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分别是什么教案反思
1、大班语言分别是什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理解分别是什么。
2、大胆表述自己对同伴分别前想说的话,诉说不忘记朋友的方法。
3.分别时感受故事表达的感情,分别时感受朋友的感情。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事能够试着面对。    活动准备:
课件《分别是什么》。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
师:小朋友,这里有只叫拉比的小熊,你们看拉比怎么了?它为什么哭,我们一起来听听。    二、基本部分
1.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1)播放课件第一段
提问1:拉比上学第一天都没哭,怎么现在哭得像小女孩?
提问2:棒棒虎听到拉比哭了怎么说的?拉比听了棒棒虎的话怎么样了呢?
提问3:老师告诉了大家什么?棒棒虎是怎么做的?    提问4:你觉得分别是什么?如果你和自己的好朋友分开了心里感觉怎么样?    (2)播放课件第二段
提问1:鸭嘴兽老师说分别是什么?    提问2:你觉得很久很久代表多长时间呢?    2、播放课件第三段
提问1:老师带着大家给拉比开了热闹的欢送会,它们是怎么欢送拉比的?
提问2:放学后,拉比对妈妈说了什么?    提问3:拉比对棒棒虎说了什么话?    3、完整欣赏故事
提问1:你觉得分别这个游戏有趣吗?拉比怎样才算玩赢这个游戏?
4、我会记住你。    (1)播放课件我会记住你
提问1:图片中的小朋友们都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
提问2:你怎么样才能不忘记朋友呢?(引导幼儿懂得分别后要经常记得朋友,记得给好朋友打电话,珍藏好朋友的礼物,怀念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
提问3:你怎样才能不被别人忘记?(知道经常记得朋友,朋友也不会忘记你;多为好朋友做事;送小礼物给好朋友留念;和好朋友一起拍个照;给好朋友表演一个节目;对好朋友说一句分别的话等)    三、结束部分
提问1: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和小朋友说说吗?
小结:孩子们,分别虽然会有一点伤心,但它就像一场游戏,大家说好不见面,比一比谁能在很久很久以后还记得对方的样子。我们已经想了很多的办法,不忘记朋友。也想了很多的办法,不被别人忘记。老师相信,等到有一天大家见面了,一定还能像现在一样亲热。我们都会赢的!    活动反思:    一、环节设置方面
大班幼儿正面临人生中的第一次离别——幼儿园毕业,让幼儿接受与同伴、老师长时间的分别并正确对待自身负面情绪的情感教育刻不容缓,而故事《分别是什么》完全符合孩子的需求。故事通过由小熊拉比突然转学引发的哭泣、安慰、欢送等事件切实地表现出了幼儿面对分别时的心情、行为,能够引发幼儿的共鸣。首先,教师在活动最初出示了小熊拉比哭泣的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来倾听故事;接着,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体会“分别”,了解分别的含义,感知拉比从舍不得到重新开心起来这一过程中的情绪变化。最后,幼儿完整地欣赏了故事,并探讨了如何赢得分别这场游戏,交流了许多让对方记住自己的好办法。
二、教师组织方面
在活动中,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讲述,吸引幼儿融入“舍不得”的活动氛围,被故事的情境与情绪感染,深刻体会分别的感觉。在获得共鸣的基础上,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思念、记忆等要求,可以主动积极地理解“分别是什么”这个游戏,并纷纷与同伴做了约定。  2、大班语言分别是什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以及它们是什么。
2、大胆表述自己对同伴分别前想说的话,诉说不忘记朋友的方法。
3.分别时感受故事表达的感情,分别时感受朋友的感情。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受生活。
5.初步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尝试面对事情了。   活动准备:
课件《分别是什么》。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
师:小朋友,这里有只叫拉比的小熊,你们看拉比怎么了?它为什么哭,我们一起来听听。    二、基本部分
1.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1)播放课件第一段
提问1:拉比上学第一天都没哭,怎么现在哭得像小女孩?    提问2:棒棒虎听到拉比哭了怎么说的?拉比听了棒棒虎的话怎么样了呢?
提问3:老师告诉了大家什么?棒棒虎是怎么做的?    提问4:你觉得分别是什么?如果你和自己的好朋友分开了心里感觉怎么样?    (2)播放课件第二段
提问1:鸭嘴兽老师说分别是什么?    提问2:你觉得很久很久代表多长时间呢?    2、播放课件第三段
提问1:老师带着大家给拉比开了热闹的欢送会,它们是怎么欢送拉比的?
