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中医调治妇科血证

论中医调治妇科血证

来源:九壹网
2012年7月第10卷第2O期 神精乏力,失眠健忘,腰膝酸冷,面色恍白,手足麻痹,阳痿早泄, 下肢浮肿,大便溏泄,舌淡胖少津或有瘀点,或唇舌紫暗,脉沉细无 力,为阴阳两虚,内有淤血,加附子、肉桂、熟地、山茱萸,以温补 阴阳,化瘀通络。 ・中医中药・587 信心。饮食要清淡易于消化,多食富含各种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少食 油腻及过甜过咸饮食。有高血压及高血脂要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血压 及血脂。在眼局部护理上:①要嘱患者做双眼球旋转运动,具体做 法:左右旋转各60次,每日2次。②嘱患者做眼局部按摩操,具体做 法:用双手中指及无名指按摩眼部周围穴位,左右旋转各6O次,每日 2次。这样做可以舒通眼部的气血,恢复眼部神经肌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张蕙芬.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5. [2]仝小林.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解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生活饮食调护 糖尿病眼部神经病变属于糖尿病较少见的并发症,有资料统计, 多发生在糖尿病中晚期,多见于生活饮食无规律、血糖控制不理想的 情况下。除采用中西医结合积极治疗糖尿病及眼部神经病变外,在日 常生活饮食方面还应严格进行调护,首先在生活上要做到劳逸结合,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要外避风寒,严防感冒,调节情志,保持 2009:68. 心情舒畅,消除悲观失望,焦虑恐惧心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 【3]仝小林.糖络杂病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02. 论中医调治妇科血证 刘闻捷 李青芝 谢桂菊 (1澳门科技大学,澳门999078;2河南省中医院,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妇科血证是女性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亦是妇科常见急症之一。其病证复杂、病因繁多,临床诊治具有一定难度,现代医学的功 能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子宫肌瘤、妇科炎性包块引起的大出血、产后大出血等均属于血证范畴。中医治疗本类疾病颇具特色,笔者阅 读相关文献,对中医诊断治疗本病的经验和体会做出总结,避免临床误诊和漏诊,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关键词】妇科;血证;调治 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2)20—0587-02 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 1.2.1与月经有关的不规则阴道流血 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_1]。而妇科血证 常见于月经失调出血,如月经过多、崩漏、经间期出血、经断复 是妇科常见病之一【2],是指除正常月经之外的一切不规则阴道流血, 来等。 引起妇科出血病因复杂,病种多,范围广,本文就妇科血证的诊断、 1.2.2与产科有关的阴道异常出血 辨证论治,治则用药做一探析。 包括妊娠病中的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异位妊娠等,及产 1妇科血证的诊断 后病中恶露不绝、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后引起的阴道出。 1.1四诊首重问诊 1.2.3与节育措施有关的不规则阴道流血 中医临证诊治疾病是通过“四诊”了解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的, 主要包括宫内节育器及服用避孕药引起的阴道出血。 问诊对于妇科血证的诊断尤为重要。问诊即通过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 1.2.4与生殖器器质性病变有关引起的出血 主观感受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现在症状和治疗情况,是诊治患者时 包括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滋养细胞病等。 做出诊断思维的第一步,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问诊“乃诊治之要领, 1.2.5与炎症有关的阴道不规则出血 临证之首务”,对于妇科出血性疾病首先围绕主症进行询问,即出血 如阴道滴虫炎、官颈炎、盆腔炎。 