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一一些重点
函数值域求法十一种 .......................................................................................................... 2 复合函数 .............................................................................................................................. 9 一、复合函数的概念 .................................................................................................... 9 二、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 9 复合函数单调性相关定理 ................................................................................................ 10 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 .................................................................................................... 10 指数函数: ........................................................................................................................ 12 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 15
1
函数值域求法十一种
1. 直接观察法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函数,其值域可通过观察得到。
x的值域。 例1. 求函数
解:∵x0
1y1∴x0
x的值域。
显然函数的值域是:(,0)(0,) 例2. 求函数y3解:∵x0
x3
故函数的值域是:[,3] x0,3
2. 配方法
配方法是求二次函数值域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2 例3. 求函数yx2x5,x[1,2]的值域。
2解:将函数配方得:y(x1)4
∵x[1,2]
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x=1时,ymin4,当x1时,ymax8 故函数的值域是:[4,8]
3. 判别式法
1x 例4. 求函数的值域。
解:原函数化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y1xx22(y1)x0
(1)当y1时,xR (1)4(y1)(y1)0
13y2 解得:2131,(2)当y=1时,x0,而22 132,2 故函数的值域为2(y1)x2
例5. 求函数yxx(2x)的值域。
22解:两边平方整理得:2x2(y1)xy0(1) ∵xR
2∴4(y1)8y0
解得:12y12
但此时的函数的定义域由x(2x)0,得0x2
22由0,仅保证关于x的方程:2x2(y1)xy0在实数集R有实根,而不能确保其实根在区间[0,2]上,
2
132,2。 即不能确保方程(1)有实根,由 0求出的范围可能比y的实际范围大,故不能确定此函数的值域为可以采取如下方法进一步确定原函数的值域。 ∵0x2
yxx(2x)0
ymin0,y1x122代入方程(1) 22242[0,2]解得:即当
2x122224时,
原函数的值域为:[0,12]
注:由判别式法来判断函数的值域时,若原函数的定义域不是实数集时,应综合函数的定义域,将扩大的部分剔除。
4. 反函数法
直接求函数的值域困难时,可以通过求其原函数的定义域来确定原函数的值域。
3x4 例6. 求函数5x6值域。
x46y5y3
解:由原函数式可得:则其反函数为:
y46y5x3,其定义域为:
x35
3,5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5. 函数有界性法
直接求函数的值域困难时,可以利用已学过函数的有界性,反客为主来确定函数的值域。 例7. 求函数
yeexx11的值域。
exy1y1
解:由原函数式可得:
x∵e0
y1∴y10
解得:1y1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1)
例8. 求函数
2ycosxsinx3的值域。
解:由原函数式可得:ysinxcosx3y,可化为:
y1sinx(x)3y
sinx(x)3yy2即
∵xR
1
∴sinx(x)[1,1]
3
13yy21即解得:
1y
24
2422,44 故函数的值域为
6. 函数单调性法
x5log3 例9. 求函数y2x5解:令y12,y2log3x1(2x10)的值域。 x1
则y1,y2在[2,10]上都是增函数 所以yy1y2在[2,10]上是增函数 当x=2时,
ymin23log32118
5当x=10时,ymax2log3933
