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系统理论 上机实验报告
题目:两轮平衡小车的建模与控制研究
完成时间:2016-11-29
1.研究背景及意义
现代社会人们活动范围已经大大延伸,交通对于每个人都十分重要。交通工具的选择则是重中之重,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小汽车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汽车快捷方便、省时省力,现代化程度高,种类繁多的个性化设计满足了不同人的需求。但它体积大、重量大、污染大、噪声大、耗油大、技术复杂、使用不便、价格贵、停放困难,效率不高,而且还会造成交通拥堵并带来安全隐患。相比之下,自行车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交通工具。中国是自行车大国,短距离出行人们常选择骑自行车。自行车确实方便,但在使用之前需要先学会骑车,虽然看似简单,平衡能力差的人学起来却很困难,容易摔倒,造成人身伤害。另外,自行车毕竟不适宜长距离的行驶,遥远的路程会使人感到疲劳。
那么,究竟有没有这样一种交通工具,集两者的优点于一身呢?既能像汽车一样方便快捷又如自行车般经济简洁,而且操作易于掌握,易学又易用。两轮自平衡车概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借鉴目前国内外两轮自平衡车的成功经验,本文提出的研究目标是设计一款新型的、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两轮自平衡车,使其能够很好地实现自平衡功能,同时设计结果通过MATLAB进行仿真验证。
2.研究内容
自平衡式两轮电动车是一个非线性、强耦合、欠驱动的自不稳定系统,对其控制策略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我们通过分析两轮平衡车的物理结构以及在平衡瞬间的力学关系,得到两轮车的力学平衡方程,并建立其数学模型。运用MATLAB和SIMULINK仿真系统的角度、角加速度、位移x和速度的x变化过程,对其利用外部控制器来控制其平衡。
••3.系统建模
两轮平衡车的瞬时力平衡分析如图1所示。下面将分析归纳此时的力平衡方程[1-3],并逐步建立其数学模型。
对两轮平衡车的右轮进行力学分析,如图2所示。 依据图2对右轮进行受力分析,并建立其平衡方程:
MRXR=fRHR (1) JRRCRfRR (2)
同理,对左轮进行受力分析,并建立其平衡方程:
MRXL=fLHL (3)
JLLCLfLR (4)
两轮平衡车摆杆的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由图3可以得到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平衡方程以及转矩方程。
水平方向的平衡方程:
mxpHLHR (5)
其中xpxmLsin,则有:
xpxmLsinLcos (6) xm垂直方向的平衡方程:
mxzPLPRmg (8)
其中xzLcosL,则有:
xzLcosLsin (9)
转矩方程为:
Jp(PLPR)Lsin(HLHR)Lcos (10) 两轮平衡车的转向平衡受力分析如图4所示。 由图4对转向运动分析可得:
••••2••••••••••2••xxLR2 (7)
JL•(HLHR)D2R (11)
xx D (12)
到目前为止,两轮平衡车的所用平衡方程建立完毕。
•当在5变化时,sin,cos1, (2M••20,由此可得两轮平衡车的数学模型:
CRR••2JR2)xmmLCL••••2•• (13)
JPmLmgLmLxm (14) (DMDJR22JD)CL••CRR (15)
由式(13)~(15)可得系统状态方程:
设M=0.8kg,R=0.1m,L=0.5m,J=0.001kgm,m=10kg, J=0.002kgm,
22Jp=0.0034kgm2,D=0.5m,式中A:系统矩阵;B:输入矩阵;C:输出矩阵;D:直接传递矩阵;
u:输入向量;X:状态向量;Y:输出向量。
即最终两轮平衡车的状态空间方程为:
系统仿真
适当选取不同的极点,观察不同极点下,系统各变量之间的变化。
在进行极点配置时,分别采用极点配置法和LQR函数法进行反馈,观察系统变量的变化。 由结果可知,LQR函数法相对应与极点配置法具有较小的超调量和较快的响应时间。 设置初始角度为1/3*pi,观察系统变化。
由实验结果可知,当初始状态存在一个倾角时,系统依然能够在相应的时间下达到稳定。
研究结果
两轮平衡车是一种不稳定系统,本文从该系统的平衡瞬间的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并采取适当的反馈控制,将原先的开环控制系统构建为闭环系统,最终使得平衡车系统的位移、角度、速度和加速度这些变量趋于稳定。并应用MATLAB来对系统性能指标进行分析,用simulink进行仿真。表明:两轮平衡车能够实现稳定控制和抗干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