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京 邮 电 大 学
实验报告
通信网实验
专 业: 通信工程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张颖 指导单位: 通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日期:2011年5月20日
VOIP呼叫过程及SIP消息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VOIP原理,了解PC-PC方式VOIP网络的构成、呼叫模式以及信令的过程。
2、学习使用Ethereal这种协议分析软件,用它来考察实际系统中传送的分组。 二、实验设备
1.硬件部分:校园网、PC(带耳麦) 2.软件部分:
(1)miniSipServer: 作为SIP SERVER。 (2)BOL SIPPhone : 作为SIP UA。 (3)WinPcap 3.1 : WIN32 平台上网络分析和捕获数据包的链接库。 (4)Ethereal 0.10.14:它可以在实时时间内,从现在网络连接处捕获数据,或者从被捕获文件处读取数据。
三、实验步骤
1. 下载并安装BOL SIP PHONE,并做相应设置(域名080210、IP:
192.168.1.100、端口5060等等),并记录进实验报告。
2. 通话,呼叫另一个用户的通话,记录通话过程中语音质量,包括延时和回
声;
3. 安装WinPcap 3.1;
4. 安装并启动Ethereal,开始抓包; 5. 重新呼叫另一个用户,开始通话;
6. 获取并分析SIP信令流和语音媒体流,记录在报告中,具体要求: (1) (2)
四、实验过程记录和分析
1、说明你选择的客户端,记录相应的登陆界面。 答:选择的客户端:BOL SIPPHONE_CN 相应的登陆界面如下图:
分析并记录呼叫建立、呼叫忙、呼叫结束的信令过程。
分析媒体流(语音包):从捕获的数据单元中选一个RTP包进行分析。
2
2、通话:首先要说明通话的模式(直接路由还是通过服务器代理路由)、通话双方所在位置(同一子网内部、不同子网之间还是和用户通话);其次记录通话是否成功,如果没成功,分析原因;最后要记录通话过程中语音质量(包括延时和回声)。 答:实验过程的通话模式为直接路由,且通话双方处在同一子网内部,连在同一个路由。
通话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1) IP设置的不对,在miniSipServer 服务器端系统配置可以看到,或者在
windows运行中输入cmd,打开DOS界面输入ipconfig/all可以看到进行设置。
(2) 服务器与客户端设置的信息不统一,改为统一用户名080212,密码123。 (3) 防火墙没关,杀毒软件发布拦截报告,设置为兼容可信任软件。 延时和回声都有一些,但总体还算清楚。
3、启动抓包工具,记录捕获的包的统计数据(见下图),并作简要说明。 答:(1)拨号没接通的时候
3
4
只有UDP和ARP的报文
(3)
打通电话
5
这次一共是1分44秒,抓了1867个包;其中UDP包1863个,占总数的99.8%; ARP包4个,占0.2%; ICMP包0个,占0%;TCP包0个,占0%;其他包0个,占0%。
6
4、记录获取的SIP消息,并作简要说明。 答:捕获的SIP消息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一共有19个SIP包,其中INVITE、100Trying、ACK、180Ringing,BYE各1个,200 OK包5个;REGISTER包6个;407Proxy Authentication Required包3个。 5、记录并分析呼叫建立、呼叫忙、呼叫结束的信令过程。如果是通过SERVER路由,记录还应包含注册的过程。
答:经过Statistics、VoIP CALLS、Graph得出以下信令过程图:
7
主叫方发送一条INVITE命令到被叫,INVITE命令被发送到公认的SIP UDP端口(5060),它包括呼叫ID、呼叫顺序编号、SDP介质格式以及路由信息。
当呼叫到达远程端点后,电话开始振铃,一条新的信息应答被送到被叫方,指示RINGING(180)。主叫按了呼叫到被叫收到RINGING之间的时间就是SIP呼叫建立的拨叫后延迟。
被叫接通后200OK回送到主叫,主叫再发送ACK请求,确认对INVITE请求的成功应答。
RTP介质流,语音视频通话。
最后来自主叫一方的BYE请求结束呼叫。接着对应的另一方200OK回送请求结束呼叫方,确认结束呼叫。
