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3卷第5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V01.13。No.5 2007年5月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May,2007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薄荷煎剂中薄荷脑和 (一)一薄荷酮的含量及变化 葛尔宁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心测试室,浙江杭州 310053) [摘要] 目的:测定薄荷煎剂中薄荷脑和(一)一薄荷酮等有效成分的煎出量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 色谱法;毛细管柱(岛津FQP-494—1,25 m×0.2 mm),柱温:6o℃保持2 min,5℃・min 升温至85℃,10℃・min 升温至150℃, 15℃・min 升温至24O℃保持1 min分流进样,分流比:100:1;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FID,温度:250℃。结果:薄荷脑和 (一)一薄荷酮在(0.003 9—0.039) 和(0.002 5—0.025) 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 3,0.999 60结论: 文火煎煮2.5 min左右,煎剂中的薄荷脑和(一)一薄荷酮含量达到高峰,煎煮10 min后含量消失过半。 [关键词]薄荷脑;(一)一薄荷酮;薄荷煎剂;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5—9903(2007)05—0007—03 薄荷为常用中药,其味辛散、性凉,常用于感冒 国药典有关薄荷的用法仅用“入煎宜后下”一语带 风热、皮肤瘙痒等症,因所含有效成分易在沸水煎煮 过 。有关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对薄荷油中及相 中分解挥发,故煎药时常以后下为主,不宜久煎。化 关成药中薄荷脑和(一)一薄荷酮含量的检测在国内 学成分主含薄荷脑、(一)一薄荷酮等…。笔者查阅有 已有许多报道 ,而采用该法对薄荷煎剂中有效成 关资料,薄荷后下乃众医家之共识 J,但后下煎煮多 分进行煎煮时的跟踪检测等相关报道则甚少。本文 少时间则几无定论,现代中药研究也无相关报道,中 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对薄荷煎剂中的两种主要 成分薄荷脑和(一)一薄荷酮进行分时采样检测,以确 [收稿日期]2OO6.10.23 定相关中药汤剂中薄荷后下的最佳煎煮时间。 [通讯作者] *葛尔宁,Tel:(0571)86613589;E-mlal:ge—er— 1仪器和试剂 ning@sina.com 岛津CR4A系列气相色谱仪,毛细管气相色谱 法王寺的生晒品,其干燥方法与其它样品不同有关。 药,2005,36(7):1097.1100. (2)采集自广西田阳的10号样品单独分为一类,仅 [5] 武政,张勉,张朝凤,等.36批何首乌药材质量的HPLC 在百色地区遍用的田阳产何首乌其在形态学研究中 指纹图谱评价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4): 与其它产地何首乌有差异,但是否为一个新的何首 257.260. 乌变种仍有争论 ’m ,本研究为何首乌的品种整理 [6] 刘振丽,宋志前,乔淑贞,等.制何首乌高效液相指纹 图谱分析[J].中成药,2005,27(4):378—380. 提供了新的证据。 [7] 谢培山,林巧玲.白芍总苷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实验 [参考文献] 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15(3):171—173. [8] 解奉江,赵荣华,赵声兰,等.清蒸与黑豆汁蒸何首乌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一部,北 中有效成分的比较[J].中草药,2005,36(7):1004-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3. 10o6. [2] 徐国钧,何宏贤,徐珞珊,等.中国药材学[M].北京:中 [9]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 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125. 北京:科学出版社,25(1):102.103. [3] 史国兵.炮制对何首乌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J].中 [10] 傅军,严寒静,梁从庆,等.不同采集地何首乌的质量 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9(2):95.97. 评价[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22(3):253—254. [4] 罗瑞芝,贾伟,赵利斌,等.