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2期总第183期 军事人才培养I锚继 礴 关于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建设的几点思考 董学斌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北京101416) 摘要:人才是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培养造就大批适应信息化建设、胜任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高素质装备 保障人才,是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迫切需要,必须按照国家和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不断深化装备保障人才建设顶 层设计;必须适应多样化军事任务和信息化战争要求,科学构建装备保障人才队伍素质模型;必须探索开放式和融合式培养人才路子,积 极拓宽装备保障人才培养渠道途径,着力构筑促进我军核心军事能力提升的人才战略高地。 关键词:信息化;装备保障;人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着眼战略全局,不断深化装备保障人才建设 展的理念,在思想观念和实际工作中,真正重视人才 资源开发,重视人才结构优化,重视人才建设投入, 顶层设计 一 (一)坚持创新理论指引,确保人才建设方向 重视人才制度创新。重要的是确立人才建设优先发展 的地位,坚持装备建设、人才先行,加大人才培养力 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按照党在新时期加强人 才建设的根本要求,把人才建设放在国际战略格局深 争准备的大局中加以谋划,放在武器装备建设迅猛发 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幅度 刻变化的大背景中加以思考,放在和军事斗 提升各类装备保障人才的素质能力。关键的是突出人 才建设优先发展的重点,针对“两个紧缺、一个偏 展的大趋势中加以运筹,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理清 低”的瓶颈问题,加紧培养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 发展思路,转变培养模式、创新制度机制,努力使人 才,实现人才培养与装备更新同步、人才素质提高与 才战略的科学性和时代性不断增强,不断引领人才建 信息化建设发展协调。 设驶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二)坚持科学统筹规划,深化人才战略工程 (四)坚持整体开发推进,形成合理人才梯次 人才建设不但要突出重点、增加数量,而且还要提 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和职能拓展深化,进一步充 高水平、完善结构、整体推进。要统筹个体培养与群体 实完善人才战略工程,使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对人才建 建设,既培养拔尖人才,又打造高素质人才群体,促进 设的特殊要求更好地体现到战略层次的系统谋划上。 队伍结构整体优化、素质能力全面提升、各类人才协调 要统筹好各类装备保障人才的教育、培1JII;Fr ̄使用,规 发展。在人才培养上,要把好生长干部入口关,从源头 划好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岗位装备保障人才的 上保证人才队伍质量,并抓持续培养,缩短人才成长的 培养方向和培养数量,设计好各类装备保障人才成长 周期。在人才选拔上,要着眼优化整体结构,科学配置 发展的“路线图”,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类型互 补、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装备保障人才队伍。在目 人才资源,注重开发利用现有人才资源,使装备保障人 才队伍实现年龄结构老、中、青相结合,层次结构高、 中、初级相衔接,整体素质优势明显。在人才使用上, 甩当其时,注重在使用中培养,通过培养更好地使用, 防止和克服人才不合理流动、人才闲置浪费等问题,努 力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标方向上,坚持操作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管理型人 才分类规划;在思路举措上,坚持高端发展、创新发 要量才适用、人尽其才,尤其对拔尖人才要用当其位、 展、重点发展全面施建;在实际步骤上,坚持建设一 代、储备一代、论证一代层层推进。 (三)坚持优先发展带动,实现人装有机衔接 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是胡在全国人 才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重要论断,对于人才强军、人才 二 坚持需求牵引,科学构建装备保障人才队伍 素质模型 (一)扎实的专业知识 兴装意义十分重大。实现人才建设与武器装备更新、 编制调整协调发展,根本的是树立人才优先发 这是提高装备保障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基于信息 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的重要支撑。