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努力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理解课文,进行思想、情感的启迪与感染,以情为线,串读、思、悟、说„„,营造情感课堂,从而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抓住课文重点句段,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品悟小女孩的心理变化,理解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的丰富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美好情感。 教学流程
一、引情入境,导入课文
1、小朋友,老师想把一首小诗送给大家,想听听吗?(课件出示画面,滚动的文字和淡淡的音乐。《母爱》:小时侯,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上学后,母爱写在书本里,读着它,情真真。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听了这首诗, 你想说什么?(妈妈的爱是感人的,我爱妈妈。)是啊,孩子们,妈妈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不知操了多少心! 那么你有没有关心过妈妈呢?
- 1 -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又有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很多人重视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所以常听人说,成功的语文课,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牢牢吸住学生,使他们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激发起求知欲。]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可爱的小女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细细地读书来走近她、感受她。谁来说说,她为妈妈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相机板书:小女孩 摘花瓣)
二、通读课文,感受花瓣香美
1、齐读课题后出示:这是一片 的花瓣。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看看谁填的答案多。
2、组织交流,要求学生用文中的话说出理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点拨。 ⑴这是一片红艳艳的花瓣。依据是课文第一自然段:“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⑵这是一片带露水的花瓣。依据是课文第二自然段:“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
⑶这是一片摸上去像绒布一样的花瓣。依据是课文第七自然段:“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交流时,让学生摸摸老师课前准备好的绒布,问学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从而体会花瓣像绒布一样细腻、柔软、舒服的感觉。
⑷这是一片飘着淡淡清香的花瓣。依据是课文第七自然段:“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以及课文题目“花瓣飘香”。
[用“这是一片 的花瓣”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既是紧扣文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又是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对花瓣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也为学生体会小女孩的“懂事”做好了铺垫。]
3.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和填空题“这是一片______的花瓣”,用语言描述“我家”门前的那丛月季。学生先练说,再指名说。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描述: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不少。那花朵红红的、艳艳的,真美。用手摸一摸,软软的、柔柔的、滑滑的,像是摸在绒布上一样,真舒服;将
- 2 -
鼻子凑上去,深深地吸一口,那清香淡淡的、甜甜的。清晨,花瓣上带着露水,连露水也带着红润。课文哪一段写的是小女孩摘花瓣的情景?(第二自然段)
[学生通过填空题理解了花瓣的特点,但还只是停留在“部分”上,此环节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连贯的语言完整地表达花瓣的“形、神”特点,就将语言文字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表达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也受到美的熏陶。]
三、研读课文,品悟女孩心理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教师问:那小女孩跑远了,跑到哪儿去了呢?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交流回答:小女孩跑回家,将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第七自然段);这是一个懂事的女孩。
2、师:让我们认真读一读, 边读边想,注意小女孩摘花时候的动作,用铅笔在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儿下面画上波浪线, 并细细体会。(生自由读)(课件出示第二段)
[1]指名说说找到了哪些词儿?有哪些体会?(课件出示“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跑„„”)
[2]谁能够上来像小女孩那样“摘一摘”?生演。师: 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在想什么?师:一片花瓣很轻,很小,“你为什么不这样拿着呢?”——理解“双手捧着”,平时你那什么东西的时候要用双手捧着?对呀,自己心爱的东西,珍贵的东西,才会用“双手捧着”。小朋友,能从文字中读出情境来,读出自己感受来,真是会读书啊!
[3]现在,让我们把自己的心放进课文,好好读一读。把小女孩摘花的情境再现在我们的面前。哪位小朋友能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咱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4]小结:看来这个花瓣在小女孩心中不一般,它代表着小女孩一颗孝心。再次补充填空:这是一片__________的花瓣。(这是一片代表小女孩孝心的花瓣)
带着这样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 3 -
[语言文字训练包括理解与运用。这一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抓住“小心”、“捧着”、“飞快”等关键词,品悟小女孩一颗了不起的孝心,在此基础上,再次从理性的高度完成“这是一片 的花瓣”填空,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上了新的台阶,情感得到了升华。]
3、你还从哪儿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指名谈体会。
[1]想一想:妈妈摸着这绒布一样柔软地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会说些什么?(想象说话) 是呀,一片花瓣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却可以换来妈妈的笑容,甚至妈妈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兴啊!一边读,一边想象着妈妈高兴的样子,你一定也会很幸福的。指名读,齐读。
[2]原来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 难怪我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齐读)
4、还从哪儿看出小女孩的懂事?指名回答并谈体会。出示(“爸爸在南沙当。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1]你们知道南沙在什么地方吗?(演示课件)南沙就是南沙群岛,它位于祖国领土的最南端,有中国的”南大门”之称.驻守在那里的人民,远离了家乡,远离了亲人,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女孩有着这样一个身穿军装,手握钢的爸爸,这多么让人自豪呀!可小女孩眼眶里为什么闪动着泪花?
[2]指名回答。小结:是啊,!思念远在南沙的爸爸,想起来和爸爸在一起的欢乐时光;这是思念的泪花;为自己能牢记爸爸的祝福,照顾好妈妈,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懂得照顾妈妈;这是骄傲的泪花;让妈妈感受到女儿的孝心,让爸爸安心,自己也高兴,这就是幸福!这是幸福的泪花!
