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来源:九壹网
部编版2019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kǎn)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xī)盖里半晌都没动。 ..

n)纤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 B. 我深深闭了柴门,伫(zhù)窗坐下,看我的桃树在风雨里哆嗦。纤(qià..o)首屏C. 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qiá(bǐng)息敛声的一刹那。 ..

n)潺成溪。 D. 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gǔ)如泉;或淌过石板,潺(chá..【答案】B 【解析】

B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有误。n”。【详解】改为“纤(xiān)纤的生灵”。注意“纤夫”“拉纤”的时候念“qià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 ..

B.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

C. 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是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老水手走去。 ....D.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答案】C 【解析】

【详解】C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郑重其是”改为“郑重其事”。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注意据义定形。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天像小姑娘,花容月貌的,笑着,走着。 ....B. 队伍分散开去,摩肩接踵,前后长达一英里左右。

C. 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茕茕孑立。 ....D. 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D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A花容月貌: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应改为“花枝招展”。B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应改为“络绎不绝”。C茕茕孑立:孤身一人。 形容

1

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应改为“形销骨立”。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毫无疑问,能否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 B. 由于青少年缺乏分辨力,容易被不良信息诱导,产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 C. 中国国家馆以科技与艺术的巧妙结合,带给参观者新颖刺激的体验。 D. 作为一项绿色、低碳的户外活动,坚持骑自行车强化了塑身效果是有效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C没有语病。A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B残缺主语。去掉“由于”。D句式杂糅。去掉“是有效的”即可。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B. 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海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C.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

D.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答案】C 【解析】

【详解】C标点符号运用错误。“阿阿”和“阿发”后的顿号都要改为逗号。

【点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它的作用:a表示停顿,b表示语气,c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分两大类:点号和标号。点号又分句中点号(顿号、逗号、分号、 冒号)和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点号作用在于点断,表示说话的语气和停顿;标号作用在于标明。主要表示书面语言中某些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

6.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故乡》均选自这个集子。

B.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爱莲说》《马说》同属这种文体。

C.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D.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简·爱》,作品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1)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2)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3)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4)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5)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里制造,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吗?回答是肯定的。然而它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

(6)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另外,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7)①在这种情况下,它可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②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

3

压力极高的地亮深处。③事实上,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④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8)那么,你可能会说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9)亚里桑那大学的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了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10)他们在19年3月1日宣布,利用测试固体物质中的原子排列的现代技术,即核磁共振和X光衍射,他们确实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11)这种情况显示,在6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溅到了平流层中。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7. 下列对斯石英的说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斯石英是苏联科学家S.M斯季绍夫发现的。 B. 在高温状态下斯石英会变成普通沙子。 C. 巨大的撞击可能产生斯石英。 D. 斯石英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

8. 选文第(7)段各句的顺序已经打乱,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①④②③

9. 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列数字)

B.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做诠释)

C. 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列数字) D. 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举例子) 10. 下列对选文行文特点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B. 语言准确,思维活跃 C. 说明透彻,通俗易懂 D. 热情洋溢,风趣幽默

【答案】7. D 8. B 9. A 10. D 【解析】

4

【7题详解】

D对斯石英的说明理解有误。第5段原句为“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吗?回答是肯定的”。 【8题详解】

B为正确的顺序。②是段落总起句。指出斯石英出现的地点。①接下来“被携带到地表”。④进而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③一转,写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这是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序的。 【9题详解】

A句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最不恰当。此句明显属于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比”是作比较说明方法标志性的语言。 【10题详解】

D对选文行文特点判断有误。本文的语言特点是通俗易懂,准确严密。而非“热情洋溢,风趣幽默”。 【点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做假设等。运用说明方法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 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管夷吾/举于/士 B. 曾益/其所/不能 C. 必/先苦/其心志 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5

A.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B.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 休祲降于天 .

