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临床辅助检查 C INEsE C0MMUNI TY D0CT0 S HBsAg阳性人群HBV—DNA定量测定的调查研究 示,两组以上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阳 赵岩 赵颖 现并不能完全代表病毒水平的降低或病 毒复制停止。这些患者可能伴有HBV前 C区的变异,这种变异导致不能产生 性率的比较用u检验。 结果 734000甘肃张掖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730900白银市银光化工集团公司医院 HBeAg但不影响HBV复制和传播 J。 HBV感染标志物的检测是乙肝诊断的基 本标准,同时ELISA法操作简单,耗时 短,成本低,不同试剂盒之间差异小。 HBV—DNA在临床治疗监测的多个方面 具有指导意义,但该技术本身对实验室条 1746例HBsAg阳性者分为A、B、C、D 四个年龄组,I、Ⅱ、Ⅲ个血清标志物监测模式, 其中模式I四个年龄组组间HBV—DNA测 定结果有显著差异(F=9.90,P<0.01),模 摘要 目的:通过收集HBsAg阳性人 式Ⅱ和模式Ⅲ4个年龄组组间无差异(F= 1.59,F=0.96,P> 05)。 群血清进行HBV—DNA定量测定,分析 HBV感染人体后不同年龄组、不同血清 件及操作人员要求很高。因此,乙肝免疫 标志物和HBV—DNA检测对乙肝的诊断 1746例HBsAg阳性者4个年龄组3 标志物模式病毒复制状况。方法:乙肝血 清学标志物检查采用ELISA法,HBV— D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结 果:A、B、C、D四个年龄组模式I(HBsAg +,HBeAg+/HBsAg+,HBeAg+,HBeAb 个血清标志物模式HBV—DNA检测阳性 率比较,模式I与模式Ⅱ(u=9.60,P< 0.叭)、模式I与模式Ill(u=4.61,P< 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不能相互替代。 本研究显示HBsAg阳性者A、B、C、 D 4个年龄组I、Ⅱ、Ⅲ个血清标志物监 测模式中,模式I四个年龄组组间HBV —0.01)均有显著性差异,模式Ⅱ与模式Ⅲ ( =2.07,P<0.05)有差异,模式I较模 DNA测定结果有显著差异,说明随着 +)间有显著差异,F=9.90(P<0.01), 模式II(HBsAg+,HBeAb+/HBsAg+, HBeAb+,HBcAb+)和模式III(HBsAg +,HBcAb)组间无差异,HBV—DNA阳 性率(检测结果>1.0×103copies/ml为 阳性)模式I与模式I/(“=9.60,P< 0.01)、模式I与模式Ⅲ(/z=4.61,P< 式Ⅱ与模式Ⅲ的HBV复制活跃、传染性 强,模式Ⅲ又较模式lI HBV复制活跃、传 染性强,见表1。 讨论 感染时间延长,病毒复制呈下降趋势。人 体感染乙肝病毒后感染过程分3个连续 阶断,高水平HBsAg和HBV—DNA的免 疫耐受期,中等/低水平HBsAg和HBV— DNA的免疫清除期,无HBsAg和HBV— HBcAb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 调查的良好指标 。HBV—DNA定量检 测是乙型肝炎患者诊断、治疗和随访的基 DNA的残余整合期,表明乙肝病毒感染 人体HBsAg的产生与病毒的消失是一个 连续动态过程 J,病毒的清除与宿主、病 0.01)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模式Ⅱ与模 式Ⅲ(“:2.07,P<0.05)有差异。结论: 础,特别是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实时荧光 定量PCR具有高敏感度,高特异度和较 宽的线性范围,HBV—DNA定量检测结 果用于抗病毒治疗监测。高灵敏度的 HBV—DNA检测是隐匿性HBV感染的 诊断依据 J。本研究用酶法对1746例 HBsAg阳性者进行血清标志物检测。酶 法是临床诊断乙肝的传统手段,一般认为 HBeAg阳性提示HBV复制活跃和传染性 强,HBsAg、HBeAg转阴,HBsAb及HBeAb 的出现是机体清除HBV的标志,并提示 具有HBV的免疫力 J。从本组资料看 HBeAg阳性病例HBV—DNA阳性率最 高,达100%,与各家报道基本一致。 HBeAg阴性病例中HBV—DNA阳性率仍 高达52.2%,并且A组中病毒载量达 毒及抗病毒药物的使用等多种因素有关。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 全国临床检验操 作规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陈瑜,夏宁邵,李兰娟.病毒性肝炎病原学 实验诊断研究进展.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9,32(9):972—976. HbeAg阳性者病毒成高水平复制状态,并 且不同年龄组间有差异。HBeAb阳性和 无HBeAb者不能完全代表无病毒复制。 乙肝免疫标示物和HBV—DNA的检测不 能相互替代。 关键词HBsAg阳性HBV—DNA定量 调查研究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 08】71 3程刚,何蕴韶,周新字.荧光定量聚合酶链 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中华医学检验杂 志,1999,22(3):135—138. 4张汉荣,刘新钰,孙梅等.乙型肝炎病毒C 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变异与HBeAg含量 和肝炎病情的临床研究.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3,19(5):290—291.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8月来我院体 检或就诊者,经ELISA法确诊HBsAg阳 性,并且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 5蒋冬香,陈刚.HBV感染者HBV—DNA与 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实用肝脏病杂志, 2004,7(4):217. HBV—DNA定量检测共1746例,其中男 1189例,女557例。 5.330,仍在较高水平。可见HBeAb的出 标本采集:真空管静脉采血3ml,2小 时内分离血清,低温柜保存备用,标本无 溶血、黄疸、脂血。 组剐年龄 A《14 94 1 9l| 目1釉 磊 瓤U 丽38.1  9 m j 7 77. 检测方法:酶免法,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法。 。 8 B15—30 377 3 i嚣囊O0鑫钾 179 50.1 73 44 60.3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10.0软 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阳性率对比采用 检验,定量资料的对数值采用X±S表 C 31 ̄50 127 127 l10口10 D>50警 5 15 善囊 1(1 0 448 ¨¨ 248 55,4 一ll2蠢 55 49.i 鸶≯。 96 60  62.5 17 13 76 孳 l44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0年第8期(第12卷总第2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