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四家六朝指三国的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皆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四家指东吴的曹不兴,东晋的顾恺之,南朝的陆探微、张僧繇。
南宋四家南宋画院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四人的合称。
元四家元代四位山水画家的合称。主要有两说:一是指赵孟府、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二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第二种说法流行较广。
明四家明代中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画家的合称。他们之间或师或友,关系密切,艺术风格各异,对后世颇有影响。
清四王\"清六家\"中的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人的合称。他们之间有师友或亲属关系,在绘画风尚和艺术思想上受董其昌影响,绘画讲究笔墨技法,功力较深,又崇尚古人,不少作品趋于程式化,对清代山水画影响较深。
清四僧即弘仁(渐江)、髡残(石谿)、山人(朱耷)、石涛(原济)。皆明末遗民,他们深通禅学,寄情书画,各有独特造诣。山人和石涛系明宗室,后出家为僧,髡残号石溪,与石涛并称\"二石\"。
才思网址:www.caisiedu.com1才思教育网址:www.caisiedu.com
金陵八家明末清初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八人的合称。他们的绘画题材和风格不尽相同,由于都居金陵(今南京),皆有一定时誉,故称八家。当代金陵画家有:傅抱石、钱松喦、魏紫熙、宋文治、亚明等。
扬州八家清乾隆年间寓居江苏扬州的八位代表画家的总称。他们是: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少堂、郑燮、李方膺、罗聘。实际上不止八人,还有高凤翰、边寿民、闵贞等,说法不一。他们多以花卉为题,也画山水、人物,不拘前人的陈规,破格创新,抒发真实情感,能诗、擅书和篆刻,讲究诗书画结合。此画派对近代中国画写意花卉的意趣和技法有相当大的影响。
海上画派简称\"海派\"。其特点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破格创新,个性鲜明,风格多样,重品学修养,和民间艺术有联系,趣味雅俗共赏,并善于借鉴吸收外来艺术。代表画家有:赵之谦、虚谷、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等。
岭南画派初广东地区以高剑父为首,与陈树人、高奇峰等开创的新画风,简称\"岭南画派\"。这一画派注重革新,以传统绘画为主,吸收日本南画,即东洋水彩和西洋油画为辅,开创出一种既存传统风貌,又富新意新技法的画风。岭南派名家辈出,当代有: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
才思网址:www.caisiedu.com2才思教育网址:www.caisiedu.com
长安画派是指西安的石鲁、赵望云、何海霞、方济众等人。赵望云是长安画派的奠基人,石鲁开创了以传统山水画的形式,表现重大历史主题的新格局。用传统绘画的技法开创\"黄土高原皴法\",用于表现陕北那种干涸、雄浑的独特地貌和风土人情。二画种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画科有: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鱼虫等。技法形式有:工笔、写意、白描、设色、水墨。设色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浅绛等
君子画中国画术语。是指以梅、兰、竹、菊四种花卉为题材作品的总称。这类题材象征高洁的品格和正直、坚强、坚韧、乐观以及不畏强暴的精神。
文人画也称\"士大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或个人抱负、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愤懑之情,讲求文字修养、笔墨情趣,强调神韵与画中意境。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技法
才思网址:www.caisiedu.com3才思教育网址:www.caisiedu.com
