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完整版)钳工练习册答案

(完整版)钳工练习册答案

来源:九壹网


攀枝花市华森职业学校

《钳工工艺学》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编辑:钳工实训室 何嘉祥

绪论

一、填空

1、钳工是使用钳工工具或设备,主要从事工件的(划线与加工)、机器的(装配与调试)、设备的(安装与维修)及工具的(制造与修理)等工作的工种。

2、《国家职业标准》将钳工划分为(装配钳工)、(机修钳工)、和(工具钳工)三类。

3、装配钳工的主要任务是(工件加工)、(机器设备的装配、调整)工作等。

二、判断

(√) 1、零件毛坯的制造方法有铸造、锻压和焊接等。

(√)2、钳工工作时必须戴好防护用品。

(√)3、 对不熟悉的设备和工具,一律不得擅自使用。

(×)4、 机修钳工主要从事各类工、夹、量具等得制造和修理。

(×)5、 工具钳工主要从事机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修。

三、选择

1、台虎钳的规格是用钳口的( A )表示的。

A 宽度 B 开口度 C 深度

2、在台虎钳上强力作业时,应尽量使力量朝向( B )方向。

A 活动钳身 B 固定钳身 C 钳口

3、钳工大多是用手工工具并经常在( A )上进行手工操作的一个工种。

A 台虎钳 B 野外 C 划线台

四、简答

安全文明生产对钳工使用的工、夹、量、器具的摆放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使用的工、量、夹器具应分类依次排列整齐,常用的放在工作位置的附近,但不要置于台钳的边缘处。精密量具要轻取轻放,工、夹、量器具在工具箱内应放固定位置,整齐安放。

第一章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

一、填空

1、切削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为切削运动。按其功用,切削运动可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两种形式。

2、切削过程中,工件上形成的三个表面是(已加工表面)、(待加工表面)、和(过渡表面)。

3、切削用量是切削过程中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三者的总称。

二、判断

(×)1、机器上所有零件都必须进行金属切削加工。

(√)2、切削运动中,主运动可以是旋转运动,也可以是直线运动。

(√)3、切削速度随着工件转速的升高而增大。

(×)4、切削用量对工件的加工质量无直接影响。

三、选择

1、切削加工时,刀具和工件之间的(C)叫着切削运动。

A 旋转运动 B 摩擦运动 C 相对运动

2、将切屑切下所需要的基本运动称为(A)。

A 主运动 B 旋转运动 C 摩擦运动

3、切削用量三要素包括: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和(A)。

A 进给量 B 摩擦速度 C 转速

4、切削速度指的是刀具和工件之间相对运动的(A)。

A 线速度 B 转速 C 摩擦速度

5、车削时,工件的旋转称为(B);刀具的纵向或横向移动称为进给运动。

A旋转运动 B主运动 C工件运动

四、名词解释

1、金属切削

答:利用刀具切除工件上多余的金属材料,以获得符合要求的零件的加工方法。

2、切削速度

答:刀具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待加工表面在主运动方向上的瞬时速度(即主运动的线速度)。

五、简答

1、简述选择切削用量的基本原则。

答:在机床、工件、刀具和工艺系统刚性允许的前提下,首先选择大的背吃刀量,其次选择大的进给量,最后选择大的切削速度。

第二节金属切削刀具

一、填空

1、车刀的切削部分由前刀面、主后刀面、副后刀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和

刀尖等组成。

2、常用的刀具材料有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和硬质合金等。

二、判断

(√)1、楔角的大小影响刀头的强度及散热情况。

(×)2、大部分刀具角度都对切削质量没有影响。

(√)3、刀具材料的硬度必须高于工件材料的硬度。

(√)4、工件材料的强度、硬度、塑性越高,刀具寿命越短。

(×)5、高速钢因使用的切削速度在所有的刀具材料中最高而得名。

(√)6、硬质合金不是钢。

三、选择

1、手工工具常用(A)制造。

A 碳素工具钢 B 合金工具钢 C 高速钢

2、在刀具角度中,对切削力影响最大的是(A)。

A 前角 B 后角 C 楔角

四、简答

1、简述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要求。

答:1、高硬度2、高耐磨性3、足够的强度和韧性4、高耐热性5、良好的工艺性

第三节金属切削过程与控制

一、填空

1、由于工件材料和切削条件的不同,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切屑类型有带状切屑、节状切屑、粒状切屑和崩碎切屑四类。

