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老子的人生观

浅谈老子的人生观

来源:九壹网
第32卷第9期赤峰学院学报渊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冤

Vol.32No.9

2011年9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渊Soc.Sci冤Sep.2011

浅谈老子的人生观

祁向文

渊渤海大学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袁辽宁

锦州121000冤

摘要院老子的人生观在本质上有别于佛教悲观厌世的人生观袁是一种入世而非出世的人生观遥老子的人生观在形式上与儒家致用求治尧积极入世的人生观也不尽相同袁是一种源于自然辩证法的野无为冶人生观遥总体来看袁老子的人生观体现了老子对个体生命及其个体性的思考与关怀遥

关键词院老子曰人生观曰出世曰入世中图分类号院B223.1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673-2596渊2011冤09-0048-02

老子的人生观在本质上有别于佛教悲观厌世治袁以其上之有以为袁是以难治遥民之轻死袁以其上的人生观袁在形式上与儒家致用求治的人生观也不求生之厚袁是以轻死遥冶[1]143认为正是君王的多欲有尽相同袁而是更多地体现了老子对个体生命及其个为造成了人民的饥贫尧政治的混乱和民众的反抗遥体性的思考与关怀遥

老子还说院野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袁民多利器袁国

家滋昏遥人多伎巧袁奇物滋起遥法令滋章袁盗贼多虽然老子与佛教都将社会动荡尧人生痛苦产生

有遥冶[1]121即如果君王行私智而制禁忌袁贪私利而尚的原因指向人类自我而非外在环境袁但二者的人生法物袁所得的结果必定是国家混乱袁万民贫困遥对

观在本质上却大不相同遥此袁老子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要要要仿效野圣人冶袁佛教认为人生的本质是苦袁现实世界的每个人以野无为冶的方式来实现社会的繁荣与和谐遥由此可都处于无尽的烦恼与痛苦之中袁而人的一切痛苦与见袁老子的人生观在本质上并不是出世的袁而是入烦恼都源于人自身的无知与爱欲遥那么袁人对客观世的遥而叶老子曳81章中袁讲政治的有35章袁再加上世界的任何作为都是无用的袁任何主观努力都是徒军事论6章袁外交策略1章袁其论述政治问题的章劳的袁只有依靠主体自觉来消灭爱欲与无知袁才能数之和已超过叶老子曳全书总章数之半袁这也恰恰说最终摆脱无尽的苦难与烦恼袁即所谓野苦海无涯袁回明了老子是的关心世事的遥

头是岸冶遥因此袁佛教鼓吹野四大皆空冶袁要求人们野看二

破红尘冶尧禁绝欲望袁乃至抛开家庭袁忘却人世间的虽然老子的人生观在本质上是入世的袁但在入一切袁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野彼岸世界冶袁从而世方式上却与儒家人生观有着很大不同遥

陷入绝对精神的自我追求之中而不能自拔遥由此看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持积极入世的人生观袁出袁佛教的人生观是从主观层面寻求人的精神解脱他们以研究人的野此岸世界冶为中心袁注重对生活自和心灵救赎袁而不是从社会层面去解决现实问题袁身的探讨袁轻视思考野彼岸世界冶的问题遥他们积极所以说佛教的人生观从本质上来说是消极出世的地干预生活尧指导政治袁在个人则以野修身齐家冶为人生观遥

目标袁在社会则以野治国平天下冶为己任袁以野穷则独与佛教的人生观不同袁老子的人生观在本质上善其身袁达则兼济天下冶[2]304为己任遥例如袁儒家的创是入世的遥透过春秋时期空前动荡的社会现实袁老始人孔子就主张野学而优则仕冶[3]202子敏锐地认识到伴随人类文明与社会的发展进步职于鲁国袁还率弟子周游列国以实现袁他自不仅己的多政治次任理所产生的副作用遥在推究其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的想袁野知其不可而为之冶[3]157时候袁老子并没有将人性的缺陷上升为普遍规律袁任袁以野舍我其谁冶[2]109的自遥信孟和子野兼也济以天救下天冶的社会下为己而是更多地从统治者的角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遥老责任感游说于诸侯之间噎噎他们无不学以致用袁积

子认为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是君主野有为冶而致袁他极进取袁以野天行健袁君子以自强不息冶[4]的精神追求说院野民之饥也袁以其上食税之多也袁是以饥遥民之难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遥由此可见袁儒家关心-48-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现实生活中的人及人类社会袁认为人是可以在野此岸世界冶中有所作为袁并能够做得尽善尽美遥因此袁儒家不仅主张入世袁而且认为以积极有为的方式入世才能实现人生理想遥

