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政治史

政治史

来源:九壹网
1、阻碍近代中国社会实现政治民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封建和军阀的统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破坏,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落后保守的封建思想观念。(3分)

2、与西方国家相比,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中国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行多党合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3分)

3、19世纪70年代以后,代议制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起了怎么样的积极作用? 作用:使民主不断扩大;从而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

4、从西方、中国政治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民主政治的模式因国情而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真正的人民民主。

5、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派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取得了哪些重大的成就?

孙中山为首的派努力: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具有反对封建制度的进步意义。

6、《中华临时约法》的性质及意义是什么?

这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对于反对封建,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7、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各有什么历史作用?

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作用: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用:团结了各阶级各阶层力量,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或推动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用: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作用: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用: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各民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8、评价近代西方民主政治

体现了人类政治智慧的发展;都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社会的历史潮流,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9、、试从行使权利的原则和行使权利的主体两个方面比较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议会的不同。 不同:活动原则:中国为民主集中制;西方一般是三权分立的原则

行使权利主体:中国为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西方是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的场所

10、概括指出从古代到近代、现代中国法制建设的进步。

封建社会的法制,维护的是君主政体,人民没有政治权利;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制,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人民享有一定的民主权利;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制,它确立的是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群众享有更充分的民主权利。

11、对政治变革的认识

改革是实现政治变革的一种手段(途径);政治民主化是政治变革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的实现是曲折的历史过程。

12、古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哪两种基本类型?归纳形成不同类型的因素。

类型:民主、,不同类型的因素: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意见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

13、《中华临时约法》的性质及意义是什么?

这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对于反对封建,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14、美国的1787年体现的政治原则是什么?该起到什么作用?

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它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5、近代美国和德国的政体各有何显著特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美国强调“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德国名为君主立宪,实为;原因: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以战争的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德国统一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 余。

16、简要分析上述政治的确立对两国发展产生的相同影响。

答: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对国家政权的控制;有利于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使国家势力迅速壮大,成为世界性大国。

17、结合所学史实指出英、美两国政体的实行对中国近代前期产生了什么影响? 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掀起戊戌变法运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派领导辛亥,以三权分立原则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18、《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由哪几部法典组成? 为什么说它集罗马法之大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

(2)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它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对人的行为做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19、罗马法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分析罗马法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及欧美各国的立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 20、古代中国和罗马制定法律的相同出发点是什么? 用法律来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统治或用法律调节社会关系。

21、、《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法律条文比较明晰,审判、量刑都有法可依,它在一定程度上了贵族的,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22、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在当时有何意义?

意义:打破了门第,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文化素质。在社会上盛行读书之风。同时,掌握选拔和任用的权力,加强了集权。

23、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有什么弊端?

弊端:禁锢读书人的思想,其聪明才智的发挥,使他们只管埋头读书,不讲求实际学问,不利于文化科技的发展

24、你认为隋唐到明清,统治者在选用人才上为什么会如此不同?

隋唐时期,正值封建社会走向繁荣,统治者实行比较宽松、开放的,注重真才实学。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统治者担心动摇统治基础,只看重忠顺奴仆,严格控制人们的思想。

25、西周分封示意图、秦朝疆域图、元朝行省图

西周、秦、元分别推行了什么行政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度。

不同影响:西周后期,王室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秦朝、元朝始终维持国家统一的局面。

26、这些制度反应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主要什么趋势

集权不断加强;边疆得到开发,疆域扩大;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

27、中国法律制度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中国古代法律的原则是君主统治的家天下的体现,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维护君主下的等级秩序,是君主主义集权制度的统治工具。

28、概述唐、宋时期是如何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的。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皇权独尊;北宋通过设立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等分割宰相的军事、行政和财权,削弱宰相的职权,使皇帝大权独揽。

二、新中国的外交和统一大业

1、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港澳回归有什么重要意义?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意义: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进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2、归纳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两岸间贸易交流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共同利益。

3、曾经两度被人为分离祖国,请分别简述各自的原因。

⑴第一次分离:中日《马关条约》割及其附属岛屿;第二次:1949年反动派败退。

4、为早日解决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在1979年提出什么方针?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峡发展有什么重大表现?