- 4 -
[3]创设情境,练习说话:同学们,当爸爸和你们手牵着手漫步在公园的时候,小女孩只能读着爸爸的来信。小女孩多想自己的爸爸呀,她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
[4]说得多动情呀!谁能读好小女孩的话?指名读。多少深情,全都凝聚在这泪花里,让我们一边体会着小女孩的心情,一边深情地读一读„„(齐读)
一心想着爸爸的嘱咐,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孝顺,让爸爸安心当保卫祖国,多么听话的孩子!我们也来夸夸她——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5、从哪些语句还能看出小女孩的懂事?
[1]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不就是一朵月季花嘛?有什么舍不得的呢?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因为花很美)这是一朵怎样的花呢?你能从课文中读出来吗?
[2]生说。评价:读书就是要前后联系起来读,“瞻前顾后”这样才能读得更明白。谢谢你教给我们读书的方法。
[3]你们看——(相机出示课件)红艳艳的月季花,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露水, 散发着阵阵清香 „„ 看到这么娇艳的花朵,你会忍心摘下它吗?(不会)看来大家和小女孩一样都是个爱花的,爱美的孩子。指名读。
[4]小朋友,你发现没有,小女孩说的这句话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省略号)也许她还想说,但是没有说出来,你能猜一猜,她想说什么呢 ?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6、师:小朋友真会读书连课文中隐藏着的内容都能读出来,真不简单!是啊,如果你是偷摘花瓣的小女孩,面对着月季花的主人,心情会怎么样?(生谈感受。)
[1]理解词义:也许你可能想放下,但又没有,可能想藏起来,但也不敢,也许想放到身后,但已经被发现了,很尴尬,——这就叫(齐读)——不知所措)那“惶恐”是什么意思?(心里害怕)
- 5 -
[2]师问: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她为什么不知所措,为什么惶恐?出示填空题:
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心里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组织交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说话。①月季花不是自家的,怕别人责怪。②生怕别人不允许将花瓣带回家。③别人要是将这件事告诉妈妈,那就坏了。(联系第十自然段:爸爸在南沙当。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如果妈妈知道了花瓣是“偷”人家的,不但不高兴,反而会生气。那样,小女孩心里一定会非常难过)
[4]读第四、五自然段。教师问:小女孩为什么不摘整朵花给妈妈呢?怎样理解“我舍不得把整朵花摘了„„”
组织交流。①花儿太美了,应该由大家欣赏,自己每次都摘一朵,摘光了,别人就欣赏不到了。②每次摘一片,妈妈欣赏花儿的次数就会增多,妈妈高兴次数就多。
[学生通过自由读书,划词、圈句、交流、感悟、朗读,从不同角度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小女孩的心灵美有了很深的认识,从而证实了她确实是个懂事的孩子。每交流完一个要点让学生读读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随着交流内容的不断深入,学生对这句话的感悟会逐渐加深,朗读的情感一次比一次投入。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小女孩那种矛盾、难过的心理。]
四、赏读课文,领悟“懂事”内涵
1.师:课文说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小女孩懂事在什么地方? 2.组织交流。①摘花瓣给妈妈,让妈妈高兴,热爱母亲,很有孝心。②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心灵很美。
3.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我”被小女孩的“懂事”深深打动了,所以送她一盆月季花,也在母亲的阳台上放了一盆月季花。
4.点拨:热爱母亲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上,要体现在日常平凡的生活小事中。
- 6 -
5.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小女孩当时的语气,读出小女孩美好的心灵。
[有了前面的基础,这一环节的教学水到渠成。在学生理解了“懂事”的内涵后,再次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就完成了“整体——部分——整体”的螺旋上升过程。在教学中,学生一定会用心地朗读、动情地朗读,在朗读中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女孩的“懂事”,思想、情感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感染与熏陶。]
五、总结升华,体验感情
1、师:一片小小的花瓣,满溢着浓浓的爱,传递着深深的情。老师和你们一样为小女孩和她的爱而感动着,我不禁为这对幸福的母女写了一首美丽的小诗(音乐声起,教师深情范读):花朵在晨风中摇曳,露珠在花瓣上闪烁,一片花瓣,一声祝福。笑容在阳光里灿烂,心儿在幸福中欢腾。一句问候,一份亲情!花瓣映红了妈妈的笑脸,清香飘满了温馨的小屋„„ 可爱的女孩,你不就是那片晶莹的花瓣吗?小朋友,帮忙给这首诗起个名字吧!好,就叫——“花瓣飘香!!” 一起读——花瓣飘香——
2、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会给妈妈这样美丽的花瓣吗?
3、好,大胆地去实现你们的想法吧!让这浓浓的花香飘满我们每个孩子、每个妈妈的心头!
[以一首小诗来赞美小女孩,并通过教师深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受到了很好的感染,升华了主题。可谓“水到渠成”。 整堂课,小女孩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在片片飘飞的粉红色花瓣里静静地流淌。]
- 7 -
海丰小学 潘秀萍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