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题:
1. (2015年四川,10.14分)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1)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
①果蝇体色性状中,_________为显性。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_________;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_________。
②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灰身果蝇的比例会_________,这是_________的结果。
(2)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 实验二: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
表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
①R、r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雄蝇丁的基因型为_________,F2中灰身雄蝇共有_________种基因型。
②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同丙),其细胞(2n=8)中Ⅰ、Ⅱ号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
   变异细胞在减数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     用该果蝇重复实验二,则F1雌蝇的减数第二次后期细胞中有______条染色体,F2
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_________。
答案:(1)①灰色  性状分离  2/3  ②18%  降低  自然选择  (2)①X  BBXrY  4  ②8或6   1/32
2. (2016海淀期末)(11分)黑腹果蝇的灰体(B)对黑体(b)是显性,长翅(D)对残
翅(d)是显性。科研人员用灰体长翅(BBDD)和黑体残翅(bbdd)果蝇杂交,F1个体均为灰体长翅。
(1)科研人员用F1果蝇进行下列两种方式杂交时,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组别 实验一 杂交组合 F1雄蝇×黑体残翅雌蝇 子代 雄蝇 灰体长翅占50% 黑体残翅占50% 灰体长翅占42% 黑体残翅占42% 灰体残翅占8% 黑体长翅占8% 雌蝇 灰体长翅占50% 黑体残翅占50% 灰体长翅占42% 黑体残翅占42% 灰体残翅占8% 黑体长翅占8% 实验二 F1雌蝇×黑体残翅雄蝇 ①由实验结果可推断, B/b和D/d基因在_________(填“常”或“性”)染色体上,且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②两组实验杂交实验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是:F1_________果蝇在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_________发生了片段交换,发生这种交换的原始生殖细胞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
(2)科研人员得到了隐性纯系小翅果蝇,用这种果蝇与纯系残翅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对其基因遗传进行研究。 组别 杂交组合 F1 雄蝇 长翅128 雌蝇 长翅117 雄蝇 长翅301 小翅302 残翅201 长翅303 小翅299 残翅202 F2 雌蝇 长翅598 残翅199 长翅297 小翅301 残翅201 实验三 残翅雌蝇×小翅雄蝇 实验四 小翅雌蝇×残翅雄蝇 小翅156 长翅1 ①根据实验_________的F1结果可知,控制小翅的等位基因M/m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实验三中F2代果蝇长翅:小翅:残翅的比例为_________,说明果蝇翅形的遗传符合_________定律。
②实验三中纯系亲本的基因型是分别为_________;实验四中F2长翅、小翅和残翅的基因型分别有_________种。
(1)①常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雌    非姐妹染色单体    32%
(2)①四    X    9:3:4    基因的自由组合
②ddXMXM、DDXmY    4、4、4
3. 果蝇是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某小组以果蝇为材料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
(1)果蝇是遗传实验最常用的实验材料,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2)实验小组在对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基因进行研时,绘制出右图所示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此果蝇体内除精子外,其余细胞内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均能在Y染色体上找到相应的等位基因 C.若此果蝇一个精原细胞减数产生了一个DX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DY,dX,dY
D.II1 、 III1 、 IV2  、X或II2 、 III2 、 IV1  、Y均可表示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 (3)果蝇的体细胞共有染色体,对果蝇基因组进行分析(参照人类基因组计划要求),应测定果蝇___________条双链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
(4)将果蝇的一个细胞放入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在第二次细胞的中期,发现一条染色单体中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有放射性,则其姐妹分色单体有________条链含有放射性。
(5)摩尔根的学生蒂更斯进行红眼雌雄果蝇杂交实验时,在子代个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雌蝇,取其体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分析可知可能是由于亲代果蝇的________细胞在减数第________次异常所致。
(6)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的正常培养温度为250C,科学家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70C的环境下处理6-24小时后,得到了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250C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正常情况下,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但残翅果蝇数量不到长翅果蝇的5%,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若干具有相对一性状的雌雄果蝇,其中雌性个体为隐性,雄性个体为显性,均为纯合(注:XAY、XaY均视为纯合),己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如图II-2区段)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如图I区段),请补充下列实验方案以确定该基因的位置。
①取若干对雌雄果蝇分别交配,观察其后代表现型。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
②若后代中无论雌雄均为显性,则再选取后代中雌、雄个体分别交配,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9)基因突变大多数对生物有害,甚至导致死亡。在做果蝇实验时发现1只由于单基因突变从而表现突变性状的雌蝇(简称为突变型),让这只雌蝇与1只野生型的雄蝇进行交配(Y染色体上无相关基因),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请你用遗传图解对这个现象进行解释并作说明(相关基因用R、r表示,要求写出亲代的基因型、表现型以及子代所有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1)果蝇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繁殖速度快,后代数量多,易于饲养 (2)D   (3)5  (4)   2(5)卵原细胞      二 (6)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7)由于残翅性状不利于果蝇生存,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残翅基因的频率较低,因而残翅果蝇数量较少。