D.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

13. 下列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内心苦恼,坚持思考,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B.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C.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振作起来。 D. 内心苦恼,平衡思虑,然后表现出来。

14.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B. 文章先列举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C. 文章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D.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本文的论点是一致的。 【答案】11. A 12. C 13. B 14. C 【解析】 11题详解】

A朗读节奏划分正确。其它几项改为: B曾益/其/所不能。C必先/苦/其心志。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2题详解】

【【13题详解】 【14题详解】 【点睛】译文:

C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从”之意。A引出处所,可译为“到”。B引出处所,译为“在”。D引出比较的对象“余”。

B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A与D“困”与“衡”翻译错误,C“作”翻译错误,为。应分别为“忧困”与“阻塞”。应为“有所作为”。

C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文章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说明了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也就是“生于忧患”的道理。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

6

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5. 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B. 两联均用语清新,不事雕球,且对仗工整。

C. 颈联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 D. 两联景中含情,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 1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 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 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 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答案】15. D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D“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

7

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颔联写的是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却给人一种荒凉落暮之感。颈联写的是热闹是他们的,诗人什么也没有,有的就是惆怅、孤寂的情怀。 16题详解】

C“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返”与“归”写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的赶着牛儿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多么安逸的场景,多么令人陶醉的画面啊。诗人用这种热闹的场面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二章) 【解析】

18.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题目。 修辞手法。(不超过50个字)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 (6)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7)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答案】 (1). (1)为人谋而不忠乎 (2). (2)长风破浪会有时 (3). (3)安得广厦千万间 (4). (4)千里共婵娟 (5). (5)濯清涟而不妖 (6). (6)学诗谩有惊人句 (7). (7)柳暗花明又一村

【详解】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婵”“濯”“谩”“柳”等字的书写。

请从“幸福 自信 成长 土壤 感恩 成功”选取词语(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比喻的

【答案】示例一:幸福是一粒渺小的种子,感恩的心便是土壤,将幸福的种子植根于感恩的土壤,幸福的大

8

树就会苗壮成长。示例二:幸福是一条平凡的小船,自信便是高扬的风帆,将风帆置于小船之上,幸福的小船就会驶向成功的彼岸。 【解析】

【详解】主要考查你对造句,正确使用词语等考点的把握。首先要理解好题干所给的备选词语(三个以上)的意思,然后根据这些词语的内涵确定所要描述的内容。用词要恰当、贴切、生动。还要确立一个中心或刻画一个形象。一定要注意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且要注意字数要求。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据道,5月20日,针对美国谷歌公司将停止提供安卓系统的技术支持一事,中国华为公司回应说,华为有能力继续发展和使用安卓生态,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内的华为和荣耀品牌的产品及其服务,在中国市场不受影响。

面对霸凌和围堵岿然不动、保持坚挺,华为的这份自信鼓舞人心。这份信心来源于丰厚的技术积累和自主创新,其背后是华为的 远见、 的忧患意识和多年艰辛苦练的技术内功。 (1)在文中两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四字短语(或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的文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段话。

作为一家企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0个字)

【答案】 (1). (1)未雨绸缪 居安思危 (2). (2)答案示例:只有立足长远,坚持自主创新,研发核心技术,打造核心产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解析】

【详解】(1)要求在文中两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四字短语或成语。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的内容,根据语境来判断所应填的词语。这也是在考查学生平时的词语积累。对词语(成语)含义的把握。注意对词语的整体意义的理解和记忆。如一空,形容和修饰“远见”的成语应是“未雨绸缪”。未雨绸缪: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这种做法这正是一种“远见”。二空,修饰“忧患意识”的可以是成语“居安思危”。居安思危: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这种思想准备就是“忧患意识”的具体体现。

(2)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选文,并要注意议论的语句(第二段),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选文的中心,看看选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社会实践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所要注意的是,要留意对横线前“作为一家企业”的分析。这个提