提问2:放学后,拉比对妈妈说了什么?    提问3:拉比对棒棒虎说了什么话?    3、完整欣赏故事
提问1:你觉得分别这个游戏有趣吗?拉比怎样才算玩赢这个游戏?
4、我会记住你。    (1)播放课件我会记住你
提问1:图片中的小朋友们都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
提问2:你怎么样才能不忘记朋友呢?(引导幼儿懂得分别后要经常记得朋友,记得给好朋友打电话,珍藏好朋友的礼物,怀念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
提问3:你怎样才能不被别人忘记?(知道经常记得朋友,朋友也不会忘记你;多为好朋友做事;送小礼物给好朋友留念;和好朋友一起拍个照;给好朋友表演一个节目;对好朋友说一句分别的话等)    三、结束部分
提问1: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和小朋友说说吗?
小结:孩子们,分别虽然会有一点伤心,但它就像一场游戏,大家说好不见面,比一比谁能在很久很久以后还记得对方的样子。我们已经想了很多的办法,不忘记朋友。也想了很多的办法,不被别人忘记。老师相信,等到有一天大家见面了,一定还能像现在一样亲热。我们都会赢的!    活动反思:    一、环节设置方面
大班幼儿正面临人生中的第一次离别——幼儿园毕业,让幼儿接受与同伴、老师长时间的分别并正确对待自身负面情绪的情感教育刻不容缓,而故事《分别是什么》完全符合孩子的需求。故事通过由小熊拉比突然转学引发的哭泣、安慰、欢送等事件切实地表现出了幼儿面对分别时的心情、行为,能够引发幼儿的共鸣。首先,教师在活动最初出示了小熊拉比哭泣的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来倾听故事;接着,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体会“分别”,了解分别的含义,感
知拉比从舍不得到重新开心起来这一过程中的情绪变化。最后,幼儿完整地欣赏了故事,并探讨了如何赢得分别这场游戏,交流了许多让对方记住自己的好办法。    二、教师组织方面
在活动中,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讲述,吸引幼儿融入“舍不得”的活动氛围,被故事的情境与情绪感染,深刻体会分别的感觉。在获得共鸣的基础上,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思念、记忆等要求,可以主动积极地理解“分别是什么”这个游戏,并纷纷与同伴做了约定。  3、大班语言我是大班小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掌握诗歌的内容,用不同的声调背诵诗歌,比较感性。
2.有一种作为大班孩子的自豪感。活动:诗歌朗诵磁带和带音乐的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教师讲述自己的遭遇“有一天我到一个幼儿园去参观,碰一个小朋友正在帮弟弟妹妹穿衣服,我问他:“你是哪个班的?”他自豪地对我说:‘我是大班小朋友!’我夸他真能干,他说‘这些是我应该的’。他还朗诵了一首诗歌给我听,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诵诗歌两遍。    3、引导幼儿掌握诗歌内容    (1)诗歌的名字叫什么?
(2)诗歌里小朋友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4、幼儿跟老师一起朗诵诗歌两遍,学习新词“夸奖”    5、分句练习。老师一句,幼儿一句,也可反过来。    6、将幼儿朗诵的进行录音,并欣赏。最后请声音响的大声朗诵一遍。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其中有一条目标中指出学用不同的语气,分析整首儿歌中有疑问句。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思维武器。我们在与人交往中依靠语言接受教育得以成长,也借助语言交流、相互了解,语言中的语气表达的方式和运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气表达是语言表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了一个人语言的表达能力与感染力度。而我们小朋友现在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在这时期,如果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与帮助,孩子便可事半功倍地掌握语气表达。语气顾名思义,就是说话的口气,是说话人的态度。我们通常在说话时,特别是与他人交际时,要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语气形式。反观在以前学习儿歌的时候,幼儿往往在念的时候往往注重的是学习儿歌中的句子,而忽略了使用语气有感情的表达儿歌中的意思。正如《指南》中说的“幼儿的语言能力实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在这个活动中不仅要让幼儿理解其中意思,也要将其运用起来。比如疑问句,让幼儿用提问的方式先感受疑问的表达方式,再延伸到儿歌中,让幼儿用疑问的口气来表达儿歌。对于大班的小朋友在学习的时候,我们更要在会念儿歌的同时让幼儿在情感表达上也更深一层。  4、大班语言游戏我是大班的小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对诗歌内容感兴趣,激发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2.初步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问题:
⑴.暑假你们在家都做了些什么有意义的事?(请小朋友一一举手回答.)
