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我们身边的点、线、面 第 1 课 点与线的魅力 (2 课时)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点、线构成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提高学生的美感表达。 教学重点: 点、线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出发,去激发创作灵感。 教具准备:教材、图片。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常规) 二.课堂发展:
1、介绍点、线元素的特点、种类。
点是表示位置,没有厚度和宽度,是一条线的开始或终点。 (它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如有规 则的几何点和无规则的任意点等。 ) 比较细长的形象称之为线。 (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和曲线、横和竖、斜和正、粗和细、有规 则的和无规则的等) 2、解析点、线构成形式美的法则。
3、引导学生欣赏点、线构成的优秀作品。 4、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作业效果。
四、布置作业: 用点、线进行平面构成设计。 第 2 课时 由学生完成作业,教师下班辅导。 第 2 课 面与色的美感 (2 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面与色构成的重复图案的形式美感和特点,了解其作为设计基础及在应用 领域的价值。
(2)学习该图案的设计方法,为今后学习立体构成设计和应用设计打好基础。 (3)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重复图案的特点、价值及设计知识。
教学难点: 怎样的基本形才能排列组合成优美丰富的重复移动图案。 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演示、练习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重复设计移动图案范图、重复图案设计的实物及图片、图案基本形镂刻卡片、投影片数 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基本形,
提问: 这幅图好看吗?接着出示一张由这基本形重复组合成的图案, 问:与刚才的那张比起来,有什么不同?
师述:这张图案比前一张就显得丰富多了,这就是 平面构成设计的奇妙之处。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面与色的美感。 二、讲授新课
1、让学生打开课本,体会不同形状的面给我们的联想。 2、欣赏重复图案,了解其特色价值。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图片,启发学生:课本里几张优美的图案好看吗?这些几何形组 成的图案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这些几何形组成的图案给我们强烈的美的感受, 节奏感强又 富于变化,色彩强烈而又统一,具有浓郁的装饰趣味。)这么多优美的图案只用两个字就可 以代表它们的共性了,是哪两个字呢?(“重复”两字。)
(2)师指出: 这么多的图案都是由相同的形象重复排列组成的,这些图案都叫重复图 案。引导学生看图回答:自然界里有没有重复现象呢?试举例说说。 (3)引导学生看书中图例,师讲述:“重复与空间”这幅图,一大一小两个立体形状重复, 给人以深远的空间感受;“重复与近似”一幅中是一些相似梯形的重复组合;“重复与发射” 一幅实际上是一幅装饰画,以太阳光一样的放射线及光环组成,每一环内的形状是相同的, 每两条放射线之间的图案也是相同的,用同样的手法设计广告、宣传画新颖而富于感染力。 (4)出示收集到的重复图案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了解重复图案不仅是设计的 基础知识,而且还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广泛地运用在染织、室内装饰、广告等方面。 3、学习重复移动图案的设计。 (1)重复移动图案的特点。
先让学生阅读作业要求,找出课本内与之相吻合的图案,说说重复移动图案的特点;然 后师小结:重复移动图案的格子是大小相同的,是以一个单位的图案排列组合成的,排列方 向可自由变动,正形和负形可交替用色。 (2)重复移动图案的骨格。
骨格就是图案的格子,只要大小形状相同即是重复骨格。 (3)基本形的分析。
重复移动图案是由一个基本单位图案排列组合而成的,这个单位图案叫做基本形。它的 设计关系到整个图案的成败, 那么, 怎样的基本形才能构成优美丰富的重复移动图?引导学 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基本形的设计必须做到:简练美观,减少对称,避免重复,正、负形 面积相近。
(4)重复移动图案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由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 先在作业纸上打 16 个 4X4CM 的格子。
②在小卡纸上画出与格子相同大小的格子,并画出基本形,留出 0.5CM 左右大小的纸边, 然后将正形(或负形)镂刻掉。
③对齐图案的骨格线,用铅笔将基本形描入格内,描时多转换方向,卡片可正反使用。 ④为图案设计两种颜色,一深一浅最好。 三、作业 学生进行排列组合及设色。
第 2 课时 由学生完成作业,教师下班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