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车辆-轨道系统激振源随机分析

车辆-轨道系统激振源随机分析

来源:九壹网
第40卷第!期 2 0 18 年!月

铁 道学报 Vol.40 April

No.42018

JOURNALOFTHECHINARAILWAYSOCIETY

文章编号:1001-8360(2018)04-0120-07

车辆-轨道系统激振源随机分析

1

磊、陈宪麦

2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31;

2.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摘要:简述轨道不平顺的时-空随机特性和时-空随机样本的概率计算及反演方法,基于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 能不变值原理、形成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以及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适合不同激振源的车辆-轨道 系统动力计算模型。通过车辆-轨道系统激振源随机分析,论证系统激振源与系统随机响应之间的概率转换关 系;采用激振源时-空随机分析方法,可以获取系统在不同概率水平下的振动响应;将构架蛇形波作为车轨系统 横向激振源计算系统响应极值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激振源(时-空随机性;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概率转换 中图分类号:U213.2

文献标志码:A

do<10. 3969/1. issn. 1001-8360. 2018. 04. 017

Random Analysis on Vibration Sources of Train-track System

XU Lei1,CHEN Xianmai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action Power,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610031,China;

2.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75,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made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temporal-spatial random nature of

trac

and proposes the probabilistic computation and inversion methods for temporal-spatial random sample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total potential energywith stationary value in elastic system,the “set-in-right-position” rulefor forming structural matrices and the theory of vehicle-track coupling dynamics,the dynamic calculating mo­dels applied to different vibration sources for train-track system were buil..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randomanalysis of the vibration sources of the train-track system,the probabilistic transforma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ibration

sources and random

responses of the

system was

demonstrated. The vibrati

the system at different probabilistic level can be acquired by using temporal-spatial random analysis method,and it is

feasible to

take

the

bogie frame hunting waves as the response

extremum

the transverse vibration sources of train-track system.

Keywords: vehicle-track coupling dynamics ; vibration sources ; temporal-spatial randomness ; principle of total

potential energy with stationary value in elastic system ; probabilistic transformation

对于车辆-轨道耦合系统(本文简称此系统)而言,随着确定性计算理论的不断完善[1],车线工况及激励 形态确定的系统振动分析不再是困扰铁路工作者的主 要问题。此系统本质上是随机动力系统,激振源的随 机性是其随机振动的重要原因,国内外对此系统的随 机振动研究尚不充分。-般将随机激振源取为轨道随 机不平顺-1],文献[2]另辟蹊径,取构架蛇形波为此系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者筒介:徐磊(,男,湖南岳阳人,博士研究生。 E-mail:

统的横向激振源。

总结国内外关于此系统激振源随机分析的研究, 以下几个问题有待深人探讨:

⑴激振源时变性考虑不足。按功率谱(或能量) 等效原理反演的轨道随机不平顺或构架蛇形波样本, 均来自此系统某一概率水平或某一时间点下的实测谱 (或标准差),其动力计算结果实为此系统沿线路的空 间随机结果[3]。

⑵激振源的时-空随机模拟方法尚未提出。此系 统的激振源既有沿线路空间的分布随机性,又有随时

2015-12-24;

1988—)

leix_2013@163. com

=2016-01-18 51478482)

第!期徐磊等:车辆-轨道系统激振源随机分析

121

间的演变随机性,所以此系统的激振源具有时-空随机 特征。若不进行此系统的时-空随机计算,就无法统计 个分布函数F(x),上极限分布H(x)必收敛为与原 始分布有关的3种形式,并可统一

为广义极值分布[=],

振动响应的概率分布,则涉及此系统可靠度的问题均无法妥善解决。

(3)自文献[2]提出采用构架蛇形波作为此系统横 向激振源,已近30年。未见针对此激振源合理性进行 全概率的理论论证,并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1]计算 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的相关文献。

本文以轨道随机不平顺的时-空随机性为基础, 阐述其随机反演方法;结合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 型[1],分析时-空随机不平顺输入下此系统构架蛇形 波的随机分布特性及模拟方法;进一步建立车辆-轨 道动力计算模型,以构架蛇形波谱的随机反演样本 为激振源,通过两种激振源在两种计算模型下的动 力响应,相互验证此系统两种激振源的概率转换关 系及合理性。