9

示要求回答的是“作为一家企业”应该怎么做的问题。结合选文第二段的论述,即“这份信心来源于丰厚的技术积累和自主创新,其背后是华为的未雨绸缪远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多年艰辛苦练的技术内功”一句,即可得出只有立足长远,坚持自主创新,研发核心技术,打造核心产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二年,荆、襄石和尚反明,进攻四川巫山。督盗同知王某者怯不救。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祯击杀其魁,余尽遁,乃抚伤残,招溃散,甫三日,贼复劫大昌。祯趣同知行,不应。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激祯曰:“公为国出力,肯复行乎?” 祯即请往,两人伪许相左右。祯上马,夹二人与俱,与贼夹水阵。既渡,两人见贼即走。祯被围半日,误入淖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贼怒,断其喉及右臂,祯死。从行者奉节典史及部六百余人皆死。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所乘马奔归,血淋漓,毛尽赤,众始知祯败,往觅尸,面如生。子广鬻马为归资,王同知得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榇既行,马夜半哀鸣。同知起视之,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o,烂泥、③鬻:yùn,棺材。 注释:①同知:官名。②淖:nà,卖。④榇:chè

节选自《明史·王传》(有删节)

2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面数之。____________ (2)祯击杀其魁,余尽。 ________________ ..(3)两人见贼即走。______________ (4)王同知得马,不偿直。_______________ ..21. 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2)马骤前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22. 王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文章第二段写战马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

【答案】20. (1). (1)责备(数落) (2). (2)首领 (3). (3)逃跑 (4). (4)价值 21. (1)(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2)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某)吐血而死。

22. 王祯身上体现了忠义和牺牲精神。一是勇于担当。面对百姓遭受叛军伤害,指责王同知失职,并亲自带兵上阵杀敌。二是不惧生死。身陷敌手,拒不投降,视死如归。不多余。用战马长途奔归、啮项复仇,衬托了王祯的忠义精神。

10

【解析】 【20题详解】

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走”:逃跑。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魁”在现代汉语中也有“为首的,首领”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陷”:陷落。“方”:正。“骤”:突然。“前”:上前。“项”:脖子。“捣”:撞击。“翌日”:第二天。还有“贼方聚(于)山中”省略句的翻译。 【22题详解】

一问,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可分析“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祯击杀其魁,余尽遁”等句,可归纳出王祯是一个有着忠义和牺牲精神的人。再如分析“祯被围半日,误入淖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贼怒,断其喉及右臂,祯死”等句,即可归纳出他具有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性格。二问,考查文章第二段写马的内容对刻画人物形象的意义。首先理解全文特别是第二段,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榇既行,马夜半哀鸣”是写马的知恩义通人气的特点。而“同知起视之,马骤前啮项,捣其胸”是说马为王祯报了仇。用王祯的马的忠义来衬托王祯的义薄云天。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文: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成化初年(1465),王祯由国子生授爱州通判成化二年,荆、襄石和尚起兵反对明朝,大军进攻四川巫山。督盗同知王某胆快不敢救援,王祯当面指责他,自己领王某所部民兵,昼夜兼程赶去援救。但他赶到时,巫山已经陷落,贼兵正在山中集结。王祯趋兵进剿,杀贼兵首领,其余逃走。

11

接着又安抚伤残士卒,招集被贼兵击溃散的官兵。刚刚过了三天,贼兵转攻四川大昌。王祯催促王同知出兵,同知不肯。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二人,一向和王同知勾结在一起来躲避灾祸,多次使用诡辩的话语袒护他。他们故意激王祯说:“您为国出力,肯再带兵出战吗?”王祯立即答应,曹、柴二人假称愿为王祯的左右手,与贼兵隔水摆开战阵。渡河后,(一见贼兵)二人就逃走了。王祯被贼兵围困,陷入泥淖之中,不能自拔,为贼兵所俘。贼兵要他投降,他不肯,破口大骂。贼兵先割断他的喉咙,再砍断他的右臂,王祯死去。随行的奉节典史及部卒六百余人都被杀死。

从(王祯)死的地方到他家三百多里路,(王的)马跑回家中(马身上)血水不停地流下,鬃毛全部变成红色。众人才震惊地知道王祯已经战死,前往寻找王祯的尸首,(王祯)脸像活人一样。王祯的儿子王广卖掉马作为盘缠,而王同知心思在马上,不按马的价值出钱,最终白白地得到它。王祯的棺材即将入土那天,马在半夜里发出哀鸣。王同知起床去马厩查看。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同知吐血而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槐花约 谢冕

