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贫瘠土地上的甘露(1)
我不算是孤陋寡闻的人,但也称不上博闻广识。然而,在有个朋友给我推荐《我体验真理的故事——甘地自传》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圣雄甘地。我惊讶于他推荐这样一本书的原因,但我想等我读完它肯定可以找到答案。
其实,我向来是不喜欢读这种传记型的书籍。因为在我的意识里,当人们把伟人写进书本的时候,很多简单的事实就变成了特别不真实的故事。当一个人成了英雄,人们对他的负面评价就会被自动封锁、血葬,而报纸媒体为了达到宣传社会正能量的目的,也极力传播英雄完美的一面。奈何,瞎子都可以看到人是不可能完美的。所以我不曾刻意读过任何人的传记,包括我最喜欢的鲁迅先生。我认识鲁迅先生,也只通过我读他的那些文章,也并没有读过他很多文章,我读得很慢很细,尽量不去留意人们对他过度的赞扬。
不过,看见《我体验真理的故事——甘地自传》这个书名的时候,我知道这本书我非读不可了。我想知道他体验真理的故事,不是听别人说,而是他自己说。甘地,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对他一无所知的感觉趋使我开始产生极其想读这本书的欲望,因为我讨厌对已知事物一无所知的感觉。可是,我并没有这本书。而学校图书馆里,也没有的,我只好上淘宝网购包邮了。
我读这本书,花了多久呢?我不得不惭愧地说,现在来说还是个未知数。从去年六月底拿到书到今天为止,我只读了这本书一半的内容而已。为什么读得这么慢呢?倒不是说这本书写得多么深刻有内涵,或者内容有多么精致,只是我比较随性,必须等到我有心情合适的时候才会静下心来阅读。况且,这是一本自传,每一章篇幅虽短,但每一章都是全新的,就像我们每天的生活一样,不会重复,也不可能重复,所以不允许我像看小说一样采用博赞速度法一目十行地快速扫描。
全书一百六十八章,目前我读到了第八十九章(与欧洲朋友的接触)。读了这么久,对中年以前的甘地,我是知道的。
我看来,他是智慧的。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干了什么,自己该干什么,自己该怎么去干,他一直坚定地走在自己的路上。他从不主张以暴制暴,也从未以暴制暴。就算当他饱受屈辱,他也清楚地知道,很多时候他不得不入乡随俗;就算当他遭受无知的白人的拳打脚踢,他也不曾去追究恶人的过错。在他看来,非暴力是心灵的事情,不是来自智力的功能。我们也许不是神,但是我们具有神的属性——就像海洋里的一小滴水。不要对人性失去信心,人性就像汪洋大海,即使大海中有几滴脏水,但是大海并不会变脏。他的胸怀是宽阔的,他的理性是明智的。
“我知道这条路。它艰难又陡峭,就像是剑的锋刃,我欢喜地走在上面。滑倒时,我哭泣。神的话是:‘奋斗的人绝不会遭到毁灭’。我绝对相信神的许诺。虽然由于我的缺点,我会失败一千次,但我不会丧失信心。”甘地,他心中有神的存在,他相信人性的善良,相信世界是美好的。
为什么他有这样的信仰?因为他在遭受种族歧视的时候,他不为个人的遭遇苦闷,只为千千万万的印度同胞感到痛心和不满。他身为律师,应该是有能力去解救受苦受难的同胞的。而他为了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利益,他忍受折磨和痛苦绝非常人能忍受。正如他所说的,追求真理的人应该比尘土还要谦卑。世界把尘土踩在脚下,但追球真理的人要谦卑到让尘土把他踩在脚下,因为只有在这时,他才会瞥一眼真理。
当然,在我看来,他绝对不算完美的人。众所周知,均衡饮食对人体的健康
发展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他在坚持素食方面显得特别冥顽不化,不仅要求自己严格地做一个素食主义者,还以大家长的姿态规定妻、子也不能食荤,印象深刻的是,当儿子生病感冒,医生给予补充营养的建议时,遭到甘地的不容商量的拒绝,最终幸好的是儿子还是康复了。我真的不能想象,我要是有一个这样的父亲,会是怎样恐怖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