时间、出血量、血色、血质、末次月经及上次月经的时间;其次问伴 1.2.6阴道异物、创伤等引起的出血。 随症状,如月经病的出血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改 1.3结合辅助检查 变;带下病出血可表现带下兼夹血性分泌物,可伴带下量、色、质、 近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研究日新月异,中医诊断疾病 气味的异常;妊娠有关出血可伴腹痛、腰酸等;产后病引起的异常出 也同样讲究与时俱进,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只局限于疾病的宏观范 血可夹血块,淋漓不尽,时多时少等;妇科其他病引起的出血临床表 围,缺乏微观指标,善于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诊断疾病同样体现了中医 现、兼症各有不同,临证当抓住其特点。 “治病求本”的原则,如妊娠试验、阴道及宫颈细胞学检查、性激素 1.2辨病与辩证相结合 测定、B超、诊断性刮宫、病变局部活组织检查、官腹腔镜检查等技 中医诊断疾病讲究辨病辨证相结合。宋・朱肱《南阳活人书》中: 术,既能深刻认识局部组织器官的微观病理改变又能从整体上把握病 “因名识病、因病识证、如暗得明,胸中晓然,反复疑虑,而处病不 情,有利于妇科血证的明确诊断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 差矣”;明・周慎斋曰: “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 2妇科血证的病因病机 标本相反不相符者,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唯见一证,而能 妇科血证可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多产房劳、久病、跌扑闪挫 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 等致病因素影响,使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终致冲任督带损伤而 阴道出血是多种妇科疾病的共有表现,而妇科血证的病因复杂、 引发多种妇科出血病。主要病因病机不离虚、热、瘀三方面 】。 病种多、范围广,发病缓急、病情轻重、治法用药、预后转归各有不 2.1虚 同,临证首先应辨别阴道异常出血是哪类及哪种病所致,即辨病。一 虚,是以正气亏损为主的病理反应,主要表现为机体精、汽、 般而言妇科出血病主要可分为以下六类: 血、津液亏少和功能衰弱,而妇女以血为本,经、孕、产、乳多易耗 588。甲医甲药・ July ZU1Z,VOI.1U,NO.20 血伤气,临床以气虚、血虚多见。气血相互依存,血虚可致气虚,气 虚无权摄血,而致出血。而气虚中以脾气虚、肾气虚为多。 2.2热 凡不属于经、带、胎、产范畴,但又与妇女解剖、生理、病理特 点密切相关的疾病,称为妇科杂病 ,妇科杂病有的也会引起子宫异 常出血或月经失调,妇科杂病的治疗必须以脏腑、气血、冲任为核 心,从整体观念出发,根据不同证候、不同病因辩证论治。 3.4.1子宫肌瘤引起的阴道出血治则 中医本病属“癞瘕”,中医认为其形成主要由于正气虚弱、脏腑 气血失调,气、血、痰、湿、热毒互结于冲任、胞宫、胞脉而发病, 热邪易损伤胞宫胞脉,妇科血证多与热邪为患。热邪又当分虚 实,感受热邪或湿热之邪、饮食过于辛燥、阳盛热或肝郁化热,均可 损伤冲任,追血妄行,致各种妇科血证,如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 间期出血等;阴虚血热、虚热内扰同样可致妇科血证,如月经先期、 崩漏、胎漏、胎动不安等病。 2I3瘀 本病治疗以活血消癞,软坚散结为主,佐以行气化痰,兼调寒热 】。 需要注意的是若有恶变可能或良性肿瘤>5cm以上者,以手术为妥。 3.4.2盆腔炎引起的阴道出血治则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称盆腔 炎。急性盆腔炎若在月经期发病,可出现月经量多、甚经期延长的异 妇女经期产后,离经之血,阻滞胞宫或外邪(寒邪、热邪、痰浊 等)客于胞宫,阻滞脉络,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停滞,血不循经,引 起出血,正如Ⅸ血证论》: “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 之极化”。如产后恶露不绝、流产、官外孕等出血病。瘀血积久甚或 成症瘕肿块,如妇科肿瘤等出血。 3妇科/llliY.的治则治法 3.1与月经有关异常出血治则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调经。治本即消除病因,平衡阴阳;调 经是通过治疗,使月经恢复正常。论治过程中:首先应注意辨别他病与 经病的不同,若因他病引发经病则当先治他病而后调经;若由经病引发 他病,当先调经,经调则他病去。其次注意标本缓急,急则治其标,缓 则治其本。