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二硫化碳泄露应急救援预案

二硫化碳泄露应急救援预案

来源:九壹网
 .

XXXXXXX

.WORD专业. 二硫化碳泄露应急预案

编 写 人:

车间负责人:

生产技术部: 安全环保部: 生产经理: 总工程师:

2015年7月 日

.

二硫化碳泄露应急救援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加强精脱硫加氢催化剂使用二硫化碳硫化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企业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标准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围

本预案适用于二硫化碳硫化作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1.4 工作原则

1.4.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做好预防事故工作,切实加强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1.4.2 积极应对,立足自救

努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准备充分的应急资源,落实各岗位职责,做到人人清楚事故特征、类型、原因和危害程度,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迅速采取正确措施,积极应对、立足自救。

1.4.3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在总经理的统一领导下,由技术负责人负责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各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1.4.4 依靠科学,依法规

遵循科学原理,实现科学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方法、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4.5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技能。 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WORD专业.

.

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由单位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急办公室、专家技术组、现场指挥部等组成,见下图1。

应急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技术负责人、各班组组长组成,是本单位突发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本单位总经理担任。应急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如下:

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公司总经理

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公司副总经理、

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安全环保部、生产技术部、消防队、经营部、LNG车间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应急办公室 图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现场应急指挥部是事故发生后由应急领导小组派出的现场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行使现场应急指挥、协调、处置等职责。应急专家技术组 现场指挥部 指挥部下设抢险救灾组、疏散警戒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处理组等。现场应急指挥部应设在公司安全管理组,应急指挥部下设各组组长及成员由公司安全员、消防员、车间安全主任、技术员、专职操作工等组成。具体分组由应急领警抢通医后善戒险信疗勤后导小组根据事故具体情况指定,分组情况详见附件2。 保救联救保工卫灾络护障作在启动应急预案后,现场应急指挥部应在应急部门组组组组组组的指挥和领导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2 应急救援岗位职责 2.2.1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组织制订二硫化碳硫化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备,应急人员的调动。

.WORD专业.

.

(3)确定事故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6)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7)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 (8)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9)接受部门的指令和调动。 2.2.2 现场应急指挥部职责

(1)根据应急领导小组指令,负责现场应急指挥工作,针对事态发展制定和调整现场应急抢险方案,防止次生灾害或二次事故发生。

(2)如地方启动应急预案,在地方的领导下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收集现场信息,核实现场情况,保证信息的真实、及时与畅通。

(4)负责整合调配应急资源。

(5)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和地方汇报应急处置情况。 (6)收集、整理应急处置过程有关资料。

(7)向应急领导小组提交现场应急工作总结报告。 2.2.3 应急办公室职责

(1)负责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

(2)在突发事件时接受报告、信息报送。 (3)负责应急管理工作。

(4)负责建立事故应急处置的专家库与日常管理。 2.2.4 专家技术组职责

(1)针对充装站突发事故应急工作,提供应急处置方案建议和技术支持。

(2)根据应急办公室安排,参与制定应急方案和(或)参加现场处置工作。

2.2.5 抢险救灾组职责

(1)负责现场抢险抢修作业。 (2)负责现场紧急救援。

(3)负责现场事故情况监测。 2.2.6 疏散警戒组职责

(1)负责现场人员疏散工作。 (2)负责现场警戒保卫工作。 2.2.7 通信联络组职责

(1)建立有效的通信网络,危险区域提供防爆型通信器材,

.WORD专业.

.

