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卷第5期 安顺学院学报 Vo1.11 NO.5 2009年1O月 JOURNAL OF ANSHUN UNIVERSITY OCt.2009 英国玄学派诗歌与中国玄言诗的不同玄机 张薇 (西安文理学院外语系,陕西 西安710065) 摘 要:英国十七世纪的玄学派诗歌与中国东晋时期的玄言诗不仅在名称上非常接近,在历 史背景上亦有相似之处。但前者乱中求进,积极介入生活,十分注重诗歌形式,努力进行艺 术创新;而后者则乱中求退,消极避世,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前者“玄”在艺术手段,后者 则“玄”在思想内容。二者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也大相径庭,玄言诗的迅速湮灭和玄学派 诗歌的后来居上,同样都为揭示诗歌与社会、哲学和宗教的辩证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 鉴。 关键词:学派诗歌;玄言诗;玄学奇喻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507(2009)O5—0012--02 十七世纪玄学派诗人在英国诗歌的创作道路上留下了 间血雨腥风。玄学派诗歌一改之前伊丽莎白时期以意大利 很深的烙印,但起初并没有得到关注,直到十九世纪后期, 诗人彼特拉克式十四行爱情诗为代表的缠绵悱恻的诗风, 随着英美现代派诗歌的兴起才逐渐得到认可和赞同。玄学 开创一条使英国诗歌更为丰富更有生气的新路。玄学派诗 派诗歌的主要特点是引人注目,意象奇特,机智新颖,富 歌新颖深刻,比喻惊奇,充满机智,魅力无穷,正如读腻 有创造力。它们大多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多边的韵律和节 了唐诗的人喜欢宋词,读腻了伊丽莎白甜美诗歌的人也会 奏,以并不符合逻辑的哲学悖论来表达新颖,深刻的思想 对邓恩的另类诗风感到新鲜。从其代表作家邓恩、马维尔、 感情。玄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乔治・赫伯特,安德鲁・ 考利等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到鲜活的人性力量在张扬。 马维尔等人,约翰・邓恩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相比之下, 他们的诗中爱情虽然经过了与神学的折衷与融合,但 中国文学史上所谓的“玄言诗”则早出现了近13个世纪, 轻松戏谑的笔调将耶稣的庄严肃穆、神圣崇高化解到了世 指产生于东晋中期,在作品中大量敷陈玄学义理,其内容 俗的平面上。如邓恩的《追认圣徒》,就把为了爱而奉献一 与当时流行之清谈混同莫分的诗歌。玄言诗着重表现玄理, 切的恋人比作是纯洁神圣的圣徒。其“玄”风所向,并不 题材偏狭专门,但也时而兼容某些自然景物描摹,于其中 在其表达的内容具有宗教神秘色彩和常人无法把握的“形 宣泄诗人的遗世情思 从本质上看,玄言诗是属于谈论至 而上”的抽象性。事实上,英国十六、十七世纪的玄学派 道本体的哲学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则是许询、孙 诗歌并不等同于中世纪那种哲学味非常浓厚的诗,比如鲁 绰和支遁。两者恰如绽放在不同时空的孪生姐妹花,虽然 克来修和但丁的诗作,因为玄学在诗中不是题材而是手段。 共同的“玄”学特点使她们跨越时空成为一家,但却姿色 而且,玄学派诗人不是用枯燥的理性概念来玩弄逻辑的游 各异,反映了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相异的哲学与宗教思想。 戏。英国玄学诗的“玄”并不在于它表达怎样的玄学思想, “玄学派”的名称,据考查出自十七世纪著名诗人和剧 而是它运用了怎样的“玄学化”手段。早期对玄学诗人的 作家约翰・德来顿之口。德来顿当时以十分尖锐的语气批 “玄”,含义主要界定在哲学或学问上.这可能与“玄学” 评约翰・邓恩,说他诗中的“玄学成分太多了”英国的十 (Metaphysics)这个词在英语中的原意有关。据英国《牛津 七世纪也被称为与复辟时代,日趋反动的斯图亚特王 英语词典》,Metaphysics的原是亚里士多德的一部哲学著 朝和顽强的资产阶级者之间进行了残酷的较量,一时 作的题目,后来可能引申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包括本体论 收稿日期:2009—01—08 作者简介:张薇(1975 ̄),女,山东济南人,西安文理学院外语系讲师,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 向:英美文学与文化。 ・ 12 ・ 和认识论等,属形而上学的抽象范畴。很明显.早期学者 用Metaphysics的原意来说明英国玄学诗“玄”的内涵是不 恰当的。“玄学特点的技法”亦即“最不相干的观念被暴力 强拧在一起”的“牵强附会”的比喻(英国十八世纪批I平 家萨缪尔・约翰生语).也就是所谓的“玄学奇喻”。邓恩 最被称道的“圆规比喻”(《告别辞・莫伤悲》)和“跳蚤比 喻”(《跳蚤》),马维尔《致他娇羞的女友》中将恋爱比作 战争、眼泪比作洪水,都是非常经典的奇喻。从这些奇异 的比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不同于传统诗歌的新颖形 式所带来的奇异魅力,并对它产生出一种不可抑制的解读 渴望。