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基因迁移:也称为基因移居,是指具有某一基因频率群体的一部分,因某种原因移至基因频率不同的另一群体,并杂交定居,从而改变了群体的基因频率,这种影响也称迁移压力;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群体中;大规模的迁移会形成强烈的迁移压力引起群体遗传结构的改变;
家系选择:从混有不同类型的原始群里选出优良个体留种,建立若干家系并繁殖后代,家系内逐代淘汰劣质个体,家系间逐步淘汰劣质家系,选留超越原始群体及对照品种、符合原定选择指标的优良家系,进而参加品系产量测定,称为家系选择;
特殊配合力:指某特定组合的实际产量,与根据其双亲的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偏差;它受基因的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互作效应控制;
Hertwig效应:采用物理射线处理精子时,通常伴随着照射剂量的增高, 受精后胚胎的成活率降低;当照射超过某一剂量时,成活率反而回升,这种现象称作Hertwig效应
选择反应:是一种衡量选择效果的指标,指受选择性状经一世代的选择后,性状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在数值上等于选择亲本所繁殖的子代表型平均值Yf减去选择前群体的表型平均值Y,即R=Yf-Y;
二、判断题
1. 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指种内或种间表现在分子、细胞、个体三个水平的遗传变异度;×           √
2. 所谓表型相关就是两个数量性状表型变量间的相关;                        √
3. 在育种和生产实践上,严格地说,只要有一对基因不同的两个个体进行交配,便是杂
交;                                  ×
4. 原始生殖细胞在未进入生殖嵴之前,既可分化为精原细胞,又可分化为卵原细胞,√
5. 水产动物的性别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由其生理构成所表现出的性别,称为遗传性别;
×                                
6. 水产动物性染色体的主要决定类型分为XX-XY型、XX-XO型、ZW-ZZ型和ZO-ZZ型;√
7. 群体品种的生长性能是靠其遗传上的同质性来达到的;                      ×
三、选择题
1. 与影响驯化速度无关的因素是  C  ;
A、 A、遗传基础   B、环境变异    C、自然选择     D、选择作用
2. 两性繁殖鱼类排出的卵子处于 B   ;
A、 A、第一次成熟中期    B、第二次成熟中期
B、 C、第一极体排出时      D、第二极体排出时
3. 表型方差分析的数学模型P=G+E+IGE 中,G代表  B  ;
A、 A、表现型值    B、基因型值    C、环境作用     D、互作偏差效应值
4. 下列哪项不属于高技术品种  C  ;
A、 A 、多倍体品种   B、雌核发育品种   C、育成品种    D、转基因品种
5. 现在普遍建议每代最小的有效繁育群体大小为50-500;对于那些仅繁育一代或两至三代的繁育体系,为了使每代遗传异质性的减少率小于1%,其亲鱼群体的有效数量应不少于   A    尾;
A、 A、50   B、500    C、100   D、150
6. 某养殖场在对鱼的体重进行选择时,从池塘捕获的群体平均重500g,而被选择的个体平均重725g,被选择的个体经过相互交配后,所繁殖的后代在同等条件下饲养同样长的时间,子代平均体重为522.5g;因此,选择反应为  B     ;
A、 A、202.5g    B、22.5g    C、297.5g    D、225g
7. A×B♀ ×C×D♂所获得的后代称为 D   ;
A、 A、单交种   B、双杂交种   C、三交种   D、四交种
8. 生长快、肉质好、抗逆性强、性状稳定和适应一定地区自然条件并用于增养殖栽培生产的水生动、植物种为  B  ; A、 A、原种     B、良种     C、杂交种    D、育成品种
9.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需要和原有地方品种的品质等客观条件而确定的改造某一地方品种或品系而进行的育种活动称为 D   ;
A、简单育成杂交      B、级近育成杂交    C、引入育成杂交     D、综合育成杂交
五、问答题
3简述水产动物的育种目标答全给满分,少于等于3项给1分,多余3项的依次加1分
答案:
1、生长率:生长率永远是重要的经济性状,所以也是重要的育种目标;
2、繁殖力:对于怀卵量相对较低的种类,通过提高个体的怀卵量以提高其繁殖力;如鲟通过提高怀卵量生产高附加值的黑鱼子酱;
3、成熟年龄:晚熟类型,将本来应用于性腺生长的能量用于营养生长,提高产品质量;