入世的方式上袁老子与儒家截然不同袁相比于儒家积极有为的入世方式袁老子主张人们应返璞归真尧自然无为袁以通达超越的方法来校正社会的种种弊病遥老子根据辩证法的原理相信野柔弱胜刚强冶[1]82张野无为而袁提倡无居不低为谦冶下[1]103尧守柔处弱袁崇尚不争之德袁主久者袁以其不自生袁故能遥长他生认遥为是院野以天圣地所人后以其能身长且而身先袁外其其身而身存遥冶[1]19以天长地久为喻袁说明人如果能无私无欲而不自生尧不自利袁反倒能身在众人之上袁处君王之位遥老子还认为院野曲则全袁枉则直袁洼则盈袁敝则新袁少则得遥多则惑遥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遥不自见袁故明遥不自是袁故彰遥不自伐袁故有功袁不自矜袁故长遥夫唯不争袁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遥冶[1]55以事物相反相成的道理阐明清静无为能达到天下大治的道理遥所以袁人们在处世时应该充分利用矛盾能对立面相互转化的客观规律袁野将欲歙之袁必故张之遥将欲弱之袁必故强之遥将欲废之袁必故兴之遥将欲夺之袁必故与之冶[1]80.81复杂多变的袁积极进取有时反会受遥因挫为而现不实社会是

能达到目的遥因此袁老子实际上为人生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另

一种有效的指导院一方面袁它使士人君子的生命更具有韧性袁增强了其自我调节以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袁主动的后退袁反而可获得天宽地广尧如释重负的感觉遥另一方面袁它不失为一种获胜的手段遥通常人们只知从正面争强取胜袁老子则提供了从反面入手的竞争方式袁达到野后其身而身先冶袁野无为而无不为冶遥比之儒家袁老子的人生观更具有艺术性袁或许其效果没有儒家方式来的快袁然而却更加安全袁使得人生理想的实现更能得到保证遥所以老子的人生哲学还是入世的袁只是通过以退为进的方式来实现最终目标袁充满了辩证法的智慧遥

与儒释不同袁老子的人生观更加注重对个体生命及其个体性的思考与尊重遥

老子既不像佛教那样悲观厌世袁以进入涅槃佛国作为终极理想曰也不像儒家那样主张野舍生取义冶尧野杀身成仁冶袁以实现野治国平天下冶为人生抱负遥老子所崇尚的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处世态度袁即

野自人法己的生地袁地命法袁不天会为袁天法他道人袁尧道为社会法自然去冶[1]61牺牲遥自老己子袁珍即视便是为自己袁也不会为名利尧财货而丧失生命遥老子说院野名与身孰亲钥身与货孰多钥得与亡孰病钥甚爱必大费遥多藏必厚亡遥故知足不辱袁知止不殆袁可以长久遥冶[1]99即私欲旺盛者往往为追名逐利而不能自拔袁贪婪奢侈而危殆及身遥他还说院野持而盈之袁不如其已遥揣而锐之袁不可长保遥金玉满堂袁莫之能守遥富贵耳骄袁自遗其咎遥功遂身退天之道遥冶[1]21.22说明人如果私欲旺盛尧骄奢淫逸袁必然会招致灾祸袁只有隐身退后袁柔弱处下袁才能合于自然规律遥因为老子对个体生命的肯定与珍重袁所以与儒家相比袁老子对社会的责任感要淡泊得多袁故此袁其入世的方式也就相对温和与稳重遥

老子主张人在珍视生命的同时袁还应拥有自己的人格与独特的个性袁不能随波逐流遥他说院如野众婴人儿熙熙之未袁孩如遥享儽儽兮太守袁如若春无登所台归遥袁众我人独皆泊有兮余其袁未而我兆袁

独若遗遥我愚人之心也哉浴沌沌兮袁俗人昭昭袁我独昏昏曰俗人察察袁我独闷闷遥谵兮其若海遥飂兮若无止遥众人皆有以袁而我独顽且鄙遥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遥冶[1]46-50表示无论他人如何熙熙攘攘的追名逐利袁自己都绝不混同于世俗之众袁不会为外在的物欲而迷失自己袁而是要坚持返归于人性之本袁保护自己精神家园的自由遥老子这种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生观后来被庄子所继承袁成为其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最直接思想来源袁并且开魏晋士人率真自然尧豁达超然的人生价值取向之滥觞遥

总而言之袁老子的人生观在本质上是入世的袁其中既蕴涵着辩证法的精华袁也有个人主义的不可取之处遥但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古代社会中袁老子的思想无疑是其有益补充遥同时也正是因为道家与儒家同为入世的人生哲学袁才有了后来由于对出世人生观的需求而西行求法袁迎佛入华袁最终才有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并行发展袁相互补充的格局遥要要要参要考要要文要要献要要院

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也也21页页杨高伯亨峻.老.孟子正子译诂注[M].[M].北北京京院中院中国华书书店局袁1988.也3页杨伯峻袁1960.也4页周振甫..周论易语译译注注[M].[M].北北京京院院中华书局袁1980.

渊中责华任书编局辑袁1991:3.

王文江冤

-49-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