“玄学奇喻”之所以能出人意外,不同凡响,与玄学 诗人广博的知识确实分不开。他们诗中的新奇比喻和形象, 往往取自天文、地理、科学、航海的新发现。 除此之外,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悖论在诗中大量出现, 也成就了英国玄学诗艺术上独具一格的“玄”学特色。 “哦,你不可能死.因为你逝去之后/我将把所有的女人厌 憎/以至当记起你是其中之一时/连你,我也将不会赞颂。” (《一场热病》)简短的几句话.包含了严谨的三段论推理, 表达了自己对女友忠贞不渝、深切强烈的挚爱。在玄学涛 人的作品中,类似的悖论推理还有很多。要想从这些悖论 中得到无穷的审美快感.就离不开读者缜密的推理。正是 这一点。强化了玄学诗的理性色彩,使其具有了某种“贵 族化”的气质,而不同于当时谁都能张口吟诵的彼特拉克 爱情诗。反常规的表达方式和对读者的知识要求,正是玄 学诗的魅力所在,也可能是致使其遭遇非议的重要原因。 魏晋玄言诗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汉末儒家正统崩塌、 诸子百家思想学说兴盛泛起之时。儒家的话语权在汉末动 荡不安的诸种矛盾里被打破,其独领风骚的最高权威被肢 解。于是.道、佛诸学如雨后春笋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 是由道家思想衍生而来的“玄学”思想,在魏晋时期的社 会生活中,几乎成为处在混战中的思想界的枭雄,逐渐成 为评价人物雅俗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聚集空谈、 悟玄参理.成为了文人学士标榜身份的重要方式。以道家 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玄言诗就是在这种清谈风气弥漫的时代 背景下逐渐产生的。“玄学”在我国沈约《宋书・雷次宗 传》中是与艺术、史学、文学并称的学问,“时国子学未 立.上留心艺术.使丹阳尹何尚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 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凡四学并见。”但玄学又 不同于这些对象较为具体的学科。探讨的是形而上的抽象 命题和概念范畴。因此。“玄学”是以思辨性和理性色彩非 常强的哲学身份进入文化视野的。玄学的这种特征从根本 上决定了以谈玄参理、体悟明道为主题的“玄言诗”的理 性化色彩;参悟老庄之道,就是玄言诗的最大功能。很明 显,内容的“玄学化”是魏晋玄言诗的“玄”之所在。如 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孙绰的《答许询》一组诗.其二日: “我我高门,鬼窥其庭,弈弈华轮,路险则倾。前辛舟 摧轴,后鸾振铃。将队竞奔,诲在临颈。达人始悟,外身 遗荣。” 全诗吟咏感叹世道险恶,而人的欲望无穷,人们纷纷 追名逐利.到头来丧了身家性命。最终也不过是表达了 “外身遗荣”的生活态度.传达出与老子清净寡欲、“后其 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7章)一样的思想。如 果不懂道家的有关思想,普通人是很难一下理解诗歌内涵 的。魏晋玄言诗是一个个经过神秘化、抽象演绎出来的四 言、五言韵文.对于普通人来讲,这种高深的哲理话语只 能成为虚无缥缈、无法把握和理解的符号,因而显得“玄 乎”。难以捉摸。另外,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玄学”.追 求的是一种逍遥恣肆、放任自由、高韬远游的理想境界, 作为一个信念。这种境界往往只能在人脑中幻想,是无法 具体把握的。所以,也可以说.魏晋玄言诗正因为其内容 表达的是一种无法现实把握的飘渺虚幻的理想.才变得玄 乎其玄。这样的诗篇,多用道家术语,深奥难解,确实没 有优美的意象与无穷的韵味。就是后来王羲之等人写的诗, 虽然偶有写景的句子,也只是为了点缀突出诗歌要表达的 玄学思想。根本谈不上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 和兴味,跟以后的山水诗和田园诗相比。缺乏丰富的意蕴。 可见.玄言诗除了在标榜风雅、谈论玄理方面可谓“玄” 外,在艺术上似乎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它的玄在于内容而 非艺术手段。不具备诗歌的形象性.过于注重理性思考, 用的是科学研究般的求真方式。 综上可以看出,英国玄学派诗歌与魏晋玄言诗在“玄” 的所指上是有区别的。一个是因其奇特高超的表达技巧而 使人出乎预料;一个是由于包含哲思玄理的内容而令人难 以参透。简言之.前者“玄”在手段.后者“玄”在内容。 虽然都暗藏玄机,却各领风骚,命运迥异。 参考书目: [1]陈允吉・东晋玄言诗与佛偈[J].复旦学报(社科版),1998 (1). [2]傅・浩译・艳情诗和神学诗[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 版公司,1999. F3]格瑞厄森・约翰・但恩诗集]M].牛津:克莱闰登出版社, 1912. [4]T・S・艾略特・玄学诗人[M].