笔墨中国画术语,亦作今国画技法的总称。在技法上,\"笔\"通常指勾、勒、皴、擦、点等笔法。\"墨\"是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认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相互依赖映发,完美地描绘物象,表达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章法在诗文中指作者安排全篇章节时的若干方法。在书画作品中一般指画面形象的轻重、浓淡、虚实等布局处理方法。
双钩中国画技法名。用墨线勾描物象的轮廓,通称\"勾勒\",是用左右或上下两笔勾描合拢,故亦称\"双钩\"。多用于工笔花鸟画。又古时摹拓法书,沿字的笔迹两边用细劲的墨线勾出轮廓,也称\"双钩\"。
白描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的\"白画\"。即用墨线勾描物象,不施色彩者,谓之白描。
工笔中国画技法名。俗称\"细笔\"。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清代沈铨的花鸟走兽,都是用笔巧密而精细。
才思网址:www.caisiedu.com4才思教育网址:www.caisiedu.com
写意俗称\"粗笔\"。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体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虽用笔简易而意全也。宋梁楷、明徐渭、清朱耷、当代李苦掸等均擅长此法。
皴法中国画技法名。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山石的皴法有:披麻皴,亦称麻皮皴,董源用此法。雨点皴,亦称芝麻皴,范宽用此法。又有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荷叶皴等皴法。
没骨中国画技法名。不用墨笔为骨,直接用彩色描绘出物象。相传始于南朝,唐代杨升擅长此画法,用青、绿、朱、赭、白粉等色,堆染丘壑树石的山水画,称\"没骨山水\"。明人董其昌、蓝瑛等仿之。北宋徐崇嗣画花不用墨线勾勒,只用彩色画成,人称\"没骨花\"。清恽寿平等仿之。画论
三绝中国书画术语。有两个说法:一是诗、书、画都有很高的成就,称为\"三绝\";二是《晋书·顾恺之本传》,称其具有\"才绝、画绝、痴绝\"。明清之际,也有把\"画绝、书绝、才绝\"称为三绝的。
六气中国画术语。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提出:\"画忌六气,一曰俗气,如村妇涂脂;二曰匠气,工而无韵;三曰火气,有笔仗而锋芒太露;四曰草气,
才思网址:www.caisiedu.com5才思教育网址:www.caisiedu.com
粗率过甚,绝少文雅;五曰闺阁气,苗条软弱,全无骨力;六曰蹴黑气,无知妄作,恶不可耐\"。
六长中国画术语。是指绘画中六种长处。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提出识画之诀,\"所谓六长者,粗卤求笔一也,僻涩求才二也,细巧求力三也,狂怪求理四也,无墨求染五也,平面求长六也\"。又,清代画家王昱《东庄论画》有六长之说,\"骨气古雅,神韵秀逸,使笔无痕,用墨精彩,布局变化,设色高华是也,六者一有未备,终不得为高手\"。
六法中国画术语。品评人物画的六项标准。南朝谢赫《古画品录》列举六法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现代钱钟书重新作了标点,\"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六要中国画术语。是对中国画创作提出的六个要求。有两种说法,一是五代荆浩《笔法记》:\"夫画有六要:气、韵、思、景、笔、墨\"。\"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遗不俗;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笔。\"二是北宋刘道醇《蚤朝名画评》
才思网址:www.caisiedu.com6才思教育网址:www.caisiedu.com
提出识画之诀,\"所谓六要者,气韵兼力,格制俱老,变异合理,彩绘有泽,去来自然,师学舍短六条。\"
三病中国画术语。指用笔的三种弊病。是指:\"板、刻、结\"。板者,腕弱笔痴,全亏取与,状物平扁,不能圆浑也。刻者,运笔中疑,心手相戾,勾画之际,妄生圭角也;结者,欲行不行,当散不散,似物凝得,不能流畅也。中国画重用笔,重视线条美,画中无线条,谓之\"无笔\"。
形似与\"神似\"对称。中国画术语,指艺术作品的外在特征,形似与神似是统一的。\"以形写神\"没有形不似反得其神的,\"形似\"为绘画的始基,于形似中求神似,仍为艺术造型之终极。
