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潜伏期: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临床症状出现为止这段时期。
2.内源性感染:病原体寄居在动物体内动物不表现临床症状,当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或病原体毒力增强而表现致病力使动物发病。发生传染病时为随时消灭从动物体内排除的病原体而进行的反复不断多次的消毒。
3.随时性消毒:发生传染病时为随时消灭从动物体内排除的病原体而进行反复不断多次的消毒。
4.自然疫源性疾病:某些传染病病原体不依赖人类而生存并传染给人类和动物疾病。 5.特异性疗法:应用针对某种传染病的高免血清、痊愈血清、卵黄抗体等特异性生物制品进行治疗,只对特定病原体有效而对他种病无效。
1.抗感染免疫: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此宿主不适应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动物机体调动防御力量,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从而不表现任何临诊症状和病变,该过程称抗感染免疫。
2.病毒持续性感染: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主间的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感染其他动物,但常缺乏临诊症状,或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症状。
3.Vertical transmission:垂直传染指母体到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包括经胎盘、卵、产道传播。
4.疫病的防制: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或消除疫病的病原,以降低已出现于畜群中疫病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并将疾病在局部范围内。
5.炭疽(Anthrax):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特征:突发高热,症状急剧,突然死亡,动物天然孔流血,血液凝固不良呈酱油色,尸僵不全,腹围增大,臌气,尸体迅速,脾极度肿大,皮下浆膜下有出血性胶样浸润。
6.疯牛病是一种由朊病毒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致死性、中枢神经性疾病。以潜伏期长,病情逐渐加重、终归死亡为特征。病牛主要表现行为反常,运动失调,轻瘫,体重减轻,脑灰质海绵状水肿和神经原空泡形成。死亡率很高。
7.传染源: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向外界排出病原体的动物机体称为传染源。
8.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猪的高度接触性的传染性的消化道疾病。以呕吐、严重腹泻和失水为特征。对两周龄以下仔猪具有高度致死性,成年猪可康复,有的表现为轻度症状或无症状。本病仅发生于猪,其他动物可感染,但不发病,仅排毒。 9.检疫:就是应用各种诊断方法,对畜禽及其产品进行疫病的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包括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和国境检疫等。
10.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鸭和鹅的急性病毒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体温升高、两腿麻痹、下痢、流眼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食道粘膜有出血点或斑,有假膜覆盖,去假膜可形成溃疡,皮下组织尤是头颈部有胶冻样水肿液。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1.虎斑心:发生口蹄疫时病畜的心脏发生脂肪变性,心肌纤维之间有大量红细胞,心肌纤维断裂,外观呈红黄相间的病理变化有如老虎身上的斑纹,称为虎斑心。 2.水平传播:病原体通过饲料饮水空气等途径在同群动物之间的传播。
3.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在自然界中生存、繁殖,并将疾病传给人类,这样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4.继发感染:动物机体发生某种传染病后由于抵抗力下降,由新侵入的或存在于肌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引起肌体发病,此种感染形式称为继发感染。
5.随时性消毒:发生传染病时,为了消灭随时从动物机体内排除的病原体而进行反复不断的
消毒。
6.明显期:前驱期过后疾病的典型症状表现出来此期称为明显期。 7.羊快疫:由梭菌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8.大流行:某种传染病在较大范围内流行如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
9.特异性疗法:针对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应用抗血清或卵黄抗体对某种疾病治疗,因只对某种特定病原体有效,所以称为特异疗法。 10.疫源地: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
1、免疫程序 为了预防多种不同疫病,根据各种疫苗免疫特性制定的接种次数和间隔时间称为免疫程序。 2、伪狂犬病
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感染猪的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新生仔猪表现神经症状,还可侵害消化系统。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胎及呼吸系统症状,无奇痒。 3、持续性感染
是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但常缺乏临诊症状,或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症状。若由此种动物采取血液或脏器感染同种健康动物时,常可成功地引起感染。 4、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
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猪的一种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的传染病。具特征为厌食、发热、怀孕后期发生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幼龄仔猪发生呼吸道症状。
5、BSE
亦称“牛海绵状脑病”,是由朊病毒引起的一种长潜伏期的传染病,该病表现病情逐渐加重,行为反常,运动失调,轻瘫、体重减轻,脑灰质海绵状水肿和神经元空泡形成特征,病牛终归死亡。
1、内基氏小体 (Negri’s bodies) 是感染了狂犬病的动物大脑海马角、大脑或小脑皮质等处的神经细胞中的一种嗜酸性包涵体。位于神经细胞包浆内,直径3-20μm不等,呈椭圆形,呈嗜酸性着染(鲜红色),但在其中常可见嗜碱性(蓝色)小颗粒。 2、疯牛病
亦称“牛海绵状脑病”,是由朊病毒引起的一种长潜伏期的传染病,该病表现病情逐渐加重,行为反常,运动失调,轻瘫、体重减轻,脑灰质海绵状水肿和神经元空泡形成特征,病牛终归死亡。 3、潜伏期
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疾病的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4、炭疽
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败血型传染病。其病变的特点是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及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
5、疫苗紧急接种:是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的流行,而在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畜禽进行的应急性免疫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