1

轨道随机不平顺时-空随机反演方法

轨道不平顺的空间随机表现为其幅值及相位沿线 路随机分布(一般通过功率谱表征),其时间随机表现 为谱线以不同的概率上、下波动。

图1为武广高速铁路2013年高低不平顺实测谱 分布。图1表明,时-空域内的随机谱线在较广的范围 内波动,极大极小谱值相差超过3个数量级。而国内 外经常使用的平均谱,仅是众多统计谱线中的一条,其 出现概率及激励形态均十分有限,将平均谱作为激振 源计算出的响应并不完备。只有从此汇总谱图中还原 出线路随机不平顺的所有激振形态及其出现概率,才 能计算出此系统的所有振动响应(包括最不利极值响 应)及其概率分布,并开展可靠性研究。

104

102

10°

波长/m

图1

轨道高低不平顺实测谱

1 1轨道不平顺谱的概率特征

轨道不平顺的时-空随机反演重在遍历轨道随机 不平顺所有激振形态,并赋予其概率性质。计算表明, 图1中的所有谱线均对应确定的概率水平,即在某一 确定时-空随机域内,不同波长的谱密度值与其出现概率一一对应。

文献M研究表明,当取样足够长时,对于任何一

其分布函数为

#(\"!,\"#) = exp{— — & !(\" % \")]%1 0\")

( 1 )

式中:

分别为位置参数和尺度参数为形状参

数;K\")为示性函数,即

1 [1 + !(\"%\")]>〇

'\")${ # (2 )

0其他

当!$0时,式(1 )为Gumbel分布,即极值I型; 当! > 0时,式(1 )为Frechet分布,即极值#型;当 !#0时,为Weibull分布,即极值$型。计算得到 式(1 )的参数后,可根据给定的概率水平\"求解对 应的逆函数

$

\" + #[1 — (—ln#/)V!] ! $ 0

(

\\\" % #ln(— ln# )

! $ 0

( 3 ;

文献[6-7]采用参数估计及假设检验方法,计算获 得不同类型不平顺不同波长谱值的概率分布参数(\"、 #和!值),并验证了线路不平顺谱服从广义极值分布。

图2为实测90百分位数谱与广义极值分布90百分位 数谱的比较图。

从图2可知,线路实测谱与概率分布拟合谱能较 好吻合,证明了用广义极值分布进行轨道随机不平顺 概率分析是可行的。

1. 2基于谱密度的随机反演方法

令轨道不平顺谱密度值为波长和概率水平(用百 分位数表示)的函数,即

PSD(g,A) $

{^七

| 〇 $ 〇 〜

t

$ Al 〜Au}

(!)

式中& P为谱密度值;匕为波长,M分别为上、下限

截止波长A.为百分位数,AuA

为上、下限截止百分

位数。

式(!)包含了不同频率、不同概率下的谱密度 值,而单边功率谱密度序列GU)与轨道不平顺反演

值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122

铁 道0,G( c〇 ) G'(5 )

从式(5 )可知,轨道不平顺反演值与功率谱密度 值存在概率信息的转换关系,在频率与百分位数确定 的情况下,/')的概率密度是可以确定的。

Pr (A,)

Pr(G('))d

'(6 )

式中:Pr()表示概率密度。

采用谐和函数-]模拟轨道不平顺

NX(t) $ &,$ 1 Azc〇s('3 & () (7 )

式中& A^

、p分别为第,个谐和分量的幅值、圆频率

和相位角;N为谐和分量项数;设'z(2 ( , ( N - 1) 为['1,'u ]的内点,'1 $ '1,'N $ ,'i为相互

的随机变量,不同频率的相位角服从(0,%]内 的均匀分布,谐和分量幅值人按式(5 )计算。

从式(7 )可知,每条随机不平顺序列X⑴的出 现概率可由人的概率决定,基于式(6 ),可得

Pr(X()):Pr(G('))d

'