神似与\"形似\"对称。今国画术语。指主客观相统一,由事物表象到意象的深化。\"神者形之用,形者神之质\",\"作画形易而神难,形者其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故\"形神兼备\"是绘画艺术的定论。
三品是指品评中国画的三个等级,即\"神品、妙品、能品\"。唐人曾把每品分三个档次,上、中、下共计九品。
才思网址:www.caisiedu.com7才思教育网址:www.caisiedu.com
其它
真迹指出于画家、书法家本人之手的作品,它区别于临摹的或者是伪造他人的作品。赝品是伪造出来的,是假的,它区别于原作或真迹。
册页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因画身不大,亦称\"小品\"。有正方形和长方形。有推蓬式、蝴蝶式、经摺式三种。也有裱成单片,称\"散装\"。一般册页均取双数,少则四开、八开、十开,多则十二开至二十四开或更多,上下加板面,便于欣赏、保存、携带。
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长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才思网址:www.caisiedu.com8才思教育网址:www.caisiedu.com
常用纸的尺寸一般为三尺宣、四尺宣、五尺宣、六尺宣、八尺宣、一丈二尺、一丈六尺。
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通常两幅成对悬挂。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水墨画
中国画中写意画是以水墨作长时期占据着画坛的统治地位,成为正统。画家对水墨的独特的感悟,来源于对水墨画的实践。中国人对于线条、水墨的特殊感情和心悟,是古老的传统艺术思维现象。儒道思想的启迪和制约,使得中国画家迷走于水墨天地数千年乐而忘返。水墨画以其独具的风采、恢宏博大的内涵、神秘莫测的无穷变化,尤其是它纯正的东方意味使之傲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水墨画的发展是以水墨技法的不断进步、完善而趋于成熟的。如董源的氤氲,郭熙的菌散,范宽的厚实,米友仁的充润,李唐的浓重,夏圭的淋漓--从宋元以后的四家、董其昌、徐渭、四僧、四王、扬州八怪,直到吴昌硕、黄宾虹、石鲁、傅抱石、张大千、李可染、齐白石等,在水墨画的探索实践中也都各得珍奇,各具风采。传统水墨画讲究用笔用墨,推崇有笔有墨,追求笔意墨致,这就是说对笔和墨的要求是同等严格的。在实践操作中,往往是以笔带墨,故处处见笔。由
才思网址:www.caisiedu.com9才思教育网址:www.caisiedu.com
于墨与水的交融,墨分出五色,有浓有淡,浓淡相渗,黑白相间,又要求笔中有墨。所谓有笔有墨、见笔见墨,便是水墨画艺术的表现力和价值所在。水墨画是联系传统和现代信息的桥梁,是连接传统和现代的纽带。它影响启迪了新一代画家,示以后来者传统规范,也启开了某些通向现代的通道,起了开拓性的作用。这是时代所使然。
以物寓意的花鸟画花鸟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无处不见,无处不在,与人们朝夕相伴,因此,在远古时代,花鸟就时常作为艺术表现的对象。进入阶级社会之后,花鸟画当作工艺美术的一部分,常在各种屏风、器物或装饰品中出现。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花鸟画开始从工艺美术范围中出来,已出现了专门从事花鸟画创作的艺术家。据画史记载,梁元帝肖绎曾画有《蝉雀百团扇》,南宋一画家也画有《蝉雀图》。但是遗憾的是没有实物流传下来可作佐证。只是到了隋唐,特别是唐代,具有审美意义的花鸟画,才正式产生了。从此,花鸟画作为一种的画科登上了画坛。
唐代花鸟画,画种分工也日趋明显,出现了各种专长的画家。最负盛名的是薛稷和边鸾,薛稷是盛唐最受时人称颂的花鸟画家,尤擅画鹤,史称他在官署、寺庙和私邸中画了不少花鸟壁画,他画的鹤被称为一绝。杜甫就有称赞薛稷画鹤的诗句:\"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道出了画家笔
才思网址:www.caisiedu.com10才思教育网址:www.caisiedu.com
