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思维训练的研究综述 蒋 旭 一、“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研究” 文献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 通过在中国知网等网站以“语文教学语言训练与 基本理念”部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 思维训练”为题名检索,自上世纪80年代至2011年5 同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 月30 13,能检索到的期刊论文有6篇,其中有2篇重 阁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言 复,实得5篇,如表一所示。以“语文教学语言训练与 是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语言 思维训练”为关键词检索,自上世纪80年代至201 1年 符号形式承载着人们各式各样的思想观点,表达人 4月30日,能检索到的硕士学位论文有1篇、期刊论文 们丰富多彩的情感态度。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有41篇,共42篇。以“语文教学语言训练与思维训 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内容是相 练”为主题,自上世纪8O年代至2011年4月30日,能 统一、不可分割的。因此,语文教学中必须把语言训 检索到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有18l篇(其中博士论文2 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更好地发挥语文教育的作用, 篇),合并计算后,实得硕士博士学位论文71篇,如表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所示.. 表一 以“语文教学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为题名检索的期刊论文5篇数据分析 \主要 语 语 语文挚 学中的多种 语 具体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语 教 特 教 小 \内容 文 与 文 与 思维 练(分论) 吉 训 口 与思维训练(分论) 文 教 材 编 级 教 学 实 计 语 思 语 语 语 练 作 识 阅 口 师 写 师 例 VZl 训 维 文 教 文 教 文 教 与 思 文 字 读 语 教 与 教 与 训 教 教 教 交 学 作 教 练 练 学 学 学 维 学 学 学 际 语 业 经 学 / 总 与 与 训 教 吉 口 设 验 设 述 批 创 形 学 与 计 研 计 \一 能 究 评 发表\ 判 性 新 性 象 总~ 性 述 力 析 时间\ 思 维 维 思 维 思 、一 训 训 训 练 练 练 2010证 l l 2009年 l l 2006正 1 1 1994拄 1 1 1982正 l 1 合计 0 0 0 3 O 0 0 0 2 5 南表一可知,以“语文教学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为 训练与思维训练的关系,强调要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题名检索的5篇期刊论文,主要阐述了语文教学中语言 ①2011年4月30日在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index.htm)以“语文教学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为题名检索实得期刊论 5篇。表中篇目分类系根据论文讨论的主要内容确定,不重复计算。 啊 、一 … . 二 皇 、 ■嘲■ 蒯I I开i II ̄z 1 毒 0 ■i :> 表二 \主要 语 文 语 言 训I 练 口 傲教学语言训练与思维训 ,为主题检索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71篇数据分析” 语 文 师 教 \内容 与 语 语文教 学中的多种 具体 学中的语言训练与 言 口 思维 I 练(分论) 思维 练(分论) 与 教 学 与 教 材 写 与 编 作 业 设 计 特 级 师 教 教 学 经 验 研 教 学 例 与 实 教 学 设 计 小 计 思 维 训 练 / 语 文 教 学 语 文 教 学 语 文 教 学 写 作 教 学 识 字 教 学 阅 口 语 交 学 际 黼 发表\ 时间\ 总 述 、一 与 批 性 判 思 维 训 与 创 新 性 与 形 性 象 思 维 训 教 学 能 力 究 评 析 思 维 训 练 2010拒 1 练 练 1 l 1 4 2009年 2008年 2007矩 1 1 2 1 l 3 2 3 1 1 1 1 3 2 l 1 6 l1 l 1 10 2006年 2005正 2 1 5 1 2 1 1 1 l 】2 3 2004拄 3 2 1 6 2003年 2002征 2 1 1 2 2 1 1 1 8 3 2001年 2 l 2 l 1 l 8 合计 1 l2 11 36 2 4 5 0 7l 以2009年和2010年发表的l0篇硕士学位论文 思维训练的有2篇,讨论口语交际教学语言训练与思 维训练的有1篇,讨论教材编写与作业设计的有2 篇,讨论特级教师教学经验的有1篇,见表三。 为例,讨论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有1篇,讨论语文 教学与创新性思维的有1篇,讨论写作教学中语言训 练与思维训练的有2篇,讨论阅读教学中语言训练与 表三 以“语文教学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为主题检索的2009年和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10篇数据分析 序号 题名 作者 文献来源 观点 人教版初中教材注重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和思维能力 1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体系研究 黄圣淑 吉林大学 2 语文教学意义生成观研究 李颖 山东师范大学 从汉字分析汉民族的 思维方式 ①2011年4月30目在中国知网(http://www.(http://www.cnki.net.index.htm)以“语文教学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为关键词检 索实得硕士博士学位论文71篇(其中博士论文2篇)。表中篇目分类系根据论文讨论的主要内容确定,不重复计算。 ②2011年4月30日在中国知网(http://www.(http://wWW.cnki.net.index.htm)以“语文教学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为关键词检索 已收录的2009年和2010年硕士博士学位论文1O篇(其中博士论文0篇)。表中篇目分类系根据论文讨论的主要内容确定,不重复 计算。 