1,33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8
例10. 求函数yx1yx1的值域。
2x1x1
解:原函数可化为:令y1x1,y2x1,显然y1,y2在[1,]上为无上界的增函数
所以yy1,y2在[1,]上也为无上界的增函数
2所以当x=1时,yy1y2有最小值2,原函数有最大值2显然y0,故原函数的值域为(0,2]
2
7. 换元法
通过简单的换元把一个函数变为简单函数,其题型特征是函数解析式含有根式或三角函数公式模型,换元法是数学方法中几种最主要方法之一,在求函数的值域中同样发挥作用。
例11. 求函数yx2则xt1
x1的值域。
解:令x1t,(t0)
1324 ∵
又t0,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
yt2t1(t)2当t0时,ymin1 当t0时,y 故函数的值域为[1,)
例12. 求函数
yx21(x1)2的值域。
2解:因1(x1)0 2即(x1)1
4
故可令x1cos,[0,] ∴
ycos11cos2sincos1
2sin(4)1
∵
0,0454
22sin(4)102sin(4)112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0,12]
3yxx例13. 求函数
x42x21的值域。 2y12x1x解:原函数可变形为:
21x21x2
2x22可令xtg,则有1x2sin2,1x2cos1x
y12sin2cos214sin4
k1当28时,ymax4 k当
28时,
y1min4
而此时tan有意义。
11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4,4 例14. 求函数y(sinx1)(cosx1)x,
,122的值域。解:y(sinx1)(cosx1)
sinxcosxsinxcosx1
1令sinxcosxt,则
sinxcosx2(t21)
y12(t21)t112(t1)2
由tsinxcosx2sin(x/4)
x且
,122 2可得:2t2
3∴当t2时,
ymax22,当
t22时,
y324232,32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422。
5
例15. 求函数yx45x2的值域。
2解:由5x0,可得|x|5
故可令x5cos,[0,]
y5cos45sin10sin(4)4
∵0
4454
当/4时,ymax410 当时,ymin45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45,410]
8. 数形结合法
其题型是函数解析式具有明显的某种几何意义,如两点的距离公式直线斜率等等,这类题目若运用数形结合法,往往会更加简单,一目了然,赏心悦目。 例16. 求函数
y(x2)2(x8)2的值域。
解:原函数可化简得:y|x2||x8|
上式可以看成数轴上点P(x)到定点A(2),B(8)间的距离之和。 由上图可知,当点P在线段AB上时,y|x2||x8||AB|10 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上时,y|x2||x8||AB|10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0,]
2 例17. 求函数yx6x13解:原函数可变形为:
x24x5的值域。
2y(x3)2(02)2(x2)2(01)
(32)2上式可看成x轴上的点P(x,0)到两定点A(3,2),B(2,1)的距离之和, 由图可知当点P为线段与x轴的交点时,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43,]
ymin|AB|(21)243,
例18. 求函数yx2
6x13(x3)x224x5的值域。
2解:将函数变形为:y(02)(x2)2(01)2
上式可看成定点A(3,2)到点P(x,0)的距离与定点B(2,1)到点P(x,0)的距离之差。
即:y|AP||BP| 由图可知:(1)当点P在x轴上且不是直线AB与x轴的交点时,如点P',则构成ABP',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有||AP'||BP'|||AB|即:
(32)2(21)226
26y26
6
(2)当点P恰好为直线AB与x轴的交点时,有||AP||BP|||AB|综上所述,可知函数的值域为:(26,26]
26
注:由例17,18可知,求两距离之和时,要将函数式变形,使A、B两点在x轴的两侧,而求两距离之差时,则要使A,B两点在x轴的同侧。
如:例17的A,B两点坐标分别为:(3,2),(2,1),在x轴的同侧;例18的A,B两点坐标分别为(3,2),
(2,1),在x轴的同侧。
9. 不等式法
利用基本不等式ab2ab,abc3abc(a,b,cR),求函数的最值,其题型特征解析式是和式时要求积为定值,解析式是积时要求和为定值,不过有时需要用到拆项、添项和两边平方等技巧。
sinx 例19. 求函数
解:原函数变形为:
y(sin23y(sinx1)(cosx21cosx)42的值域。
xcos22x)x21sin2x1cos2x1cesxsec3tan3tan53222xcotxcot2xx2
xk4时(kz),等号成立
当且仅当tanxcotx 即当
例20. 求函数y2sinxsin2x的值域。
解:y4sinxsinxcosx
4sin2故原函数的值域为:[5,)
xcosx
