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纵览■ 魏甜
Overview of science幼儿园多元主题墙饰的互动思考
摘要:随着幼儿教育的深层次展开,重在“情景对话”的幼儿园主题墙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环境资源予以开发利用。以“情景对话”启蒙幼儿“人之初”,通过“互动交流”启发孩子领悟世界观念、情感与能力的“性本善”。基于此,本文结合实践,对多元式幼儿园主题墙饰的互动魅力给予浅尝辄止的探讨与思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主题墙饰;互动思考
《纲要》提出,环境是一项重要教育资源,幼教工作中应加大环境创设与利用,以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的成长发展是在与身边环境的互动中全面实现的,说明一个良好教育环境其作用至关重要,尤其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非同一般。可见,幼儿教育环境的布置与创设与日常教学已可“同日而语”,并作为幼教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的一项重要措施,上升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学习及实践新《纲要》过程当中,身边的“情景对话”历历在目,实践感悟越来越深刻。体会到环境教育资源至关重要,幼儿的每天所见、所感,孩子所领悟的每一件身边事物,点点滴滴凝聚起幼儿身心健康、融入社会及个性培养的启蒙“天桥”。这也是当今世界知名学者瑞吉欧的创新教育理念。就在这种超前教育思想赢得世界注目的时候,我们着手情景教学,尝试“墙壁要说话”。应该说,这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创新实践的具体展现,也是对我们已往幼儿教育环境创设的时代挑战,以新的视野对我们的环境创设原则、目标与对策,展开了新世纪的实践审视。为此,我们以不同理念、多元主题墙饰为“道具”,适时切入幼儿教育教学当中,以“情景对话”启蒙幼儿“人之初”,通过“互动交流”启发孩子认知世界观念、情感与能力的“性本善”。下面,仅以三幅“墙壁”与孩子“对话”情景,体验互动中的实践思考。
1“生日树”绿荫下,孩子“集体观念”的诞生
初入幼儿园,作为刚刚离开家庭生活的“小皇帝”、“小公主”,“要苹果不能给梨”惯出来的唯我观念极强,这么多的孩子凑在一起,刚开始谁都不免头痛。怎么办,关键在于启发幼儿走出自我,建立集体的观念。
结合幼儿园新中班的入园教育,在孩子一个一个介绍自我过程当中,将孩子各自带来的生日照片逐一收集起来。入园第一课就是共同制作“生日树”。首先,用十二根树枝分别代表一年中12个月份。由教师协同,按照生日月份,分别将生日照片挂上树枝,并在照片下各贴上一颗红心,将孩子的心愿逐一写进去;第二步,结合生日照片启发孩子介绍自己生活中的朋友。在课堂踊跃发言的情境当中,兴高采烈的孩子们纷纷介绍了自己的生日照,喜形于色地列举出贴心的亲戚朋友,有的孩子还提到了喜欢的动物与玩具。此时,教师不失时机的提出一个问题,让孩子们讨论这样的话题:什么叫做好朋友,谁是自己身边的好朋友;第三步回到“生日树”主题。同一根树枝上的小朋友都有谁,能不能认作好朋友。旁边树枝的小朋友都是谁,能不能也认识做朋友。十二树枝上的小朋友能不能大家携手做朋友。并紧紧牵住孩子们的兴趣点,进一步推出“我的幼儿园”的“集体”主题,让孩子们从认识自己、喜欢自我,引领到喜欢新的幼儿园与新的同伴及新的老师,最终发展到喜欢身边的人和事,萌生雏形的“集体观念”。新的环境产生了新墙饰,而新的墙饰又创设了新主题。
2“伞的世界”风雨里,孩子“情感世界”的启蒙
在“伞的世界”主题墙饰创设时,描绘的是这样一幅场景:淅淅沥沥的风雨中晃动着五颜六色“伞的世界”:有家长身背孩子撑伞赶路的身影;也有同伴共举一把伞上学的身影,还有年轻叔叔置身伞外、双手搀扶老人艰难过马路的身影。在“伞的世界”主题墙饰面前,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伞是做什么用的?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回答:避雨。仔细看看雨伞下都发生了什么?一段沉默之后,有孩子举手回答:下雨天,奶奶背我上学也这样打伞;有天下雨,小红忘拿伞,我俩就打一把伞;那天下雨,爸爸就这样扶一个不认识的老爷爷。这样的情景分别表达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呢?经过对孩子们的思维启动之后,教师给出答案。打伞背小朋友是
56
因为“亲情”;共打一把伞是因为“友情”;置身伞外搀扶老人是人为有“爱心”。生活在社会大家庭里,就应该有亲情、有友情、有爱心,应该为身边人做好事。通过循循善诱,在“伞的世界”里,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得到启蒙。有家长噙着满眼泪花跑来诉说,孩子第一次为她端来了洗脚水;同伴间互帮互助蔚然成风;关爱社会的好人好事时有发生。
3“多彩秋天”景色中,孩子“认知能力”的成长
当第一片秋叶落下,我们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让他们感受身边环境的万般变化。景色宜人的河堤风光中带领孩子们欣赏杨柳的婀娜多姿,看落叶蝴蝶般的飘落,推敲枫叶波浪般的色彩过度。主题“多彩的秋天”的墙饰应运而生。再次回到课堂,孩子们有了源自大自然的感性知识后,展开了丰富认识想象:蜿蜒的小河用水粉着色,描绘清澈见底的韵味;随风舞动的柳叶以黄纸做底,纷纷落在提旁、河中;秋色宜人的律动中,用油画棒抹上数处竟艳的鸡冠花,还不忘花冠中点缀几点黑色的“花籽宝宝”
等等。靠大家的共同协作,一起创造出“秋天的公园”。就这样,主题墙饰成为孩子们感受自然到形成认知能力的阶梯纽带,有时是认知行为的起点,而有时则是认知的延伸。当学习儿歌“八个姐姐摘秋果”后,课堂上孩子们争相发言,纷纷建议将秋天的果实贴进“多彩的秋天”。然而秋果并不多,于是大家一起动手,用彩纸剪贴出橘子、香蕉、苹果、梨等。就这样一棵棵硕果累累的果树跃然于墙上,辛勤劳作之余,孩子会心一笑:秋天真是丰收的季节。看过大家努力的杰作,作为教师此时却道出一句鼓励性的提问:除了秋果以外,秋天还有哪些别的收获呢?受教师启发,孩子们回家后随家长深入田间地头。有人带回来稻穗,有金黄的,也有暗红色的,此时教师悄悄把它贴到墙上。这悄无声息的“冰山一角”,带来大家激烈的讨论:稻穗还有这样红色的?这样,关于“稻穗金黄还是红色”科学活动就此展开。大家探讨着、争论着稻穗里红色的秘密,并把问题带回到家,与家人一起讨论答案。为增进孩子了解秋天收获的进一步认识,我们组织孩子们走进田间,帮农民拔萝卜、挖山芋、采果子。等回到园里,孩子们灵巧小手再次动起来,剪剪、贴贴、画画,让秋天的田野描绘得里更丰满、鲜活,再看主体墙饰,整个一个地地道道“多彩的秋天”。在墙饰互动教学中,二者融合一体且又互动促进,并在梯次互动促进中,逐步完成孩子的“认知能力”成长。
4结语
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能够风靡全球,关键在于将教育环境与幼儿发展形象互动起来,而如何让每一处主题墙饰会“说话”,让每一处角落都“唱歌”,是我们新时期幼教工作重点所在,只有一如既往、全身心投入
才能有所见地,卓有成效。
(作者单位:凯里市第一幼儿园)
作者简介:魏甜(1988~),女,大学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