o 除以上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外,在一 二、关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的讨论 些相关教材和相关著作中有一些章节或多或少地涉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哲学家、语言学家和心理 及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例如《中学语文教学 学家不断探讨,且至今争论不休的话题。数千年来, 法》《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鉴于这些内容散见于各 世界上有很多杰出的学者作出过巨大的努力去解答 处且出现篇幅不大,笔者未作专门统计。 这一问题。关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不同的学派有 通过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图书馆以“语言与思 着不同的认识。概括起来有:语言决定思维、思维决 维训练”为题名检索,共搜到8本专著,分别为:唐呜 定语言以及语言与思维彼此之间相互同时又相 《思维・语言・写作》(该书分“扩展与描述”“语句使用 互作用这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技巧”“语言与思维训练”三个章节,由专题的作文训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及他的学生沃尔夫提 了 练系列组合逐步过渡到语言与思维综合训练),沃薇 语言决定思维的理论。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优 《青少年语言与思维训练》以及王颜良《语言与思维 于语言并且决定语言。他强调人的智慧愈发展、思 圳练基础》(系列丛书一至七)。以“语言与思维”为 维愈进入高级阶段,语言在思维中所起的作用也就 关键词,共搜到3本著作,分别为:蒋仲仁《思维・语 愈大。 苏联心理领域的杰出代表维果茨基认为,思 言-语文教学》、李吉林《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以及 维和语言具有不同的发生根源。一方面,维果茨基 乐鸣《语言与思维的教学与研究》。蒋仲f_先生认 承认思维的发展受制于语言,另一方面又觉得不能 为,无论是内部语言或外部语言,无论是口头语言或 把语言和思维等同起来,认为语言和思维好比两个 书面语言,总是同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思维和 圈圈,有一部分是重叠的,那是语言和思维一致的地 语言这种紧密联系,在语文教学上产生一个基本的 方,可称为有言语的思维,但这并不是包括所有形式 原则:发展学生语言同发展学生思维联系在一起;学 的思维和所有形式的有声语言。 生语言发展的程度标志着学生思维发展的程度。李 笔者比较赞成“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且相互促 吉林把“情境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实现训练语言 进”这一观点。叶蜚声、徐通锵在《语言学纲要》中指 与发展智力两大任务的有效手段。乐呜则从具体的 :“语言是思维的lT具。思维离不开语言,思维是 语文教学活动中阐述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认识现实世界时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 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思维的时候需 ①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M】.吴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Vygotsky,L.S.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Massachusetts:MIT Press.1 962 o  、。、、、 、 …、, ,¨ - \L :7一 {( 暮 一:I 兰 , 。t一1 I / 3V l: j ‘ l 1 , f兰 童 、 = :i \ 一I 、、 张 尊籀 鳓惭 新 课 程 ≮ 要语言。语言和思维是两种的现象,但形影相 随,不可分离。”掌握的语言越多,对语言越是精通, 思维能力就越会得到锻炼,越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反 过来,思维如果被锻炼得越多,使用语言的能力也就 越强了。在语文教学中,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割的, 学生的思维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而语言说得好取 决于思维的正确性。因此,我们认为,语文学科是一 门语言和思维相统一的学科。 三、关于语文教学中“训练”的讨论 1.何谓“训练”?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训练”一词的解释是:“有 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汉语大词 典》对于“训练”一词的解释是:“(1)教授并使之操 练,以掌握军事纪律和技能。(2)泛指教授并使之练 习某种技能,掌握某种本领或知识。”著名语文教育 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叫训练呢?就是要使 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 语文教学中 的“训练”就是指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和 操作,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各种形式的技巧和要领, 使学生的活动方式规范化,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 的主导下学生系统、规范地练,是实现教育目的采取 的一种教育方法。 2.语文教学要不要“训练”? 钱梦龙先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语文训练的文章, 2000年发表了《为“训练”正名》一文,2008年发表了《请 给“训练”留个位置》一文,2009年发表了《训练——语 文教学的基本形态》一文等,都向我们有力地论证了语 文教学需要“训练”。还有一些语文教师也对此发表了 自己的观点,如:陈万勇先生的《语文教学大纲岂能删 除“训练”》、权俊良先生的《语文教学不能淡化训练》《训 练,语文教学的良心》、唐建新的《训练要理直气壮地进 行》、余应源先生的《构建训练序列——语文课程当务 之急》《“学得”一“习得”的推进器》等等。 笔者认为语文新课程标准回避“训练”,是片面 的、不科学的。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训练”我们不可 矫枉过正,要用科学的态度理性地对待它。语文是 工具,这是语文的本质属性,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坚持 语文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关于“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 关系”的讨论 1919年1月1日,叶圣陶先生在《新潮》创刊号上发 表的《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一文中提 ,作文教 学必须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最早具 体阐明语文教育中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辩证关系。 