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1课 地形地势特征
教学要求
1、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2、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讨论山地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地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3、运用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结构分析
本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课,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教材的这种顺序上的安排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这一课是从地形地势特征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教材中的两个小标题 “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是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的。地形复杂多样就需要学生在读地形图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的结论需要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甚至经过计算才能得出,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
本课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
内容点析
1.教材用中国地形图斑斓的颜色引入新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形象、直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颜色的深浅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些地形的类型。 2、一般来讲,我们将地形分为五种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结合图2.1中的景观图可以总结出这五种地形的特征。
3、教材提供了一段有关“地形复杂的西南地区”的阅读材料,可作为地形复杂多样这一特征的补充和深化。
4、山区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面积的2/3。
5、绘制我国各类地形百分比扇形图,深化了对高原山地比重大这一特点的理解,又训练了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四幅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讨论山区的发展方向。
6、图2.2是关系十分紧密的两幅图像,对这两幅图的阅读和分析是学生理解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关键。图2.2是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示意图和地形剖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不同,它的颜色不代表准确的高度。这幅图主要是便于学生分清阶梯的界线,而阶梯的内部特征和平均海拔等则要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剖面图来分析。
7、地势部分活动是对地势特征的巩固及相关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涉及到对河流流向、流速,等及生产活动的深刻影响。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了解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比重,尤其是高原、山地和平原所占的比重。
(2)运用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了解各阶梯的地形种类及主要特征。
(3)联系生活知识,分析说出我国地势特点中蕴藏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3、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中国地形多种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的特点。
2、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对河流流向、气候、交通等的影响。 教学方法
在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分注重学生对具体地形名称的记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学会使用地形图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另一重点在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忆七年级学过的地形概念及常见的五种地形名称。
学生回答:常见的地形类型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及盆地等。参照图片,说说五种地形的地形特点。说说地形地势的区别。(地形: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地势: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提出问题: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何特征呢? 活动:
1、同学们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图片,找家乡,说家乡 。(参照我国地形图) 2、比较我国和俄罗斯、美国地形图,说说我国地形特点。 3、阅读23页“地形复杂的西南地区”,感受我国地形特征。
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不仅有高峻的山地、坦荡的高原、广袤的平原,还有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起伏和缓的丘陵,各类地形分布广泛。
活动:
1、完成23页的活动题(完成地形百分比扇行图)
注:先算出所对应的圆心角,再在图上标出相应的比例, 涂上不同的颜色,最后完成图例和注记
2、讨论:我国地形和构成,说明其优点和缺点。
总结:我国地形类型齐全,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原面积狭小,有利于发展旅游、采矿、林业。不利于发展交通业和种植业。
补充:山区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面积的2/3。
展示图片 (黄山风光、张家界、西南地区溜索过江、盘山公路、滑坡、泥石流、梯田)说说山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结: 山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有利:1、有丰富多种多样的矿产。2、有利于发展采矿、林业、旅游业。不利:1、土地贫瘠,不利于发展种植业。2、交通不便,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
过渡:了解了地形的特征后,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的地势特征。 活动:
1、仔细观察图2.2,完成活动题第一、二题。 2、根据以上的分析总结我国地势特征。
总结: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学生自学教材完成以下表格 阶梯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第三级阶梯 海拔    主要地形     思考:
1、 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有何影响?如果相反呢?
(西高东低有利于暖湿的海洋风向内陆推进,影响范围大,特别是东部,降水多。东高西低则会阻碍暖湿的海洋风向内陆推进)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河流流向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得我国大部分河流滚滚向东流。如大河向东流;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江东去,浪淘尽等诗词中描叙的一样。)
3、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 (落差增大,水能开发,发电)展示阶梯交接处的水电站。 4、说一说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使得河流自西向东流,有利于沟通东西部的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但是各阶梯交接处高大山脉会阻碍交通)
巩固练习:
1、“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出我国地势特征是(    )             A.西高东低   B.南高北低   C.东高西低   D.西高东低
2、完成下列顺口溜,体会我国地势特点
我国西高东部低,地势大致呈阶梯。
一级海拔超四千,         是屋脊。         一至两千是二级,宽广     和盆地。       丘陵     为三级,海拔低于五百米。 3、(多选)我国的泥石流多发源于(      )
A.青藏高原边缘    B.我国东部低山丘陵和平原交替处   C.内蒙古高原内部  D.东部平原地区 课后练习:《地理基础训练》
本课小结
地形特征: 地形复杂多样  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  呈三级阶梯分布 板书设计:
地形特征: 地形复杂多样
高原:26%
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山地:33%
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  呈三级阶梯分布
水汽深入 河流流向 第一极阶梯 高原、山地 第二级阶梯 高原、盆地 第三级阶梯 平原、丘陵 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