(8)雌性个体为显性,雄性个体为隐性
无论雌雄均有两种性状    雄性个体为显性,雌性个体表现为两种性状。 (9)遗传图解:
4. (2014山东卷)28.(14分)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
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或________。若
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
得到F1 ,F1中灰体果蝇8400只,黑檀体果蝇1600只。F1中e的基因频率为______,Ee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________。
(4)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
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EE,Ee和ee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实验步骤: 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的果蝇杂交,获得F1 ;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
I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答案】(1)EeBb ;eeBb(注:两空可颠倒);eeBb(2)1/2(3)40%;48%;60% (4)答案一:①EE    I.灰体∶黑檀体=3∶1   II.灰体∶黑檀体=4∶1 答案二:①Ee   I.灰体∶黑檀体=7∶9    II.灰体∶黑檀体=7∶8
5. (2014四川卷)11.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
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关系如下图:
白色前体物质
基因I 有色物质1
基因II 有色物质2 (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实验一 实验二 亲本组合 甲×乙 乙×丙 F1 全为灰鼠 全为黑鼠 F2 9灰鼠:3黑鼠:4白鼠 3黑鼠:1白鼠 ①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________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
②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_______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__。 ③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_____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 (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
下:  实验三 亲本组合 丁×纯合黑鼠 F1 1黄鼠:1灰鼠 F2 F1黄鼠随机交配:3黄鼠:1黑鼠 F1灰鼠随机交配:3灰鼠:1黑鼠 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_______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______性突变。 ②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F1代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则上述推测正确。
③用三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
察其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_____。   (1) ① 2   aabb  ② 3   8/9  ③ 黑   aaBB、aaBb
(2) ① A     显     ② 黄鼠:灰鼠:黑鼠=2:1:1  ③ 基因A与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
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6.  (2013山东卷)27.(14分)某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H)对
矮茎(h)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M、m与基因R、r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
(1)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上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若
基因M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C突变为A,其对应的密码子将由     变为     。正常情况下,基因R在细胞中最多有     个,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     (填“a”或“b”)链中。
(2)用基因型为MMHH和mmhh的植株为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F2中自交性状不分
离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用隐性亲本与F2中宽叶高茎植株测交,后代中宽叶高茎与窄叶矮茎植株的比例为     。
(3)基因型为Hh的植株减数时,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第二次中期的Hh型细胞,
最可能的原因是                        。缺失一条4号染色体的高茎植株减数时,偶然出现一个HH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                            。 (4)现有一宽叶红花突变体,推测其体细胞内与该表现
型相对应的基因组成为图甲、乙、丙中的一种,其他同源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正常。现只有各种缺失一
条染色体的植株可供选择,请设计一步杂交实验,确定该突变体的基因组成是哪一种。(注:各型配子活力相同;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幼胚死亡)实验步骤:①                                                              ;  ②观察、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Ⅰ若                                       ,则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           Ⅱ若                                       ,则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           Ⅲ若                                       ,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 (1)GUC   UUC    4    a   (2)1/4       4︰1
(3)(减数第一次时)交叉互换       减数第二次时染色体未分离 (4)答案一:
①用该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杂交 Ⅰ. 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1︰1 Ⅱ. 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1 Ⅲ. 宽叶红花与窄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1 答案二:
①用该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红花植株杂交 Ⅰ. 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3︰1
Ⅱ.后代全部为宽叶红花植株    Ⅲ. 宽叶红花与窄叶红花植株的比例为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