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 1、自然哲学的产生: (1)时间:公元前7世纪
(2)过程:盲从宗教神话——理性追求真理
(3)代表:泰勒斯,主张:万物皆由水生成,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
(4)影响:这是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着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2、人文精神的成就: (一)智者学派 1、背景:(1)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经济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
(2)政治基础:雅典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3)思想基础: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 (4)前提条件:此前已开始具有了自主意识和精神的觉醒。
2、观点:(1)讨论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 (3)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4)以培养兼顾公私利益的好公民为己任
(5)人是万物的尺度:A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
B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3、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4、评价: ·积极方面:
A.它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B.智者学派将以往对自然和宇宙的关注转移到人类社会,并强调了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意义,否认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具有高度的自信。
·消极方面: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
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苏格拉底 1、观点:(1)认识你自己: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你自己”这一命题上。
(2)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知德合一”,最高知识就是对“善”的认识。
(3)他认为人应该承认自己无知,并努力寻求知识,改善自己的灵魂。
2、评价:(1)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比较
(1)相同:重视知识、道德、教育
(2)不同:a、孔子主张礼,维护君主权威;b、苏格拉底维护民主政治。 (三)亚里士多德 1、观点:(1)“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思考;真理高于一切。
(2)最大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提出了归纳和演绎的两种思维方式 (3)使哲学成为一门的学科 2、评价:(1)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古希腊科学文化的集大成者;
(2)为现代科学门类奠定基础,使哲学成为的学科;
(3)把希腊哲学中爱智慧、好学深思精神发展到顶峰,给后世留下一笔丰富的人类遗产。
二、近代西方三大思想运动 (一)文艺复兴
1、背景:⑴思想:中世纪,教会垄断文化教育,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的蒙昧之中。
⑵经济: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⑶阶级:新生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人生享乐,力求冲破封建同志和教会的思想障碍,以发展
资本主义。
(4)天灾:14世纪中叶,黑死病蔓延,促使人们反省。(直接原因)
2、实质: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是反封建的新文化创造,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3、核心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财富和幸福,倡导个性,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 4、成就:
(1)文学三杰之薄伽丘: (2)艺坛三杰之达芬奇: (3)艺坛三杰之米开朗琪罗: (4)艺坛三杰之拉斐尔:
(5)英国的文艺复兴代表莎士比亚: 5、评价:(1)历史意义:①将人性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出来。
②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权威,对宗教改革起推动作用。 ③适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2)局限:资本主义萌芽刚刚产生,新兴起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形成的思想体系,所以只能借
助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形式反封建,并且在艺术创作中使用了大量的宗教题材,利用宗教反封建。
(二)宗教改革
1、背景:1、经济: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摆脱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天主教会。
2、政治:天主教会,引起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强烈不满。
3、思想: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潮的传播,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欧
洲资产阶级的力量还很弱小,只有采取宗教反对天主教的形式。
4、宗教:天主教会,教徒要求振兴教。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原因:教会压迫,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1517年,教皇向教民兜售赎罪券;(直接原因)
(2)主张:※主张:“因信称义”学说,认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否定
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将信仰的权力归结给一个普通的教徒,迎合了正在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与罗马天主教会的 “因行称义”的分歧点在:获得上帝的拯救的途径,是听从教会、服从教规,还是相信自己。
※实践: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宣称赎罪券功效微不足道,只要内心真成悔罪,就能赦免;
创立反对罗马教皇的新教。
(3)影响:
·在德国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这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改革后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3、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1)主张:理论:a出版《教原理》,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
教皇权力,(称新教百科全书);
b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实践:建立不受制罗马教皇的政教合一的加尔文教;创办日内瓦学院,培养传教士
(2)影响:(1)他阐述比路德更为激进的主张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2)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在西欧发达地区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4)加尔文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4、实质: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思想改革和政治运动。
5、宗教改革的影响:(1)政治:它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为资产阶级作了思想准备。
(2)思想: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3)经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障碍。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内涵: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
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 相 同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发生根随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摆脱资本主义发展的本原因 障碍,以发展资本主义 实质 精神内涵 影响 不 同 背景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 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兴起后迅速波及整个西欧,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和近代文化的繁荣,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世纪欧洲处在封建和教会统治之下,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的蒙昧之中。 意大利兴起,思想文化领域内进行的 宣传人文主义,主张把人从宗教束缚中出来 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出来,促使近代科学的产生 天主教会,引起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强烈不满。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潮的传播,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 从德国开始,还是一场政治运动 兴起和开展的范围 核心内容 历史作用 主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 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为资产阶级作出了思想准备
(三)启蒙运动 1、背景:(1)政治经济方面,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思想方面,文艺复兴了人的思想,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思想禁锢;自然科学进步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2、含义:
3、指导思想:理性主义:提倡人的思考和判断。 4、实质
5、代表人物及其数思想
(1)孟德斯鸠a著作:《论法的精神》;
b主张:三权分立学说,指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必须分开,各种权力相互制约平
衡,这一思想在美国《1787年》率先实践。
c意义: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2)伏尔泰a主张: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猛烈批判天主教会,主张天赋、自由平等,批判封建
君主,主张开明君主制。
b影响: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怎样理解“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
纪”?)