如崩漏暴崩之际,急当先止血,而后理血调经;再者,选方 用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如青春期治肾、育龄期治肝、绝经后治脾;顺 应月经周期各阶段不同生理特点,如经前血海充盈宜于疏导,行经期血 室正开,宜调和气血以助经血排出通畅,经后血海空虚,宜于调补气 血。调经大法可归为补肾、健脾、疏肝、调理气血等。 3.2与产科相关出血治则 3.2.1胎漏、胎动不安 妊娠病治则是治病与安胎并举。临证重视四点:①若胎元不正, 胎堕难留或胎死腹中,安之无益,宜速下胎以益母。②分清母病、胎 病。因病而胎动不安者,重在治病,病去则胎自安;因胎动不安而 致母病,重在安胎,胎安则病自愈。③安胎之法以补肾健脾,清热养 血为主。④妊娠用药当谨慎,凡峻下、滑利、祛瘀、追血、耗气、散 气、有毒之品应禁用或慎用。 3.2.2异位妊娠出血 临床分为未破损期和已破损期。治疗始终以活血化瘀为主。未破 损期保守治疗关键是杀胚,已破损期休克型应立即手术治疗。 3.2.3堕胎、小产出血 二者均有腹痛、出血表现,辩证应顺应病情进展采取相应措施。 治疗宜活血逐瘀、下胎益母。若胎已殒而未排除当配合手术使死胎完 全排出;若堕胎、小产不全而阴道出血休克者,当配合手术予输血、 抗休克清宫治疗。 3.2.4产后恶露不绝 以调理气血,固摄冲任为主,遵循“虚者补之,热者清之,瘀者 攻之”的原则,分别采用益气、清热、化瘀之法。 3.3与节育措施有关出血的治则 3.3.1官环出血 指放置官内节育器后表现为子宫异常出血为主的疾病。环卧胞宫, 金刃损伤为主要原因,其核心为“瘀血”,治疗以化瘀止血为大法。 3.3.2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后出血 本病以瘀血为主或兼气血虚弱、湿热邪毒。故治疗以祛瘀固冲、 益气养血、清热利湿为主。 3.4妇科杂病致阴道异常出血的治则 常月经改变,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湿热瘀阻于子宫、胞络、致冲 任带三脉功能失常,或素有宿疾,日久不愈,内结症瘕,复因劳累、 外感诱发,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活血化瘀为辅。治疗必须彻底,常 常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西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引起的 异常子宫出血,主要病机为湿瘀蕴于子宫、胞络,致冲任带失约所 致,治疗以活血理气、化瘀散结为主。 4医案 本文选取l例子宫出血病症,对本文所述调治方法做一辅证。 患者,33岁,经期尚准,但时间逐渐延长,近一次竟经来半月未 止,心跳,气短,头晕,腰疼,精神委靡,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崩 漏,西医治疗无好转,求诊中医设法。 辩证立法:素日体虚,脾胃不健,后天补给不足,肝气郁结,头 晕胸闷,气不摄血,冲任失固,渐趋淋漓,按本文3.1所述,本例病患 治则对应与月经有关异常出血,拟用止血法助气摄血,扶脾健中疏肝 解郁。 处方:当归1 8g,升麻3g,芥穗5g,杭白芍10g(醋柴胡5g同 炒),大熟地9g(砂仁5g同捣),制首乌12g,沙苑子、白蒺藜各 15g,炒川杜仲、川续断各9g,焦远志9g,花旗参5g,酸枣仁12g(生 炒各半),炒山萸肉12g,陈阿胶10g,龟板胶10g,柏子仁9g,鹿角 胶6g(另烊兑服)。 方义:下者上升之,本方用升阳汤为主,佐以二胶,既养血,又 能修补血管;杜仲、续断、山萸、蒺藜治腰疼;首乌治头晕;花旗 参、焦远志、酸枣仁、柏子仁强心;柴胡既可疏肝,又有升举之功。 此方服2剂,血下渐少;3剂血即停止再出。本方用引血上行之法 调治,非收涩止血药,辩证得当。 5小结 妇科血证的治疗,中医古籍中所载治则治法也有不少可借鉴之处, 如Ⅸ血证论》中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大原则。 《妇科玉 天》提出的“塞流、澄源、复旧”止血三法,对妇科各种出血都有较广 泛应用并收效良好,为发扬中医特色体现中医独特的诊治方法,临床还 需广读经典名著,将中医经典广泛应用于临床,更好的服务患者。 参考文献 【1】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400.401. [2]张亚楠.海派中医妇科治疗血证经验浅析【c】.第十一次全国中 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2011:13. [3]林洁,尤昭玲.尤昭玲诊治妇科血证特色【c】.第十一次全国中医 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2011:ll1. [4]付淑清.中医妇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5]祝谌予.祝选施今墨医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6] 吕景山.施今墨医案解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