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本教育下的数学课堂

生本教育下的数学课堂

来源:九壹网
生本教育下的数学课堂

在数学课中,教师所担任的角色如同“跑龙套”似的串场,更多的把讲台的空间让给了上台交流的学生,而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小组合作、小组探究,在不断地交流、讨论过程中,学生展示自主探究的过程,展示思维的发展过程,展示生生互动的过程,展示解题的过程。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通过这种模式的学习,不仅会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理解透彻,而且锻炼了动手能力,增添了获得成功的信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得到良好的训练。 1、前置性作业的布置

“前置性作业”也应叫“潜质性作业”,它是生本教育的新生事物,其目的是让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有所准备,不是很盲目地走入课堂。它的主题应该围绕课堂,充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知识储备,以便第二天的课堂上有“展示”的欲望。

“前置性作业”要有趣,能够挑起他们自主探究的冲动,“前置性作业”要有层次性,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差生能跳高,优生能跳舞”。 通过做这组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通过做这组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讨论、质疑、探究

生本教育认为:小组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参与、全员参与的学习过程,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对问题深入探讨、共同解决的过程。通过学习积极的优秀的学生,来带动消极被动的学生小组合作能够提升思维的深度,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价值。

自从我校开始实行生本教育以来,就按照班里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四或六人一个小组进行学习,在课堂上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课堂上,我对学生们的表现给予了鼓励,并且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题,这既是充分尊重学生,也是充分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们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我们的生本课堂在努力实现尽量做到放开孩子的手,让孩子们自己提前预习,自主的来学习,小组交流,课堂上集体展示交流等让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 3、课后的追根究底

在生本教育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让学生发现很多课堂上发现不了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规律,开阔学生的思维。

4、对数学教师的要求

或许很多人都在想,是不是实行了生本教育,课堂上完全依靠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老师的作用就不大了?对老师的要求就降低了?恰恰相反,生本教育下的数学课堂,对老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要有精深的数学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知识,在课前要充分地、深入地挖掘教材,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充分的预设,及时的对学生的观点给予指导和判断,课堂上及时的给予点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我们的学生真正的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自由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学生在数学上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