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创新2010年7月 第7卷第21期oMedical Innvat of na 』 :至Q !: : ・71・ 卡维地洛是一种全面的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具有较强 的抗肾上腺素能作用,全面抑制交感神经张力,适当比例阻 滞p,受体、p 受体和Ot受体,具有同时不依赖于仅、p受体 阻滞作用的抗氧化及抗增殖作用,研究显示B受体阻滞剂能 够明显地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 。本研究中,慢性 及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患者运动耐量的测定和评估其心功 能的重要手段。 总之,卡维地洛可明显改善CHF患者左心室功能,提高 运动耐量,降低BNP的浓度,可列为CHF治疗的常用药物。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力衰竭患者用卡维地洛治疗后,LVFF增加,LVEDd降低。其 机制可能为,卡维地洛可阻滞 受体,降低心脏后负荷,阻 滞13,受体、p 受体,降低心肌耗氧量,阻滞儿茶酚胺对心脏 的毒性作用,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并能清除之。除外还可抑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 30(1):7—23. 制左心室的反应性肥厚,抑制儿茶酚胺对心肌的直接促生长 作用,从而抑制胶原纤维的沉积,逆转CHF患者的左室重塑, 改善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最终有利于LVFF的提高。 CHF患者在心室容量负荷或压力负荷增加,心室肌受到牵 张,心室壁张力增加时,能够极大地激活利钠肽系统,导致血 浆BNP分泌和释放明显增加。国内外均报道心力衰竭患者 血浆BNP水平较正常显著增高,且其升高的程度与心力衰竭 的严重程度呈正比,随着患者病情的改善,BNP浓度降低 J, 因此,血浆BNP水平在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及判断心衰程度 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J。本研究显示,治疗6个月后治疗 组的BNP比治疗前显著减少,也比对照组显著减少,与LVEF 增加相一致,也再一次验证了BNP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有良 好的相关性,是评价心衰改善很好的指标 』。6 min步行试 验以其能客观反映患者实际活动能力和安全性高的特点,已 成为一种评价心功能及反映临床药物干预治疗效果的方法, 本研究中治疗后治疗组的6 min步行距离比治疗前显著增 加,比对照组显著增加。同时说明6 rain步行试验与心功能 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进一步验证了它对CHF患者的可行性 [2]Roote P,Delour P,Mouquet F,et a1.The effects of beta—blockers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hronic heart failure.Predictors of left ve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improvement and impact on prognosis.Am Heart J, 2007,154(3):589—595. [3]Doughty RN,White HD.Carvedilol:use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Ex- pert Rev Cardiovasc Ther,2007,5(1):21—31. [4]Kourea K,Parissis JT,Farmakis D,et a1.Effects of darbepoetin—al— pha on plasma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anti—inflammatory cy— tokine interleukin一10 and soluble Fas/Fas ligand system in anemic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Atherosclerosis,2008,199(1): 215—221. [5]王春,郭美姿.Bioz.Corn数字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老年呼吸 困难中的应用.实用老年医学,2007,21(3):184—186. [6]Barents M,Hillege HH,van der Horst IC,et a1.BNP and NT—proB— NP。predictors of 1一year mortality in nursing home residents.J Am Med Dir Assoc,2008,9(8):580—585. (收稿日期:2010—03—12) (本文编辑:尹虹娇)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外科诊断治疗体会 孙绍春 【摘要】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件肠梗阻的外科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l2月收治 的3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包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抗感染、应用激素、全肠外营 养支持及生长抑素,当血清白蛋白低于30 g/L时给予白蛋白及利尿剂,在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早期予以胃肠道动力药 物。结果密切监测腹部体征情况下进行系统保守治疗,本组3l例均痊愈出院,住院8~26 d,平均(15.7±6.1)d;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可以依靠病史、体征、全腹CT及X线确诊,治疗以 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保守治疗为主,手术应慎重。 【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治疗 术后炎性肠梗阻是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 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易导致医疗纠纷 。现将2005 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 治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动力性及机械性并存 在肠梗阻,因其特殊性,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加重 作者单位:223223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流均人民卫生院 通讯作者:孙绍春 1.1一般资料31例患者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18~73 ・72・ 匡堂剑 Q生!