何首乌研究进展[J].中草 ・ 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3卷第5期 2007年5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Vo1.13.No.5 May,2007 柱:岛津FQe-494.1,25 m×0.2 mm极性柱;对照品: 薄荷脑(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一).薄荷酮 (Sigma公司);实验用试剂均为分析纯。薄荷叶采自 本校中药种植园。 2对照品溶液和被测样品溶液的制备 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薄荷脑7.8 用甲醇稀 释并定容于5 mL量瓶中。分别精密吸取浓度为 0.55 mg/mL的(一).薄荷酮对照品溶液5,12.5,25, 于0,2,4,8,16 h精密吸取该样品溶液0.5 L进样, 测定上述两种物质的峰面积积分值,RSD为1.5% (薄荷脑);RSD为1.6%((一).薄荷酮),精密度和 稳定性均良好。 6样品测定 取16个样品溶液各0.5 L进样,记录气相色谱 图(见图1)。根据各图谱中薄荷脑和(一).薄荷酮两 种成分的峰面积,由上述2个回归方程算出各样品 37.5,50 ,分别用甲醇稀释并定容于5只0.5 mL 微量瓶中。 样品溶液:称取3份干燥的薄荷叶药材粉末各8 g,精密称定;取3只圆底烧瓶,各加入500 mL水,用 同一调压器调压加热的电炉文火加热至沸,加入上 述3份药材用文火煎煮,在0至3.5 min内每30 s取 一次样,3.5至25 min内再取9样,每次0.8 mL,记 录每次提取样品后的总溶液量。分别对应混和3份 ==================¨ 样品溶液,共取16个待测样品,各样品用3倍量的 乙醚提取3次,合并醚液,挥干,残留物用甲醇稀释 至2 mL,再经离心、取上清液、过0.45 m微孔滤膜 后待测。 3色谱条件 毛细管柱(岛津FQP-494-1,25 m×0.2 mm),柱温: 60℃保持2 min,5℃・min 升温至85℃,10℃・min 150℃,15℃・min 升温至240℃,保持1 min;分流进 样,分流比:100:1;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FID,温 度:250℃;对照品和样品进样量均为0.5 。 4线性范围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薄荷脑对照品溶液0.10, 0.25,0.50,0.75,1.O0 mL,置5只10 mL量瓶中,用 甲醇稀释至刻度,再取该5个薄荷脑对照品稀释液 和上述(一).薄荷酮对照品稀释液各100 L对应混 和,分别精密吸取该混和对照品溶液各0.5 L进 样,以对照品峰面积y为纵坐标,进样量 ( g)为横 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薄荷脑进样量在0.003 9 g~ 0.039 g、(一).薄荷酮进样量在0.002 5 L~0.025 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 分别为:Y=612 153 +335,r=0.999 3(n= 3);Y=865 678 +165,r=0.999 6(n=3)。 5精密度和稳定性 精密吸取5号(2.5 min采样点)样品溶液0.5 L,按含量测定方法连续进样5次,测定峰面积, RSD为2.5%(薄荷脑)、2.3%((一)。薄荷酮);分别 ・ 8 ‘ 川 5 7 5 10 时问(mjn) 图1样品煎煮2.5 mill时的气相色谱图 1.(一).薄荷酮2.(+)一薄荷酮3.新薄荷酮4.薄荷脑 中薄荷脑和(一).薄荷酮的含量,重复三次取平均 值,以煎煮时间t为横坐标,药汤中薄荷脑和(一). 薄荷酮的含量为纵坐标绘制趋势图(见图2),设第 一样为30 s点,以曲线拟合法对趋势图中峰值区域 (1.5 min~3.5 rain)及峰后区域(3.5 min~25 rain)进 行区间分段拟合,求得汤中薄荷脑和(一)。薄荷酮含 量随煎煮时间的变化方程为: Y1 (薄荷脑):5.92 t 一51.943 t +147.78 t一122.59 (3.5 rain≥t≥1.5 min) y2l[(一).薄荷酮]=0.32 t 一3.83 t +l3.22 t一10.75 (3.5 rain≥t≥1.5 min) y 2(薄荷脑)=0.017 t 一0.861 t+13.145 (3.5 rain≤t≤25 min) [(一).薄荷酮]=0.006 t 一0.283 t+3.782 (3.5 rain≤t≤25 min) 把上4式微分得: dY ,/df=17.76 t 一103.89t+147.78 (3.5 rain≥t≥1.5 min) dY21/dt=0.96 t 一7.66 t+l3.22 (3.5 rain≥t≥1.5 mi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3卷第5期 2007年5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Vo1.13.No.5 May,2007 dYI2/dt=0.034t一0.861 择较短的30 S,但此采样密度在峰值区域仍显不够, 见图2,为此在该区域选择更短的15 S采样间距采 (3.5 min≤t≤25 min) dl,22/dt:0.012t一0.283 (3.5 min≤t≤25 min) 集数据再次实验,并以此实验数据来推导式:Y,,和 l,2,,以求方程 ,和l,2,的准确拟合。 