(8 )

可进一步假定线路谱线均按百分位谱形式排列, 形成百分位谱密度矩阵

Pr1 $'1

Pr!-#… PriProb (A

Pr#,'1Pr#,'2…

Pr2Pr77$''1Prn,'2… Prn(9 )

式(9 )中矩阵的每

列满足如下关系

f*7 Prob' (A)dA $ 1

!10)

即每个频率与其对应谱密度值序列构成的概率子 集,在这里若考虑线路谱线的百分位形式,则其不再独 立,可进一步将不同不平顺类型的百分位概率密度矩 阵构建为一个二维联合概率密度集,即

I '1 JI %1Prob(A,')dXd' $ 1

(11)

可以获得任意百分位谱/

a

)的出现概率为

Pr (G(Al)):

Prob (A ')dAd'

(12)

G(AD反演获得的轨道随机不平顺序列

X

,()具有与GA

)相等的出现概率,这便完成了具

有概率特征的随机不平顺反演工作。

根据不同百分位谱线出现的概率,通过超立方抽

样方法-]随机提取m个谱线样本,统计m个样本轨道 不平顺幅值的概率密度分布,即获得每个不平顺幅值 在整个线路中出现的近似概率。通过试算,可取m范

学报

第40卷

围为300〜500。图3为m $ 300时,不平顺幅值反演 概率密度分布与实测概率密度分布的比较;图4为不 同累计概率下谱线的概率分布。

& 一实测分布

0

5 10

幅值/mm

图3

高低不平顺反演概率分布与实测概率分布的比较

%

/#擊

0

0.2 0.4 0.6 0.8 1.0

累计概率

图4

不同累计概率下谱线的概率分布

由图3可知,反演获得的概率密度分布与实测十

分接近,证明本文提出的具有概率特征的随机不平顺 反演方法是可行的。由图4可知,概率水平最高的轨 道不平顺谱线出现在较低百分位数下,此概率分布曲 线与广义极值分布较相似。

其他类型的不平顺均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时-空 随机模拟。对于不同类型不平顺样本的组合问题,文 献[10]基于华罗庚和王元分圆域思想,提出一种随机 变量空间选点的数论方法,可供参考,这里不再赘述。

2

构架蛇形波谱计算与统计

将上述轨道不平顺随机样本输入经过验证的车 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进行轨道随机不平顺激振 下此系统振动响应的计算。结果表明,计算获得的构 架横向振动加速度谱仍然可用广义极值分布进行概率 分析,如图5所示。

注:1、2、3、4分别表示10、30、70、90百分位数谱。

从图5可知,采用广义极值分布能良好拟合构架 横向蛇形波在不同累计概率水平下的功率谱线。振动

主频主要分布在14〜42 Hz范围内,且存在34 Hz及

第!期徐磊等:车辆-轨道系统激振源随机分析

123

其倍频谱峰,这些计算结果与文献[1]中给出的实测结 果吻合良好。

根据构架蛇形波谱,可以依据功率谱等效算法[1] 模拟构架加速度响应,采用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状态空 间方法[11]估计其位移响应,对位移关于时间一次差分 计算对应的速度响应。计算结果表明,此方法效果良 好,不会产生时域积分时的漂移现象,如图?所示。

3动力计算模型

3.1模型简介

以轨道不平顺为激振源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模型在文献-]中有详细介绍,不再论述。本文介绍以 轨道垂向不平顺和构架横向蛇形波为此系统垂、横向 激振源的车辆-轨道动力计算模型。

不考虑风、地震等外部激励,此系统是自激系统, 从图?可知,按上述模拟思路,模拟结果与实际计 算结果较一

致,模拟方法可行

图@为99百分位数构架蛇形波谱的振动响应模

拟时程

QIS.UI鹋

)/铟异

时间/s

(a)构架横向加速度

Ts.uo/鹋掛■

0.210 ----------------1-5 -------------------10 1---------------1-15 --------------------20

