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纽约高线公园给城市空间发展带来的启示
——以成都市二环路高架为例
向燕琼 罗文佳 陈琢珉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现代城市生活中,城市公共场所是人们生活工作的一项了,出乎意料的是受到了民众的摘要:
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空间为公共的生活活动提供了场所,是满喜爱,市民在闲暇之余来到公园足市民户外活动,人与人的来往的必要条件。然而伴随着城市休闲锻炼,并且有时还会在公园的发展,城市的用地面积越来越紧张,如何合理有效的在有限中组织社会活动。随后公园的二的空间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益处成为了许多设计师们目前致期也投入使用,公园将周边几个力于研究的问题。本文以高线公园这个成功案例为例,结合成街区也很好的串联了起来,这条都二环路高架来分析如今城市空间发展的一些现象。过去不起眼甚至是被人们厌弃的
风景园林;城市规划;研究分析;高线公园;设计;公铁道线以另一种新的形态出现在关键字:
共空间城市中,并且成为了城市中不可
缺少的一部分。同时高线公园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然造了一种新的角度去观察城市,正文:
而城市资源有限,城市变得越来越拥挤,设计师们不断的在寻它是创新设计和可持续性设计中求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法。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弃用的纽约中的代表,对其他城市未来的城市央铁路西区线一个高架桥上有一个新建成的绿道和带状公园,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它的建成为城市的可持续的空间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思路。2高线公园的蜕变1高线公园的历史背景2.1高线公园的设计思路
高线公园与其他常见的公园比起来有些与众不同,这都是1.1铁路时期
纽约高线公园位于曼哈顿西由于它本身的一些特性所导致侧,而它的前身是一条空中的货的。设计的目标是将那些城市运铁道线。这条货运铁路修建于中工业时期遗留下来的设施转20世纪30年代,当初考虑到为变为现代城市中可供人们休闲了缓解地面的交通压力,提高效娱乐集会的设施与场所。过去率,同时又为了保障地面交通的它是一条货运铁路,但是在重安全,这条铁路线采用了高架的新设计时,设计师却并没有将形式。铁路的建成,将港口、工厂以及仓库连接了起来,货物一些铁路的元素拆除掉,而是可以轻松快捷的在三者之间流通,在当时给人们带来许多便将其保留,并从这些旧的元素利。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运输方式的出现,铁路运输逐中衍生出一些新的元素。由于
步被替代,同时铁路所连接的工厂仓库也逐步变成艺术展览、长时间的荒废,铁轨之间杂草丛生,设计师们也并没有将杂草商店等一些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场所,曾经繁忙的高线铁路开铲除,而是将杂草与人工种植的植被混合在一起,不仅改善了始没落,直至荒废。到了80年代中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环境,还保证了原已形成的生态平衡。铁路最大的特性就是线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此越来越注重城市的生活环境。居住在性与单一性,在铺装的设计上,结合了铁轨线性的特点,让人这条高线铁路周边的居民开始要求将铁路拆除,高线陷入觉得铺装是从接轨中延续出来的,而铁轨是从铺装中长出来的。了拆与不拆的争论中。此时出现了一群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高线公园位于曼哈顿,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繁忙的城市,每一法,将高线铁路保留,并将它修建成一个城市的公共开放空个人处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因此设计师将高线公园打造成一个间。就是这么一个想法,改变了高线铁路的命运。“慢”节奏的空间,与周边的城市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
市民在繁忙的生活中也可以放慢脚步,体验另一种不同的生活1.2高线公园的现状
经过反复的商讨后,最终这个想法得到了的采纳。状态。2003年,宣布开始重新修复这条高架铁路线,希望将这2.2高线公园的建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条原本脏乱的高线铁道变成一个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在高线公园建成之前,这条高线是人们避而不及的地方,生活质量的高线公园。2009年,高线公园的一期向市民开放这条没落的铁轨在越来越繁华的城市中是那么的不协调,陈城市建设项目选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处理过程,也是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平台体系模式的重要应用方面之一。由于项目选址与土地利用规划范围的不确定性,常常会出现基本农田无法避开而被迫失去实际意义而缺乏可行性,与此同时,在实际的图形显示中,影像图的效果而出现视觉效果。为了彻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阿尔法通道的方式来实现透明化的渲染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对不同颜色的背景色来进行透明化的处理。以此来逐渐提升数据图文透明化的显示方式。依靠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平台体系模式来进行思考探索,为规划项目选址和科学上的决策做一个参考依据。
总结:随着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加快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平台体系的建立是必须要进行的时代任务。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也需要循序渐进,积极参考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汇总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化管理方式,为我国今后的城市建设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重光,杨成韫.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发展进程[J].规划师,2007,23(9):62-.
[2]王振波,陈筠婷,祁毅.中国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综述及展望[J].规划师,2009,25(6):86-90.