由图2及拟合方程分析得知,薄荷后下入药后 的最佳煎煮时间为2.5 min左右,此时汤中薄荷脑等 有效成分含量将达到高峰,煎煮10 min左右,汤中有 效成分含量将减半,煎煮23 min以后将减至高峰时 的20%以下。本实验结果为中药薄荷的煎煮方法提 令上4式等于零,解方程(二次方程可用数值逼近 法)可算得:当t 2.5 min时,药汤内薄荷脑含量达 到最高,t 2.52 min时,药汤内(一).薄荷酮含量达 到最高,当t 25.3 min时,药汤内薄荷脑含量降至 低点,仅为峰值时的20%左右,t一23.6 min时,药汤 内(一).薄荷酮含量降至低点,仅为峰值时的20%左 右。峰点含量:薄荷脑/薄荷药材为:1.829 mg/g, (一).薄荷酮/薄荷药材为:O.234 mg/g。 供科学依据,对临床科学煎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水煎薄荷的得油率通常较低,所以本实验测得 的薄荷脑及(一).薄荷酮含量均不高,但却更接近汤 药中上述两种物质的实际含量。由气相色谱图分析 得知,本方法检测薄荷药材中薄荷脑及薄荷酮类成 l2 分的含量,效果颇佳。色谱图中薄荷脑及薄荷酮类 n l!| 1J 1{1J 1J 成分的特征峰非常明显,与其他峰的分离度也很好, 完全能够满足薄荷脑及薄荷酮类成分质量检测标准 的要求。 皇 9 皇 一 一 田 6 [参考文献] 肖培根.新编中药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96—401. 槎 许济群,王锦之.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69—86.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一部,北 煎药时间(min1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61. 图2煎出量随煎药时间的变化规律 ●一●:薄荷脑(mg)o—o:(一)一薄荷酮(mE) 郑纯,曾洁.高效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保心安油中 (一).薄荷酮、薄荷脑和桂皮醛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 志,20o3,23(2):100. 7讨论 高海.气相色谱法测定薄荷油中三种主要成分的含量 [J].药学通报,1988,23(7):414. 郑虎占,董泽宏,佘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M].第五 卷,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4656—4670. 本实验采用在沸水中加入药材的方法来模拟薄 荷后下的煎煮过程,鉴于薄荷中的薄荷脑等主要有 效成分易被煎煮挥发,所以开始时的采样点间距选 欢迎订阅《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是经中国科技部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和中国中西医结合 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国家级专业性学术刊物。已被评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万方数据 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 文收录期刊;并被评为“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及“中国学术期刊优秀期刊”。本刊创刊于1995年10月。本着以提高与普及相 结合的办刊方针。主要设置:药剂、药理、I临床、综述、基层园地、消息等栏目,交流方剂的药效学、毒理学、药物动力学、药物化 学、制剂学、质量分析、配伍研究、I临床研究、学术专论以及方剂主要组成药物的研究结果与最新进展。 本刊从2006年开始改为月刊,l6开本,72页,标准刊号:ISSN1005—9903;CN11-3495/R。每期定价9元,全年108元。国内外 公开发行,国内由北京市报刊发行局办理总发行,邮发代号:2-417;国外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办理发行,代号:BM4655。 欢迎订阅。本编辑部也办理邮购。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内北新仓l8号,《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编辑部。邮编:100700,联系人: 一何希荣,联系电话:(010)6401441l转2849,电子邮件:czd@vip.sina.com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