1

时间/s

(b)构架横向速度

图7

构架蛇形波99百分位数谱的振动响应模拟时程

将图@所示模拟结果与实际动力计算结果最大值 进行比较,发现此模拟值与计算值基本吻合,如模拟和

计算位移最大值分别为\"012 7和\"012 4 m。

其空间振动方程为

M8 +C8 +K8

= P

(13)

式中:M、

'、

)为系统的质量、

阻尼、

刚度矩阵;!、

、5

为系统的加速度、速度、位移;P为系统荷载列阵。

基于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12]和形

成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气将此系统视为一个整 体系统,轮轨界面不是此系统的边界条件,而是作为 系统的内部环境考虑。除车辆自重外,此系统荷载 列阵来自振动参数的已知响应,轮轨相互作用力已 等效计入系统能量位移变分后的动力矩阵之中,无

需显式计算。

无论采用何种动力计算模型,轮轨接触几何关 系均无法回避。根据文献[13-14]在本文计算模型 中考虑车轮爬轨和跳轨,将轮轨位移衔接条件(轮轨

位移]钢轨位移十轨道不平顺十轮轨相对位移)作 为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基本条件。在计算中,轮轨 相对位移通过能量变分导入系统动力矩阵之中,无 需计算。

采用文献[15]的车辆模型,但考虑轮对的摇头振 动。采用文献[16]的板式轨道结构模型。用WU

法求解式(13),积分步长为0. 005 s。

3.2模型验证

本文将动力计算模型的验证分成两个部分&⑴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1]的计算结果进 行对比。

⑵基于列车脱轨能量随机分析理论[17],计算车 辆-板式轨道系统的极限抗力做功值,

与文献[16]的计

算结果进行对比。

3.2.1 验证一

采用相同的计算条件,以高速无砟轨道谱90百 分位数谱为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1]的激励输

入,计算此系统振动响应(包括构架蛇形波\"将构

架蛇形波及轨道随机不平顺输入本文模型,再次计 算此系统的振动响应,表1为计算响应最大值的 对比。

124

漭 姍 一

+i»罝 热®;UI^rrT-r耕菌-耕菌-flit

锉H 斗铖潑皿锉H.filit

l謳冷 嗤s斗铖鵷嗤耕苌齑/

及结MJ t〇.〇22

〇.025

kcgg

/〇.〇27g 〇.029g

N c

L 、w/mm

5.〇 6.

〇 薄ME■丧 〇.76 AF/F0.

斗3 舞fl制燁 Q/F〇.167 〇.U

薄flssH F ,/kN

112. 29

111. 32

F ,/kN

9. 598. 23$0S$L、 1-3,/mm

〇.28

斗〇.3〇60^0S$肝姍11^杏,耸屮傘錨锉^sifstsi-槭瓣沖菡_, ^菡®S锉ijif-槭癱随也卅菌-fLKsi卟锉^噼癱随 sif-槭雒湘® *®s,>Am#imT*Hif-槭癱随S冯»®,阵倉到餵南Tqnn£薄雞截掛q£锉ii

癱随书盏W眾漭i fl-槭 s^^ff。3.2.2

餵iH00^0S^0$^S0§_27mma

舞驾>鸢溺f_。米迪S槭碎af-槭&苠制淨迓锒 350 km

S舞 溺郭i Htss H6. 12 m/s.

舉鲥^H舞clssif-槭雒湘,M^*H^铒S卅簿部半_ sf_^^H舞 C16US 25 mm。

函 8^琪毕讁郭 S舞flif-槭迓賺。肝函8

冯杏,簿耸諳驾丨漾准藏鵁端^s卅簿氣 ■濞鄉(函8 (C)

),&苠卅菌制淨13亙sEffi__sr卅菌 制淨倉及窗鋼驾婢;画迓,卅簿舞驾僉绨准藏簿郯歸啩 遒fuOIil姊簿驾歸啩,耸屮^画倉簿fU

苠簿郯歸啩^砷亙盏渖;掛簿驾渖»歸啩阵賺丑,扭倉簿耸S舞驾制 燁丨漾_濞#耸#_(函8(d))。

41满4〇_)mU〇m/ 量K)〇 升抬 h〇 轮车Btlal/S

(b)