2、影响切削力的主要因素有(工件材料)、(切屑用量)、(刀具角度)和(切屑液)等。

3、切削液具有(冷却作用)、(润滑作用)、(清洗作用)和(防锈作用)的作用。常用切削液有(水溶性切削液)和(油溶性切削液)两种。

二、判断

(×)1、粗加工时,应选用以润滑为主的切削液。

(×)2、切削时,切削用量越大,切削力越小。

(√)3、切削用量中,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的是切削速度。

(√)4、切削液能有效减轻刀具、切屑、工件表面之间的摩擦,提高工件表面加工质量。

三、选择

1、工件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越高,切削力(A)。

A 越大 B 越小 C 不变

2、在切削用量中对刀具寿命影响最小的是(C)

A切削速度 B进给量 C背吃刀量

四、名词解释

3、刀具寿命

答:刃磨后的刀具自开始切削,直到磨损量达到磨纯标准为止的纯切削时间称为刀具寿命。

五、简答

3、减少刀具磨损主要采取哪些措施。

答:1;合理选用切削液。2;提高刀具前、后刀面的刃磨质量。3;降低切削速度。

第二章 钳工常用量具

第一节万能量具

一、填空

1、用来测量、检验零件及产品(尺寸)和(形状)的工具称为量具。

2、量具按用途和特点,可分为(万能量具)、(标准量具)和(专用量具)三种类型。

3、常用的万能量具有(游标卡尺)、(千分尺)、(万能角度尺)和(百分表)等。

4、常用游标卡尺的测量精度,按读数值分为(0.02)mm和(0.05)mm两种。

5、万能角度尺可用来测量工件和样板的(内外角度)及(角度划线)的量具,按其测量精度分为(5’)和(2’)两种。

6、百分表主要用来测量工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误差,也可用于检验机床的(几何精度)调整工件的(装夹位置)偏差。

二、判断

(√)1、游标卡尺应按工件尺寸及精度要求选用。

(√)2、游标卡尺由主尺和副尺(游标)组成。

(√)3、万能量具一般都有刻度。

(√)4、游标卡尺只适用于中等精度工件的测量和检验。

(√)5、千分尺的微分筒转一周,其测微螺杆移动0.5mm。

(√)6、不能用千分尺测量毛坯或转动的工件。

三、选择

1、千分尺读数时,(C) 进行读数。

A 可以取下后 B 不可以取下 C 最好不要取下

2、测量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 其主尺一格为1mm, 副尺1格为(B)mm。

A 1 B 0.98 C 49

3、测量精度为2′的万能游标角度尺, 其主尺1格为1°, 游标一格为(B)。

A 98′ B 58′ C 29

4、百分表是一种(A) 测量仪。

A 指示式 B 读数式 C 指针式

5、游标卡尺主要由主尺和(A)组成。

A 副尺 B 游动尺 C 刻度尺

6、测量工件外尺寸时,游标卡尺测量面的连线应(A)于被测量表面。

A 垂直 B 平行 C 倾斜

7、内径千分尺刻线方向与外径千分尺刻线方向(A)。

A 相同 B 相反 C 水平

8、用百分表测量平面时,触头应与平面(B)

A 倾斜 B 垂直 C 水平

9、游标高度尺用来测量零件的高度尺寸和(C)。

A测量深度 B测量直角 C进行划线

10、千分尺是一种万能量具,测量尺寸精度要比游标卡尺(C)。

A低 B一样 C高

11、内径百分表用来测量孔的(B)误差。

A形状 B尺寸 C深度

四、名词解释

1、测量精度

答:

五、简答

1、简述游标卡尺测量工件时的读数方法。

答:1;读整数 在尺身上读出位于游标零线左边最接近的整数值(mm).2;读小数 用游标上与尺身刻线对齐的刻线格数,乘以游标卡尺的测量精度值,读出小数部分。3;求和 将两项读书值相加,既为被尺寸。

2、简述千分尺测量工件时的读数方法。

答:1;在固定套管上读出与微分筒相邻近的刻度线数值。2;用微分筒上与固定管套的基准线对齐的刻度线格数,乘以千分尺的测量精度(0.01mm),读出不足0.5mm的数。3;将前两项读数相加,即为被尺寸。

3、简述使用千分尺时的注意事项。

答:1根据不同公差等级的工件,正确合理的选用千分尺。2;千分尺的测量面应保持干净,使用前应校正零位。3;测量时,先转动微分筒,当测量面接近工件时,改用棘轮,直到棘轮发出“咔,咔”声为止。4;测量时,千分尺要放正,并注意温度影响。5;不能用千分尺测量毛坯或转动的工件。6;为防止尺寸变动,可转动锁紧装置,锁紧测量微螺杆。