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 1962. [5]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6]王佐良・英国文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 996. (下转第25页) ・ l3 ・ 安顺学院学报尚直觉思维,擅长综合,处处从整体、从联系、从动态功 2009年第5期 以形成确定的概念为导向,而概念通常以严格的定义引人, 能去把握事物的本质。中国哲学观察宇宙人生,以一种 “统观”“会通”的方式。即着眼于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部 思想以严密判断的形式表达,理论则以原理规律等形式来 呈现。事实必须是可靠的、客观的。往往以实证方法为依 托。 处在不同的系统或“场”之中。美国人则强调理性和思辨, Seen the Difference of Chinese and Westren Culture by the Comparison of the Home Education of China and U.S.A. Zheng Weiiia (Fuzhou Foreign Vocational and Fechnical College,Fuzhou 350014,Fujian,China) Abstract:Education is a cultural phenomenon.Differences between traditiona1 cuIture gave birth to the different family education,family education and different to reflect different socia1 and cuitural connota— tions.Departmentalism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values,the distinction between nationa1 charac— ter,ways of thinking,is the contrast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amily education a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cuhural differences.In this paper,the Sino--US comparison of family educationand further 。elaborated in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because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in Western societv pro- duced by the var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Key words:China;American;family education;cross—cultural;differences (责任编辑:颜建华) (上接第l3页) Different Essence of English Metaphysics Poetry and Chinese Xuan Poetry Zhang Wei (The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Xi’an Arts and Sciences College,Xi’an 710065。Shanxi,China) Abstract:English Metaphysics Poetry and Chinese Xuan Poetry are similar not only in the term of name but also background.However,the former takes the active part in the life and tries to innovate in the art with the emphasis of the poetry form while the latter escapes from the real life with the passive atti— tude.The essence of the former lies in the art Iyteans but the essence of the latter lies in the ideologyBoth . of them are greatly dissimilar in the literatm’e value and the historical position.The immediate fading of Chinese Xuan Poetry and the later prosperity of English Metaphysics Poetry all provide the beneficial inspi— ration and reference for the dialectic relations of poetry and society as well as philosophy and religionKey words:metaphysics poetry;xuan poetry;metaphysical conceit . (责任编辑:颜建华)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