4、抗病能力:根据育种对象的病害特点,抓住主要矛盾,对危害普遍、严重影响生产力的病害进行抗性育种;
5、抗逆能力:耐寒、耐热、耐低氧、耐污染等方面的能力;
6、体色体形:水生观赏动物的体色和体形永远是养殖者追求的重要性状;体色与体形往往与某些遗传因子相关联,在育种过程中作为遗传标记识别特定的品种;
7、产品品质:分为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贮运品质等;
10 简述水产种质资源的特殊性答全给满分,答案少于等于3项给1分,多余3项的每项加分
答案:
1、国家所有权不明确;
2、环境更具连续性;
3、观察、研究更难;
4、亲昵感较低;
5、释放事件较多,影响较大;
6、野生群体的重要性更突出;
7、生物多样性的量更高;
8、表型的变异性较大;
9、杂交能力较强;
10、人工控制繁殖应用较少;
11、重视程度较低;
14 .提高选择效应的途径有哪些答全满分,每少1项减1分
答案:
1、提高选择压力P或选择强度i;
2、增加基因的加性遗传方差;
3、减少非遗传的变异性;
4、缩短世代间隔;
58 试述在生产实际上,保护繁育群体杂合度的方法;每项给1分
答案:
1 尽量使用大规模的随机交配繁育群体
2通过系统交配避免近亲交配
3 定期向繁育群体引进新的成分
4 正确使用人工繁殖技术
5 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六、论述题
21选择育种的原则有哪些每大项5分
答案:
1、选择适当的原始材料
1在优良品种中进行选择:
优良品种的底子好,基础好,具有各种优良的性状,从中再选拔出具有特色的个体,往往能得到比较好的效果;
2在混型品种中选择:
有些品种本身一开始是一个由多数基因型混合的混型群体,这是由于在选择这个品种时只注意主要性状的一致,对一些次要性状考虑较少;或者一些数量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情况复杂,在
育种过程中很难估计到它的纯合程度,有意无意地铸成了品种本身就是一个混型群体;对上述群体进行选择,有时可以选出新品种来;
3从引人的良种经推广后的群体中选择:
良种引人后由于环境影响、天然杂交或突变而形成丰富的变异类型,是良好的选育原始群体;
2、在关键时期进行选择
抓住各品种发育的关键时期,即表型性状能得到充分表达的时期;
3、按照主要性状和综合性状进行选择
1依次法:
先以一种性状为对象进行选择,等这个性状改进后,再进行第二种性状选择,然后依次第三种、第四种等,最终使所有的性状都得到提高;
2并进的淘汰法或限值淘汰法:
对待选的若干性状分别拟定标准或对每种性状都制定好一个表型值的允许下线值,达不到要求的个体即行淘汰,对待选性状都达标的个体留种;
3指数选择法:
综合各性状,依其重要性和各性状的优势,用记分或评点方式,或对各种性能的判据加权后相加得出一个综合性的判据指数,以此为标准,把达到综合评点或指数的个体留种;
40常用的经济杂交方式有哪些这些杂交方式各有什么特点第一项6分,其余每项3分
答案:
1、二品种经济杂交又称单杂交:
是二个品种或自交系的杂交,后代称单杂交种;
1对杂交的两个品种或自交系的遗传性差异要大,亲缘关系要远,避免近血缘相交;
2参加杂交组合的各品种,遗传性状必须稳定;品种性状不稳定,一代杂种的经济性状就不整齐,实用价值就会降低;
3必须考虑环境条件等对杂交组合的影响;
2、多品种经济杂交又分三杂交、四杂交等
三个或三个以上品种包括两个单交种AXB X CXD或一个单交种和一个自交系或另一品种AXB XC各参加杂交一次,以获得多品种一代经济杂种;
3、轮回经济杂交或交叉经济杂交
这种杂交是将参加杂交的各原始亲本品种轮流地或交叉地与各代杂种进行回交,以在各代都获得经济杂种,并保留一部分作种用,以再与另一原始亲本品种回交的一种周而复始的经济杂交方式,以保证后代的杂种优势;
4、双杂交
双杂交与四元杂交有些相似,四元杂交是由4个品种组成的,即 甲X 乙 X 丙X丁;而双杂交是由2个品种的4个品系组成的,即 甲1X甲2 X 乙1X 乙2;双交种是先把同品种内的两个不同的品系进行交配制成原种,然后再与两个异品系间的F1再杂交,成为双杂交种;双交杂种比四元杂种更接近一代杂交种,各项经济性状和生产性能与F1相仿,性状的一致性也很好,决定组合方式也比四元杂种容易;
七、计算题
3在对鲤的体色基因选择时,红色鲤相对于青灰色为隐性,在一个100尾鲤的群体中,红色的鲤为81尾基因型为aa,青灰色的鲤为19尾基因型为AA和Aa;如果想要通过选择育种的方法育成红色鲤,但又由于一些不定因素对青灰色鲤只能部分淘汰,假设淘汰率为s=50%,即淘汰一半,则其选择后下一代的隐性基因频率为多少
答案:
1、隐性的基因型频率R=81÷100=
红色的基因频率q=R1/2=2=1分
显性基因频率p=1-q ==1分
19尾青灰色鲤中杂合子Aa的表现型有H=2pq=2××=,即18尾1分
纯合子AA鲤D=p2=,即1尾1分
2、选择后的基因型频率为 H’,R’
H’=2pq /1-s1-q21分
R’=q2 /1-s1-q21分
3、其下一代基因的频率为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