第二节标准量具

一、填空

1、量块是机械制造业中(长度)尺寸的标准,通常制成(长方形)六面体,具有(2)个工作面和(4)个非工作面。

2、选用量块时,应尽可能选用(最少)的块数,一般情况下块数不超过(5)块,块数越多,其(误差)越大。

二、判断

(×)1、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一般可用量块直接测量工件。

(×)2、量块的每个面都可以做测量面使用。

(√)3、正弦规要配合量块及百分表使用。

(×)4、测量时温度对测量精度没有影响。

第三节专用量具

一、填空

1、专用量具不能测量出零件及产品的(实际)尺寸,只能测定其形状及尺寸(是否合格)。

二、判断

(√)1、专用量具不能测量出工件的实际尺寸数值。

三、选择

1、刀口形直尺是用(C) 检验直线度或平面度的量尺。

A 间隙法 B 缝隙法 C 光隙法

2、塞尺是用来检验两个结合面之间(A)大小的片状量规。

A 间隙 B 缝隙 C 松紧

3、专用量具只能测定(C)。

A 实际尺寸 B 设计尺寸 C 形状及尺寸是否合格

四、简答

1、常用量具的维护和保养

答: 1、测量前应将量具的测量面和工件的被测表面擦洗干净,以免赃物存在而影响测量精度和加快量具磨损。不能用精密测量器具测量粗糙的铸锻毛坯或带有磨损剂的表面。

2、量具在使用过程中,不能与刀具工具等堆放在一起,以免碰伤;也不要随便放在机床上,以免因机床震动而使量具掉落而损坏。

3、量具不能当其他工件使用,例如,用千分尺当小手锤使用,用游标卡尺划线等都是错误的。

4、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大,精密测量一定要在20℃左右进行;一般测量可在温室下进行,但必须使工件和量具的温度一致,量具不能放在热源附近,以免受热变形而失去精度。

5、不要把量具放在磁场附近,以免使量具磁化。

6、发现精密量具有不正常现象时,使用者不要自行拆修,应及时送计量室检修。

7、量具应经常保持清洁。量具使用后应及时擦干净,并涂上防锈油放入专用盒,存放在干燥处。

8、精密量具应定期送计量室鉴定,以免其示值误差超差而影响测量结果。

第三章 钳工基本操作知识

第一节 划线

一、填空

1、划线分(平面)划线和(立体)划线两种。只需在工件的(一)个平面上划线,既能明确表示加工界线的,称为平面划线。

2、 划线除要求划出的线条清晰均匀外,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尺寸)的准确。

平面划线要选择(两)个划线基准,立体划线要选择(三)个划线基准。

3、 立体划线一般要在(长)、(宽)和(高)三个方向上进行。

4、划线平板是用来安放(工件)和(划线工具),并在其工作面上完成划线及(检测)过程。

5、划线基准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使(划线)基准与(设计)基准相一致。

二、判断

(×)1、划线是机械加工中的重要工序,可广泛地用于大批量生产。

(√)2、合理选择划线基准,是提高划线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3、划线时,都应该从划线基准开始。

(×)4、工件划线的最后一个步骤是涂色。

(√)5、划线基准应尽可能的与设计基准相一致。

(×)6、无论工件上的误差或缺陷有多大,都可以采用借料的方法来补救。

三、选择

1、如果需要经过划线确定加工时的最后尺寸,应在加工过程中通过(A)来保证尺寸的准确度。

A 测量 B 划线 C 加工

2、已加工表面常用(B)作涂料。

A 石灰水 B 蓝油 C 硫酸铜溶液

3、划线时用来确定工件上其他点、线、面的依据称为(A)。

A 划线基准 B 设计基准 C 绘图基准

4、加工时要保证工件精度不能只是按线加工,必须依靠(B)的检验。

A 工具 B 量具 C 直尺

5、工件划线的最后一道工序是(C)。

A 涂色 B 打中心样冲眼 C 在所划线条上冲眼做标记

四、名词解释

1、划线基准

答:用划线工具划出待加工部位的轮廓线或作为基准的点和线称为划线基准。

五、简答

1、简述划线的作用。

答:1:确定工件加工的余量,是机械加工有明确的尺寸界线。

2:便于复杂工件在机床上装夹,可按划线找正定位。

3: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的毛坯,避免加工后造成损失。

4:采用借料划线可以使误差不大的毛坯得到补救,提高毛坯的利用率。

2、划线基准有哪三种基本类型?