(3)卢梭a著作: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社会契约论》
b主张: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出自财产私有制,反对封建制度,
提出了天赋,认为人民有权发动来推翻统治者,建立人民主权的民主共和国,
c影响:为资产阶级提供了理论。
(4)康德a、著作:《纯粹理性批判》
b、主张:人非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认为人是一切发展过程中的最终价值取向,提出尊重他
人的原则。
c、意义: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把西方哲学推向了顶峰,也对启蒙运动作了理论总结。
6、影响(1)启蒙思想家们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推进到反对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2)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3)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如美国战争、中国戊戌变法、辛亥、新文化运动) (4)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比较 文艺复兴 时间 14—17世纪 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形成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壮大 内容 注重人性,将人性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举理性的旗帜,否定宗教神权,反下出来 对君主;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平等。 核心 人文主义 代表 文学三杰,艺术三杰,莎士比亚 性质 理性主义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 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发展人文主义,对资产阶级作了理论准备 影响 开始打破宗教神学的束缚
针对训练
1.欧洲人曾有这样认识“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下列各项与此相一 致的是
A.人人均为上帝的造物,人只受上帝的奴役 B.永恒的上帝啊!我为什么不能再变得年轻呢?
C.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D.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同转让的权利
2.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 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 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A.三权分立说 B.天赋 C.社会契约论 D.法律平等
3.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 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 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 A.反对直接的民主 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 C.反对问政于民 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 4.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 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A.制定契约官吏滥用职权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5.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 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B.文艺复兴倡导人性和现世幸福
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D.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
6.皮科在其《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 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 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据此判断,皮科应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 B.宗教改革的领导人 C.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 D.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7.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启蒙思想家有许多共同主张,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分 歧,其中伏尔泰与卢梭的某些主张可以说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最主要表现在 A.是否信仰上帝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是否反对君主制 D.是否反对私有财产 8.“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 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 倡导思想自由 B.批判神权统治 C.鼓吹人性 D.构建民权
9.如果说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在宗教方面,主 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那么,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在政治方面的关 键性用语当属
A.主权在民 B.社会契约 C.三权分立 D.开明 10.“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对启蒙运动的最大贡献是 A.提出思想自由 B.强调人为中心 C.倡导理性至上 D.批判主义
11.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 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12.“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 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 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
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权威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 D.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13.古希腊一位哲人说:“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这位哲人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普罗塔哥拉 14.“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 引到光明世界”。西洋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5.伏尔泰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遵守的座右铭。法国大时期的罗伯 斯庇尔,在起草《宣言》时,还将它作为自由道德的标志写入其中。伏尔泰、罗伯斯庇尔这样做的意 图是
A.尊崇中国的传统文明 B.加大东西方文化交流 C.反对,维护 D.重建法国的道德伦理
16.“现代化”一词的英文翻译是“modernization”。这个单词产生于18世纪,是从英语单词“modernize”和 “modern”中衍生出来的。根据韦氏辞典,英语单词modern产生于16世纪。下列属于“modern”产生时的历 史现象的是
①宗教改革 ②文艺复兴 ③启蒙运动 ④世界走向会合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7.17实际到19世纪中期,“大西洋沿岸国家成为了地球的主宰。”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有 ①代议制民主制度确立 ②由手工生产向大机器生产过渡 ③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④电器化时代的到来
A.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8.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 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体现的主张有 ①个人自由 ②权利平等 ③联邦共和 ④主权在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下图为希腊哲学发展简图,由甲图转向乙图的关键人物是:
A.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20.(16分)中西方的先进思想在交流同促进着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思想家 黄宗羲 (1610——1695年) 顾炎武 (1613——1682年) 王夫之 (1619——1692年) 主要思想 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共治\"的主张。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共” 材料二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观点 思想家 孟德斯鸠 (16——1775年) 伏尔泰 (1694——1778年) 卢梭 (1712——1778年) 主要思想 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 主、三家掌握,各自,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 国家的统一。 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 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 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三人各自的主张(4分)
(2)依据材料及所学,指出申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与法国的启蒙思想相比在思想高度及社会效果上有
何不同?(4分)
21. (16分)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中西文明的交流、借鉴,推 动着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 《宋史》中出现的部分人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 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 (1)就如何“做人”,材料一反映的思潮与同期的西方文艺复兴思想家的观点有什么不同?(4分)
、(1)文艺复兴的思想家提倡人性、追求现世幸福,倡导个性;(2分) 中国的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进行压抑。(
材料二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 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
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启
蒙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6分)
(2)原因:认为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的精神;法国处于封建时代,认为儒学可以作为抨击天主教神学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理论武器(4分)。
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思想的理论武器,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2分)
22.(18分)中西思想家的思想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 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 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二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 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 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三 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 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如果国王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人民就应当推翻他的统治。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所体现出来的新特点。材料一中所论述的两
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5分)
(2)材料二中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请以其同时代的思想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
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综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趋势。(7分)
(3)材料三中的“理性”与材料一中的“天理”有何区别?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反封建方面有何发展之
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以上差异的根源。(6分)
(1)新特点: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 (1分) 。
不同点:关于宇宙本原,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 (2分)。
关于认识论,二程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2分)
(2) 依据:理在气中(1分)}
佐证: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说明即可。(如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臣平等”、“ 限
制君权,以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出“众治”、 揭露君主的弊端、主张“经世致用”等皆可。)(2分)
趋势:一方面理学逐渐走向极端(或“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 (2分)。
另一方面出现反传统儒学,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2分) 。
(3)区别:材料三中的“理性”○指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材料一中“天理”的实质是封建等级秩序。(2分) 发展之处:提出资产阶级国家学说。(2分) 根源:社会经济基础的差异。(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