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育最新K12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教育最新K12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来源:九壹网
小学+初中+高中

2015-2016学年度海南省保亭中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0 分)

1.请将下列诗句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米字格内。(2 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2.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4 分)

仍是不 !——徘徊( )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qī( )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 。 (1)请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拼音写汉字。(2 分)

①徘徊 ②(qī) 斜 (2)在文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惬意 不敢想 B.舒服 下不去 C.愉快 不想去 D.适意 无法可想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他们两人不论是家世、外貌都迥然不同,但却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B.历史潮流是不可抗拒的,它是始终向前进的。 C.上课的时间到了,我们各得其所地来到教室。 D.他老是不跟我商量,每次都自作主张的做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语文课程对于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B.《写字》教材进入海南中小学课堂,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 C.从咿呀学语,到走入学校,再到进入社会,学习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 D.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信息,大约 85%左右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泰国(国名)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B.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作家,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往事》《寄小读者》等。

C.《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6.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的句子构成排比句。(2分) 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的人生启示:蝉在枝头鸣叫,是为了唱响生命的赞歌;种子在土里静卧,是为了积蓄成长的力量; , 。 7.阅读下面材料,写一则招领启事。(5分)

昨天(2015 年 10 月 14 日)下午,有位同学在学校篮球场拾到一个黑色钱包,钱包内有人民币 66 元,一张饭卡。这位同学把钱包交到了德育处。请你以学校德育处的名义拟写一则招领启事,请失主到学校德育处认领。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默写(8分)

8.请在下面横线上默写出古诗文原句(8分)

(1)开轩面场圃, 。(孟浩然《过故人庄》) (2)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6)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7)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8)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二)古诗词阅读(5分)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这首元曲作者马致远是 代著名戏曲作家。(2分)

10.《天净沙 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3分)

请阅读《咏雪》,完成第 11~14 题。(12 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谢太傅(bó) B.俄而雪骤(jù) C.差可拟(nǐ) D.王凝之(yí) 1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俄而雪骤 (2)公欣然曰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14.《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2分)

三、探究•阅读鉴赏(共25分)

(一)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小题。(12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5.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B.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C.本文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 D.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是以从“平淡”中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来震撼人。 16.“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母亲为什么不说了?她又为什么比我还敏感呢?结合文章请你谈谈你的理解(3分)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17.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3分)

18.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这句话,有什么深意?(3分)

(二)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3题。(13分) 父亲

⑴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 ⑵母亲病故时,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当官,挣老鼻子老鼻子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摩到我脚趾。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等着父亲回家。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老天爷,别下雨,包子馒头都给你。”心里酸酸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回来。 ⑶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 ⑷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慈爱给了他的孙子孙女。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就一天。看着孙子孙女围着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

⑸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起了童年。 ⑹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不久,父亲中风了。

⑺人老了就怕得这病。我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毛笔楷书回了信。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

⑻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不断呻吟:“疼死我了!”“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的看我,然后转过头去。

⑼1985年暑假,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行前我去看望父亲。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 ⑽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 ⑾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了。朦胧中突然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灵坐起,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一看表,刚好10点。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发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

⑿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上……

⒀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19. 作者说“父亲也是母亲”,第二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点?(3分)

20. “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句中的“这样”指代的内容是(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21.“夜紧紧的,没有任何响动”,而我却分明听到父亲的呼唤,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理?(2分)

22.“不少人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请举出文中的两个事例概括说明“孝子”的表现。(3分)

23.文章结尾处写到:“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说说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三、创造•表达分享(50分)

24.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亲情无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的一幕又浮现在我眼前…… 这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发挥想象,把它续写下来,题目自定。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保亭中学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参)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0 分) 1.有涂改或笔画不规范的扣分。

2.(1) ①huái ②攲 (2)D 3.C 4.C 5.A

6.示例1:雄鹰在蓝天翱翔,是为了探寻奋斗的目标。 示例 2:落叶在风中飞舞,是为了展示曼妙的舞姿。 7.招领启事

招领启事 昨天下午,有位同学在学校篮球场拾到黑色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若干元,饭卡一张。请失主到学校德育处认领。 学校德育处 2015年10月15 日 (评分标准:①有标题并居中 1 分;②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 1 分; ③内容完整(表意通顺明确,讲清楚事件和要求) 1 分; ④落款及位置正确 2 分(署名在正文右下方 1 分;日期正确,写在署名的下面 1 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默写(8分) 8.(1)把酒话桑麻;(2)老骥伏枥(3)随风直到夜郎西;(4)万籁此都寂;(5)似曾相识燕归来;(6)问渠那得清如许;(7)隔江犹唱后庭花;(8)何当共剪西窗烛。 9.元(2分)

1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1分) 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2分) 11.C(2分)

12.(1)不久,一会儿。 (2)高兴的样子 (3)相比 (4)不如,比不上。 13.(1)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2分) (2)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2分) 14.此题答案为开放性的。

参考: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2分)

三、探究•阅读鉴赏(共25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小题。(12分) 15.B

16.(3分)母亲“忽然不说了”,她意识到她说多了,因为现在的“我”,完全丧失了“跑”和“踩”的能力,母亲怕又勾起“我”的烦恼。“她比我还敏感”,说明她的内心比“我”还沉重。

17.(能答出两点即给3分) 不好,因为: 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18.(3分)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的话,表明成熟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义和生活的真谛,不会再徒叹命运的无情,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二)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3题。(13分) 19.(3分)抱我串门,背我看病,搂着我入睡。(要注意“是母亲”三个字,这三个字是关键的短浯。这三个字提示我们,题目要求我们找的是父亲做的事情、并且本来是母亲应该做的事情。)(意思对即可) 20.(3分)“我”没买西瓜,空手去看病中的父亲。 21.(3分)对父亲的牵挂和思念。

22.(两个要点,每点1.5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连夜给父亲买抢救药;写信求药方 ;为父亲按摩 ;“我”在奔丧中的表现。(举出两例即可)

23. (3分)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一种内疚、遗憾的感情。 四、写作与表达(50 分) (一)作文:45分 (二)卷面: 5分

小学+初中+高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