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三历史听课反馈及其复习建议

高三历史听课反馈及其复习建议

来源:九壹网


高三历史听课反馈及其复习建议

阜阳三中历史组罗冬梅

一、高三听课情况反馈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听了高三年级四节历史课,现在把本人听课感受汇报如下:

感觉总体上高三年级历史教师备课充分,对于课标、教材的把握较好,导学案编写认真、科学,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二、对高三一轮复习的建议

(一)夯实基础知识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离开了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学习必须首先要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在高三复习中,要确立“以考纲为方向,以教材为主要依据,以透彻理解、牢固记忆、灵活运用课本知识”的学习原则。基础知识的复习,必须贯彻在整个高三阶段。

近年来很多考生在考试中失分,往往也是因为对一些基础知识的认识、掌握的不准确、不到位。2016年高考全国一卷试题12道选择题有10题是灵活考查基础知识由此可见,夯实基础知识十分重要。需要强调的是,夯实基础知识,不能流于形式,尤其是不能流于对知识的表面记忆,一定要深化对一些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如“代议制”这个概

1

念,其基本内涵应该包括:有选举产生的议会掌握立法权;实行权力制衡;实行政党政治。这些基本要素对理解代议制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把握住这些要素了,再去分析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特征的时候,就不会出现偏差。

一轮复习夯实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夯实呢?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还有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二)构建知识网络

现行的历史教材是按照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分别阐述历史发展的,割裂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利于形成对历史的全面认识,也不利于形成对某一阶段历史特征的整体把握。在高三复习中,有必要根据需要,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可以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主干知识,分别进行归纳、整合,形成新的知识网络,增强对各个阶段历史特征的把握,这是增强学习能力和历史认知能力的有效方法。比如可以将中国古代史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1)商周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3)秦汉唐宋时期。

(4)明清时期。我们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分别归纳这四个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最后形成对这四个时期历史特征的全面认识。

2

(二)有效拓展知识

新课程高考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试题“脱教材”的趋势越来明显,试题材料完全取自教材之外,甚至有些观点和结论与教材观点相悖。但仔细研读这些试题,又感觉这些试题与教材知识又有关系。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对教材知识进行必要的挖掘,缺乏必要的拓展,导致我们在考试的时候觉得很茫然。

2016年新课程全国卷继续秉承这一特点,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一些试题材料来自于教材之外。如2016年新课程全国一卷历史选择题的第12题考察汉儒和宋儒的不同,第13题考察汉代的庄园经济,第40题明清代人口快速增加的原因及其影响,如果我们在平时历史教学中,善于握住教材的主题,对教材知识进行必要的挖掘,必要的拓展,让学生积极思考,而不是简单的机械记忆知识,这些所谓的“超范围”内容还是可以从容应对的。

西安中学历史特级教师郭富斌说过一段精彩的话:“教科书上的内容是学生理解的世界的“根据地”,如果这个“根据地”是于世隔绝的,它就将是一潭死水;教科书上的内容是学生精神世界生长的种子,如果教科书上的内容是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相脱离的,那么,精神的种子就没有发芽的土壤,更不用说生根、开花、结果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视野的宽度在哪里,课堂教学的边界就在哪里;日常生活的边界在哪里,课堂教学的边界就在哪里。”

(三)运用多元史观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的一门基础课程。”运用正确历史观分析历史现象,对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十分重要。

纵观近三年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大多都是以丰富的历史材料为铺垫,要求学生运用正确的历史观分析问题,形成历史认识。学生如果不会运用正确史观驾驭材料,很难形成全面、正确的历史认识,更谈不上对材料的正确评析。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历史复习中,注意对各种史观内涵的理解和自觉运用。

在历史复习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学生应该掌握和自觉的运用对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等,并运用这些史观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进行解读。要善于运用多元史观分析历史现象。如对鸦片战争的认识,运用多元史观,可以形成如下不同的历史认识:

站在全球史观的角度看鸦片战争的影响,应该关注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封闭落后状态,中国成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一部分。

站在现代化史观的角度鸦片战争的影响,应该关注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经济方式逐渐产生,为中国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站在文明史观的角度看鸦片战争的影响,应该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两种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碰撞。

站在社会史观的角度鸦片战争的影响,应该关注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变化。

(四)聚焦社会焦点,关注时代热点

4

从近几年新课程高考命题趋势看,历史试题都力图从不同侧面反映社会现实、凸显时代主题。因此,在高三复习,应该重视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与时代主题、与生活热点问题有效结合起来。不能只读圣贤书,还要关注天下事,关注主流媒体报道的国内外重大新闻,学会运用历史学科独特的视角去审视、理解、洞悉现实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得出科学的认识,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拓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凸显现代意识。如:和平意识、发展意识、科技意识(科技创新)国际意识(对外开放)民族意识、民主意识(制度创新)、民生意识、文化意识等等

(五)提高训练效率,总结解题方法,规范答题行为

1.科学训练,善于总结,提高训练效率

在高三复习中,必要的训练是必须的,但绝对不能陷入盲目的题海之中。应该做到围绕高考对历史学科的考查要求,设计题目或者精选试题,科学训练,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很多同学也做了大量的练习题,但总感觉没有提升。出现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在于做题的盲目性,不善于总结,每个学生做题要根据自己出现的问题,总结自己的长短处,有针对性的做试题,提高做题的能力和效率。

2.归纳总结方法

通过训练,发现和总结一些做题的方法、规律。高三复习是需要进行强化训练,但做题要做出心得,做出体会,要善于总结做题方法,提高做题效果。

5

3、规范答题行为

在各种模拟考试和训练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努力做到规范答题,使答案做到:序号化、要点化、层次化、学科化,总之要规范答题行为。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