① 春日,友人捎话说,中天门的槐花开了。他记得我与槐花有个约定。

②十年前的那天,华北平原正吹着暖风,一片葱绿,槐花花事已过。清晨,约几位朋友登泰山,望不尽的奇峰峻岭,一派令人惊叹的“青未了”!约行两小时,艰难的盘山道走过,迎面而来的是一片开阔地,中天门到了!令人惊喜的是,在平原已过了季节的槐花,在中天门竟以漫山遍野的灿烂迎接我:花若有待!我知道,槐花隐忍着推迟她的花期,等着我的到来。

③平原的槐花我见过,燕园的槐花也很有名,但那些花景是散落各处的,总在隐约仿佛之间。而中天门不同,是集聚性的、无保留的、竭尽心力的绽放,不!简直是喷发!那情景,那气势,一如充盈在齐鲁大地无所不在的侠气与柔情,令人感到温暖。极目望去,眼前涌动的花海,白花花的竟是让人心惊的明亮!在道旁,在岭崖,在山谷,到处是她飘洒的璎珞。浅浅淡淡的绿中泛着明媚耀眼的白,在明亮的阳光下闪着光芒。

④多情的让人心疼的中天门槐花!为了迎接我的到来,她用浓郁的、甜蜜的香气蒸薰着我,多让人心醉的缱绻缠绵!

⑤那是我首登泰山,是数十年的圆梦之举。我不是旅行者,也非香客,而是朝圣者。我知道山势奇陡,数十里的山道,七千多级的台阶,还有那让人惊心动魄的十八盘。但我决心一步一步地从山下拾级而上,

12

用一步一步的攀登表示我的虔诚,用一步一步的跋涉丈量它的伟大。

⑥它是众山之首,奇兀、险峭、壮美,但它不单是一座风景山,更是一座文化山。风景优美的山,并不罕见,而文化积蕴深厚的山,名世者稀。武当有道,普陀有佛,武夷有儒,但泰岳却是集大成者。登泰山就是向中华文明的朝圣之举,就是用自己的身体来阅读一部浩瀚的华夏文明史。中华文脉的气韵都荟萃在它的山岚之间,历代帝王留下的封诰碑石,摩崖上的诗文墨迹,多少先贤汗水和墨香播撒在泰山的盘山古道上。

⑦我来北地数十载,所居城市离泰山并不远,有诸多机会可向它礼敬,因为景仰,所以肃穆,我总惮于冒然登临。登泰山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节日,我要在最庄严的日子,以最虔诚的心情,用最郑重的方式表达我最深沉的敬意。这是至少一个甲子的等待。我与泰山的约定如金石,践约选择的就是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那一刻。同行者四人皆我好友,感人的是毛老师,他已体力不支,为陪我,强行至中天门。力竭,众人劝止,改乘索道至南天门迎我。毛老师于翌年病逝。

⑧中天门似是久待后的欣喜,它以满山满谷的槐花云、槐花雪、槐花风、槐花雨,来回应我们的约定。那次登临后,我寻求再次登山的机缘。五年后重登泰山,陪同者易人。四月,山中微寒,花时尚早。我暗下决心,相约十年为期,重践槐花之梦。

⑨这就到了此年、此月、此日、此刻。朋友记得我的心愿,恐我误了花期,提醒我:中天门的槐花开了。我如听天音召唤,摈弃手边俗务,跃身而往。是日,朝发永定门,午前直抵泰安。主客杯酒言欢,相忆十年旧事,我心有所萦,不敢恋杯,瞬即离座,款步登山。较之十年前,身边多了几位陪同者,均儒雅时贤,一路言谈甚欢。

⑩ 抵中天门,但见满谷槐花汇成了溢满岱宗的香雪海。自2004年首次登临,阅槐花盛事于中天门,至今近十载。2013年春日,我如约前来,花事如海,真情如梦,十年旧约,两不相忘。都言花能解语,我言花有信、有情、有爱。中天门的槐花,齐鲁大地的情义之花!我将此种感受发至远方:“永远的槐花之约,你开了,我就来了!”为了表达我对槐花的感激,或可换种表述:“永远的槐花之约,我来了,你就开了!”