6、选择其中一到两个SIP包进行分析。例如(INVITE):对加线部分做说明。 答
:
选
择分析
的
SIP
包的
具
体
情况如
下
图
:
8
该INVITE包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分别是Src Port:5060、Dst Port:16619。源IP地址是Src:192.168.1.100,目的的IP地址是Dst:192.168.1.101。 7、从捕获的数据单元中选一个RTP包进行分析。 答:选中的RTP包的具体情况如下图:
9
从上图可以看出,该RTP语音包的源IP地址是Src:192.168.1.100,对应于本次SIP呼叫的主叫,目的的IP地址是Dst:192.168.1.101,对应于本次SIP呼叫的被叫。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分别是Src Port:27127、Dst Port:8809。
五、通过server路由的VOIP实验过程记录和分析
1、安装软件miniSipServer V2.8.12版,打开如图:
10
2、设置对话双方服务器地址与端口,如图:
11
4、获取SIP消息如图:
六、实验总结和体会
12
1、实验内容的总结
2、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3、实验的收获
答:
本次试验让我受益匪浅。让我认识到,学习知识不能仅仅是纸上谈兵,实际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那样才能学以致用。更牢固的掌握知识,那样才是学习的真正目标。
这次的实验,让我对于VOIP呼叫过程及SIP消息分析更加透彻。当然,实验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综合因素也是有很多的,首先,对于书本的知识掌握的不是非常牢固,导致分析某些问题的时候,不是很顺利。其次,动手能力不是很强,对于老师给的软件不是很熟悉。
在实验中,也遇到了一点点的小麻烦,总是通话失败,经过多次探究,多方询问,发现原来是IP没有设置的问题,于是自己去重新设置了IP,通话就成功了。这也反映了我在某些方面,知识的匮乏。学习,果然是无止境的,不懂的知识总是那么多,等到实际要用了,却无从下手。
总的来说这次试验收获还是很大的。我基本掌握了BOL SipPhone、etherea、miniSipServer,wireshark软件的应用,对VIOP的呼叫模式以及具体的信令过程加深了认识,通过使用etherea软件捕获各类协议包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对之前课本上讲的分层的协议有了更深的理解。
六、思考题
1、 说明本次实验中网络电话呼叫的协议结构。 答:协议结构如下图所示:
SIP Voice Meadia G.711/G.723.1 13
RTP/RTCP UDP IP EtherNet 2、 SIP协议有哪三种呼叫模型?在你实验的过程中,采用哪种呼叫方式?
答:SIP协议支持三种呼叫方式:由用户代理服务机(UAC)向用户代理 服务器(UAS)直接呼叫,由UAC在重定向服务器的辅助下进行重定向呼叫和由代理服务器代表UAC向被叫发起呼叫。
本次实验采用的是由用户代理服务机(UAC)向用户代理服务器(UAS)直接呼叫。 3、 说明RTP报文头部开销的含义和作用。
答:RTP报头格式如下图所示,其中: V P X CC M PT 序列号 时戳 同步信源(SSRC)标识符 特约信源(CSRC)标识符 ··· RTP报头格式
l V:RTP协议的版本号,占2位,当前协议版本号为2。
l P:填充标志,占1位,如果P=1,则在该报文的尾部填充一个或多个额外的八位组,它们不是有效载荷的一部分。
l X:扩展标志,占1位,如果X=1,则在RTP报头后跟有一个扩展报头。 l CC:CSRC计数器,占4位,指示CSRC 标识符的个数。
l M: 标记,占1位,不同的有效载荷有不同的含义,对于视频,标记一帧的结束;对于音频,标记会话的开始。
l 同步信源(SSRC)标识符:占32位,用于标识同步信源。该标识符是随机选择的,参加同一视频会议的两个同步信源不能有相同的SSRC。
l 特约信源(CSRC)标识符:每个CSRC标识符占32位,可以有0~15个。每个CSRC标识了包含在该RTP报文有效载荷中的所有特约信源。
l PT: 有效载荷类型,占7位,用于说明RTP报文中有效载荷的类型,如GSM音频、JPEM图像等。
14
l 序列号:占16位,用于标识发送者所发送的RTP报文的序列号,每发送一个报文,序列号增1。接收者通过序列号来检测报文丢失情况,重新排序报文,恢复数据。