满S薄这W薄琢半M率载减轮重.0C 2 私 6

5/ s

( C

)满0^^^^^轉氣攤«系数脱轨5 /S(d)

满S薄这W薄舞缂铷辤 函8卅菌舞驾锉^讁郭i+w^

葩苗雜4

雞鈽鍺s^tb餵il

^^^緬蘧窥:3篛04-岈羅^^^〇:^,»忝菡艏蓀读漭奋^制淨蘧窥篛::3卟瞄^,而3掛屮凿S0010$^ k^000^^£^书 slTTf迪緬JBBS^C^awEhrH^®s&rEh,^E® Ka荖蘧缍篛Ms制淨锉藹锻頦f_^#iff^a渖雜& sfLK^卡蠢浑-岈羅洚谦* (铖 一螗)^蘧M/ft A,

米迪卅菌-flKsin>锉i j^_ 随H ifn-槭锉i j®_^itw^£_ii锻i M s窥 锉菡 _M

(2)

猫铒qn£Mif-藹锻屮浮菡艏蓀读漭坤伞酿S窥锉菡_ B4賺(铖2

螗yIt^tls亙蘧 窥篛;_及蘧缍岧铒驾缻_及^卡蠢_伞茚燁酿。米 迪酿WS3

if-槭锉讁itw^铖M(M随锉ii锻 iM s窥 锉涔螗菡_ _f_。(3)

忝(1)

迸(2)

书if-槭菡 _SMif-藹锻-菡伞甜耸 tk^im。_聶驾菏璐&卅有a及&银JS.

簿fL_

及 遒^a^fi^s®f_^vc^#^pHt9

〜函 一一驾贫肝函9

〜函一一冯

杏,_阵菡酿^n£s锉ijif-槭_随,姊濞掛^n£s藹锻兴卡M,a荖蘧窥篛Mitt

制淨瞄 、 茚第!期

0.

10

徐磊等:车辆-轨道系统激振源随机分析

125

bo/«铟

异捉卅

析奠定基础。

⑵本文较多从理论层面探讨轨道随机不平顺时- 空随机样本的概率计算及反演方法。大量基础检测数 据和资料积累、此系统基础部件性能演化规律及完善

05

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模型等研究工作的展开,是此方

0

图9

0.2 0.4 0.6 0.8 1.0

法应用于工程实际的关键。

!)不同计算理论的对比证实了将构架蛇形波作 为激振源具有合理性。实际上,若将系统动力学的基 本思想拓展至车辆-轨道耦合系统之中,即系统内部各 累计概率

车体横向加速度累计概率-响应极值分布

I

0 0.2 0.4 0.6 0.8 1.0

累计概率

图10钢轨横向位移累计概率-响应极值分布

论计算结果较吻合。此吻合是指此系统响应的全概率 吻合,该计算结果说明&

⑴此系统激振源与其振动响应之间存在概率转 换关系,例如轨道随机不平顺与构架蛇形响应存在的 概率转换关系,此关系可通过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1] 理论计算和统计分析获得。

(2)将构架蛇形波作为横向激振源计算系统最大 响应是可行的,图9〜图11的计算结果证明了这一 点。关键是用于动力计算的理论模型是否合理描述了 该系统的物理、力学关系。

5

结论

⑴简述轨道不平顺的时-空随机特性,并给出了 相应的时-空随机模拟方法。以往的研究多对线路的 单一统计谱线进行动力计算与分析,未考虑线路谱随 时间和空间的随机波动性。随着铁路大系统动力学非 确定性计算工作的不断深入,应该深入考察此随机性, 为时-空随机激振下的车辆-轨道系统动力演化特性分

组成要素的动力反应不是的,而是具有互为因果 的反馈特性,便不难理解其合理性。若研究者掌握了 与此激振源相符的动力模型构造原理及方法,便能获 得与实际吻合的计算结果。

⑷采用激振源时-空随机分析方法,利用车辆-轨

道动力计算模型,可以计算出不同动力指标在不同概 率水平下的响应,为此系统可靠性计算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翟婉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M]. 4版.北京:科学出

版社,2015.