答:1:以两个互为垂直的平面为基准。

2:以两条互相垂直的中心线为基准。

3:以一个平面和一条中心线为基准。

第二节 錾削、锯削与锉削

一、填空

1、錾削常用于清除毛坯上的(多余金属)、(分割材料)、(錾削平面)及(沟槽)等。

2、錾子一般用(碳素工具钢)锻成,它的切削部分刃磨成(楔)形。按用途不同,錾子分为

(扁)錾,(尖)錾,(油槽)錾。

3、锯削是一种(粗)加工,平面度一般控制在(0.2)mm之内。

4、锯条的长度规格(以两端安装孔中心距)来表示,常用的锯条长度为

(300)mm。

5、起锯有(远起锯)和(近起锯)两种,为避免锯条卡住或崩裂,应尽量采用(远起锯)。

6、粗齿锯条适用于锯削(软)材料或(较大)的切削面,细齿锯条适用于锯削(硬)材料或(小)的工件,锯削管子和薄板必须用(细齿)锯条。

7、锉削精度可达(0.01)mm,表面粗糙度可达(Ra0.8)μm,主要用于加工工件的(内外)表面及各种(沟槽)或对工件进行_(修整)。

8、锉刀用(碳速工具钢)制成,按用途不同,锉刀可分为(钳工锉),、(异形锉)和(整形锉)三类。

9、按其断面形状不同,钳工锉分为(平)锉、(方)锉、(三角)锉、(半圆)锉和(圆)锉五种。

10、锉刀规格分为(尺寸)规格和锉齿的(粗细)规格。

11、选用锉刀时,锉刀断面形状要和工件的(被加工表面形状大小)相适应;锉齿粗细取决于

工件的(余量)的大小、(精度)和(表面粗糙)要求的高低及工件材料的(性质)等。

二、判断

(×)1、圆锉刀和方锉刀的尺寸规格都是以锉身长度表示的。

(×)2、锉刀尺寸规格的选择取决于加工余量的多少。

(√) 3、锉削硬度较高且加工余量小、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的工件应选用细锉刀。

(√)4、精锉时必须采用直锉法,以保证工件的外观质量。

(√)5、锯削时,一般应使锯条的行程不小于锯条长的2/3。

(√)6、平面的锉削方法主要有直锉法、交叉锉法和推锉法三种。

(√)7、錾削工作主要用于不便于机械加工的场合。

(×)8、起锯方法一般以近起锯较好。

(×)9、锯削时应尽量使锯缝在钳口的右侧,并距钳口20mm左右, 以防产生振动。

(√)10、锯削速度以每分钟20—40次为宜。

(√)11、锯削扁钢或其它型钢时,为保证锯缝平直应由宽面下锯。

(√)12、圆锉刀的规格是用圆锉刀的直径尺寸表示的。

(×)13、粗锉平面时应首先采用推锉法。

(√)14、铸、锻件及气割后表面形成的氧化硬皮不得用锉刀去锉削。

(√)15、锉刀应先用一面,待用钝后再用另一面。

(√)16、锉削时,锉刀推力的大小由后手控制,而压力的大小则由两手控制。

(√)17、锯削较长材料在即将锯断时,应用手托住即将断裂的部分,以防伤人。

三、选择

1、为防止锯条卡断或崩裂,起锯角度一般不大于(B)。

A 10° B 15° C 20°

2、錾子的热处理包括淬火和(C)两个过程。

A 退火 B消火 C 回火

3、用扁錾錾削窄平面时,扁錾的刃口宽度应(A)被錾削平面的宽度。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4、锉削速度应在(C)左右。

A 20次/分钟 B 20-40次/分钟 C 30~60次/分钟

5、检查锉削平面质量的常用方法是( B )。

A 线性法 B 光隙法 C 缝隙法

6、精锉平面时必须使用(C),以保证工件的外观质量。

A 粗锉法 B 交叉锉法 C 直锉法

7、硬头锤子用碳素工具钢制成,并经淬硬处理,规格用其(B)来表示。

A长度 B质量 C体积

8、锯弓有固定式和(A)两种

A 可调节式 B 不可调节式 C 变化式

9、锯齿的粗细是以锯条每(C)毫米长度内的齿数来表示。

A 25.4 B 24.5 C 25

28、锻件和气割件上的氧化硬皮(B)锉刀直接锉削。

A 可用 B 不可用 C 无所谓

五、简答

3、什么是锯路?有何作用?