方针: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发展表现:海协和海基会成立、九二共识、胡连会晤等。

5、“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目前祖国提出的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

内容:“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有利因素:两岸民心、党的正确方针特别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等;不利因素:势力、美国的干扰等。

6、问题的解决产生了怎样的国际影响?

问题的成功解决,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它为解决国际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三、国共两党的关系

1、总说“两党的交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那么,国共两党在历史上还有哪两次握手?建立了什么统一战线?分别形成于哪一年?以什么事件为标志?

①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统一战线,1924年,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通讯社公布了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⑵回顾历史,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②第一次合作是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 第二次合作是为了取得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胜利

⑶两次国共合作对中国的民主和民族运动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③第一次合作:大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北洋军阀。 第二次合作:全国各阶层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的完全胜利

(4)两党两次合作的方式有何不同?两次合作的建立有何共同依据?

方式:前者是党内合作,后者是党外合作。共同依据: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的共同的根本利益。

2、国共两党有什么共同利益?从七十多年来的国共两党关系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共同利益:振兴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的、统一、和平、富强、屹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

启示:国共两党的关系极大程度地左右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几十年的历史反复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2年,元老于右任病重时在写下《望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读shāng,未成年就死去)。”

材料二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后患无穷。

——《中国和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三 中国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的言行,都应坚决反对。 ——1995年《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继续奋斗》

材料四 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这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中国时报》载文《读近代史感悟——兼谈中国统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于右任的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2分)

痛感海峡两岸分隔,渴望祖国统一(或者答 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共同期盼。) (2)材料二中,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2分) 他指出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后来发展为什么?(2分) 当前解决问题有赖于海峡两岸的合作,合作的最基本的前提是什么?(2分)

(2)关键是没有外国的干涉而实行国共两党平等会谈。

“一国两制”。 当前发展的基础是当局承诺“一个中国”的原则。

(3)材料三中,中国对问题的一贯立场是什么? (3)坚持一个中国,反对或“”意图。2分 (4)依据四段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2分)

(4)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但中国统一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对外。2分

四、国际关系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它们在20世纪60年代采取了哪一项重大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1)原因: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吸取战争教训;应对苏联扩张。

根据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欧共体的成立,对西欧各国和两极格局产生的影响。 1967年,正式建立欧洲共同体。

(2)影响:西欧各国:经济合作不断加强;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加强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特征。

特征:从经济一体化到经济、政治一体化

3、谈谈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力量对比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增强,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影响:西欧、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摆脱美国的控制,自主倾向日益加强,严重动摇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冲击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

4、70年代中国国际局势的变化:美国霸主地位动摇;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改善。影响:结束了中日长期敌对关系,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发展,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5、尼克松“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后,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中国的外交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

打破长期对抗状态,开始走向正常化。带动了中日关系改善和中日关系正常化。此后,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6、你认为搞好中美关系的关键是什么?

如美国放弃霸权;正确处理问题;互相尊重,加强沟通;遵守中美公报和国际法则等。

7、对外交变化的认识:外交的发展变化必须符合国家利益;外交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适时调整;始终坚持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冲击两极格局的因素有哪些?20世纪二十年代初,两极格局最终瓦解的标志是什么?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试分析当今世界多极化进程所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1)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

(2)因素:西欧经济的恢复发展及其一体化;日本的迅速兴起;中国国力的增强 及影响扩大;第三世界的崛起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分》:标志:东欧剧变和 苏联解体。 (3)特点: “和平过渡”。它不是通过世界大战面是经过长期“冷战”的较量形 成的; “竞争过渡”。美、田,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几个力量中‘b,存在着互 相竞争、互相制约的关系; “长期过渡’。目前, ‘—超多强’局面下,美国极 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多极化格局 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9、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这种趋势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苏东剧变(或答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多极化发展趋势。影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0、为应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新中国在外交方面有哪些调整?