4y16sin8sin2xcos22x2xsin2x(22sin2x)28[(sin27xsinx22sinx)/3]3
22当且仅当sinx22sinx,即当由
y2sin2x23时,等号成立。
27可得:
839y839
8383,99 故原函数的值域为:
10. 一一映射法
7
原理:因为yaxbcxd(c0)在定义域上x与y是一一对应的。故两个变量中,若知道一个变量范围,就可以求另
一个变量范围。 例21. y13x求函数
2x1的值域。
x|x1或x1解:∵定义域为22 x1y由y13x2x1得2y3 x1y1故
2y32x1y2y31或
2
解得
y32或y32
,33故函数的值域为22,
11. 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x2 例22. 求函数
yx3的值域。
解:令tx2(t0),则x3t21
yt11t21(1)当t0时,
t12t,当且仅当t=1,即x1时取等号,所以
0y12(2)当t=0时,y=0。
0,1综上所述,函数的值域为:2 注:先换元,后用不等式法
y1x2x2x3x4 例23. 求函数
12x2x4的值域。
y12x2x4xx3解:
12x2x412x2x4
21x2x1x21x2 2令xtan1x2cos22,则1x2 x11x22sin
ycos212sinsin212sin1
2sin117416
∴当
sin14时,
ymax1716
当sin1时,ymin2 17此时
tan2都存在,故函数的值域为2,16
8
注:此题先用换元法,后用配方法,然后再运用sin的有界性。
总之,在具体求某个函数的值域时,首先要仔细、认真观察其题型特征,然后再选择恰当的方法,一般优先考虑直接法,函数单调性法和基本不等式法,然后才考虑用其他各种特殊方法。
复合函数
一、复合函数的概念
如果y是u的函数,而u是x的函数,即y = f ( u ), u = g ( x ) ,那么y关于x的函数y = f [g ( x ) ]叫做函数f 与 g 的复合函数,u 叫做中间变量。
注意:复合函数并不是一类新的函数,它只是反映某些函数在结构方面的某种特点,因此,根据复合函数结构,将它折成几个简单的函数时,应从外到里一层一层地拆,注意不要漏层。
另外,在研究有关复合函数的问题时,要注意复合函数的存在条件,即当且仅当g ( x )的值域与f ( u )的定义域的交集非空时,它们的复合函数才有意义,否则这样的复合函数不存在。
例:f ( x + 1 ) = (x + 1) 可以拆成y = f ( u ) = u2 , u = g ( x ) , g ( x ) = x + 1 ,即可以看成f ( u ) = u2 与g ( x ) = x + 1
2两个函数复合而成。
二、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1)若f(x)的定义域为a ≤ x ≤ b,则f [ g ( x ) ] 中的a ≤ g ( x ) ≤ b ,从中解得x的范围,即为f [g ( x )]的定义域。
例1、y = f ( x ) 的定义域为[ 0 , 1 ],求f ( 2x + 1 )的定义域。 答案: [-1/2 ,0 ]
例2、已知f ( x )的定义域为(0,1),求f ( x 2)的定义域。 答案: [-1 ,1]
(2)若f [ g ( x ) ]的定义域为(m , n)则由m < x < n 确定出g ( x )的范围即为f ( x )的定义域。
例3、已知函数f ( 2x + 1 )的定义域为(0,1),求f ( x ) 的定义域。 答案: [ 1 ,3]
(3)由f [ g ( x ) ] 的定义域,求得f ( x )的定义域后,再求f [ h ( x ) ]的定义域。
例4、已知f ( x + 1 )的定义域为[-2 ,3],求f ( 2x 2 – 2 ) 的定义域。 答案:[-√3/2 ,-√3]∪[√3/2 ,√3] 三、求复合函数的解析式。
1、待定系数法:在已知函数解析式的构造时,可用待定系数法。
例1 设f(x)是一次函数,且f[f(x)]4x3,求f(x) 解:设f(x)axb (a0),则
2f[f(x)]af(x)ba(axb)baxabb
a2a24a2 或 b3abb3b1f(x)2x1 或 f(x)2x3
9
2、 配凑法:已知复合函数f[g(x)]的表达式,求f(x)的解析式,f[g(x)]的表达式容易配成g(x)的运算形式时,
常用配凑法。但要注意所求函数f(x)的定义域不是原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而是g(x)的值域。 例2 已知f(x解:f(x1x1x)x1x221x2 (x0) ,求 f(x)的解析式
1x2
)(x)2, x f(x)x22 (x2)
3、换元法:已知复合函数f[g(x)]的表达式时,还可以用换元法求f(x)的解析式。与配凑法一样,要注意所换元的
定义域的变化。
例3 已知f(x1)x2x,求f(x1) 解:令tx1,则t1,x(t1)
x
22f(x1)x22f(t)(t1)2(t1)t1,
f(x)x1 (x1)
f(x1)(x1)1x2x (x0)
222
复合函数单调性相关定理
1、引理1 已知函数y=f[g(x)].若u=g(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其值域为(c,d),又函数y=f(u)在区间(c,d)上是
增函数,那么,原复合函数y=f[g(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
证 明 在区间(a,b)内任取两个数x1,x2,使a<x1<x2<b.