武器装备越发 作者简介:董学斌,男,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装备学。 展,科技含量和信息化越高,对装备保障人才的专业 @ 囊 礴I军事人才培养 、^,、^,、^,.jxjybj b.com 素质要求也越高。目前,已经拥有一定数量的先 (二)依托社会资源融合培养 进武器装备,但相应高水平保障人才匮乏的问题比较 依托社会优质资源培养人才,是装备保障人才成 突出,有的受专业知识所限,难以在新装备技术保障 长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与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和军 中“挑大梁”、 “唱主角”,对尽快形成战斗力的影 工集团公司合作,择优选派有发展潜力的技术骨干到 响很大。因此,必须针对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按 军工集团公司挂职锻炼,依托各大单位签约高校开办 照各专业应知应会标准,打牢专业基础知识,着力解 专业技术培训班,选派技术专家作访问学者,推荐尖 决专业不对口、知识面较窄、专业化人才不足,难以 子人才带课题攻读“强军计划”的研究生,提高专业 满足战时快抢、快修、快供要求等突出问题。 技术水平和信息化素质。积极开展高层次引智借智, (二)精湛的操作技能 抓住国家深化改革、人才流动的契机,充分发挥 武器装备的集成化、智能化、信息化,对其实施 优势,引进掌握尖端技术的新兴学科人才,引进 可靠有效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仅靠专业知识还不能完 急需、一时又难以培养的人才,改善人才队伍结构。 成,还要靠操作技能。当前,我军武器装备正处于快速 积极开展与国外学术技术交流,加大出国学习培训力 发展时期,信息化武器装备日益增多,急需一支会使 度,扩大向信息技术发达国家派遣军事留学生数量, 用、会管理、会维修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求不但要懂 开展国际性学术技术交流,聘请国外专家讲学,使人 原理、能检测,而且还会维修,使武器装备始终处在良 才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前沿。 好的技术状态;不但熟悉武器装备战技术性能,能迅速 (三)借助新型装备学习提高 排除故障,而且还能解决各种复杂技术难题;不但 要有计划地遴选优秀拔尖人才参与新装备研制、 知识水平高、创新能力强,而且还实践经验丰富,是某 重大课题攻关,在攻坚克难中加速成长。要加紧学习 一领域的业务尖子和装备保障的实用人才。 掌握新型武器装备,通过学习装备的基本原理、相关 (三)求实的科学精神 知识,搞好技术总结,深化理论研究,培养大批熟练 科学精神既是科学技术的灵魂,也是装备保障人 掌握手中武器装备的专业人才。要组织官兵对先进武 才最为重要的精神素养。武器装备发展的成果,不仅 器装备进行研究攻关、开发应用,研究新战法,探索 表现为科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更为宝贵的是贯穿其 新训法,在充分发挥和挖掘武器装备效能和潜能中, 中的科学精神。装备战线历来强调要老老实实按科学 打牢人才的信息素质和专业技能基础。 规律办事,来不得半点虚假。信息化战争既是血与火 (四)利用岗位平台实践锤炼 的较量,又是技术、智力与精神的较量,武器装备作 本职岗位是培养人才的基本平台。要加大岗位交 为打赢战争的重要物资基础,其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 流轮换力度,将岗位交流轮换贯穿于人才成长进步的始 生成的一个重要源泉就是科学精神。唯有崇尚真理、 终,定期对人才队伍素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发展趋 尊重科学、求真务实,才能有效解决装备保障中出现 势,组织多岗位跨专业锻炼,搞好素质储备,使人才既 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才能经得起战争的检验。 精通本职专业,又熟悉其他专业知识。要深化科技练 三,注重综合施策,积极拓宽装备保障人才培养 兵,按照针对性强、整体性好、信息化含量高的要求, 渠道途径 突出一体化联合训练,规范基地化训练,拓展模拟化训 (一)通过院校教育系统培训 练,运用信息化技术,对未来作战装备保障进行“预实 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按照需求牵引、 践”,提高人才实战水平。要搞好传帮带,采取新老结 择优送学、训用一致的原则,坚持重点对象持续培 合,强弱搭配,结对互助等办法,发挥人才的“酵母” 养、骨干人才优先培养、急缺人才加紧培养。积极依 作用,使人才培养由个体向群体发展。 托国防科技大学和其他技术院校,强化信息化知识和 技能系统培训。充分挖掘各所属培训机构资源, 参考文献 分层次、分学科、分专业开办装备技术保障业务轮训 【1]洪庆根,袁柯,王保乳.院校对装备保障能力建设的综合 班次,加大培训的信息知识和技术含量。下力抓好培 性支援模式研 J】l继续教育,201 0,(1 2). 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安排教员到其他院校深 【责任编辑:王红军】 造、到代职任职、参加重大军事行动,进一步增 强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和施教能力,提升院校培养 人才的质量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