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民经济统计习题-计算题

国民经济统计习题-计算题

来源:九壹网


1、 三个企业生产的同一型号空调在甲、乙两个专卖店销售。有关资料如下:

企业型号ABC合计价格(元/台)250034004100—甲销售额(万元)50115.6106.6272.2乙销售量(台)340260200— 求:计算两个专卖店空调的平均销售价格,并分析平均价格差异的原因。

解:H甲===3402.5元/台

H乙===3192.5元/台

结构分析法:

企业型号ABC甲200340260800比重25%43%33%100%乙340260200800比重43%33%25%100%

合计 2、 某贸易公司第三季度商品销售和库存情况如表。计算该公司第三季度月平均商品流转次数。

6月商品销售额(万元)月末商品库存额2001167月2401248月2861369月598204

解:=

3、 某企业甲、乙两个生产车间,甲车间平均每个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为65件,标准差为11件。乙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资料如下表。试计算乙车间工人加工零件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并比较甲、乙两个生产车间哪个车间的平均日加工零件数更有代表性?

日加工零件数(件)工人数(人)60以下560-70970-801280-901490-10010 解:乙车间:====78

===12.53

===0.1692 ===0.1606

∵,∴乙车间平均日加工零件数更有代表性。

4、 根据下表资料分析哪个企业平均工资更有代表性?

平均工资(元)标准差(元)甲企业乙企业400020001000800标准差系数(%)2540

===25% ===40%

甲企业平均工资更有代表性。

情况一销售额平均计划完成程度(%)执行计划的标准差系数(%)10817.5情况二1082.8情况三922.8 根据上表资料分析哪种情况最好?哪种情况最差?

解:情况二最好,情况三最差。原因:情况一和情况二计划完成程度一致,但情况二标准差系数小,说明稳定,所以情况二好。情况二和情况三系数一致,但情况二的完成程度好,所以情况二好。情况一和情况三虽然情况一标准差系数大,但是情况三计划完成程度未超过100%

5、 某企业2002年工业增加值和工人人数资料如表,还知道上年末工人数为190人。计算该企业2002年一季度平均每个工人每月的产值。

指标工业增加值(万元)月末工人数(人)平均每个工人产值(万元/人)1月2002001.032月2502101.223月3002301.36 解:==1.21万元/人

6、 某厂2000年的产值为1000万元,计划10年内产值翻一番。试计算:

① 从2001年起每年要保持怎样的平均增长速度,产值才能在10年内翻一番?-1=7.2%

② 若2000年~2002年两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105%,那么8年应有怎样的平均发展速度才能做到产值在10年内翻一番?

=7.7%

7、 某工业企业两种产品的产量及出厂价格资料如表:

产品名称甲乙计量单位基期吨台50003000产量报告期55003600出厂价格(元)基期4055报告期4158 试计算:(1)产量个体指数和出厂价格个体指数;(2)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增加(或减少)而增加(或减少)的总产值;(3)出厂价格总指数及由于出厂价格提高(或降低)而增加(或减少)的总产值。

解:(1)产量个体指数:===110% ===120%

出厂价格个体指数:===102.5% ===105.5%

(2)产量总指数===114.5%

∑-∑=418000-365000=53000元

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总产值为53000元。

(3)出厂价格总指数===103.9%

∑-∑=434300-418000=16300元

由于出厂价格增加而增加的总产值为16300元。

8、 根据下表资料计算价格总指数及因价格变动而使购买者多支付(或少支付)的金额。

商品名称甲乙丙计量单位件台公斤个体价格指数(%)10295108成交额(万元)基期10030080报告期110300100 解:价格总指数====98.8%

-=510-516.2=-6.2万

由于价格的下降,使购买者少支付6.2万元。

9、 根据下表资料计算销售量总指数及因销售量变动而增加(或减少)的销售额。

商品名称甲乙丙计量单位件台公斤销售量增长率(%)10510销售额(万元)基期8010090报告期90110100 解:销售量总指数 ====108.1%

-=292-270=22万元

由于销售量的增加,使得销售额增加了22万元。

10、 某地区1998年~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资料如表。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一条趋势直线,并据此预测2003年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年份19981999200020012002合计GDP(亿元)y19.931.549.568.982.5252.3年次t-2-10120计算栏ty-39.8-31.5068.9165162.6t41014102趋势值0 从表中资料可知时间数列基数n=5,∑y=252.3,∑ty=162.6,∑t2=10,代入方程组得:

b===16.26 a===50.46

拟合的直线方程为:=50.46+16.26t

预测2003年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将t=3带入方程可得:

=50.46+16.263=99.24亿元

一、单选题

1、下列为品质标准的是(教师职)。

2、指出下列连续变量的是(粮食产量)。

3、某三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8、80、90分,则这三个数字是(变量值)。

4、指出下列数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

5、数量指数是表现为(绝对数)。

6、变量指(可变的数量标志)。

7、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每一个人)。

8、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抽样调查)。

9、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10、调查大庆、胜利等几个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是(重点调查)。

11、对某市规定2001年工业经济活动成果年报呈报时间为2002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1个月)。

12、对某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全部商业企业职工)。

13、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

14、在全距一定的条件下,组距大小与组数多少(成反比例关系)。

15、某企业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正确的是:90%以上、90-100%、100-110%、110%以上。

16、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的数值时,一般是(将比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组中值=(下限+上限)/2

开口组组中值=上限-(相邻组组距/2)

17、指出下列时点指标(2、5、7、10、11、13、14、16、18、19、20)

⑴产品产量⑵商品库存额⑶销售量⑷毕业人数⑸人口数⑹死亡人数⑺在校学生数⑻招生数⑼出生人数⑽职工人数⑾企业数⑿贷款数⒀存款余额⒁设备数⒂新增设备数⒃土地面积⒄国民生产总值⒅国民财产⒆黄金储备量⒇资金占用额

18、指出下列平均指标(1、3、5、7、9、11、13)

⑴工人劳动生产率⑵出生率⑶单位成本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⑸职工平均工资⑹国民人均收入⑺商品单价⑻人均国民收入⑼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⑽资金利税率⑾单位面积产量⑿按人口分摊的粮食产量⒀人均粮食消费量

19、某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要求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104.76%)。[(1+10%)/(1+5%)]

20、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总量指标)。

21、某单位某月份职工的出勤率为95%,这个指标是(结构相对指标)。

22、指出下列时期指标(进出口总值)。

23、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总体标志总量)。

24、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D)。

A、中位数 B、众数 C、调和平均数 D、算术平均数

25、已知数列A的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00;数列B的平均数为10,标准差为5;则(A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大于B数列)。

VA=100/100=1 VB=5/10=0.5

26、是非标志标准差的取值范围(0-0.5)。

27、掌握各组标志总量和各个标志值,而缺少各组单位数资料时,平均指标的计算应采用(D)。

A、众数 B、算术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28、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29、在用按月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月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D)。

A、100% B、120% C、400% D、1200%

30、根据等间隔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C)。

A、几何平均数 B、算术平均数 C、首末折半法 D、调和平均数

31、已知一个动态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4%、6%、9%,该数列的定基增长速度为(D)。

A、4%×6%×9% B、104%×106%×109% C、(4%×6%×9%)+1 D、(104%×106%×109%)-1

32、下列关系式不成立的是(D)

A、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B、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累计增长量

C、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D、相邻两定基增长速度之比等于环比增长速度

33、某企业三种产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销售量增长5%,价格上涨2%,则销售额增长了(D)。

A、10% B、7% C、107.1% D、7.1%

105%×102%=107.1%

34、可变形为综合指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其特定权数为( P0Q0 )。

可变形为综合指数的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其特定权数为( P1Q1)。

35、某企业两个车间生产同一种产品,今年一季度与去年一季度相比较,由于两个分厂单位产品成本降低使企业的总平均成本下降5%,由于产品结构变化使企业总平均成本提高10%,则该企业总平均成本增减变动百分比为(4.5% )。 [(1-5%)(1+10%)-1]

36、总指数的两种计算方式是(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37、在一般情况下,商品销售量指数和工资水平指数的同质量因素分别为(单位商品销售价格、职工人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