因为u=g(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所以g(x1)<g(x2),记u1=g(x1),u2=g(x2)即u1<u2,且u1,u2∈(c,d). 因为函数y=f(u)在区间(c,d)上是增函数,所以f(u1)<f(u2),即f[g(x1)]<f[f(x2)], 故函数y=f[g(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
2、引理2 已知函数y=f[g(x)].若u=g(x)在区间(a,b)上是减函数,其值域为(c,d),又函数y=f(u)在区间(c,d)
上是减函数,那么,复合函数y=f[g(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
证明 在区间(a,b)内任取两个数x1,x2,使a<x1<x2<b.
因为函数u=g(x)在区间(a,b)上是减函数,所以g(x1)>g(x2),记u1=g(x1),u2=g(x2)即u1>u2,且u1,u2∈(c,d).因为函数y=f(u)在区间(c,d)上是减函数,所以f(u1)<f(u2),即f[g(x1)]<f[f(x2)],故函数y=f[g(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
3、总结 同增异减
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
1.定义域判定法
10
例1 判定f(x)(x1)x2的奇偶性.(非奇非偶) 2.定义判定法f(x)与f(-x)关系
例2 判断f(x)xaxa的奇偶性.(偶) 3.等价形式判定法
例3 判定f(x)1xx11xx122的奇偶性.(奇)
评注:常用等价变形形式有:若f(x)f(x)0或
f(x)f(x)1,则f(x)为奇函数;若f(x)f(x)0或
f(x)f(x). 1,则f(x)为偶函数(其中f(x)0)
4.性质判定法
例4 若a0,f(x)(xa,a)是奇函数,g(x)(xR)是偶函数,试判定(x)f(x)g(x)的奇偶性. 评注:在两个函数(常函数除外)的公共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前提下:①两个偶函数的和、差、积都是偶函数;②两个奇函数的和、差是奇函数,积是偶函数;③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积是奇函数. 5、练习
(1).(★★★★)函数f(x)在R上为增函数,则y=f(|x+1|)的一个单调递减区间是_ (-∞,-1] (2)(★★★★★)若函数f(x)=ax3+bx2+cx+d满足f(0)=f(x1)=f(x2)=0 (0 2.奇偶性 记F(x)=f[g(x)]——复合函数,则F(-x)=f[g(-x)], 如果g(x)是奇函数,即g(-x)=-g(x) ==> F(-x)=f[-g(x)], 则当f(x)是奇函数时,F(-x)=-f[g(x)]=-F(x),F(x)是奇函数; 当f(x)是偶函数时,F(-x)=f[g(x)]=F(x),F(x)是偶函数。 如果g(x)是偶函数,即g(-x)=g(x) ==> F(-x)=f[g(x)]=F(x),F(x)是偶函数。 所以由两个函数复合而成的复合函数,当里层的函数是偶函数时,复合函数是偶函数,不论外层是怎样的函数;当里层的函数是奇函数、外层的函数也是奇函数时,复合函数是奇函数,当里层的函数是奇函数、外层的函数是偶函数时,复合函数是偶函数。 在其它的场合,就不能如此单纯地判断复合函数的奇偶性了。 二 加减函数 1.增减性 对于F(x)=g(x)+f(x) ,增+增=增 ,减+减=减, 减+增则无定则 2.奇偶性 对于F(x)=g(x)+f(x) , 奇+奇=奇, 奇-奇=奇, 偶+偶=偶 ,偶-偶=偶.奇+偶无定则 三 相乘函数 1.增减性 11 对于F(x)=g(x)*f(x) ,一切皆无定则.知道你会不信 ,很好 ,我来举个例子:f(x)=g(x)=-x ,都是减函数,而F(x)=x^2,有增有减. 2.奇偶性 对于F(x)=g(x)*f(x), 同样满足乘法定则(其实这名字是我取的,不要说出去,不然没人听的懂). 即 奇*偶=奇 ,偶*偶=偶 ,奇*奇=偶 除法就不用说了,F(x)=g(x)/f(x) ,可以看成F(x)=g(x)[1/f(x)], 自己推. 指数函数: aa0且a1定义:函数y叫指数函数。 定义域为R,底数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 x要求函数yax中的a必须a0且a1。因为若a0时,y4,当xxxx14时,函数值不存在。 xa0,y0,当x0,函数值不存在。a1时,y1对一切x虽有意义,函数值恒为1,但y1 的反函数不存在, 因为要求函数yax中的a0且a1。 1x1、对三个指数函数y2,y,y10的图象的认识。 