注:谢冕,福建福州人,1932年生,文艺评论家、诗人、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中国当代文学研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诗探索》杂志主编。 23. 第④段中画线的词语“心疼”“心醉”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24. 在第⑦段中,作者要“以最虔诚的心情,用最郑重的方式表达我最深沉的敬意”,对此文中有明确的交代。请找到这个句子并摘录下来。

25. 第①段中“永远的槐花之约,你开了,我就来了!” “永远的槐花之约,我来了,你就开了!”这两

13

句在表达效果上有何异同?

26. 作者以“槐花约”为题有何意蕴?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23. 不能。“心疼”是疼爱、喜爱的意思,“心醉”是因喜极而陶醉的意思。中天门的槐花开的艳丽、灿烂,既侠肝义胆又柔情似水,与别处的槐花不同,故而让人喜爱不已。槐花因“我”的到来而香飘满山、沁人心脾,让“我”对槐花的喜爱达到“心醉”的状态,故而不能互换。

24. 但我决心一步一步地从山下拾级而上,用一步一步的攀登表示我的虔诚,用一步一步的跋涉丈量它的伟大。

25. 相同点是:两句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槐花的灵性。不同点是:“你开了,我就来了!强调“我”坚守槐花之约的承诺。“我来了,你就开了”强调槐花也在等待我的到来“我”来到,槐花才开放,突出了槐花的有信、有情、有爱,是齐鲁大地上的情义之花,以此表达对槐花的感激之情。

26. ①槐花之约。作者对泰山槐花情有独钟观赏槐花是践行十年之约。②是延续朝圣之约(或登山之约)。泰山是风景与文化的集大成者,作者登泰山是阅读华夏文明史,是朝圣中华文明。③友情之约。作者本次看槐花是赴朋友之约。看槐花的经历让作者结交了很多泰山的儒雅朋友。 【解析】 【23题详解】

题干问“多情的让人心疼的中天门槐花”“多让人心醉的缱绻缠绵”两句中的“心疼”与“心醉”能否互换位置。首先要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具体语境判断互换对表达的影响。“心疼”本义:疼爱、喜爱。“心醉”本义:因喜极而陶醉。“心疼”的原因:槐花开的艳丽与灿烂,其特点是既侠肝义胆又柔情似水。“心醉”的原因:槐花因“我”的到来而香飘满山、沁人心脾,这是喜爱的升级或至极的喜爱。所以不能互换。 【24题详解】

考查根据题干要求提取信息

能力。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对照考题,

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如明确交代“以最虔诚的心情,用最郑重的方式表达我最深沉的敬意”的一句可直接提取第5段末“但我决心一步一步地从山下拾级而上,用一步一步的攀登表示我的虔诚,用一步一步的跋涉丈量它的伟大”作为答案。 【25题详解】

考查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永远的槐花之约,你开了,我就来了!”“永远的槐花之约,我来了,你就开了!”这两句相同点可从都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槐花的灵性的角度作答。不同点:前者重点陈述“我”

14

的作为,即“我”坚守槐花之约的承诺,所以上文说“我将此种感受发至远方”;后者重点陈述槐花的行为,即槐花在等待我的到来,突出了槐花的讲信用有情爱,表达对槐花的感激之情。所以上文说“为了表达我对槐花的感激”。两者强调的重点不同。 【26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标题深刻意蕴的把握。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这样才能确保答无误。首先“槐花约”运用拟人,将槐花比作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槐花等待作者赴约到来的一往情深。标题也是观赏泰山风景与文化的朝圣中华文明之约,同时也是作者结交了很多泰山儒雅朋友的友情之约。这三点都要答出来,不能遗漏其一。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1910年秋,不满17岁的准备离开闭塞的韶山去长沙求学。临行前,写成《呈父亲》一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力透纸背的四行短诗,书写了伟人人生启航之际的少年豪情,纵贯了伟人一生的信念追求。

当下的同学们正值人生花季,绚烂无比。正所谓心中有梦,肩上有责,脚下有路。在18岁成人礼即将到来之际,你想说些什么?