下鹤的高昂神韵。还有边鸾,他的花鸟画设色鲜明,浓艳如生,能\"穷羽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研\"。他对唐未五代花鸟画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五代的花鸟画已经有了更多的实物可循。那时的花鸟画已经形成了两种风格、两大流派,一是以西蜀皇帝画院画家黄签为代表的\"黄家富贵\"体,二是以江南南唐处士徐熙为宗主的\"徐熙野逸\"体。黄筌是成都人,从17岁入皇家画院就一直没有离开过,是典型的御用画家。所画题村、手法都反映了宫廷贵族的要求。大多描写禁中所有珍禽瑞鸟、奇花怪石,用笔精细、不见墨痕,只以轻色染成,带有一种宫廷的气韵,故称之为\"黄家富贵\"。面南唐的徐熙,出身于江南名族,但他本人却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处士\",史书说他是\"志节高迈,放达不羁\"。由于他置身于宫廷画院之外,因而摆脱了院派作风的约束,追求以质朴手法表现大自然中的山花野竹、水鸟塘鱼等通俗题材的灵趣,刨\"野逸\"风格,被称之为\"徐熙野逸\"。
北宋统一,黄筌进入北宋画院,\"黄家富贵\"开始在北宋繁衍,侃独霸画院画坛。北宋中期,出现了一个同为四川人的赵昌,开始变化\"黄家官贵\"的风格,他的\"没骨\"花鸟,色墨融台,开始有了突破,稍后起者,有长沙人易元吉,安徽人崔白异军突起,融\"黄家宫贵\"与\"徐熙野逸\"两家之长,结合多种技法,先画出描绘对象的骨骼、体积,再罩以淡色。画面的形象多强调其动感,或见鸳鸳迎风逆水而上,或见野鸭在芦苇荡中因意外惊忧而狂飞。
才思网址:www.caisiedu.com11才思教育网址:www.caisiedu.com
在北未末期,还出现了一个有名的皇帝画家,宋徽宗赵佶。赵佶创办的学院不但培养了大批美术专业人才,繁荣了创作,而赵信本人也是一个诗书画全能的人。他的花鸟画,有不少作品流传,且风格多样,不乏杰作。他的《芙蓉锦鸡图》、《祥龙石图》、《瑞鹤图》等,都可以称得上花鸟画的精品。
北宋灭亡,南宋偏安江南,其绘画传统多沿袭北宋,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南宋中期以来,画家马远将山水、花鸟与人物结合在一起,使花鸟画在寓意上更加明确,找到了最佳的\"以物寓意\"的途径。马远的一幅代表作品是《梅石溪鸟图》,表现了溪谷的幽静,梅花的芬芳和群鸟的活跃生命,是山水画与花鸟画的完美结合。再稍后,有擅长于人物画的梁楷、牧溪,借鉴减笔水墨人物画技法,开创了减笔写意花鸟画,又为花鸟画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减笔写意花鸟画笔墨极简,意境却根深远,大有以一当十之妙。如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梁楷创作的《秋柳双鸭图》,就是一幅难得的艺术珍品。
元代的花鸟画与宋代相比,就像人物画一样也有所没落。在花鸟画方面大至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沿袭宋画院的传统,工致艳丽;另一部分则继承了宋代文人画的发展道路,作水墨写意枯木竹石,追求书法趣味。使号称\"四君子\"的梅、兰、竹、菊为题材的作品空前兴盛。借物寓意,人各一态,风格多样,拓宽了花鸟画的审美领域。最著名的画家则首推杭州人王渊,他的水墨花鸟画被时人称为
才思网址:www.caisiedu.com12才思教育网址:www.caisiedu.com
\"当代绝艺\"。传世作品有《竹鸡图》,用水墨画成,既有工笔花鸟的精致,又有水墨写意的意韵,干湿浓淡相宜,不施丹粉而五彩缤纷。
比起人物画和山水画来说,花鸟画真是一个晚熟的生命,尽管她最初的出现比人物画和山水画都要早得多,但至唐代,她才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诞生于画坛。丽在表现形式和技法上的每一点突破却又都是以山水画为先,花鸟画只紧紧跟随其后。但机遇终于来临至明代,随着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这号称\"吴门四家\"在江南的崛起,水墨写意花鸟之风便大兴。吴门四家在艺术上是画坛上难得的多面手,诗书画全能,山水、人物、花鸟皆精,虽然人们常把他们的成就归结到山水画系列,但花鸟画中,他们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笔情墨意,井强调对象神态与画家情趣的统一。此后,在明代另两位花鸟画大师陈淳和徐谓用心血、情感、笔墨的溶铸之下,花鸟画最终走向了成熟和完善。
清代在山水画中派系众多,各有所长,而在花鸟画中,则只可数得上扬州画派。扬州画派的成员有郑板桥、汪士慎、金农、黄慎、李凶、罗骋、李方膺、高翔等8人,因为他们都活动在扬州地区,而且他们还敢于突破清初六大家崇尚摹古、追求笔墨形式的\"正统派\"画风,主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主张师造化,注重创作,他们在生活上也安于清贫,不迫名逐利,常用书画来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因此人们又称他们为\"扬州八怪\"。扬州画派最终以一种清新的生气勃勃的姿态振奋了中国画坛,在中国画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很大。