2xx图象特征与函数性质: 图象特征 函数性质 (1)x取任何实数值时,都有a0; (2)无论a取任何正数,x0时,y1; x(1)图象都位于x轴上方; (2)图象都经过点(0,1); (3)y2,y10在第一象限内的纵坐xxxx0,则a1(3)当a1时, xx0,则a1标都大于1,在第二象限内的纵坐标都小于1,1y2x的图象正好相反; xx0,则a1 当0时, a1xx0,则a1 (4)y2,y10的图象自左到右逐渐(4)当a1时,ya是增函数, 1上升,y的图象逐渐下降。 2xxxx当0时,ya是减函数。 a1x 对图象的进一步认识,(通过三个函数相互关系的比较): ①所有指数函数的图象交叉相交于点(0,1),如y2和y10相交于(0,1),当x0时,y10的图象 x22xxx02及102。 在y2的图象的上方,当x0,刚好相反,故有122 1x②y2与y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21③通过y2,y10,y2xxxx 且a1)的示意图,三个函数图象,可以画出任意一个函数ya(a0x 12 1如y3的图象,一定位于y2和y10两个图象的中间,且过点(0,1),从而y也由关于y轴的对称 3xxxx1性,可得y的示意图,即通过有限个函数的图象进一步认识无限个函数的图象。 3x2、对数: 定义:如果aN(a0且a1),那么数b就叫做以a为底的对数,记作blogN(a是底数,N 是真数,ab) logaN是对数式。 由于Na0故logaN中N必须大于0。 当N为零的负数时对数不存在。 (1)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由于对数是新学的,常常把不熟悉的对数式转化为指数式解决问题,如: 则0.32xbx52412 求log0.325252 解:设log0.32x 448即25∴x825 12521即log0.3224 评述:由对数式化为指数式可以解决问题,反之由指数式化为对数式也能解决问题,因此必须因题而异。如求35x中的x,化为对数式xlog35即成。 (2)对数恒等式: 由a N(1)blogN(2)a将(2)代入(1)得alogaNbN 运用对数恒等式时要注意此式的特点,不能乱用,特别是注意转化时必须幂的底数和对数的底数相同。 计算: 3log123 解:原式31log122313log1322。 (3)对数的性质: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②1的对数是零; ③底数的对数等于1。 (4)对数的运算法则: ①l ogMNlogMlogNM,NRaaaMoglogMlogNM,NR②l aaaN③l ogNnlogNNRaan 1nogNlogNNR④l aan 13 3、对数函数: 定义:指数函数ya(a0且a1)的反函数 x(0,)叫做对数函数。 ylogxxa 1、对三个对数函数y logx,ylogx,212ylgx的图象的认识。 图象特征与函数性质: 图象特征 (1)图象都位于 y轴右侧; (2)图象都过点(1,0); +函数性质 (1)定义域:R,值或:R; (2)x1时,y0。即log10; a(3)当a1时,若x1,则y0,若,则y0; 0x1时,若x0,则y0,若a1在x轴上方,当0时,图象在x轴下当0x0时,则y0; 0x1方,ylogx与上述情况刚好相反; (3)ylogx,ylgx当x1时,图象212gx是增函数; (4)y从左向右图象是上(4)a1时,ylologx,ylgxa2升,而ylog1x从左向右图象是下降。 2时,ylo0a1gx是减函数。 a对图象的进一步的认识(通过三个函数图象的相互关系的比较): (1)所有对数函数的图象都过点(1,0),但是ylogx与ylgx在点(1,0)曲线是交叉的,即当x0时,2时,ylox1ylogx的图象在ylgx的图象上方;而0gx的图象在ylgx的图象的下方,故有:22;l。 log1.5lg.15og0.1lg.0122 (2)ylogx的图象与ylog1x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 22ylog1x三个函数图象,(3)通过ylo可以作出任意一个对数函数的示意图,如作ylogx,gxylgx,232的图象,它一定位于ylo,x0时,在ylgx的上方,而位于gx和ylgx两个图象的中间,且过点(1,0)2时,刚好相反,则对称性,可知ylog1x的示意图。 x1ylogx的下方,023 因而通过课本上的三个函数的图象进一步认识无限个函数的图象。 4、对数换底公式: logNalogNblogba LNlogN(其中e2.71828…)称为的N自然对数 neLNlogN称为常数对数g10 由换底公式可得: lgNlgNLN2.303lgN nlge0.434314 由换底公式推出一些常用的结论: (1)logban 或logb·loga1ablogab 1(2)logabmnmnlogab ogblogb(3)l aan(4)logaanmmn 5、指数方程与对数方程* 定义:在指数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称指数方程。 