请以“我的青春寄语”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代替。

【答案】青春是场盛装的舞会,绚烂的流年好似斑驳的光影,打在稚嫩的面孔上,它令人捉摸不定,它令人心潮澎湃,它教会你人生最初的舞步,让你学会舞出自己的人生。我想寄语青春,向未来致敬。

不要再留恋烟花了。

也曾和旁人一道,喜欢凭栏欣赏节日的烟花;也曾定定地望着喷射而出的光彩如醉梦里;也曾禁不住诱惑买上两只,只为私享这短暂的美丽。然而那终是转瞬即逝的风景,那是昙花一现的繁华,经不住时光的拷打,其结果终是狂欢后无人理睬的灰烬。

我,不愿成为元春那样的炮竹,我渴望将梦想栽种于沃土,五年,五十年,五百年后,依旧年年发新芽,站在时光的尽头,做一棵微笑的花树。

不要轻易承诺。

逐渐发现周围滋长出许多无根的承诺,像灰尘,被时光卷起,然后散落天涯。

承诺不是廉价的餐巾纸,打嘴边过后便丢弃然后腐烂。随口说出而后忘记的诺言像一把锋利的匕首,

15

刻在被承诺者柔软的心头,汩汩地滴血

年少的生命,还掂量不起承诺的重量,责任的意识却在安静的生长。我要慢慢懂得一个成年人所应尽的责任,再不去把诺言信手抛在风里。

敏感于一切的美感。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少年人最容易愤世嫉俗,转而对周围的一切嗤之以鼻。然而抱怨是没有休止的海洋,一味质疑而不懂得发现美感的青春是空洞的遗恨。

所以,开始不惜舍弃被窝温暖,清晨爬起来看日出;开始将整洁抛在脑后,只为在有阳光的午后躺在草地上听大地的呼吸,收藏美感,因为年华正好。

不去伤害爱你的人。

有时候,自私是块砖,砌起你与家庭坚不可破的墙。无需任何言语,爱你的人便已受伤。你像一只骄傲的候鸟,挣脱养育过你的大河飞向远方,然而河还是静静地凝望着随时准备做你栖息的港湾。

我对自己说:“爱是包容,理解是最好的回馈。”

时光在流淌,成长的路也还很漫长,只要希望不沦丧,心便不会荒凉。 谨以此文寄语我十六岁的青春。 【解析】

【详解】作文话题“我的青春寄语”。作文题目里展示了写给父亲的一段话,然后要求请考生以“我的青春寄语”为话题作文。花季雨季的美好年龄,青春是最绚丽的色彩。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今年的作文题以“青春”为题,呼应了初中毕业生们青春活跃的年龄和时代的重大主题,发掘着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我们来审题目,“我的青春寄语”中的“青春”,就是初中阶段,不宜写小学童年阶段;“寄语”:传话给某人或寄托希望的话语。“青春寄语”:在青春时期写下的寄托希望的话语。首先根据自己的生活与写作积累,选出一句或一段感受最深的话,这些话应该是励志的话,积极进取而充满正能量的话。然后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对你成长的意义。自拟标题时,可以将“我的青春寄语”作为副标题。从文体上看,这个题目可以适合写抒情散文和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点睛】话题作文写作注意事项。一要全面,审清命题的所有信息要素。新话题作文文题的表述一般由导语、材料和要求三部分构成。对这三部分用语要全面关注。尤其是“要求”用语,其内容往往涉及角度、拟题、文体、字数、提示、警示等,大都是刚性要求,不可逾越。二要深入,审清话题概念的内涵、外延甚至一些隐含信息。三要分析,审清材料的内容、含意以及不同的角度。四要推求,审出话题背后的“命题意图”,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写作策略和方案。中考其实是一种社会行为,既要教育考生,又要引导,自然应有积极的命意。话题或文题只是一个“窗口”,它要引导考生张望社会、世界和人生。因此我

16

们应以正确的思维方式联系社会热点,推求命题意图。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