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透镜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透镜

来源:九壹网


透镜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如图是同一架镜头焦距不能变化的照相机拍摄的两张照片,通过比较两张照片,可知在给景物拍照时

( )

A. 图甲表明此时相机距离景物较近 B. 图乙表明此时底片距离镜头较远 C. 两者底片到镜头的距离相

同 D. 两者镜头到景物的距离相同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甲所示,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乙图中的( )

A. B. C.

D.

3.香水中含有易燃的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 )

A. B.

C. D.

4.如图所示,A是一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B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C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行且相隔一定距离的光斑.若选取与圆孔B相同的厚玻璃板、凹透镜、凸透镜三个光学器件中的一个嵌入圆孔B中,发现光斑C比圆孔B大,则嵌入圆孔B的那个光学器件(

A.只能是凹透镜 B.只能是平板玻璃 C.是凹透镜或凸透镜

D.平板玻璃、凹透镜、凸透镜都有可能

5.关于光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许多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汽车驾驶室前边的挡风玻璃不采用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排除像的干扰 C.照镜子时,当人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增大时,人在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

6.因为有了光,世界才会如此绚丽多彩,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黄颜色的花是因为黄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B. 假如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做操时队伍更容易排直

C. 坐在教室里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清黑板上的粉笔字,这属于光的漫反射现象 D. 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7.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

像 B. 乙图中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 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 D. 丁图中漫反射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8.透镜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近视眼镜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 照相时,被照者应该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内 C.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虚像 D.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焦距

9.春节期间,某电视台推出“扫二维码,抢红包”活动。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可成像在内部的识别模块上实现登录,获得红包。扫描二维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摄像头相当于凹透

镜 B. 摄像头越靠近二维码越好 C. 二维码成虚

像 D. 二维码一定成倒立的像 二、填空题(共7题;共21分)

10.如图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α点.现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________(甲/乙)透镜. 小明选择好透镜后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当物体距离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缩小的实像.当物体距离透镜4cm,成________像.在照相机、放大镜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类似的是

________.

11.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________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________(左/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

12.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⑴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__ 和________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___ ,且折射角________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⑵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 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____ ; 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 .

13.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cm. 14.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应在

________;如果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应在________(选填“S点”、“S点下方”或“S点上方”)

15.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____ 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________ 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16.如图所示是张欢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________cm;当物距为5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 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三、综合题(共2题;共8分)

17.小芳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5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74cm刻度线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

图所示.

(1)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放大镜 B. 幻灯机 C. 照相机 D. 潜望镜

(2)如果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18cm刻度线处,为了在光屏上得

到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以及光屏上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将光屏左移,像变

小 B. 将光屏右移,像变小 C. 将光屏左移,像变

大 D. 将光屏右移,像变大

(3)保持如图所示中的蜡烛和凸透镜的不动,将光屏移到8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不到清晰的像.如果把凸透镜看成人的眼睛,光屏所在的位置看成视网膜的位置,则此时的成像情况相当于 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近视

眼 B. 远视眼.

18.小华学习了有关知识后,用焦距一定的照相机对小明同学进行拍照,拍出的底片上的像如图甲所示,现要使底片上的像如图乙所示,则她在按快门拍照之前需要进行两项重要操作:

(1)照相机离小明的距离应________(选填“近”或“远”)一些; (2)将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选填“前伸”或“后缩”)一些. 四、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8分)

19.小红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把米尺作为光具座,按图所示放好器材.选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他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米尺旁.点燃蜡烛后,并调整火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

中心在同一高度后开始实验.

(1)如图所示,当把蜡烛放在A位置时,光屏应向M点的________(左/右)侧移动,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要使所成的像更大些,他应把蜡烛向A点的________(左/右)侧移动;当蜡烛移动到B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时,通过透镜向烛焰同侧观察,能看到烛焰________的虚像,把蜡烛放到B点________(左/右)侧,可以使虚像更大.

(2)实验中,当京京用白纸遮掉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 A. 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

像 B. 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

C. 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

些 D. 成像情况像不受任何影响 (3)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 A. 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些 B. 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些

C. 只需将蜡烛向上移动

些 D. 以上均可.

