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礼仪与政治:清朝礼部与理藩院对非汉族群的文化治理

礼仪与政治:清朝礼部与理藩院对非汉族群的文化治理

来源:九壹网
Rites and Politics: The Cultural Governance of theNon-Han Ethnic Groups by the Board of Rites in the

Qing Dynasty

作者: 张永江[1]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北京100872出版物刊名: 清史研究页码: 17-29页年卷期: 2019年 第1期

主题词: 礼仪;教化;非汉族群;文化整合

摘要:本文从礼仪制度的视角,通过对比礼部和理藩院两大机构管理境内族群的不同分工,探讨了清朝在区分族群、整合多族群文化方面的努力及其政治价值。清朝对众多族群和文化,采取分类管理的方式。分类的原则是与清朝关系的亲疏远近,既包括政治方面,也包括文化和情感方面。通过礼仪教化各族群,是礼部施政的总原则。教化之道,一是仪式本身,展示的是清朝的观念、态度;一是仪式所必须的符号性的工具和手段,包括食物、冠服、仪仗、印信、金钱、乐器,也包括文字、音乐和舞蹈等。策略上则通过在礼仪制度上优遇蒙古作为\"教化\"境内族群的样板。清朝礼制的最大特色便是浓郁的多元化族群色彩。在许多仪式中,边疆族群已经由旁观者或配角成为主角之一。这种礼制上的新格局的形成,一方面是清朝出于政治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深刻地反映了来自北方的统治族群满洲对于本族及其他边疆族群的文化价值的认知和认同。清代前期\"夷狄\"观念的第一次转换,是清朝礼仪制度更新、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