⑵.哦,你们真棒,经过一个暑假的锻炼,我们小朋友又张大了,成为了一名大班的小朋友了.    2.帮助幼儿欣赏并熟悉诗歌内容.
⑴.教师有表情的朗诵诗歌.提问: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    听了这首诗歌,你们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⑵.请幼儿带着问题再欣赏一遍.提问:诗歌里的 小朋友帮助别人做了那些事?你们最喜欢哪一句?
3.借助挂图,再看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⑴.提问:诗歌里大班小朋友帮助弟弟妹妹做什么?    在幼儿园里做了什么?
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了什么⑵.引导幼儿在教师的暗示下练习念诗歌.
4.引导幼儿学习有表情的看图朗诵,激发幼儿产生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⑴.提问:你们喜欢诗歌里的打扮小朋友吗?为什么?
你们想怎样朗诵这首诗歌呢?(启发幼儿带着自豪感朗诵诗歌.)
⑵.提问:你们现在也是打扮的小朋友了.你们还可以问别人做写什么呢?    活动反思:
这学期,我们的小朋友都变成大班哥哥姐姐,听到他们说着“我们读大班了,是大班的小朋友了,我们当大哥哥、大姐姐了,真高兴。”那稚嫩的声音,满腔欢喜的模样,当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充斥着教室的每有一个角落。
以前总会听到同事们说:“哎,等到升上大班了,你们就会体验到升上大班后幼儿各方面的极大转变,变得很难教育与沟通了。”那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幼儿升上大班时的性格大差异,很难教吗”?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学了诗歌《我是大班小朋友》,在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我通过有关“大班小朋友应该怎么做?”的谈话,很好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孩子们都很积极地回答,如:不挑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等等。从孩子们的交流、发言中,我真的感受到他们长大了,能够完成许多以前自己不想、不能、不敢做的事了。我发现:“原来孩子们长大了,能更好地沟通了。”只要选择适合孩子们的方式,相信孩子们会接受并坚持的。在教学环节中,老师通过播放课件,朗诵诗歌的`形式,引导幼儿边听边记,听完了儿歌,教师提问儿歌中说到了什么?大部分幼儿能主动地举手发言,说出听到的内容,个别幼儿如:张恩祈小朋友还能大胆朗诵。在感受诗歌部分,我通过多样化的化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充分地激发出来孩子们身为大哥哥、大姐姐的自豪感,知道大班小朋友要变得更懂事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将继续引导幼儿以哥
哥姐姐的身份要求自己,严格督促幼儿的行为,使孩子能够更全面、健康的发展。
在活动中,我深切感受到孩子真的长大了。  5、大班语言公开课我是大班小朋友教案反思    目标:
1.启发孩子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孩子的感受,初步树立关心他们的责任感,体会自己成长的快乐。
2.培养孩子生活的能力和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    3.增强孩子的班级责任感和任务感。
4.培养孩子在众人面前大胆说话的习惯,学习普通话。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预设学习目标:
1.让新生熟悉班级的日常作息,活动区域的位置和活动要求。
2.初步学会用关心和爱的语句与弟妹和新同学沟通,会用正确的方法解决沟通中的问题。
3.通过与弟弟妹妹的活动,体验成功感,增强自信心。    4.使孩子能够听连续的指令,并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知识。
5.能够生活,关心弟弟妹妹,为人谦逊。
6、知道大班小朋友应该在劳动、上課、关心集体、关心弟弟妹妹等方面较自觉地给弟弟妹妹做榜样。
7.学会收拾桌椅,纠正握笔姿势。   8、明确值日生的各项劳动任务。    分科预设学习目标:    科学:
1.纠正10以内的量,学会用图表表示。
2、认识1-10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掌握叙述词。
3、能初步区分10以内的单数。    社会:
1.生活中愿意参加劳动,知道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2.体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激发孩子热爱班级的感情。   3、通过观察月亮
的变化及吃月饼等活动,了解我国人民过“中秋节”的一些风俗习惯。
4、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懂得要尊重、热爱老师。    艺术:
1、通过歌曲《卖报歌》及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来感受和表现乐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它所表现出的形象和内容,并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表现歌曲。     2.能够准确地以绘画的形式表现性别特征和简单的动态人物。