[]曾庆元,郭向荣.列车桥梁时变系统振动分析理论与应用

[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3] 陈果,翟婉明,左洪福.车辆-轨道耦合系统随机振动响应

特性分析[&].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1,1(1) :13-16.

CHEN Guo, ZHAI Wanming, ZUO Hongfu. Analysis of t he Random Vibra t i on Responses Charac t eris t i cs of t he Ve­hicle- track Coupling System [J]. 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 tati on Engineering,2001,1(1) : 13-16.

[4] FISHER R A,TIPPETT LHC. Lim i t i ng Forms of t he

FrequencyDistribution of theLargest or Smallest Members of a Sample [J]. Mathematical Procceedings of the Cam- bridgePhilosophical Society,1928,24(2) : 186-193.[5] COLES S. An Int roduc tion to Sta ti s ti cal Modeling of Ex­

treme Values [M] . New York: Springer Verlag, 2001 : 36-78.

[]杨谋存,聂宏.三参数Webull分布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

数值解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39(1) :22-25.

YANG Moucun, NIE Hong.

Advanced Algorithm for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of Three Parameter Weibull Distribution [J].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b Astronautics,2007,39(1): 22-25.

[7] 王梓坤.概率论基础及其应用[M]. 3版.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7:283-284.

[8] 陈建兵,李杰.随机过程的随机谐和函数表达[J]

力学学

报,2011,43(3) :505-513.

CHEN Jianbing,LI Jie. Stochastic Harmonic Function and Spectral Representations [J]. Chines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2011,43(3): 505-513.

126

铁!!道!!学!!报

第40卷

[9] MCKAY M D$ BECKMAN R J$ CONOVER W J. Com­

parison of Three Methods for Selecting Values of Input Variables in the Analysis of Output from a Computer Code [J]. Technometrics,1979,21(2): 239-245.

[10] 陈建兵,李杰.结构随机响应概率密度演化分析的数论选

点法[J].力学学报,2006,38(1): 134-140.

CHEN Jianbing, LI Jie. Strategy of Selecting Points via Number Theoretical Method in Probability Density Evolu­tion Analysis of Stochastic Response of Structures [J]. Chines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2006,38(1) : 134-140.

[11] LEE J S,CHOI S,KIM S S,et al. Waveband Analysis

of Track Irregularities in High-speed Railway from On­board Acceleration Measurement [J]. Journal of Soli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12,6 (6):750-759.

[12] ZENG Q Y,LOU P,XIANG J. The Principle of Total

Potential Energy with Stationary Value in Elastic System Dynamic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Analysis of Vibration and Dynamic Stability [J].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b Technology: Urban Science Edition, 2002, 19!) : 7-15.

[13] 陈果,翟婉明,左洪福.新型轮轨空间动态耦合模型[J].

振动工程学报,2001,14(4):23-29.

CHEN Guo,ZHAI Wanming,ZUO Hongfu. The New Wheel/rail 3-dimensionally Dynamically Coupling Model [J]. Journal of Vibration Engineering, 2001, 14(4):23-29.

[4]向 俊,曾庆元.直线货物列车脱轨过程计算[J].铁道学

报,2002,24(2):104-108.

XIANG Jun,ZENG Qingyuan. Simulation of the Derail­ment Courses of Freight Train on Tangent Track [J]. Journal of the China Railway Society,2002,24 ( 2 ):104-108.

[5] 李德建,曾庆元.列车-直线轨道空间耦合时变系统振动

分析[J].铁道学报,1997,19(1):101-107.

LI Dejian,ZENG Qingyuan. Dynamic Analysis of Train- tangent-track Space-coupling Time-varying System [J]. Journal of the China Railway Society,1997,19 ( 1 ): 101-107.

[6] 赫丹.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高速列车走行安全性分析理论

与应用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7

[7

] 曾庆元,向俊,周智辉,等.列车脱轨分析理论与应用 [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1970.

(责任编辑赵昱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