现场禁止使用手机等非防爆型通信器材。

(2)保障现场救援指挥通信联络以及对外通信、联络的畅通。 2.2.8 善后工作组职责

主要负责现场恢复工作,在指挥部确定现场已无人身危险的情况下,组织抢修人员对现场其他危险设施、损坏设备进行排险抢险或抢修,尽快恢复正常生产。负责事故善后处理、损失评估、保险理赔等工作。

2.2.9 后勤保障组职责

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抢救抢险、生产恢复、事件调查的后勤保障工作。具体包括:车辆保障、接待上级工作、指挥部人员生活后勤保障和抢救抢险所需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疏散人员避难场所安排等。

3 单位概况及主要产品特性 3.1 单位概况

此处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2 二硫化碳的介质特性

纯品√ 混合物□ 化学名称:二硫化碳

有害物成分 浓度 CAS NO. CS2 100% 75-15-0 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通过呼吸道进入及皮肤接触两种途径。

健康危害:短时吸入本品浓度在10000mg/m3以上者,可发生严重急性中毒;接触浓度为3000~5000mg/m3时可引起急性中毒;成人最小致死量为10ml,二硫化碳蒸气吸入主要影响神经、心血管和生殖系统。

环境危害:因其蒸气密度为空气的3倍,污染时贴地面扩散;二硫化碳是一种甲B类可燃液体,易挥发。

燃爆危险:二硫化碳是危害性最大的物质之一,从消防角度来看,它具有全部危害性,它是一种易燃、易爆、高毒、高挥发性液体(常温下),可产生静电荷而起爆,不能与电荷或火花、高温接触。

3.3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粗品因含有硫磺及其它杂质而呈浅黄色,并带有萝卜气味,微溶于水,是良好的有机溶剂;易挥发性、易燃性、爆炸性极强的物质。

.WORD专业.

.

PH值:6 熔点(℃):-110.8℃ 相对密度(水=1):1.262~1.267 沸点(℃):46.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97(46.25℃) 饱和蒸气压(kPa):53.32/28℃ 燃烧热(kJ/mol):(25℃)1032 临界温度(℃):279℃ 临界压力(MPa):7.90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30℃ 爆炸上限%(V/V):60%

引燃温度(℃):90℃ 爆炸下限%(V/V):0.8% 最小点火能(mJ) 0.009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醚、乙醇等多数有机溶液

主要用途:二硫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制造人造纤维、化工、农药(杀虫剂)、橡胶(促进剂)、染料、医药、冶金、炼油等工业部门广泛应用。

其他理化性质:

挥发点:1.8(设乙醚=1) 溶解度:0.2%

折光率:no19 1.692

蒸发残渣%≤0.005(特级),0.01(普通级) 摩尔蒸发热KJ/mo1:(25℃)27.41 摩尔热容J/mo1:液体(25℃)76.45 气体(25℃,101Kpa)46.2 粘度(mpa.S):液体(25℃)0.36 气体(25℃,101Kpa)0.0098

3.4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胺类、碱金属 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3.5毒理学资料

属高毒类,是气体麻醉剂。急性中毒开始引起谵妄,以后进入麻醉,严重时意识丧失,死于呼吸衰竭。慢性中毒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后者以全身性血管粥样硬化改变为主,并

.WORD专业.

.

影响男女生殖系统。

本品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沾到皮肤有烧灼、麻木感,严重者发生水泡,类似二度烧伤,并可出现局部末梢神经病变,可经完整皮肤吸收而发生中毒。

(一)急性毒性:LD50 3188mg/kg(大鼠经口)

短时吸入本品浓度在10000mg/m3以上者,可发生严重急性中毒;接触浓度为3000~5000mg/m3时可引起急性中毒;成人最小致死量为10ml,急性中毒恢复后,部分患者可留有神经衰弱综合症,个别伴有精神障碍等后遗症。

(二)慢性毒性:

二硫化碳吸入主要影响神经、心血管和生殖系统。主要表现是自觉症状(感觉异常、下肢痉弯、记忆力障碍和情绪的改变)和神经生理的改变(神经行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和神经原性肌电图征象),二硫化碳的血管病变类似老年的动脉粥硬化,并促进冠心病的发病;亦可见有眼底视网膜血管的病变,以及影响分泌系统和月经及生殖的异常。长期接触二硫化碳10mg/m3以上者,可有神经系统障碍、生化酶学、免疫反应的改变。