3、学习简单的做泥塑人的技能,并能表现简单的人物动态。    语言:
1.学会背诵不同心情和感受的诗歌,进一步激发孩子作为大班孩子的自豪感。
2.帮助孩子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理解文学作品中任务的悲伤、苦恼、快乐等不同情绪。
3.在听说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快速反应能力。   健康:
1.保持个人卫生,注意周围环境的卫生,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卫生和自理能力。
2.可以轻松走绕障碍弯道跑,跑30米或接力,走接力300米左右,走2公里或连续跑1分半钟左右,听信号离队。   3、能从35—40厘米高处自然的跳下,落地轻稳,能立定跳远,跳距不少于40厘米。    范畴网络:    健康:    体能煅炼:    1、学习新棒操    2、学习新体能    3、体游:大鞋子    语言:
1、故事:小猫钓鱼    2、故事表演:小猫钓鱼    3、诗歌:我是大班小朋友    4、听说游戏:打大麦    5、科学识字:    科学:
1、统计动物数量    2、认识序数    3、认识单双数    4、实验:会转的陀螺    5、有趣的叶子    6、实验:有用的纸    音乐
1、歌曲:卖报歌    2、歌曲:国旗红红的    3、音乐欣赏:狮子进行曲    美术:
1、布置新环境
2、泥工:我是大班小朋友    3、绘画:我和弟妹一起玩
社会:
1、劳动真光荣    2、给小班弟妹送礼物    3、我是中国人    4、认识教师节    5、认识中秋节    社区资源利用:    (一)环境布置:
1、主墙:设置以“幼儿园”为背景的主墙,各种幼儿常规和幼儿自制的小朋友和小动物。
2.艺术设计区:各种废料,刷子和鹅卵石,白乳胶。    3.数学区:与邻数相关的各种运算资料。   4、图书区;各种图书。     5.教育领域:军旗和穿线玩具。
6.施工区域:提供各种积木,插塑料,搭建我们的幼儿园。   7、角色区:提供各种
8.语言区:提供木偶和各种道具。   (二)家长工作
请新生家长协助教师稳定幼儿情绪,帮助幼儿较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教学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但有些孩子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但是,在活动过程中,他们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个人觉得这门课还是成功的。 6、大班语言快乐是什么教案反思    目标:
1.看图欣赏故事,感知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每个人对幸福的认知,知道自己的幸福是什么。
2.通过讨论活动,感受不一样的快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能够连贯的说出故事中的对话。    3.培养孩子快速思考、解决和反应的能力。
4.能够大胆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体验成功的快乐。   准备:幼儿用书人手一册过程:    一、谈话导入你知道快乐是什么吗?    二、自主阅读故事《快乐是什么》
驴子奇奇总是耷拉着耳朵。莎莎问奇奇:“你为什么总是这么伤心呢?你没有快乐的事情吗?”“快乐是什么?”奇奇头也不抬地问,“等你们找到快乐的时候,再告诉我吧!”于是,莎莎就出去帮着找快乐,她跟谁找快乐的?    幼儿自主阅读故事画面。
三、带领幼儿阅读故事带领幼儿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内容1、故事里面有谁?莎莎帮奇奇找什么?
2、莎莎第一个找到谁?她是怎样问的?鞋匠又是怎样回答的?第二个找到谁?又是怎样对话的?
3.老师看图讲故事。在谈论问题和回答句子时,放慢讲述的速度,鼓励孩子加入故事。   4、师生完整看图讲述。
四、引导幼儿讨论,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后来,奇奇找到快乐吗?奇奇的快乐是什么呢?
1、鞋匠的快乐是什么?果园里的阿姨的快乐是什么?老师和医生的快乐是什么?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快乐是发自自己内心的感受。小朋友,你的快乐是什么呢?
3.鼓励大家在小组面前大胆交流自己的快乐感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主要设计了三大环节,第一环节是老师跟小朋友进行律动,让幼儿以愉快地心情走进课堂;这个环节幼儿很感兴趣,家长也觉得很新鲜。第二个环节我以谈话引入故事,在这里我除了跟孩子们互动之外,我还安排了提问家长这个环节,让家长也投入到课堂中去,有家长的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在听讲故事中很安静。最后一个环节以游戏的形式来展示本学期学过的词语,孩子们表现很棒,家长也对教师本学期教的词语有所了解,整节课很顺利。不足的是,在课堂上有个别孩子见到爸爸、妈妈来听课很兴奋,偶尔会控制不住自己,在游戏环节中出现短暂的混乱,所以教师出现多次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