l 时戳(Timestamp):占32位,时戳反映了该RTP报文的第一个八位组的采样时刻。接收者使用时戳来计算延迟和延迟抖动,并进行同步控制。
这里的同步信源是指产生媒体流的信源,它通过RTP报头中的一个32位数字SSRC标识符来标识,而不依赖于网络地址,接收者将根据SSRC标识符来区分不同的信源,进行RTP报文的分组。特约信源是指当混合器接收到一个或多个同步信源的RTP报文后,经过混合处理产生一个新的组合RTP报文,并把混合器作为组合RTP报文的SSRC,而将原来所
的SSRC都作为CSRC传送给接收者,使接收者知道组成组合报文的各个SSRC。 4、在IP网络上的传输话音,如何保证端到端的延时?
答:1、由于实时传输协议RTP 提供具有实时特征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业务,因此VOIP 电话/VOIP 网络电话中可用RTP 来传送话音数据。在RTP 报头中包含装载数据的标识符、序列号、时间戳以及传送监视等,通常RTP 协议数据单元是用UDP 分组来承载,而且为了尽量减少时延,话音净荷通常都很短。
2、为了尽可能地降低话音分组的总延时,需要选择恰当的分组长度,减小分组拆装时的时延,并赋予话音分组一定的优先级,使其在节点处排队时能被优先处理,减小排队时延。此外,提高节点机性能也是降低延时的重要方面。
实验二 网络管理操作实验
15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中兴通讯ZXNM01综合网管系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网络管理的目的,熟悉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从而加深对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和管理信息通信协议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中兴通讯的ZXNM01综合网管系统是在网络管理层上对中兴通讯的Softswitch产品及相关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的网络管理系统,可在统一的用户界面下对中兴通讯Softswitch、TG、SG、AG、IAD等NGN设备以及中兴通讯构建的数据网络的各种数据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并可提供对其它厂商设备进行管理的管理接口。中兴ZXNM01系统所管理的设备包括处于骨干层、汇接层、接入层的各种IP设备,目前已经实现对接入服务器、多业务交换机、路由器、中兴IP电话系统和中兴软交换系统的管理。系统覆盖TMN管理层次的四个层次:网元层、网元管理层、网络管理层和业务管理层,能够实现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和配置管理等功能。
网管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系统由关系数据库系统(RDBMS)、网管服务器(Server)和网管客户端(client)组成,采用Client/Server组网方式。网管服务器由前端服务器(FE)和后端服务器(BE)组成,后端服务器执行服务端网管核心任务,如:发现、拓扑、网管功能;前端服务器提供对位于后端服务器存储模块中的网管数据基于Web的访问,它包括提供Web访问的Web服务器和用于验证客户的验证模块,所有处理由服务端执行,客户端仅仅处理显示,前端服务器采用不同的技术来支持这样的瘦客户端结构。应用程序客户端与前端服务器通信,获取管理信息并显示给用户。HTML客户端允许用户通过浏览器进行远程访问,实现与前端服务器通信,获取管理信息并显示给用户。
系统采用SNMP网管体系结构,以SNMP协议作为管理信息通信协议,利用统一的
16
网管平台在一致的拓扑视图下管理Softswitch网络,能集中操作、维护和管理Softswitch网络中的各种设备,实时统计、分析网络的性能和运行状态,为网络优化与调度提供支持。
本实验在南邮软交换实验机房进行,在机房内配置的ZXNM01综合网管系统上完成各种管理操作。
三、实验设备
1.ZXNM01综合网管系统服务器和客户端。 2.软交换控制设备ZXSS10 SS1b 3.中继信令合一网关ZXMSG7200 四、 实验步骤及要求 (一)安全管理。 1. 登录客户端
1)双击桌面客户端登录快捷方式,运行run.bat.