才思网址:www.caisiedu.com13才思教育网址:www.caisiedu.com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动荡也带来了艺术的变化,中国画也开始了改变,吸收了西洋画的色彩明快,形象真实生动等特点,一些赴日、赴欧的留学画家开始了中西艺术结合的尝试。活跃在上海的海派画家和活跃在广东的岭南画家也在这方面有突出的贡献,留下了不少新颖的作品。中国画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既显示着成熟,也面临着新生。
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1)山水画的介绍
中国画传统画种之一。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对象。题材有风景佳胜、名山大川、城市园林、村野乡居、舟桥楼宇等。元代以后山水画在画史上占据相当的地位。习惯上,依画法不同分为:勾勒设色,金碧辉煌,富装饰风,称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纯粹水墨者为水墨山水或墨笔山水;水墨为主、略施淡赭淡青称浅绛山水或淡着色山水;以水墨勾皴淡色打底且施青绿者为小青绿山水;几无水墨纯以彩色描绘者为没骨山水。
(2)山水画的历史
才思网址:www.caisiedu.com14才思教育网址:www.caisiedu.com
中国山水画历史久远,的山水画始发于魏晋南北朝之间,文献表明该期山水画理论已趋成熟。至隋唐,展子虔《游春图》展露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之面貌,已见其写实能力之飞跃。盛唐吴道子之山水画简练且写实,李思训之山水画富丽而典雅;张及中晚唐画家创水墨山水;敦煌壁画中出现没骨山水;五代北宋则出现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等一批名家,在真实地表现大自然和审美认识上跨入新的阶段。该期荆浩的《笔法记》、郭熙父子的《林泉高致》则较系统地总结了山水画理论。至元代,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使山水画走向抒发主观情感、创造多种风格的新途,并使山水画中诗书画的结合趋于完美。明末董其昌简化古人所创山水形象,参照书法法则,使山水画风又一变化。清代山水画一派沿袭董源、巨然和黄公望,变化古法、笔墨;另一派则强调抒发个性,面向自然,将笔墨发挥尽致以传情达意。五代两宋以后山水画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数量甚众的名家、流派,理论著述亦趋于完备,从而奠定了近现代山水名家产生的基础。
(3)山水画的特点
中国山水画的特殊传统是创造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即不但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且往往由有限的取景来表现对整个宇宙自然的由表及里的认识,或于山水之中寄托对于国土家园的感情,因而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和
才思网址:www.caisiedu.com15才思教育网址:www.caisiedu.com
社会审美意识,也可以说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在形象描绘上,山水画的特点为重宏观、重整体的把握,而非拘泥于细枝末节。对于物象的组织构造,则创造了独特的程式化表现方法,但并非机械照搬,而是灵活地用高度提炼的结构程式来表现物象。在空间的处理方法上,提出高远、平远、深远、阔远等概念,并巧妙加以融合运用。构图上,则较人物画、花鸟画更重\"势\"与\"开合起伏\"的表达。\"势\"为具体形象间的联系,而\"开合起伏\"为这种联系中的节奏变化。这表现了山水画中在静态的画面和形象组合中对于大自然的内在联系的一种运动的、全面的观察与表现观念。山水画的笔墨技法,较人物、花鸟画丰富多变,各种皴法和点苔法为笔法之要素;而墨法则有\"染\"、\"擦\"、\"破墨\"、\"积墨\"等种种手段,笔墨交融,有力地影响了其表达感情、状物写意的功能。
才思教育部分资料分享,更多资料请联系我们美术学院考研经验分享【才思教育汇总】
第一,真题的使用
真题很值得研究,应该是人手一份的,因为美院出题“中规中矩”,每年的题型大致
不变,有小部分重题,甚至有规律可循,更关键的是真题可以为我们指明复习方向,避免跑偏。建议各位考生看书前就买真题看,这样对考试形式和容易考的地方有一些感觉,这样不至于对真题有陌生感。
究竟有哪些“规律”呢?