叶圣陶先生强调语文教育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 还是思维的训练,因为语言是和思维分不开的,语言 是思维的固定形式,只有想清楚了才能说清楚。与 此同时,他又认为在语文教育中,思维训练不能脱离 语言训练孤立进行,不能把语文课上成单纯的思维 训练课或智力训练课。朱绍愚先生也有相关的阐 述:“思维是语言的基础。在语文学科中,语言与思 维往往是两位一体,密不可分的。”于漪老师、宁鸿彬 老师,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融入到自己的教学 实践中,注重通过语言训练以促进思维发展,同时通 过思维训练以促进语言发展。 因此,本文通过对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与思维 训练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的综述,有利于在语文教 育中更好地将二者结合起来,以语言训练促进思维 发展,以思维训练促进语言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 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搜集到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以及期刊论文, 笔者对相关观点进行了如下的梳理。 (一)语言训练与恩维训练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 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其最终目的为:自能读 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训练必做 到此两点,乃为教育之成功。”张志公先生也曾说过: “既是语文课,就应该进行语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 文能力,这是这门课无可推卸的责任。”“语文课要进 行语文训练、思想教育、文学教育和思维训练。” 他 认为语文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中心,贯穿整个教学活 动。吕叔湘先生也指出:“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任 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 “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可 见,传统语文教学中是重视语文训练的,认为语文训 练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所在。 然而,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标准(实验稿)》中“训练”一词仅出现了一次,即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 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训练” 词同样仅出现了一次,而且把“训练”等同于“机械 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指挥棒,那么我 们是否就应该遵从语文课程标准的指示,在语文教 学中忽视“训练”呢? 一我国著名教学研究专家卫灿金曾经指出:“语文 科作为一门语言和思维相统一的科学,正是在语言 思维的结合上既发展学生的语言,又发展着学生的 思维。”他还指出:“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是语 文科的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 ①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1991 ( 王伟奇.试论语文训练的理性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7 ③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 吕叔湘语文教学【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 转引自吴庆芳主编.中学生600字阅读作文[M],南方出版社 o 新 课 程 、 篓i (二)通过听说读写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发展学生 的思维 冯遂娟认为:“要处理好语言与思维训练同听说 读写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必须突 语言与思维的训练的核心作用。其次,要注意语言 与思维的训练必须结合听说渎写活动来进行。” 1.写作教学中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 郭根福认为:“从语言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 ‘过渡’阶段的每一次作文训练都贯穿着语言与思维 两条线索,学生通过一次次地作文训练,学生的语言 与思维可以得到交织地发展。” 2.阅读教学中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 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王立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对字词句的分 析,使学生通过识字、释词、诠句的练习,具备正确理解、 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纵向分析,可培养学生 思维的深度,横向分析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 3.口语交际教学中语言训练发展思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良好 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是 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 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应重视指 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李镇西认为:“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读写听说 能力的培养,都是语言的理解、训练与运用。”近年来, 他和其他语文工作者们进行了“以思维训练为中心, 以口语训练为突破口,促进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全面 提高”的语文教改课题实验。