(三)诱变性:

二硫化碳对小鼠睾丸的初级精母细胞常染色体畸变率和性染色体导常率以及受精卵发育异常率和此佳性原核染色体畸变的受精卵细胞,出现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二硫化碳对小鼠雄雌性生殖细胞有致突变效应。

(四)致癌性:

一般认为二硫化碳无致癌作用。 (五)致畸性:

二硫化碳能引起胚胎发育迟缓,有发育毒性和致畸作用。 (六)体转归:

人体吸二硫化碳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和皮肤。二硫化碳在肺泡吸收迅速,在周围神经、脑和肝中含量最高,进入体的二硫化碳10%-30%仍从呼气中排出;仅1%以原形随尿排出,二硫化碳也能从母乳、唾液和汗液排出,有70%-90%在体转化,检测后尿中的主要代产物2-硫化噻唑烷-4羧酸(TTCA)含量能反映接触二硫化碳的负荷程度。二硫化碳可与体其它亲核基因反应形成其它代产物等,随尿排出。

(七)中毒机制:

.WORD专业.

.

迄今二硫化碳对人体毒副作用机制未完全阐明,可能是二硫化碳代产物影响酶功能所必要的数量金属综合作用;对酶系统的作用干扰维生素的代,对脂质化的影响;影响微粒体荷物代作用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4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 4.1 事故原因分析

造成二硫化碳泄漏导致爆炸和人员中毒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1)质量因素泄漏:承装金属桶如设计不当,选材料不符,强度不足,制造安装质量差等。

(2)工艺因素泄漏:运输、卸车或倒运过程中撞击造成承装桶损坏导致泄露;如高流速介质冲击磨损,应力作用,腐蚀破坏,材质老化等;运输二硫化碳的管线损坏造成泄露等。

(3)管理因素:储运区未搭设凉棚,二硫化碳高温挥发超压造成泄露;与其他物品混放或堆积反应或认为损坏造成泄露等。

(4)操作失误引起泄漏:操作人员使用氮气将二硫化碳加装入储槽过程中氮气压力高造成二硫化碳泄露

(5)外界因素破坏:如外来物体撞击;寒冷地区的冻裂;地震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侧翻等。 4.2 常见事故的形式和部位

(1)二硫化碳储罐由于泄露遇明火或靠近加热炉而导致致爆炸。

(2)二硫化碳输送管道法兰、阀门等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漏。

(3)二硫化碳运输、卸车、倒运过程中泄露造成人员中毒 (4)二硫化碳废弃桶残存液体不处理漏天放置造成人员中毒或遇明火燃烧爆炸等。 4.3 灾害后果预测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温,容器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产生静电,静电放电可引起燃烧爆炸,二硫化碳含量在(V%):4~8%时,爆炸威力最大,二硫化碳爆炸时的最大压力为730kpa(7.3atm)。

有害燃烧产物:SO2、CO2 5 预防和预警机制 5.1 危险源监控

.WORD专业.

.

5.1.1 预防措施

(1)监测方法:可燃气体探头、有毒有害气体探头24小时监控

(2)工程控制:露天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3)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操作规程。桶装二硫化碳应远离明火,且不得在下暴晒。

(4)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可采用全封闭安全面罩 身体防护:应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5.1.2 重点设备监控措施应包括

(1)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在硫化过程现场监护;

(2) 定期分析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3) 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定期检验制度; (4) 消除事故隐患制度;

(5)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 (6) 外来车辆和人员管理制度。 5.3 信息报告与处置 5.3.1 应急值班

公司24小时应急值班为:0 993695 5.3.2 信息监测

(1)公司安全管理组负责公司管辖围的突发事件风险监测工作。在风险监测中,应通过多种方式获取预警支持信息。

(2)公司安全管理组要综合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预测预警信息并及时上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3)预测预警信息应准确、及时。预测预警信息应包括:可能发生的事故级别、类别、影响围、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以及应采取的相关措施等。 5.3.3 信息上报

(1)公司安全管理组负责向公司应急办公室报告获得的突发事件信息。

(2)应急办公室负责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获得的突发事件信息。

(3)应急领导小组在接到突发事件信息后,须会同相关人员

.WORD专业.