答:是锯齿暗一定的规律左右错开,排列成一定的形状,称为锯路。

作用;使工件上的锯缝宽度大于锯条背部的厚度,从而减少了锯削过程中的摩擦,“夹锯”和锯条折断现象,延长了锯条使用寿命。

4、应根据哪些原则选用锉刀?

答;根据工件的表面形状,尺寸精度,材料性质,加工余量以及表面粗糙度等要求来选用。

第三节 孔加工

一、填空

1、麻花钻由(柄部)、(颈部)及(工作部分)组成,其柄部有(锥)柄和(直)柄两种,一般用(高速钢)制成。

2、钻削时,如钻头的直径和进给量已经确定,钻削速度应按钻头的(直径)选择,钻深孔应取(较小)的切削速度。

3、钻削用量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

4、扩孔常作为孔的(精)加工及铰孔前的(预)加工。

5、锪孔进给量为钻孔的(2~3)倍,切削速度应为钻孔的(1∕3~1∕2)。

6、选择铰削余量时,应考虑(直径大小)、()、(材料硬度)、(尺寸精度)和(铰刀类型)及加工工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二、判断

(√)1、当孔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时,应选较小的进给量。

(×)2、麻花钻主切削刃上各点的前角大小是相等的。

(√)3、直径在5mm以上的钻头一般需要修磨横刃。

(×)4、扩孔是用扩孔钻对工件上已有的孔进行精加工。

(√)5、铰孔是用铰刀对粗加工的孔进行精加工。

(√)6、钻孔前将中心样冲眼敲大是为了准确落钻定心。

(√)7、为防止孔壁划伤,铰削时铰刀不能反转。

(×)8、钻孔时,冷却润滑的目的是以润滑为主。

(×)9、在铰削带有键槽的孔时采用普通直槽铰刀。

三、选择

1、钻头直径大于13mm时,夹持部分一般做成(B)。

A 柱柄 B 莫氏锥柄 C 柱柄或锥柄

2、麻花钻后角磨得偏大时,横刃斜角减小,横刃长度(A)。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3、孔的精度要求较高且表面粗糙度值要求偏低时,加工中应选用主要起(C)

作用的切削液。

A 润滑 B 冷却 C 冷却和润滑

4、孔的精度要求较高且表面粗糙度值要求偏低时,加工中应取(B)。

A 较大的背吃刀量 C 较小的进给量和较大的切削速度

B 较大的进给量和较小的切削速度

5、机铰时,应使工件(A)装夹进行钻、扩、铰,以保证孔的加工精度。

A 一次 B 两次 C 三次

6、铰削圆锥定位孔销孔应使用(B)。

A 1:10锥铰刀 B 1:30锥铰刀 C 1:50锥铰刀

7、钻孔时, 起钻的压力一定要小, 孔将钻穿时应( )。

A 加大进给量 B 减小进给量 C 保持进给量

8、直径超过(C)mm的孔应分两次钻。

A 25 B 28 C 30

四、名词解释

1、钻孔

答:用钻头在实体材料上加工孔的方法,称为钻孔。

五、简答

1、标准麻花钻各切削部分存在哪些主要缺点?钻削中产生什么影响?

答:1;横刃较长,横人处前角为负值。切削中,横认处于挤乱状态,产生很大轴向力,钻头易抖动,导致不宜定心。

2;切削刃上个点的前角大小不一样,导致各点切削刃性能不同。由于靠近钻心处的前角为负值切削为挤乱状态,切削性能差,产生热量大,钻头磨损严重。

3; 棱边处的负后角为零。靠近切削部分的棱边与孔壁的摩擦比较严重,易发热磨损。

第四节 螺纹加工

一、填空

1、丝锥是加工(内)螺纹的工具。有(手用)丝锥和(机用)锥两种。

2、由于攻螺纹时丝锥切削刃对材料产生挤压,因此,攻螺纹前(底孔)_直径应稍大于(孔深)

