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教学设计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0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和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和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体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体会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分析、观察、思维能力,知道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和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体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能用多种思路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题:小刚买了30本书用去360元钱,平均每本书用去多少元? 师:如何把30本“归一”成1本呢?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师生共同评价,引出“归一问题”。 二、新知教学 (1)出示问题
师:小明家种的花椒今年获得了大丰收,一起来看一看。 小黑板出示不完整的例1情景图,如下: 小明家有花椒树90棵,平均每棵可以产花椒12 千克。 小明的爸爸:我们2人8天可以摘花椒256千克。 小明的妈妈:每千克花椒可以卖18元。 小明:平均每人每天可以摘花椒多少千克? (2)提出问题并解决
师:题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呢?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小黑板同步显示问题)平均每人8天可以摘花椒多少千克?(先把2人“归一”成1人)
师:该怎样解决呢?
生演示:256÷2=128(千克) 师:接下来又该怎么做呢?
生:再把8天“归一”成1天,算平均每人每天可以摘花椒多少千克? 师:该怎样解决呢?
生演示:128÷8=16(千克)
答:平均每人每天可以摘花椒16千克。 师:这个问题还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生:还可以先把8天“归一”成1天,再把2人“归一”成1人。 师:哪又怎样解决呢?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师生共同评议。 生演示:256÷8=32(千克) 32÷2=16(千克)
答:平均每人每天可以摘花椒16千克。 师:同学们想一想,还有解决办法吗?
生:还可以用综合算式来解决。 师:哪又怎样解决呢? 生1演示:256÷2÷8 =128÷8 =16(千克) 生2演示:256÷8÷2 = 32÷2
=16(千克) 生3演示:256÷(2×8) =256÷16 =16(千克)
答:平均每人每天可以摘花椒16千克。
师:这个题有这么多解决办法呀!那同学们想一想,通过对这个题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师生共同评议。 (3)课堂活动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91页。大家一起看一看第一题:
蔬菜基地收了750袋土豆,每辆汽车每次运50袋,用5辆汽车同时运,多少次可以运完? 师:(1)小组讨论、交流。 (2)碰撞思维
教师:哪些同学愿意上台来汇报一下你的做法?
指名学生到台上汇报展示,汇报时让学生边板书边解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步骤,全班评议,教师在旁适时点拨或指导。 (4)反馈练习
学生完成小黑板上的练习后,相互订正、完善。 三、小结提升,找准关键
(1)学生各抒己见,谈这节课学习后的收获,教师适时补充。
(2)教师:看来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思路,思路不同方法就不同。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板书:理清思路是关键。) 四、练习设计
数学书第91页练习二十一第1、5、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