五、作图题(共4题;共20分)

20.在如图1所示的光路图中,分别填入合适的透镜.如图2所示,已知凸透镜的一条折射光线和一条入射光线,请你对应画出它们的入射光线和折射

光.

21.如图所示,画出射入凹透镜的每条入射光线以及对应的折射光线.

2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垂直射到玻璃砖的一个面.作出这束光线进入玻璃砖内的径迹和从斜面离开玻璃

砖后的大致径迹.要求在斜面处标出法线. 23.将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补画完整.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解:据图能看出,甲图的像较小,即此时的像距较小,故物距较大;所以在拍摄照片甲时,相机镜头到景物的距离大;乙图的像大,故其像距大,物距小,故在拍摄乙图时,镜头到物体的距离小,但是照相机到底片的距离即像距较大,即此时底片距离镜头较远.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物体和照相机的距离是物距,胶片和镜头的距离是像距,胶片安装在暗箱的最后端. 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外,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2.【答案】C

【解析】【解答】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物距逐渐增大,根据凸透镜成的实像时有: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像距逐渐减小,从 而不能小于1倍焦距,C符合题意,A、B、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位于物的异侧;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3.【答案】B

【解析】【解答】由于酒精易燃,所以应该尽可能保持香水处在低温环境下,B中瓶盖是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量集中,使温度升高,可能导致酒精燃烧。 故答案为:B。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4.【答案】C

【解析】【解答】当在B处嵌入一个凹透镜时,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光斑C要比圆孔B大;当在B处嵌入一个焦距较小的凸透镜时,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线在BC之间会聚,所以,

,但像距只能接近1倍焦距,

光斑C要比圆孔B大;当在B处嵌入一个时平板玻璃时,因为平板玻璃对光线即没有会聚也没有发散作用;所以,光斑C与圆孔B一样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凹透镜对光有发生作用,经过凸透镜焦点后的光线也是发生的. 5.【答案】D

【解析】【解答】A. 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变弱,即折光能力变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A不符合题意;B. 汽车驾驶室前边的挡风玻璃如果竖直安装,则在运动过程中会有很大的阻力,而且车内物体在挡风玻璃里成的虚像在车的前方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如果不采用竖直安装,不仅可以减小阻力,而且驾驶室内物体的像在车的前上方,有利于驾驶员驾驶,B不符合题意;C. 照镜子时,当人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增大时,人在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变,C不符合题意;D.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放大镜的物体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 6.【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黄颜色的花是因为黄花能反射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故A错误;

B、排队时用到了光的直线传播,假如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做操时队伍将不容易排直,故B错误;

C、坐在教室里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清黑板上的粉笔字,这属于光的漫反射现象,故C正确; D、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入射到另一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排队时也用到这一原理;

(3)漫反射时,光可以反射向各个不同的方向,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入射到另一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 7.【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是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说法错误; B、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是光的折射原理,该选项说法正确;

C、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多种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该选项说法正确;

D、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2)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应佩戴凹透镜矫正;(3)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不同颜色的光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4)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8.【答案】A

【解析】【解答】A、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A正确;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所以B错误;

C、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因此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虚像,所以C错误;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所以D错误。 故选A。

【分析】A、掌握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根据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进行分析; C、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

D、根据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进行分析。 9.【答案】D

【解析】【解答】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A不符合题意;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并不是摄像头越靠近二维码越好,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

10.【答案】乙;正立、放大的虚;放大镜

【解析】【解答】解:由图知,若光沿直线传播会聚到b点,经过甲会聚到c点,说明甲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经过乙会聚到a点,说明乙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 所以应选择乙透镜. 当物体距离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清晰放大的实像,所以f<8cm<2f,得4cm<f<8cm; 又把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此时物距为10cm,屏上又成一清晰缩小的实像,所以10cm>2f,得f<5cm. 若物体距离透镜4cm,则小于焦距,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照相机是根据成缩小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投影仪是根据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乙;正立、放大的虚;放大镜.

【分析】(1)根据图判断出甲乙对光线的作用,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进行判断.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2)根据题意,当物距等于8cm时,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当物距为10cm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 从而分析出焦距的范围,得出4cm与焦距的关系. 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1.【答案】直线传播;左;不变

【解析】【解答】解:(1)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O点;(2)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光线移动到O点左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折射光线逐渐向左偏折,但是入射角不变,折射角的大小也不变.故答案为:直线传播;左;不变.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称为光的折射.