在对数符号后面含有未知数的方程称对数方程。 由于指数运算及对数运算不是一般的代数运算,故指数方程对数方程不是代数方程而属于超越方程。 指数方程的题型与解法: 名称 基本型 同底数型 不同底数型 需代换型 a题型 fx解法 取以a为底的对数f xogbla 取以a为底的对数fxx 取同底的对数化为fx ·lgax·lgb换元令ta转化为t的代数方程 xb (x)af(x)aafxbx Fax0 对数方程的题型与解法: 名称 基本题 同底数型 需代换型 题型 logfxba logfxlogxaaF(logax)0 解法 对数式转化为指数式fxa b转化为fxx(必须验根) 换元令tlogx转化为代数方程 a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一、幂函数的定义 1214一般地,形如yx(xR)的函数称为幂孙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是常数.如yx,yx3,yx等都是幂函数,幂函数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一样,都是基本初等函数. 分数指数幂 m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an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a1、 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mnnam(a0,m、nN,且n1) (a0,m、nN,且n1) 1nam幂函数yx随着n的不同,定义域、值域都会发生变化,可以采取按性质和图像分类记忆的方法.熟练掌握yx,当n2,1, nn12,13,3的图像和性质,列表如下. 15 从中可以归纳出以下结论: ① 它们都过点1,1,除原点外,任何幂函数图像与坐标轴都不相交,任何幂函数图像都不过第四象限. ② a13,1212,1,2,3时,幂函数图像过原点且在0,上是增函数. ③ a,1,2时,幂函数图像不过原点且在0,上是减函数. ④ 任何两个幂函数最多有三个公共点. yx n奇函数 y 偶函数 y 非奇非偶函数 y n1 O x O x O x y y y 0n1 O x O x O x y y y n0 O x O x O x a y 例1、 右图为幂函数yx在第一象限的图像,则a,b,c,d的大小关系是 ( ) (A)abcd (C)abdc 12yx (B)badc (D)adcb 1111,abdc,应2222cdbayx yx cbO x 解:取x选(C). ,由图像可知:三.两类基本函数的归纳比较: ① 定义 对数函数的定义:一般地,我们把函数ylogax(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 16 数的定义域是(0,+∞). 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x(xR)的函数称为幂孙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是常数. ②性质 对数函数的性质:定义域:(0,+∞);值域:R; 过点(1,0),即当x=1,y=0; 在(0,+∞)上是增函数;在(0,+∞)是上减函数 幂函数的性质: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 图象都过点(1,1)x>0时,幂函数的图象都通过原点, 1在[0,+∞]上,yx、yx、yx、yx2是增函数, 23在(0,+∞)上, yx1是减函数。 例1.已知函数fxmm1x25m3,当 m为何值时,fx: (1)是幂函数;(2)是幂函数,且是0,上的增函数;(3)是正比例函数;(4)是反比例函数;(5)是二次函数; 简解:(1)m2或m1(2)m1(3)m变式训练:已知函数fxmmx2m2m3245(4)m25(5)m1 ,当 m为何值时,fx在第一象限内它的图像是上升曲线。 2mm0简解:解得:m,13, 2m2m30小结与拓展:要牢记幂函数的定义,列出等式或不等式求解。 例2.比较大小: 1130.5112(1)1.52,1.72 (2)(1.2)3,(1.25)3(3)5.25,5.26,5.26(4)0.5,3,log30.5 111解:(1)∵yx2在[0,)上是增函数,1.51.7,∴1.521.72 (2)∵yx在R上是增函数,1.21.25,∴(1.2)(1.25) (3)∵yx在(0,)上是减函数,5.255.26,∴5.2515.261; 12∵y5.26是增函数,12,∴5.265.26; x1333综上,5.2515.26315.260.52 30.5(4)∵00.51,31,log30.50,∴log30.50.53 2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y=log4(x-4x+3) 2 解法一:设 y=log4u,u=x-4x+3.