首先,题型每年差不多,那么我们就要看分值了。中美史判断题是个难点,经常是4
分。一个对号叉号下去就相当于4个填空做错了。判断题可能在年代、作者名字、作品名称上设点,这是仁慈的,在年号、名号、时间、数字上设题真是不好办啊。填空基本都是从书中摘出的句子,喜欢出“最xxxx的”之类的,有难有易,无法捉摸。
大题很明显啊,喜欢考“题材”,不赘述。从真题中还可以看出外美史的考试范围比较小,大多都是著名的作品。大家可以亲自
做一下外美和概论的论述题,很明显,里面有出现过重题。第二,中美史的复习
中国美术史的考试特点就一个字:细。细到只有想不到没有考不到,所以单独说一下。
才思网址:www.caisiedu.com16才思教育网址:www.caisiedu.com
因此中美史复习说简单就是无所不看,说难就是看的太多记不住。另外大家不能把重点放在绘画部分,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品、民间美术、书法各方面都要照顾到。今年的论述题是“请结合美术作品…………”,而不是“结合绘画作品……”。近两年绘画部分的考点比往年逐渐缩小。近代部分大家也不能忽视,近三年每年都有一个近代人物的名词解释,基础题中还会涉及到两个左右。
就像上文提到的,美术史一定要要融会贯通,任意出一个角度自己都可以穿成一条线,
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记忆以后也可以尝试自己提出一些角度总结,目的就是加强记忆,加强理解,触类旁通。
第三,名词解释和大题的答题方法
名词解释是很好的题啊!把名词解释背过了连起来就差不多是大题了。答的时候无非
就是那些,什么人(作品),什么时候,做了什么(画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有何影响。我认为“为什么会这样”很重要,也就是社会背景。是什么社会状况导致艺术家形成了某种思想或风格,艺术家和作品背后的思想和意义是重要的。大量堆砌华丽辞藻不可取,我们不比谁的文笔最好。“有何影响”可以说对社会的影响、对艺术界、对后辈、对画派的影响等等。
写大题时要有“发散的思维”。一般考题材,可能要列举好几件作品。不同年代的、
不同门类的都可以列举。这就需要脑子里有清晰地线路,同上所说。也要求我们熟悉每幅画画的是什么。思路要打得开,想得多、想的全。比如一副《文姬归汉图》可以是女性题材、可以是战争题材、可以是边塞题材、也可以是家的题材……还是的,社会背景是关键。同一个题材在不同年代出现一定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色,为什么会这样?不同时期的社会有何不同?人们如何评价?这些都可以写,也不至于写不够字数。说到字数,名词解释得三五百吧,论述得一千以上吧,不知道是不是多多益善。不过我中美史一共写了11页答题纸。写到手抽筋。因为理科生嘛,以前从没答过这么多字,现在后悔考前没有练练笔,到考场上有话写不完可就吃亏喽,这也是一个比耐力的过程。第四,关于拓展知识与课本
建议大家复习时以课本为主,考试不会超出课本,但是拓展知识可以为我们在论述题
中加分。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还是先看课本,学累了就看看视频。有很多纪录片是可以看的,一搜一大片,对拓展思维很有帮助,有机会听听美院老师讲课就更好了。《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应该是最著名的一本拓展书目了吧。不需要全看,重点看了一下每个年代的概述,也就是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和艺术特色,的确很有帮助,可以升华知识!不过书也不是答案,中美史和外美史也可以有自己见解。
总之,课本是基本知识来源。
第五,几个小方法
有几个自己用的顺手的小方法与大家分享,因人而异。
第一是关于做题。以前学理科基本上是题海战术,我们专业课没有练习题可以看,还
真有点不适应。看没看进去背没背过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呢?自己出题!看书时把重点句子抄在本子上做成填真心实意考美院的小同学,可以联系才思教育,资料很齐全,而且有专业课老师辅导,很有帮助。
第二个是关于背单词的方法。我手机上下了有道词典,把阅读中遇到的生词加入单词
本,每天早上看着英文想中文。速度很快,一秒一个,想不起来直接看中文,passs。软件会按照记忆曲线重复。每天坚持看一会。这样阅读中遇到生词就不会陌生,我觉得应试还是挺有效的。也可以下载扇贝、百词斩,对于记忆单词很有帮助。第六,关于记忆
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是背不过怎么办呢?不要灰心,每一遍都不是白看的。每遍看书都
才思网址:www.caisiedu.com17才思教育网址:www.caisiedu.com
用心看,尝试记忆,尤其是名词解释。填空可以用上面提到的方法记忆。考试前三四周开始集中背诵,主攻记忆。有时候只有逼到快考试时才能激发出潜力。前面看书时已经有铺垫了,背起来并不很难。第七,心态调整
其实,考研的心理压力要大于学习压力,尤其对于跨专业和二战的同学。我总是觉得
自己跨专业不如别人,也没有研友可以交流。其实大家把心态放平啦,我们跨专业的有优势,因为我们不知道重点所以全都是重点,会以谦虚恭谨的太对对待,这样我们可以比别人复习的更全面。第八,坚持
大家既然选择了美术学院,就应该踏踏实实的走下去,千万不要半途而废,那么
考哪个学校都不可能成功,成功是属于坚持者的,每个人都不比其他人强多少,关键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最终才能成功,预祝大家考研顺利!
才思网址:www.caisiedu.com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