12.【答案】折射;反射;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小于;是 ;探究过程不完整,还应该做其他多种透明介质之间的折射实验 【解析】【解答】

(1)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②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2)评价:存在不足,应该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再做此实验,这样得出的结论将更具有普遍性. 【分析】考查光的折射规律. 13.【答案】倒立;缩小;20

【解析】【解答】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摄像头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工作的,镜头的焦距是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20cm。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 14.【答案】S点下方;S点上方

【解析】【解答】解:(1)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P点如下图所

示:;

(2)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光线先在水池壁反射,再折射出水面,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Q点如下图所

示:通过画图可以知道: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故答案为:S点下方;S点上方.【分析】(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当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2)反射定律:反射线跟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5.【答案】增大;增大

【解析】【解答】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故答案为:增大;增大。

【分析】“自拍神器”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16.【答案】10;放大镜

【解析】【解答】①由图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为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2f=20cm,则f=10cm。

②当物距为5cm时,即u<f,则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正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10;放大镜。

【分析】(1)凸透镜成像时,u=v=2f,在图象上找到u=v对应点,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凸透镜的焦距。

(2)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若u<f,则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三、综合题 17.【答案】(1)C (2)D (3)A

【解析】【解答】解:(1)如图所示,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能够说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C符合题意;(2)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18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像变大,光屏也向右移.故D正确;(3)如果把凸透镜看成人的眼睛,光屏所在的位置看成视网膜的位置,此时的像呈在了视网膜的前方,为近视眼.故答案为:(1)C;(2)D;(3)A.

【分析】(1)物距大于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根据这个原理制成;(2)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分析,要使像变大,则应减小物距,并增大像距;(3)近视眼的成因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

18.【答案】(1)远 (2)后缩

【解析】【解答】解:照相机是利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由图知,甲的像比乙的像大,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大,此时的物距越小,像距越远.所以用照相机对小明进行拍照, 照相机离小明的距离应远一些;将照相机的镜头后缩一些. 故答案为:(1)远;(2)后缩.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是照相机的原理;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位于物的异侧,是投影仪的原理;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5、

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是放大镜的原理。当物体成实像时,物体像透镜靠近,像变大,像原理透镜。 四、实验探究题

19.【答案】(1)右;右;正立放大;左 (2)C (3)C

【解析】【解答】解:(1)①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由图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2倍焦距即大于20厘米,故光屏应向M点的右侧移动,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②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即当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像变大,故应把蜡烛向A点的右侧移动;③B点的位置小于一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并且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大.所以把蜡烛放到B点左侧,可以使虚像更大.(2)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选C;(3)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根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像会向上移动. 由于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为了使后面的实验更方便操作,可进行的操作是将蜡烛向上移动些,或凸透镜和光屏同时调低.更合理简单的操作是把蜡烛升高,故选C. 故答案为(1)右; 右; 正立放大;左;(2)C;(3)C.

【分析】(1)①由图中数据,分析凸透镜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确定像距分析回答;

②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分析回答;③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同侧,并且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大;(3)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4)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根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像会向上移动.

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位置,可以使蜡烛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且光屏向下移动,保证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从而都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位置;

也可以只将光屏向上移动,也可使像成在光屏的位置.但是如果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个高度,每进行一次实验都需要进行调整,给实验带来很多不便,据此确定最合理的操作. 五、作图题

20.【答案】解:如下图所示:

【解析】【解答】解:(1.)第一个图中平行光经透镜后变得会聚,因此该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为凸透镜; 第二个图的折射光线比起入射光线更加远离主光轴,所以这个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填凹透镜.如下图所示:

(2.)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据此画出对应画出它们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即可,如图所示:

【分析】(1)判断透镜类型的关键是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如果光线被会聚了就是凸透镜,如果光线被发散了就是凹透镜.(2)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21.【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解: 对于凹透镜,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由此作图如图所示:

【分析】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凹透镜的光学特点(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22.【答案】解:如下图所示:

【解析】【解答】解:首先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的表面,所以传播方向不变. 然后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首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然后根据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垂直入射时,折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3.【答案】

【解析】【解答】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如图所示:

【分析】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