的尺寸。

3、由于套螺纹时圆板牙切削刃对材料产生挤压,所以套螺纹前(圆杆)直径应稍小于(螺纹大径)尺寸。

二、判断

(√)31、普通螺纹丝锥有粗牙、细牙之分,单只、成组之分,等径不等径之分。

(×)32、由于存在挤压变形,在脆性材料上攻螺纹时其底孔直径应稍大于塑性材料的孔径。

(×)35、一套柱形分配的丝锥中所有丝锥的大径、中径、小径都相等。

(√)36、柱形分配丝锥一定要最后一支丝锥攻过后才能得到正确的螺纹。

(√)37、经常倒转丝锥和板牙的目的是为了断屑。

三、选择

1、在钢和铸铁工件上分别加工同样直径的内螺纹,钢件底孔直径比铸铁底孔直径(A)。

A 大 B 小 C 相等

2、一般小直径丝锥采用(A)。

A 柱形分配 B 锥形分配 C 混合分配

3、套螺纹时圆杆直径应(B)螺纹大径。

A 稍大于 B 稍小于 C 等于

4、攻螺纹时底孔直径应(A)螺纹小径。

A 稍大于 B 稍小于 C 等于

5、攻制M20×2的内螺纹,需要的底孔直径为(C)。

A20mm B22mm C18mm

第五节 矫正与弯形

一、填空

1、消除金属材料或工件(不平)、(不直)或(翘曲)等缺陷的加工方法称为矫正。

2、金属材料有(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矫正是针对(塑性)变形而言。

3、常用的手工矫正方法有(延展)法、(弯形)法、(扭转)法和(伸张)法。

二、判断

(√)1、矫正薄板料,不是使板料面积延伸,而是利用拉伸或压缩的原理。

(√)2、材料弯形后,中性层长度保持不变,但实际位置一般不在材料的几何中心。

(√ )3、永久的、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三、选择

1、材料变形后,外层受拉力(A)。

A 伸长 B 缩短 C 长度不变

2、暂时的,可以恢复的变形称为(A)。

A 弹性变形 B 塑性变形 C 矫正变形

3、只有(B)的金属材料才能进行弯曲。

A 塑性差 B 塑性好 C 脆性好

第六节 铆接、粘接与锡焊

一、填空

1、固定铆接按用途和要求分,有(冷)铆接、(热)铆接和(混合)铆接。

2、黏结剂按使用的材料分,有(环氧)黏结剂和(聚丙烯)黏结剂两大类。

二、判断

(√)1、铆钉大小和被连接工件的厚度有关。

(×)2、铆接件过松时,应敲击铆合头的中间。

三、选择题

1、用铆钉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件的操作称为(C)。

A 铆合 B 铆固 C 铆接

2、一般直径小于8mm的钢铆钉多用(A)。

A 冷铆 B 热铆 C 常温铆

3、铆钉直径一般等于被连接板厚的(B)倍。

A 1.5 B 1.8 C 2

第七节 刮削 研磨

一、填空

1、用(刮刀)刮去工件表面(金属薄成)的加工方法叫刮削。

2、经过刮削的工件能获得很高的(尺寸)精度、(接触)精度、(传动)精度、(行位)精度和很小的表面粗糙度值。

3、校准工具是用来(研点)和检查(被刮面)准确性的工具。

4、研磨可使工件达到精确的(尺寸)_,准确的(形状)_和极小的_(表面粗糙度)。

5、研磨是(微量)切削,研磨的余量不宜太大,一般研磨量左(0.005~0.030)mm之间比较适宜。

二、判断

(×)1、有槽的研磨平板用于精研磨

(√)2、粗刮的目的是增加研点,改善表面质量,使刮削面符合精度要求。

(×)3、研磨后尺寸精度可达到0.01至0.05

( )4、通用平板的精度,0级最低,3级最高。

三、选择

1、刮削的余量不宜太大,一般为(A)

A0.05至0.4mm B0.04至0.05mm C0.4至0.5mm

2、校准平板是检验、划线及刮削的(A)

A基本量具 B一般量具 C基本工具

3、研具材料比被研磨的工件(A)

A软 B硬 C软或硬

四、名词解释

1、刮削

答;利用刮刀刮去工件表金属薄层的加工方法,称为刮削.

五、简答

1、粗刮、细刮和精刮分别采用什么方法?应达到什么要求?

答:粗刮方法;连续推铲法,刀痕要连成片。 要求;去余量,去锈斑,去刀痕。25mm×25mm的研点数为2~3点。

细刮方法;短刮法,刀痕短而宽。随着研点的增多,刀痕足见减少。 要求;用细刮在刮削面上刮去稀疏的大研点,以进一步改善不平现象。25mm×25mm的研点数为12~15点。

精刮方法;点刮法,刀痕长度约为5mm.刮面约窄小,精度要求越高,刀痕越短。 要求;用精刮刀更仔细的刮削研点,以增加研点,改变表面质量,使刮削面符合精度要求。5mm×25mm的研点数大于20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