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如何平衡自己的人生
7月2、3号这两天我有幸参加教育组织的培训班,坐在报告厅仿佛又回到了读书的时代。陈老师是一个幽默、健谈的人。他上课的方式很特别,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成功的课堂是会使人的情绪产生变化、或感动、或思考、或醒悟。
教师在现在社会是属于受争议的群体,做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要时刻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充实。
让知识变成鲜活的体验:陈老师第一天上课便让我们大吃一惊,两三百人要怎么做游戏,又是这么大热天。起初我很不理解,不过有这么多同事一起,相信也会热闹非凡。这个游戏的结果便是团队的重要性、以及实践是学习知识的最好途径。
一件事能不能成功首先是态度问题其次是行动方案、你是如何思考如何解决的。最后才是能力问题。如今的学生是令人担忧的一代:他们对一切无所谓、生活无榜样、学习无兴趣、人生无目标。所以好多人都想问:孩子你到底想要什么?是我们给予的条件太优越了?生活没有危机感又哪来的动力呢?最后还是家长有很大的责任,孩子是无辜的、你要用一个正确的思想去引导他。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对他们要求过高。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生活背景、接受教育也有快有慢。切忌不能拿他与同伴做比较。
幸福是一种美好感受,是一种积极心态,是一种快乐习惯,是一种价值追求。幸福感是一个人在物质、精神和心理上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或逐步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内心积极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超越的使命感。教师的幸福感指教师在教学中获得的专业满足感、成就感、快乐感和使命感。在中国,早在先秦时期荀子即将教师地位提高到与“天地君亲”相并列的高度,要求统治者“贵师而重傅”。其后中国人也一直认为教师“有父之亲,有君之
尊” 。在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中也存在着同样的对于教师的尊重。报纸上曾经报道说,以色列人认为,在发生大火或其他灾难时如果只能带走一样东西,这件东西不是珠宝,而是书本;如果只能救一个人,这个人不是自己的亲人,而只能是自己的老师。可以这样说,以色列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屹立于世界,以色列人之所以能够在思想、科学、商业等事业中令世界刮目相看,秘密即在他们对教育与教师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君子素其位而行,作为教师能把自己定位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能做好自己的本分是一种幸福。“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立志为过往的圣贤人继承他们学问,这就是一种幸福!唐代大诗人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说作为一名教师,要传给学生正确的做人之道,能解学生的疑惑,这才是真正的教师。这又是一种幸福!君子安心在道,乐天知命,不管什么事业,能知足守分,故能随遇而安,无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都能悠然自得,幸福随处可得!
而对于新教育而言,“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绝对不是只进行局部的改革,更不是强加于教育生活之上的任务。“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首先是对以重复性为特征的日常教育生活的批判,在批判的基础上,试图以行动为切入点来重建教师的教育生活或者说职业生活。而这种重建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将来,它首先着眼于现在,着眼于教师教育生活的幸福完整。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不仅仅意味着课堂的改变,教育的改变,从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教师职业态度与生活态度的根本变化。也就是说,我们要改变的,不仅仅是教育,甚至是我们的人生。
最后非常感谢培训这两天学校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感谢教育局对我们悉心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