由 u>0, 2 u=x-4x+3, 解得原复合函数的定义域为x<1或x>3. 2 当x∈(-∞,1)时,u=x-4x+3为减函数,而y=log4u为增函数,所以(-∞,1)是复合函数的单调减区间;当x 17 ∈(3,±∞)时,u=x-4x+3为增函数y=log4u为增函数,所以,(3,+∞)是复合函数的单调增区间. 2 解法二:u=x-4x+3=(x-2)2-1, x>3或x<1,(复合函数定义域) x<2 (u减) 解得x<1.所以x∈(-∞,1)时,函数u单调递减. 2 由于y=log4u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所以由引理知:u=(x-2)-1的单调性与复合函数的单调性一致,所以(-∞,1)是复合函数的单调减区间.下面我们求一下复合函数的单调增区间. 22 u=x-4x+3=(x-2)-1, x>3或x<1,(复合函数定义域) x>2 (u增) 解得x>3.所以(3,+∞)是复合函数的单调增区间. 2 例2 求下列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 y=log1 (2x-x) 32 解: 设 y=log1u,u=2x-x.由 32 u>0 2 u=2x-x 解得原复合函数的定义域为0<x<2. 2 由于y=log1u在定义域(0,+∞)内是减函数,所以,原复合函数的单调性与二次函数u=2x-x的单调性正好相反. 3易知u=2x-x=-(x-1)+1在x≤1时单调增.由 0<x<2 (复合函数定义域) x≤1,(u增) 解得0<x≤1,所以(0,1]是原复合函数的单调减区间. 2 又u=-(x-1)+1在x≥1时单调减,由 x<2, (复合函数定义域) x≥1, (u减) 解得1≤x<2,所以1,2)是原复合函数的单调增区间. 例3、求y=76xx的单调区间. 解: 设y=u,u=7-6x-x,由 u≥0, 2 u=7-6x-x 解得原复合函数的定义域为-7≤x≤1. 2 22 2因为y=u在定义域[0+∞]内是增函数,所以由引理知,原复合函数的单调性与二次函数u=-x2-6x+7的单调性相同. 22 易知u=-x-6x+7=-(x+3)+16在x≤-3时单调增加。由 -7≤x≤1,(复合函数定义域) x≤-3,(u增) 解得-7≤x≤-3.所以-7,3是复合函数的单调增区间. 22 易知u=-x-6x+7=-(x+3)+16在x≥-3时单调减,由 -7≤x≤1 (复合函数定义域) x≥-3, (u减) 解得-3≤x≤1,所以[-3,1]是复合函数的单调减区间. 1x22x1()例4 求y=2的单调区间. 1u()2 解 : 设y=2.由 u∈R, u=x-2x-1,解得原复合函数的定义域为x∈R. 1u()2 因为y=2在定义域R内为减函数,所以由引理知,二次函数u=x-2x-1的单调性与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相反. 易知,u=x-2x-1=(x-1)-2在x≤1时单调减,由 x∈R, (复合函数定义域) x≤1, (u减) 解得x≤1.所以(-∞,1]是复合函数的单调增区间.同理[1,+∞)是复合函数的单调减区间. 注意:单调区间必须是定义域的子集,当我们求单调区间时,必须先求出原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另外,咱们刚刚学习复 18 22 合函数的单调性,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按要求做,不要跳步. 练习 求下列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 1.y=log(x2 3-2x);(答:(-∞,0)是单调减区间,(2,+∞)是单调增区间.) 12.y=log2(x2 -3x+2);(答:(-∞,1)是单调增区间,(2,+∞)是单调减区间.) 553.y=x25x6,(答:[2,2是单调增区间,][2,3]是单调减区间.) 14.y=0.7x;(答:(-∞,0),(0,+∞)均为单调增区间.注意,单调区间之间不可以取并集.) 5.y=23x2;(答(-∞,0)为单调增区间,(0,+∞)为单调减区间) (1)x36.y=3,(答(-∞,+∞)为单调减区间.) 7.y=3log2x;(答:(0,+∞)为单调减区间.) log18.y= (4xx2);(答:(0,2)为单调减区间,(2,4)为单调增区间.) 9.y=4x26x;(答:(0,3)为单调减区间,(3,6)为单调增区间.) 10.y=72xx2;(答(-∞,1)为单调增区间,(1,+∞)为单调减区间.)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