GLOBAL CITY
GEOGRAPHY035
城市规划·FORUM
旧的设施,丑陋的外观都是那么的格格不入。重建后的高线,如今拥有良好的环境,是市民日常最喜爱去的一个公园。高线公园充分利用了城市的空间增加了绿化面积并且缓解了城市空气污染、热岛效应等一系列常见城市
问题,从城市上空俯瞰,高线公园就行一条绿色的丝带穿梭在城市之间,它不仅改善周边的小气候与环境,同时也给一些动物提供了栖息的环境,还有效的维持了生态平衡。
2.3高线公园的建成对市民的影响
在一个寸土寸金的城市中,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可以在有限的资源中创造出最大的价值,因此,我们会发现公共用地面积在减少,而高线公园的出现给市民重新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场所。高线公园中加入了阶梯式的座椅,人们可以在此聚集、即兴表演、演讲、交流、野餐等各种活动。
与此同时高线公园中还设置了一些观景台,高线上的慢节奏与高线下繁忙的车流形成对比,通过这些观景台人们可以用不同的视角来感受自己所生活的城市。3高线公园的建成所带来的意义与启示
3.1成都市二环路高架简介
成都市作为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社会活动的中心,因此城市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成都市的主要交通为环状与放射状交通要道组成,其中环状交通由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以及绕城高速所组成。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道路所面对的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而成都市二环路高架就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在原有二环路的基础上所修建架高的城市快速路,于2013年5月完工并通车。二环路高架全场28.3公里,全程没有红绿灯,同时由多座立交与城市放射状的主要交通要道所相连,使得车辆可以快速转换于不同道路之间,提高了城市交通的效率。
3.2利用不同的空间丰富城市结构
城市的空间是有限的,而在迅速发展的城市中,空间总是不足的,而高线公园的建成给人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就是充分利用立体空间来解决城市中的问题。比如“人车立体交通分流”的想法,将行人与车辆分割开来,并且是分别放在两个不同的立体层面上,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交通
事故的发生率,又可以解决拥堵的交通问题,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成都市的二环路高架就是这么一个例子。行人与非机动车和部分车辆在地面上通行,而高架上只允许机动车通行,因此大大提高了高架上方机动车辆的行驶速度。由于没有红绿灯以及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的干扰,车辆在高架上可以快速畅通的行驶。
3.3让城市中废弃的部分重新富有价值
城市在不断的发展,总有一些东西是会被时间所遗弃的。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不断的将一些过时的东西拆除而修建新的来替代它,这是没有持续性的一个做法,不但不利于经
036城市地理
济的发展,同时也会破坏一些原本已较为稳定生态系统。纽约这条高线向我们指出了不是所有废弃的东西都应该被拆除,而是可以赋予它新的生命力继续为城市做出贡献。虽然成都市的二环高架不是一个公园,而是一条道路,
但是它却将一些设施老旧的立交桥与新建的二环高架路相连接,并且设置了通向不同方向的闸道口,方便车辆在不同道路上的转换。并且在过去,在二环路的一些立交桥下,设计师们将其做了重新的改造,将立交桥下的空间打造成了一个休闲娱乐的空间。比如二环路的人南立交桥桥下的改造是较为成功的一个例子。
过去人南立交桥下是一个较为脏乱的地方,是大多数市民都不愿意经过的地方,行人与机动车相互穿插引发了许多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的地方。然而经过改造,立交桥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改造后的人南立交桥下机动车道路进行了重新规划,
增加了红路灯之后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值得一提的是在立交桥下设置了一些休闲活动的区域,以便市民在此休闲。同时在活动区域中还融入了许多川西的传统文化元素。比如一些传统风俗的小品雕塑。这些传统风俗如转糖饼、推鸡公车、功夫茶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在一点一滴的消失,而这些雕塑可以帮助人们回忆起曾经童年时期所经历的美好时光,同时也让这些风俗得以保留。
结语:
如果说纽约高线公园的设计目的是打造一个“简单、慢、静”的穿梭于城市之间的公园的话,那么成都市的二环路高架桥可以说是“便捷、快速”结合的城市快速道路,它们都是用一种新的方式给城市带来了好的改变。高线公园的建成给未来其它城市的建设更新带来了新的方向:城市建设不一定要停留在地面上,将城市的立体空间利用起来,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丰富了城市的空间结构,还可以增加绿地面积;城市中的新旧建筑设施结合在一起,使人们在城市景观中可以感受到城市历史的变迁。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文献
[1].《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发展The Three-dimensional Development of Urban pace》王鹏
[2].《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俞孔坚 孙鹏 王志芳译
[3].《城市设计与人》 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罗文佳(1994年1月26日)女,汉,四川,研究生在读,
四川音乐学院,风景园林
向燕琼(1977年)女 ,汉,四川,在校教师研究生,四川音乐学院,风景园林。
陈琢珉1990年10月10日,汉,四川省雅安市,在校研究生 四川音乐学院 风景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