2)登录:
用户名:student 口令:
服务器地址:192.168.100.230
确定后进入中兴通讯统一网络管理平台。
2. 创建一个新的角色。(角色是网管模型中操作权限的分配对象) 1) 在“中兴通讯统一网络管理平台”界面下,单击“视图”,选择“安全管理”,再
单击“安全管理树”上的“角色管理”,选择菜单“操作→新建”。
17
其中“角色名”中输入角色的命名,“角色描述”是对角色名的说明和解释
2) 设定角色的操作权限。点击权限信息设置菜单,根据需要在操作树下面的方框中
划勾,划勾的表示角色已经被赋予这种操作权限。
3) 登录地址。角色的登录地址是一个IP地址段的列表。
18
单击“添加”按钮,可以添加一个IP地址段。
要求:为验证方便,起始和终止IP都填写本机的IP地址。
3. 新建用户。
单击“安全管理树”上的“用户管理”,选择菜单“操作→新建”“。1) 填写用户基本信息。
19
2) 为这个用户分配角色,单击“角色”,一个用户可以分配多个角色。
要求:分配自己创建的角色
4. 注销student用户,用自己创建的用户登录。
注意:使用用菜单的系统项注销student。
(二)告警管理。显示系统当前的告警信息,选择其中的一条信息,分析其告警原因及可能的处理措施。
1. 打开“视图告警管理”菜单项,选择菜单“告警查看→事件上报实时监控”,
20
打开告警列表。
2. 选择一条告警,单击右键,在菜单中选择“详细信息”菜单项。
(三)性能管理。
21
1. 单击“视图→日志管理”,显示操作和安全日志。
2. 在菜单中选择“配置→导出当前查询结果”,备份日志。
22
(四)拓扑管理
1. 选择“视图→拓扑管理”,选中7200,在菜单中选择“操作→机架图”。
23
2. 选择“视图→拓扑管理”,选中ss1b,在菜单中选择“操作→机架图”。
(五)诊断测试
1. 选择“视图→拓扑管理”,选中7200,在菜单中选择“操作→诊断测试”。
24
2. 选择“中继单元”,单击“执行”。
3. 选择“视图→拓扑管理”,选中ss1b,在菜单中选择“操作→诊断测试”。
4. 选择“检测”。
25
(六)性能管理(部分为演示实验)
1. 选择“视图→拓扑管理”,选中ss1b,在菜单中选择“操作→诊断测试”。
2. 选择“性能观察→单板CPU及内存观察”,单击“开始”。
3. 选择““视图→拓扑管理”,右击7200,选择“性能管理”。
26
4. 单击“任务管理”,选择任务类型,填入“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单击“增
加任务”,分别加入“公用设备DTMF”,“网络通信量”和“处理机占用率”。 5. 单击“及时数据显示→处理机占用率”。
6. 单击“及时数据显示→公用设备状态”。
27
7. 单击“原始数据分析”,选择任务类型为“网络通信量”,设定测试项目,选择分
析方式为“网格浏览”。
8. 选择分析方式为“图表分析”,选择统计项目为“网口2(外口)接收速率”。
28
9. 选择分析方式为“图表分析”,选择统计项目为“网口2(外口)接收总帧数”。
29
五.实验心得
对中兴通讯ZXNM01综合网管系统的实际操作,使我了解网络管理的目的,熟悉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从而加深对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和管理信息通信协议的理解。实际地管理查询了交换机的使用状况,使自己更好地理解了其中的原理。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