他认为:“对于刚进初中 的学生来说,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应以口语表达 (说)的训练为起点和突破口,以带动其他语文能力的 训练与提高:以说促想,以说练听,以说带读,以说助 写。口语表达是思维活动最直接最迅速的反映,口语 训练本身就是最好的思维训练。通过口语训练,不仅 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准确性和灵活性, 而且能增大思维训练的密度,提高其效率。” (三)教材、作业设计训练学生思维 1.教材编写方面 篇篇范文为主体的,语文训练是以范文为凭借的。” 李学蔼认为:“凭借教材提供的素材进行思维训 练。课文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以进行语言文字训 一练的材料,如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让学生仔细 观察插图,想象图中每个人的身份,叙述 他们的表 情、动作、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经 常利用捅图理解课文,不仅对词句的理解较为深刻, 而且培养了思维的全面性。” 彭彩霞认为:“语文教学应以语言训练为主线, 思维训练为核心,思想铸造为归宿,‘ 位一体’,同 步发展。课文中那些浓缩着诸多隐含信息与深层含 义,对语言感悟、思维开发与人文精神的构建具有范 例价值的文眼句、细节描写句,都是教学的凭借和切 入口,是情感的触发点,是知识的传授点,是思维的 训练点,是思想的教育点。” 2.作业设计方面 钟永刿认为:“语文教学中的练习设计,既要注 重双基的训练,更有必要根据课文提供的显性材料 和隐性材料,设计出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 而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又表现在思维的条理性、灵 活性、创造性。为此,我们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注重 研究学生思维‘三性’的培养,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 养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教学环节中,从而真正实现语 文教学对学生语言与思维的和谐发展。” (三)语文教学中贯彻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 合的途径、方法 孙镇文认为:“贯彻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与思维 训练相统一原则的具体方法:第一,掌握青少年的思 维特点,精心设计‘一事一议’的练习;第二,同中求 异,比中见长;第三,为了全面培养学生听、读、写的 能力,采用四级命题作文过程体系‘观察一分析一表 达A一表达B’;第四,挖掘教材析理部分,创设问题 情境。” 栾德尚认为要在句子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 力。陶宏认为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积累语 的过程中,重视思维在其中的作用。 五、“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研究 建议 语文教学专家洪宗礼先生曾说过:“语言文字是思 想内容的载体,而作为语文教学的依据,语文教材是以 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 统,语言符号形式总是承载者人们各式各样的思想 ①冯遂娟.语言与思维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l J1.文学教育(下),2009(12) ②郭根福.承上启下、突出重点、抓好过渡——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作文教学构想IJI-/J、学教学参考.1996(Z1) ③王立梅.变问答式教学为训练式教学【J].甘肃教育.1995(4) ④李镇西.以口语训练为突破口——我的从教之路(十一)【J].语文教学通讯,2004(2) 洪宗礼.我的“五说”语文教育观『J1.中学语文教学,1995(1) ⑥李学蔼.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I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8(6) 彭彩霞.语文教学的两大核心:语言与思维….湖南教育,2003(8) ⑧钟永刿.巧设语文练习培养思维“三性”….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3) ⑨孙镇文.在语文教学中要贯彻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统一的原则….天津教育,1994(2) ⑩陶宏.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fJ1.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4) o 、、 r— 、 、 、 ●,\\  i I、0, , r>t I r 、 、、 = 2 ’ ,、 \ : 新 课 程  。1 7  :{ ∈ ¨I=三; ,^( =彳 、, 曲州 , . , 一 、 L_ l观点,表达人们丰富多彩的情感态度,反映着大干世 界的种种事实,这些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种种事实, 正是语言的内容所在。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 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内容是相统 的、不可分割的。语文教育可以慨括为“一体三 维”:“一体”是指语文的本体——语言;“三维”包括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狭义的语言和言语、语言的形 式和语言的内容。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是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必 需的T具。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和思的 工具,是表达思想的T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 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汉语是我们中华民族思维和交 际、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T具,因此我们的语文教 育就是要使学生学好本民族的语言,在思维和交际、 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正确地、灵活地使用汉语 言。