⑶新中国成立之初,采取“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以联合国为中心,积极参与到各地区性国际组织,在21世纪初主导组建上海合作组织应对新的国际形势积极承担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责任。

11、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的外交目标是什么?为此开展了哪些重大的外交活动。(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如何在世界事务中发挥影响的?)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与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立和平的周边关系

12、中美建交以来,总体关系是好的,但也时常出现曲折。你认为搞好中美关系的关键是什么? 如美国放弃霸权;正确处理问题;互相尊重,加强沟通;遵守中美公报和国际法则等。

答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认识:符合两国人民共同的利益和愿望,两国应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来处理两国的关系。

五、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初,嘉庆皇帝与一个大臣有如下的对话:

皇帝问:英国是否富?大臣答:彼国富,是由于中国富,彼国才富。富不如中国。

皇帝问:何以见得?大臣答: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再转手卖给其他小国,这不是说明彼国是借了中国的光吗?假如我们禁止茶叶出口,那英国就会穷得无法过日子。皇帝说:说的是。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

材料三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出了一份考卷,应考者300多人,有一道题要求考生列举崇拜的人物,统计结果是:崇拜孔子的157人,孟子61人,孙文17人,颜渊11人,诸葛亮8人„„——《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嘉庆皇帝和大臣对英国的看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英国比中国富强;英国富强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快,而不是因为沾了中国茶叶的光。 (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的“世界潮流”是指什么?

是指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3)用史实说明,孙中山是怎样“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

孙中山领导发动了辛亥;成立兴中会和同盟会等组织;创立了中华;颁布了《中华临时约法》。

(4)材料三中,崇拜孙文的人数仅次于孔孟,名列第三。这能反映什么问题? 孙中山在当时的中国威望很高;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9、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8分):

①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

——丘逢甲《春愁》(马关条约名称)的签订日本割占;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首诗写于15 年。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

②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红军长征 ,导致这个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 错误。 ③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周恩来《为江南死难者志哀》抗日战争时期进入相持阶段后,的重心由抗日 转向, 诗③反映的高潮是:皖南事变 ④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反映的战争时期的战役是 :渡江战役,南京 ,标志着政权在统治的结束。

2.1949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句话至今还令亿万中国人热血沸腾。

请回答: (1)你怎么理解“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中国人民被侵略奴役的历史永远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结束了,(或:新中国成立、推翻三座大山)

(2)中国人不(2)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请用50多年来中国的外交成就,说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主要外交成就: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重大国际会议上发挥作用(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1997年、1999年先后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港澳同归祖国;中国加入wTo、申奥成功、上海举办APEc、申博成功。 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答出四点即可满分)

3、19世纪以来,珠江三角洲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成为近代中国民

族资本的摇篮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启蒙地,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和第一次国内战争的 策源地。在珠江三角洲这片土地上,涌现了一批批站在时代前列的广东籍代表人物。试问: 近代所涌现的广东籍代表人物有哪些?请列出其中三位。

洪秀全、洪仁玕、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廖仲恺等。(只要列出3位即可。) 试从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方面分析近代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首先发起于广东的原因?

(2)历史背景:在清朝闭关锁国下,只有广东尚能保持一定的开放性;珠江三角洲首先受到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冲击;由于接触西方文化,一批先进的广东人开始在行动上寻求各种救国救民的道路。地理环境:珠江三角洲面临大海,交通较发达;毗邻港澳,易于接受新信息 4、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以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5、田中角荣首相访华时,国际局势发生了什么变化?中日建交对两国及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6、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7、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8、鸦片战争时中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因素,为什么最后的结果却是中国战败了? 清王朝是一个闭关锁国的落后的封建国家,政治腐朽,经济落后,军备废弛,统治阶级。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力量非常强大,远远超过中国。

9、鸦片战争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道理?面对毒品的危害,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落后就要挨打。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做到不吸毒、不贩毒,坚决与毒品犯罪作斗争。

9、我们今天学习和了解日本侵华历史,有何现实意义?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10、国动的重要意义。

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