.

迅速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在确定信息属实后,采取措施的同时,立即组织专家组开展对事件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风险评估等工作,并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不得延误。 5.4 预警级别

充装站事故预警级别可参考以下条件确定:

(1)一般事故为(III)级:设备、管道、附件等发生故障,未发生事故,经停机检修即可恢复生产运行的事故。

(2)严重事故为(II)级:设备、管道、附件损坏发生严重泄漏。

(3)重大事故为(I)级:设备、管道、附件等发生无法操控的破裂或火灾事故,罐车储罐发生爆炸,危及本单位及周边建筑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故。 6 应急响应 6.1 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围和公司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以下三级:

III级预警事故,由公司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II级预警事故,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

I级预警事故,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报请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相关部门,申请启动预案。

6.2 响应程序

本预案的应急响应可以分为应急启动、应急行动和应急结束三个过程,应急响应流程图见附件2。 6.2.1 事故发生后的部报告程序

报告包括以下容: (1) 事故发生地点。

(2) 事故类型(如泄漏、燃烧、设备损伤等)。 (3) 有无人员伤亡情况。

(4) 周围环境情况(如建筑物性质、交通、人流等)。 (5) 影响围。 (6) 报告人。

6.2.2 事故确认、分析和救援程序

事故确认的容包括事故地点、影响围、事故类型等;分析程序的容包括工艺流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初步分析事故趋势,确定应急救援的具体行动。 6.2.3 事故外部报告程序

.WORD专业.

.

事故确认后,在启动本预案的同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相应应急指挥中心等部门报告事故的相关信息。 6.2.4 事故监控措施

包括监控和分析事故所造成危害程度,事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否有扩大危险趋势。

6.2.5 人员疏散与安置原则、措施及启动条件

发生事故时,应及时疏散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的人员。当预测事故有扩大趋势,应立即请求有关部门启动相应应急救援预案,同时请求相关企业进行增援,并将涉险人员转移安置至安全场所。

6.2.6 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

包括救援现场的警戒区域设置、事故现场警戒和交通管制程序,救援队伍、物资供应、人员设置及警戒开始和撤消步骤。

(1)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应按照事故现场具体情况,迅速标出事故危险区和安全区。

(2)现场总指挥下达设立警戒指令,由警戒保卫组设置警戒围和实施交通管制。危险区和安全区应有明显警戒标志。

(3)警戒保卫人员应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和接近警戒区。 (4)除、消防人员外,其他警戒人员,以及抢险人员、医疗人员等参与应急救援行动人员,须有标明其身份的明显标志。

(5)当事故完全消除,事故现场勘查完毕,由现场总指挥下达取消警戒区的指令后,方可取消警戒区。 6.2.7 允许和禁止采用的方法及器材

(1)实施控制事故发展的装备、资源。①通信设备应使用无线电通信设备,危险区禁止使用移动和对讲机等非防爆型通信工具。②消防装备和器材:消防水幕、消防水炮、消防喷淋装置、各种型号的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急照明设备等。

(2)救护人员使用的装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隔离式防毒面具、全封闭防化服或防静电消防服、防静电工作服、防护隔热服、避火服、防油防酸碱橡胶手套等。

(3)现场处置、检测用设备:风向仪、不同规格带压堵漏卡具、夹具、防火花的专业施工工具、防火沙袋及防爆手电筒等。 6.3 应急结束

当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已降至II级以下,或事故现场势态被有效控制,工作班组已能应对,生产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不再需要本预案的支持时,经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后,由公司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

.WORD专业.

.