语文教育不仅应侧重于掌握言语的形式,而且 应训练言语的听说读写和言语的思维技能,既符合 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也符合语文教育 第三个维度的“语言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 必须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注。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 具体地实施,还有待广大语文工作者们潜心研究,让 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得到真正的落 实。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研究建议。 (一)提高师生关于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意识 语文是工具,这是毋庸置疑、不可否认的,因此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在强调语文“人文性”的 同时,不可忽视或否定语文的“工具性”。一种工具 的熟练操作,离不开训练,语文学科亦是如此。语文 是教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学科,在语文教 学中,我们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语言与思维是 密切相关的。我们在训练语言的时候,不能忽视思 维训练,也切忌将语文课上成纯思维训练课,因为这 两种做法都背离了语文学科的宗旨。 长期以来,广大师生都将“训练”简单地等同为 “机械地训练”或者“题海战术”,一听到“训练”二字, 便流露出反感之情,这种情况说明师生都陷入了思 维误区。因此,我们首先要端正对待“训练”的态度, 同时,要下意识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与思 一过语言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思维训练发 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同时,我们不能因为考试不考听力、不考n语 表达,就忽视“听说读”的训练。在当前的语文课堂 中,我们并不少见教师要求学生读书、要求学生认真 听、要求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但是教师对于学生“听 说读”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或者教会学生如何在“听说 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发散思维的现象就比较少见 了,意思就是说课堂教学环节中有“听说读”,但是 “听说读”只是将无声的语言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学 生在这个环节中得不到什么实质性的提高。 (三)在思维训练中,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形象思维的训练是学生思维训练的初级阶段。 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增强,那么他们对于课本中的 内容就能有直观的感知,就能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 成形象,例如优美的散文作品中,作家用自己细腻的 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如果学生具有一定 的形象思维能力,那么他们在头脑中就能再现文中 的画面,得到视觉、听觉甚而触觉的享受。换个角度 说,学生经过长期这样的形象思维与语言的训练,他 们也能将自己看到的人、事、物、景等用比较好的语 言表达出来。 21世纪需要的是人才,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 的人才。创新性思维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是必不 可少的一种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训练能开发思维潜 能,帮助我们提高想象、联想等思维能力,使我们能 自觉地发现、发掘、运用我们自身所拥有的心理资 源,如个性、兴趣、自信心、毅力等,能使我们的思维 更开阔,更敏捷,更具有深刻性和独创性。在语文教 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 过一些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 维能力,例如创设情境、培养语感等。 目前教学中,存在这样两种现状:一是学生思维 很活跃,但是表达不出自己想说的内容;二是学生有 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却没有自己的想法。因 此,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突出思维训练,在思维得 到发展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IiI ̄I应的发展。 总之,对于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 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前语文教学“少、慢、 差、费”的现状,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语 文课堂上能够得到一些实质性的训练方法及内容。 以上对于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研究设 想,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希望广大语文工作者 ̄i'lll够 提出自己的相关观点,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使 语文课大绽光彩! (作者系扬州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扬州大学文学院;225009) 维的训练。 (二)在听说读写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发展学 生思维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教学是关于听说读 写的教学。然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一切为了考 试,许多一线教师都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在教学中不停地训练学生的“写”的能力,而忽视了 学生“听说读”的能力。 诚然,“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分支,因此,“写” 必须得到重视。“写”既是学生语言表达的体现,也是 学生思维的体现。只有思维缜密,语言表达通顺合 理,才能写出高水准的文章。因此,在“写”的教学中 我们要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通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