工作的第一个关键环节,调剂人员不仅 要对医师负责,更要对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负责,是保证安全 用药的关键所在。但长期以来,中药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 不齐,调剂多是照单发药,并未严格审方。卫生部新颁布的处 方管理办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 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调剂处方 药品时要认真审核处方。审核处方应着重审核以下项目: 1.1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处方日期、医师签字等是否清楚。 1.2药名书写是否清楚准确,剂量是否超出正常量,对儿童 及年老弱者尤需注意。 1.3毒、麻药品处方是否符合规定,处方中是否有“十八反”、 “十九畏”、“妊娠禁忌”等配伍禁忌药物存在。 1.4需特殊处理的药物有否“脚注”,“并开药”(指处方中 2—3味药物合并开在一起,多半是疗效基本相同,如二冬即 指天冬和麦冬,或是常用配伍使用,如知柏即指知母和黄柏) 是否明确等。 1.5处方中的药物本调剂室是否备全。 2调配剂量与临床疗效 作者简介:孙彩华,男(1974一)。理学学士,主管中药师。联系电话 Ol3857105265。E—mail{sch、szyy@163.corn ・98・ 2.1某些方剂中单味药剂量的增减,会使整个方剂的功效与 主治发生变化。如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桂枝汤与桂枝加桂 汤 ,药物组成相同,所不同者主要在于桂枝的用量,桂枝汤 用桂枝三两,功能发表解肌;桂枝加桂汤用桂枝六两,功能平 冲降逆。另外,桂枝汤与桂枝加芍药汤也然。由此可见探索药 物的不同用量,对提高疗效,扩大临床应用的范围,有着相当 现实的意义。 2.2同一味药,剂量不同,作用也不同 当归用于活血,剂量 宜大,可用至15g以上。前人谓其气味俱厚,行则有余,守则不 足。故重用则行血之力更甚。若用于补血,剂量宜轻,3~9g即 可。血虚者每致阴虚,阴虚则生虚热,当归气味辛温而主动,重 用则每致动血,切不可重用,否则适得其反,病家服后每致口 干、烦躁、失眠、头晕更剧。 2.3某些毒性中药,其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如马钱子,生 半夏等,用量不足,疗效不明显;用量过大,极易中毒。如上所 述,药物剂量的大小确实与临床疗效关系密切。因此中药调剂 工作人员在调配处方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调剂的工作程序, 称量要力求准确,以免影响疗效。 3处方应付与临床疗效 此外,应重视处方应付,以确保中药临床疗效。中药处方 应付作为中药调剂的重要内容,是中医药长期I临床实践的产 物,调配处方时应符合《中国药典》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4调剂复核与临床疗效 为保证患者用药有效安全,防止调配差错与遗漏,对已调 配好的药剂在配方自查基础上,再由有经验的中药师进行一 次全面细致的核对。重点核对调配的药物和用量与处方是否 相符;需特殊处理的药物是否按要求作了特殊处理;配制的药 物有无虫蛀和发霉等质量问题;毒性药和有配伍禁忌药及贵 重细料药的应用是否得当;调配者有否签字等。经核对无误后 复核人员签名盖章,即可装袋发药。 s发药交待与临床疗效 发药交待是调剂工作中最后的一环,对患者的正确用药 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杜绝差错发生的关键环节。 。发药时按 取药牌发药,还要与患者核对姓名、年龄、单位、剂数等,无误 后再向患者耐心地交待煎服法和注意事项,务使患者完全明 了,切实按医嘱科学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严肃认真,小心谨慎 的工作态度;热情周到,耐心细致的发药交待是确保患者用药 疗效和安全的必要条件。 6前煮与临床疗效 中药的煎煮方法是否恰当,也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首 先,应选择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所煎之药起化学变化、受热 均匀、散热慢的用具。其次,先将饮片适当加压后用洁净无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