停止本预案,部署善后处理工作。 7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7.1 报警

通知公司安全管理组等相关人员到场处置。拨打119,120,向消防、医疗卫生机构等部门报警求助,并将事故情况及时报告县质监、安监等有关部门。 7.2 二硫化碳泄漏应急处理

切断电源。污染区人员疏散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穿戴好劳保用品,进行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空间的易燃性。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所处理,如大量泄漏用水覆盖二硫化碳表面层,利用挖沟、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可废弃。 7.3 人员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皮肤接触到本品,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冲洗干净。

眼睛接触:眼睛如接触到本品后应立即提起眼睑,先用水清洗眼部,避免揉搓,进行彻底冲洗。

吸入:吸入本品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及时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口呼吸及心脏压迫。

食入:误食入本品后,充分漱口、饮水、洗胃、就医。 7.4 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大量水封其泄漏产品,其次用雾状水与泡沫灭火,用砂土掩埋。

灭火注意事项:不能用水冲击燃烧液面;站上风方向;用水扑救二硫化碳应特别小心;由于用水扑救硫化物火灾时,容易生成有高毒的硫化氢气体,因为它比二硫化碳更危险;用二氧化碳和干粉只能灭小部分火灾,用水和干粉并用,则效果会更好。 8 现场恢复

8.1 人员返回程序

在现场勘测和清理完毕,并宣布应急救援行动结束后,方可允许人员陆续返回现场。 8.2 后期处置

主要包括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容。 9 保障措施

.WORD专业.

.

9.1 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公司各班组及负责人的通信联络方式。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应急联系方式详见附件3)

应保障报警及通信用器材完好,保证报警和通信信息渠道24小时畅通,应急救援办公室必须实施24小时值班制度。 9.2 应急队伍保障

(1)建立需要请求援助的外部机构和组织的和联络方式,保持与各类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联系,以便在紧急状态时应急人员能及时到位。

(2)建立应急抢险专家库,包括危化品、化工设备等专家。 9.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建立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容。 9.4 经费保障

按照国家对安全管理费用提取标准提取安全专项费用,确保专款专用,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能及时到位。 9.5 培训与演练 9.5.1 应急培训

(1)每年年初制定培训计划及落实的措施。明确对当年人员开展应急培训的方式和要求。

(2)公司组织全员定期接受救援程序、救援方案、救援工具使用、紧急救护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3)全员培训,提高应急意识、自我保护和参与救援的措施。 (4)由公司安全管理组负责组织与本预案相关的应急培训,培训对象主要为公司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各工作班组生产人员等。

(5)本预案的培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应急演练、对策研究等方式进行。

(6)本预案的培训重点是应急响应流程、应急信息报送流程等。

9.5.2 应急演练

(1)由公司安全管理组负责制定本预案的年度演练计划,演练计划于年初报公司应急领导小组。

(2)本预案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演练,由公司安全管理组负责组织;本预案演练的主要容为应急人员对预案应急流程的熟悉和各专业应急力量之间的配合。

(3)本预案演练结束后,由公司安全管理组负责对演练情况

.WORD专业.

.

进行评估和总结,针对应急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对本预案的不足之处进行修订。 10 事故调查

10.1 事故调查等级划分

(1)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的,由企业自行组织事故调查。

(2)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由区县组织人员组织事故调查。

(3)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由市组织人员组织事故调查。

10.2 事故现场的保护

除因抢救伤员和控制事态发展外,在事故调查尚未进行之前,任何人不得破坏和改变现场。事故发生后,应当保护好事故现场。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记、绘制形态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10.3 事故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1)成立事故调查组,确定调查组成员组成。 (2)了解事故概况。听取事故情况介绍,初步勘察事故现场,查阅并封存有关档案资料。

(3)确定事故调查容。

(4)组织实施技术调查。必要时进行检验、试验或者鉴定,注明检验、试验、鉴定的机构。

(5)确定事故发生原因及责任。 (6)对责任者提出处理建议。

(7)提出预防类似事故的措施建议。 (8)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并归档。 10.4 情况调查容及方式

(1)通过对事故相关人员询问等方式,了解事故发生前后及事故的情况。

(2)调查作业人员等有关人员基本情况。

(3)调查事故发生前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是否有超过设计温度、设计压力、储罐、管件、附件变形、泄(渗)漏、异常响声、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失效等异常情况。

(4)运行管理及作业人员的操作情况。有无违章操作,有关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等情况。

(5)现场应急措施及应急救援情况。 (6)其他情况。

.WORD专业.

