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来源:九壹网
平阳二中2015学年第一学期中考试

高三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如图所示是一张小球做单向直线运动的频闪照片示意图。频闪周期1/30 s,则小球在图中三个频闪过

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

A.1.80 m/s B. 1.50 m/s C.0.60 m/s D.0.50 m/s

2、t=0时,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同地开始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0--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通过的位移相同

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3、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3.0kg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静止不动.若用竖直向上的力F=5.0N

2

提物体,物体仍静止,(g=10m/s)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B.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减小5.0 N C.斜面受到的压力减小5.0 N D.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减小5.0 N 4、两物体M、m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相连,如图放置,OA、OB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30°、60°,M、m均处于静止状态.则( ) A.绳OA对M的拉力大小大于绳OB对M的拉力 B.绳OA对M的拉力大小等于绳OB对M的拉力 C.m受到水平面的静摩擦力大小为零

D.m受到水平面的静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5、如图所示,物体P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用轻细线跨过质量不计的光滑定滑轮连接一个重力G=10N的重物,物体P向右运动的加速度为a1;若细线下端不挂重物,而用F=10N的力竖直向下拉细线下端,这时物体P的加速度为a2,则( ) A.a1<a2 B.a1=a2 C.a1>a2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6、如图所示,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和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已知环以某一初速度沿着杆匀减速下滑,设环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在环下滑过程中箱对地面的压力F为( )

A.F=(M+m)g B.F=Mg+m(g+a) C.Mg8、如图 (a)所示,用一水平外力F推物体,使其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逐渐增大F,物体开始

2

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F变化的图象如图(b)所示。取g=10m/s。根据图(b)中所提供的信息不能计算出的是( )

A.物体的质量 B.斜面的倾角

C.使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时水平外力F的大小

2

D.加速度为6 m/s时物体的速度

1

9、如图,AB为斜面,BC为水平面,从A点以水平初速度v向右抛出一小球,其落点与A的水平距离为x1,从A点以水平初速度2v向右抛出一小球,其落点与A的水平距离为x2,不计空气阻力.x1∶x2不可能为( ) A.1∶2 B.1∶3 C.1∶4 D.1∶5

10、如图,长为L的轻杆一端固定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

有固定转轴O.现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P为圆周轨道的最高点.若小球通过圆周轨道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9gL,则 ( ) 2A.小球不能到达P点 B.小球到达P点时的速度小于gL

C.小球能到达P点,但在P点不会受到轻杆的弹力 D.小球能到达P点,且在P点受到轻杆向下的弹力

11、如图所示为测定运动员体能的一种装置,运动员质量为m1,绳拴在腰间沿水平方向跨过滑轮(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下悬一质量为m2的重物,人用力蹬传送带而重心不动,使传送带以速率v匀速向右运动.下面是人对传送带做功

的四中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传送带对人做功 B.人对传送带不做功 C.人对传送带做功的功率为m2gv

D.人对传送带做功的功率为(m1+m2)gv

12、如图所示,AB为竖直转轴,细绳AC和BC的结点C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两绳能承担的最大拉力均为2mg。当AC和BC均拉直时∠ABC=90°,

∠ACB=53°,BC=1m。ABC能绕竖直轴AB匀速转动,因而C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当小球的线速度增大时,两绳均会被拉断,则最先被拉断那根绳及另一根绳被拉断时的速度分别为( ) A.AC 5m/s B.BC 5m/s C.AC 5.24m/s D.BC 5.24m/s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3、在旅游时,最刺激的莫过于滑沙运动.某人坐在滑沙板上从沙坡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沿直线下滑到斜面底端时,速度为2v0,设人下滑时所受阻力恒定不变,沙坡长度为L,斜面倾角为α,人的质量为m,滑沙板质量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人在斜面顶端被其他人推了一把,沿斜面以v0的初速度下滑,则人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3v0