旦箍7卷第21期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July.2010。Vo1.7 No.21 岁,平均42.8岁。梗阻前的手术部位:胃手术3例,小肠手术 为主;本组均予保守治疗成功,具体治疗要点:(1)持续有效 的胃肠减压,可采用普通胃管多剪几个侧孔,保持有效负压, 可以减轻胃肠道积留的气体、液体,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及毒 素,有利于肠壁血液循环的恢复、减少肠壁水肿、加速炎症的 吸收、改善局部和全身情况 j。(2)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术 3例,肠道手术11例,大肠手术6例,阑尾手术5例,妇科或 其他腹部手术3例。 1.2临床表现发生手术后1周以内12例,8—14 d 17例, 15~28 d 2例。临床表现为腹部持续性胀痛15例,持续性腹 痛伴阵发性加剧l6例;呕吐23例,肛门停止排气及排便28 例;腹部压痛l9例;腹部扪及包块8例;肠鸣音减弱25例。 l2例伴发热,x线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小肠积气积液表现, 其中6例见孤立、突出胀大的肠襻,不因时间而改变位置。 超声检查28例,16例提示有中小量腹腔积液。CT检查10 例,提示有不全性肠梗阻,小肠壁广泛水肿、增厚、粘连、肠腔 内积液或腹腔内渗出等表现。 1.3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包 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抗感染、应用激素(地塞米松10 mg 静脉注射,1次/d,5 d后逐渐停药);全肠外营养支持及生长 抑素。当血清白蛋白低于30 L时给予白蛋白及利尿剂,在 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早期予以胃肠道动力药物。 2结果 密切监测腹部体征情况下进行系统保守治疗,本组 3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减压管吸出消化液明显减少,每 天<400 ml;腹胀消失,腹部变软,肠鸣渐活跃,恢复饮食 后无症状;排气排便,大量水样便;腹部X线片示小肠液 气平减少或消失),住院8~26 d,平均(15.7±6.1)d;治 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术后炎性肠梗阻多发生于腹部术后l~3周,与腹腔的 严重感染、广泛的粘连分离、术中长时间的肠管暴露以及营 养不良等多种因素有关。在一种或数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肠壁出现炎症反应,包括充血、水肿、渗出,造成肠麻痹、肠粘 连而形成肠梗阻,而肠管的蠕动减弱或消失是梗阻的主要原 因_2 J,观察发现其特点为:(1)近期腹部手术史明确,特别是 有腹腔污染或创伤大的腹部手术史;(2)多发生于2周左右, 可有肠功能一度恢复且进食后再出现梗阻症状;(3)均无排 气排便,伴不同程度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症状;(4)腹胀呈 对称性,无肠型出现,腹部压痛不定位,不明显,一般无肌紧 张、反跳痛;(5)体温基本正常,偶有中、低热;(6)腹部x线 立位片可见多个气液平面,肠腔内积液现象;(7)腹部CT扫 描可见肠壁增厚,肠襻成团,腹腔渗出等。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并不困难,根据病史、发病 时间、临床表现,病程进展、x线和CT等大都可作出诊断,鉴 别诊断关键要判断是否肠绞窄,以免丧失治疗时机,如患者 出现中毒症状,腹痛加剧,有腹膜炎征象,应考虑肠坏死可 能。关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由于炎性肠梗阻的病 理生理改变具有其特殊性,炎症控制后肠梗阻的症状将随之 解除,病变有可能自愈 J。若对此类患者未经保守治疗即采 取手术,因肠管广泛水肿术中分离时容易损伤而带来短肠、 肠瘘、腹腔内感染等并发症,因此炎性肠梗阻应以保守治疗 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本质上是肠壁间无菌性炎症,引起小肠相 互粘连,因此,确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后,可应用肾上腺皮 质激素。为避免肾上腺皮质激素带来的副作用,采用短期、 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的策略 。(3)术后炎性肠梗阻的患者 由于不能进食或禁食时问较长,加上手术的创伤、感染等,其 营养状况均较差,患者处于负氮平衡,此时营养支持尤为重 要,但由于肠壁的充血、水肿,肠蠕动减弱或消失,经肠道营 养无法供给,因此全肠外营养是最佳选择,包括少量多次输 血,既供给了能量,改善了营养状况,又减轻了胃肠道的负 担,使肠壁水肿消退,梗阻得以解除,机体迅速恢复,因此,营 养支持不仅是一种支持手段,更是一种重要治疗措施。(4) 积极抗感染治疗。肠梗阻后,肠壁血循环有障碍,肠黏膜屏 障功能受损,肠道细菌移位,或是肠腔内细菌直接穿透肠壁 至腹腔内产生感染。肠腔内细菌亦可迅速繁殖。因此,肠梗 阻时应给予抗生素以预防或治疗腹部炎症。(5)生长抑素或 其类似物能够抑制胃肠道激素的释放和消化液的分泌,减少 胃液丢失时伴随的血浆蛋白丢失,防止营养状况恶化,同时 还能减轻大量液体积聚导致的肠管扩张、缺血和屏障完整性 的破坏 ’ 。(6)在治疗时应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特别提防 将粘连性肠梗阻误诊为炎性肠梗阻,一旦发现有肠绞窄的迹 象,如血压下降,脉搏增快,以及腹痛加剧,腹膜炎体征明显, 表明诊断有误,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J。 参考文献 [1]叶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9例诊治体会.实用临床医学,2009, 1O(5):17—18. [2]龚伟,徐关东,姚礼庆.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处理.中国临 床医学,2008,15(6):824—825. [3]s.jj ̄SB,Schein M.Ealy postoperat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Br J Sury,2004,91(6):683—691. [4]吴长青.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0例诊治分析.1临床外科杂志, 2008,16(7):500—501. [5]龚剑峰,朱维铭,李宁,等.激素和营养支持联合治疗术后早期炎 性肠梗阻.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5,20(4):257—258: [6]闵泽,王自强.善宁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0例报告.贵州医 学,2009,33(9):826. [7]伊金放.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8例诊治体会.中国医学创新, 2009,6(9):60—61. [8]周春明,牛伏云,孙彦辉.3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体 会.中国医学创新,2009,6(22):179—180. (收稿日期:2010—03—19) (本文编辑:潘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