.

10.5 资料查阅

事故主要责任人及相关人员,应主动向事故调查组提供事故发生前后设备生产(含设计、制造、改造、维修)、检验、使用等档案资料、运行记录和相关会议记录等资料。

(1)设备设计、制造、改造、维修、检验、登记使用档案资料。充装设备、管件、附件的结构、强度、材料的选用情况;充装设备、管件、附件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制造质量情况;充装设备、管件、附件型式试验、改造、维修质量情况,并对损坏影响进行分析。

(2)充装设备、管件、及其安全附件、定期检验情况及存在问题整改情况。

(3)安全生产责任制、相关管理制度、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设备及使用登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情况;运行中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或误操作情况,运行相关记录情况,运行参数波动等异常情况。

(4)对存在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 10.6 现场调查

(1)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现场的调查,应当收集原始客观证据,数据要准确,资料要真实。

(2)事故现场检查的一般要求。仔细勘察记录各种现象,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测量。记录主要受压元件、事故发生部位及周围设施损坏情况,要注意检查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等情况。

(3)人员伤亡情况的调查。事故造成的死亡、受伤人数及所处位置、死亡人员性别、年龄、职务、从事本职工作的年限,持证情况。其他人员死亡应包括居民、过路人、外单位救援人员等。

(4)事故现场破坏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设备、管件、附件损坏的状况,损坏导致的现场破坏情况与波及围、拍摄现场照片,绘制现场简图,记录环境状态(如属泄漏事故应当寻找泄漏源、如属爆炸事故,应当寻找泄漏源和爆炸源),收集罐体或其他爆炸物碎片及残余介质。

(5)罐体及部件损坏情况的检查,包括部位、形状、尺寸等。注意保护好严重损坏部位(特别注意保护断口、爆炸口)、仔细检查断裂或失效部位外表面情况,检查有无腐蚀减薄,材料原始缺陷等。应当测量断裂或失效部位的位置、方向、尺寸、绘制设备损坏位置简图。收集损坏碎片,测量碎片飞出的距离,称量飞出碎片的重量,绘制碎片形状图。对无碎片的设备,应当测量开裂位置、方向、尺寸。

(6)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附属设备(设施)损坏情况

.WORD专业.

.

的调查。安全附件主要包括安全阀、爆破片、安全阀与爆破片串联组合装置、压力表、液位计、测温仪表、紧急切断装置、导静电装置、液位报警装置等。事故发生过程中采取应当紧急措施与应急救援情况。

(7)需要调查的其他情况。 11 预案管理和更新 11.1 预案备案

本预案由公司应急办公室报送自治区安监局、质监局及相关部门备案。 11.2 维护和更新

公司应急办公室牵头负责对本预案每年评议一次,需要时,由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按照评议意见修改和更新本预案。 11.3 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公司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制定,由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

11.4 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集团公司批准发文之日起实施。 12 附件

附件1:应急响应流程图

.WORD专业.

.

应急响应流程图

报警

事故发生 接警 信息反馈 警情判断 人员互助 指挥部办公室 人员到位 信息网络开通 应急启动 专家技术支持

应急资源调配 专业指挥到位 工程抢修 警戒与交管 扩大应急 救援行动 医疗救护 人群疏散 申请增援 现场监测 现场清理 环境保护 解除警戒 应急恢复 善后处理 事故调查 应急结束 (关闭) 总结评审整改 事故信息收集 .WORD专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