B.若人在斜面顶端被其他人推了一把,沿斜面以v0的初速度下滑,则人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

v0

2

C.人沿沙坡下滑时所受阻力Ff=mgsin α-2m v0/L D.人在下滑过程中重力功率的最大值为2mgv0

14、如图,在固定倾斜光滑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的圆环,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30°,圆环与竖直放置的轻质弹簧上端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的A点,弹簧处于原长h。让圆环沿杆由静止滑下,滑到杆的底端时速度恰为零。则在圆环下滑过程中( ) A.圆环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当弹簧垂直于光滑杆时圆环的动能最大 C.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mgh

D.弹簧转过60°角时,圆环的动能为mgh/2

15、如图甲所示,一小球以初速度v0从斜面底端A沿光滑斜面自由上滑,恰好滑到B点,已知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h,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如图乙所示,当将斜面从B点以下的某一个位置C处截去后,小球仍以v0的初速度沿斜面上滑,冲出C点后,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仍为h

B.如图丙所示,当小球用长为L0=h/2的细绳系于O点时,小球获得同样大小的初速度v0后,会沿圆弧运动到最高点

2

C.如图丁所示,小球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v0,从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半圆形细管的底端开口处滑入光滑管道,细管弯曲半径为R=h/2,这时小球能沿细管上滑到最高点

D.在图丙中,当绳长L0=2h/5时,小球获得同样大小的水平初速度v0后,会沿圆弧经过悬点正上方

三、实验题(每空3分,共21分) 16、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带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置.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___不变;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 – 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a.经过分析,发现这些点迹存在一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轨道与水平方向夹角太大 B.轨道保持了水平状态,没有平衡摩擦力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造成上部点迹有向下弯曲趋势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造成上部点迹有向下弯曲趋势 b.改正实验所存在的问题后,图线为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则直线的斜率物理含义是__________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可以采用如图所示的甲或乙方案来进行. (1)比较这两种方案,________(选填“甲”或“乙”)方案好些.

(2)如图是采用甲方案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计算图中N点速度时,几位同学分别用下列不同的方法进行,其中最佳选项的是 ( )

xnxn1A.vN=gnT B.vN= 2T C.vN

dn1dn12T=

D.vN=g(n-1)T

(3)采用正确的算法,可预判物体减小的重力势能______(选填“略大于”、“略小于”、“等于”)物体增加的动能。

四、计算题(16题7分,17题12分,18题12分)

18、如图所示,质量为m=4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在外力F=25N作用下开始运动,已知F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物体位移为5m时,具有50J的动能.求:(取g=10m/s2)(sin37°=0.6,cos37°=0.8) (1)此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F (2)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19、如图所示,一小球从A点以某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出发,沿水平直线轨道运动到B点后,进入半径R=0.1m的光滑竖直圆形轨道,圆形轨道间不相互重叠,即小球离开圆形轨道后可继续向C点运动,C点右侧有一

3

壕沟,C、D两点的竖直高度h=0.8m,水平距离s=1.2m,水平轨道AB长为L1=1m,BC长为L2=3m,小球与

2

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2,重力加速度g=10m/s,求: (1)若小球恰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求小球在A点的初速度?

(2)若小球既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又不掉进壕沟,求小球在A点的初速度的范围是多少?

20、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的下端有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正以6 m/s的速度运动,运动方向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物体可以视为质点),从h=3.2 m高处由静止沿斜面下滑,物体经过A点时,不管是从斜面到传送带还是从传送带到斜面,都不计其动能损失.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物体向左最多能滑到传送带左右两端AB的中点处,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 (1)传送带左右两端AB间的距离l至少为多少? (2)上述过程中物体与传送带组成的系统产生的摩擦热为多少? (3)物体随传送带向右运动,最后沿斜面上滑的最大高度h为多少?

高三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D 11 C 2 C 12 D 3 B 13 BC 4 D 14 CD 5 A 15 CD 6 B 7 C 8 D 9 D 10 B 三、实验题 16.(1) 质量 ,(2)a BC , b 1/m 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质量成正比 17.(1) 甲 ,(2) C (3) 略大于 18.50J 0.4

19.3m/s v>5m/s 或4m/s >v>3m/s 20.12.8J 160 J 1.8m 答案备课组讨论决定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